贵女谋略 作者:徐如笙(起点大封推2014.05.14vip完结)
如今的敬国公是皇后娘娘的父亲,已经六十多了,可身子还是十分硬朗,世子足足有五十岁了,却子嗣艰难,旁人家该做祖父的年纪了,他却只有一子一女,儿子便是唐翼然,只有十六岁,女儿叫唐嫣然,十八岁。
敬国公的两个女儿,一个是皇后,一个被太后指婚嫁到了谢家,是谢家的大太太。
谢家是太后的娘家,也是国公府第,大家都说当初皇后无子,虽然唐家随后送进宫的皇后的堂妹唐裕妃生了康王爷,可皇上对皇后还是有一丝不满,太后是为了替皇后撑腰,这才把皇后的亲妹妹指给了自己的娘家侄儿。
话虽这么说,可谢大太太进门后便生下了嫡长子谢玉树,后来又生了女儿谢芝兰,不管是唐家还是谢家对这门婚事都十分满意。
而唐囡囡便是敬国公的侄孙女儿,唐家二老爷的孙女,唐二老爷也生了一子一女,儿子便是唐家二爷,唐囡囡的父亲,女儿便是唐裕妃,康王爷的生母,唐二老爷上了年纪,又没什么本事,没成亲时靠着兄长拿主意,成亲了靠着唐二夫人拿主意。
唐二夫人倒是个厉害的,因此连带着儿媳妇唐二奶奶和孙女唐囡囡性子都十分要强,唐囡囡还有一个兄长叫唐旭,是唐家二少爷。
唐二爷因为年纪小的缘故,导致了唐囡囡的年纪虽然小,辈分却高,和康王爷平辈。
唐囡囡亲自出来迎接徐妙筠,见安成郡王也在,笑眯眯的打了招呼:“大侄子也来了。”徐妙筠忍不住笑了一声,安成郡王强自镇定,红着脸打了个招呼,然后去了唐翼然的书房。
唐囡囡拉住了徐妙筠的手:“我还以为你出不来呢,贞贞就被她娘留住了,说天色晚了,不许出门,真是没意思。”
徐妙筠笑道:“幸而是王妃,要是我祖母在,肯定也不答应的。”
唐囡囡拉着徐妙筠去拜见敬国公夫人,唐二夫人,世子夫人和唐二奶奶诸人,唐嫣然是在学里就认识的,倒没怎么样,可其余四位夫人显然对徐妙筠十分喜欢,敬国公夫人拉着徐妙筠坐在身旁,和声细语的问着年纪,家里还有什么人,爱吃什么东西,爱玩什么打发时间,又笑道:“囡囡是被我们惯坏了的,若是有什么不得体的地方你可别笑话。”
徐妙筠对于哄上了年纪的夫人很有一套,几句话说的敬国公夫人眉开眼笑,唐二奶奶坐在旁边瞧着也十分满意,笑道:“今儿索性就留下住一晚,明儿一起去学里。”
徐妙筠笑道:“二奶奶好意,我不该辞的,可毕竟是在王府做客,不好坏了王府的规矩,还请恕罪。”
唐二夫人笑吟吟的:“如今像你这样懂规矩的人可不多了。”若是换了旁人,只怕早就喜不自禁的答应了。
唐囡囡也没想到徐妙筠如此受人喜欢,嘟着嘴道:“早知道不请你了,如今伯祖母祖母伯母母亲都喜欢你了,倒把我比下去了。”大家都笑了起来。
待到吃了晚饭,又玩了一会,徐妙筠便提出告辞,敬国公夫人瞧着快到宵禁了,也没留人,笑道:“改日再来家里做客。”
徐妙筠谢了,那边早有人去通知了安成郡王,两个人一起告辞了。
第三十八章 团聚
天色已晚,大街上静悄悄的,只有得得的马蹄声,徐妙筠脸上还挂着笑容,安成郡王瞧着也高兴起来:“外祖母很是喜欢你呢。”
徐妙筠刚想说什么,马车便停了下来,安成郡王一怔,给了徐妙筠一个安慰的眼神,然后下了马车,不一会便和人寒暄起来,因说话声音很轻,徐妙筠倒也没听见说什么,不一会安成郡王便回来了,笑着解释:“是堂叔,他是瑞王世子。”
徐妙筠点头:“我知道,瑞王便是皇上的胞兄。”
安成郡王点头:“瑞王爷是个难得的清闲人,素日里除了养花喂鸟,旁的事一概不问,倒是这位世子皇叔,十分能干,他的儿子和我平辈,是安濯郡王,不过年纪还小,皇祖父喜爱极了,一个月倒有大半个月住在宫里。”
徐妙筠没做声,却是想起了哥哥曾和自己说过的,瑞王是皇上的胞兄,也是先皇的嫡长子,按说皇位该由他继承的,可瑞王五岁的时候,为了保护皇上从假山上摔下来,成了跛子。
一个跛子自然不能继承皇位,因此皇上继承了大统,也是因为跛脚的缘故,瑞王爷迟迟没有成婚,直到瑞王爷二十三岁,太后才做主把自己的娘家侄女许给了瑞王,生下了瑞王世子东瑜。
也是因为这样,太后和皇上对瑞王都十分愧疚,也对东瑜世子十分宠爱,对东瑜世子的儿子也十分宠爱,虽说是有意补偿,可也只是补偿而已,毕竟这瑞王因为身体的缺陷是不能继承了皇位的。
徐妙筠不说话,落在安成郡王眼里就成了自己话多,因此也讪讪的没有开口,对面的小姑娘眉眼精致,乖巧中带着一丝伶俐,按说安成郡王常在宫中行走,美人儿见得也多了,可第一次见徐妙筠的时候,还是有种惊艳的感觉。
无关样貌,是徐妙筠身上那种特殊的气质吸引了她,她并不像大家闺秀那样循规蹈矩,也不像天之骄女一向行为肆意,她懂得善解人意,也有活泼淘气的时候,那种感觉让人无法言明,却给安成郡王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两个人一路沉默回了康王府,徐景焕还在康王妃的院子里等着,虽然没说什么,可眉眼间难掩焦虑,徐妙筠有些内疚,拉着徐景焕的手不说话,康王妃笑着打圆场:“时候也不早了,明儿还各自有事,快回去歇息吧。”
徐景焕虽然没说什么,可徐妙筠却自觉地没有再这样过,唐囡囡和泰宁几次挑唆着出去玩也都坚决拒绝了,就这样到了月底,徐妙筠错过了月底的考试,因为有信儿说徐老太太一行人正好那天到,徐景焕亲自去通州码头接的,徐妙筠却和何大奶奶一起在徐家老宅等候。
算起来有半年没见徐老太太了,徐妙筠心里很是想念,不过等了一上午,倒像是过了一年似的觉得漫长,何大奶奶倒是镇定些,还叫人预备了新鲜的鲥鱼。
一直过了午饭的点儿,到了半下午,徐老太太诸人的车队才到家,徐妙筠看到面有疲色的徐老太太,眼里涌出了泪水,扑上去叫了声“祖母”。
徐老太太揽着徐妙筠也是又笑又掉眼泪,大太太和徐沛凝徐静含在旁边笑着劝:“既然团聚了,该高兴才是啊。”
徐妙筠又扑到大太太怀里撒娇,又和两个姐姐笑闹一番,徐大老爷和徐润安在一旁笑着看着,也极为高兴。
徐景焕笑道:“房舍俱是准备好的,祖母伯父伯母一路奔波,快歇歇吧。”
徐妙筠连连点头:“祖母的屋子是我和姑母一起布置的,照着在杭州的屋子,一点也没有变动。”
徐老太太被女儿儿子儿媳簇拥着到了后院看房子,大老爷和大太太住在了正院,徐老太太住在了后花园,又清静,房舍也宽敞,徐家三姐妹则住在徐老太太的院子后面,一溜三间小院子紧挨着,走动十分方便,徐景焕和徐润安住在了外院。
亲人久别重逢,就是徐老太太这样上了年纪的人,虽然觉得累,可还是不愿意去休息,拉着徐景焕和徐妙筠事无巨细的问了个清楚,大家挤在一间屋子里,只觉得亲热。
不管是徐景焕还是徐妙筠,有长辈在跟前,说话声音都无形中高了几分,觉得有了底气,因为当着何大奶奶,徐景焕并没有提和何家的不愉快,只说自己会尽快辞别康王府,搬回徐家。
徐老太太笑吟吟道:“康王爷康王妃照顾你们这些日子,于情于理咱们都该好好谢谢,大媳妇你备好谢礼,和老大亲自去走一趟,总要全了礼节。”徐大老爷应了。
何大奶奶是吃过了晚饭才回去的,徐老太太这才叫了徐景焕和徐大老爷祖孙母子三人说了何家的事,徐景焕有些惭愧:“也怨景焕没本事,不能替姑母出气。”
徐老太太叹气:“你也尽力了,你毕竟是晚辈,何文远不会来道歉的,也到底是人家的儿媳妇,又生了儿子,只要何承嗣对你姑母好,我也不求什么了,何家这门亲,逢年过节的走动着也就罢了,别的也不多求。”
徐大老爷道:“话虽如此,可我还是去一趟好,也叫何家人瞧瞧咱们徐家也不是好欺负的。”
徐老太太没做声,可也没反对。
第二日一早,徐大老爷和大太太便带着礼物亲自上门道谢,康王妃对大太太十分客气,笑道:“我没有女儿,有妙筠在我身边说说笑笑,不知道多高兴,也谈不上谢不谢的。”大太太不好多说什么,再三的谢了。
内院这边不过说些客套话,可外院康王爷却和徐大老爷深谈了一次,康王爷和徐大老爷也算是从小一起念书一起长大的,情分不一般,康王爷拿了珍藏多年的好酒招待徐大老爷,说起徐义臣,几次红了眼圈:“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先生对我悉心栽培,我无以为报,如今帮着他照顾孙子孙女,我只当是报恩了,你若是客气,我可不敢说什么了。”
徐大老爷叹道:“家里老太太听说景焕中了状元,徐家又被平反,高兴地说不出话来,想起去世的父亲和二弟,又哭的不成样子,跪在祠堂里起不来,我如今虽然官复原职,可离了朝堂十几年,争强好胜的心早就没了,徐家还是要靠着景焕润安兄弟俩,若是单景焕一个人也就罢了,男孩子就要多吃苦,可妙筠却是老太太的心头肉,二弟二弟妹去得早,从小没娘,老太太面上不显,心里其实疼的跟什么似的,原先说跟着景焕来京城,老太太就不大愿意,说跟着奔波吃苦不说,受了欺负也没人撑腰,后来景焕去信,说有王爷王妃照顾,这才松了口气。”
康王爷笑着摆手:“也就是和你,我也不隐瞒了,王妃见了妙筠就十分喜欢,说要娶回家做儿媳妇,可你也知道我这个样子,朝不保夕的,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事,景焕也没有愿意的意思,也就罢了,王妃想着做不成儿媳妇,便要认干女儿,又怕老太太不答应,你回去可要多多帮着说好话。”
徐大老爷有些惊讶,半天才笑道:“王妃喜欢妙筠是她的福气,可景焕的性子你大概也明白了,最是护短,只怕要找个门第低些的,他也能帮着撑腰的,若是进了王府,虽然享福,可只怕也是不愿的。”
康王爷笑道:“所以我说要认干女儿哪。”徐大老爷笑着没说话。
安成郡王则和徐景焕在外间说起了杨敏之的事:“我已经约了杨敏之后日喝酒,到时候你也来作陪,希望能打动他,不过我想着既然杨敏之最孝顺,最好能从他母亲那里着手,若是得了杨太太的喜欢,只怕她说一句话比咱们说十句顶用。”
徐景焕思索片刻,道:“我会打听杨太太的行踪,郡王不知,我家中两个堂妹最是聪明伶俐,这件事只怕还要托她们帮忙,郡王若信得过我,便交给我了,等有了结果,我再告诉郡王。”
安成郡王点头。
婉拒了康王妃留饭的好意,大太太和徐妙筠早早回了家,徐沛凝和徐静含正收拾屋子,徐妙筠兴高采烈地跑去凑热闹,瞧见廊下一溜七八个青花坛子,大吃一惊:“这不是我埋在院子里的桃花酿么?姐姐居然带过来了?”
徐沛凝笑道:“不光桃花酿,后来我和静含做的桂花酿,菊花酿还有梅花酿也都一起带过来了,我想着咱们初来乍到,左邻右舍的做些点心送过去示好,多少是个意思,便没往树底下埋。”
徐妙筠笑道:“正好,多做一些,我明日带去给贞贞和囡囡。”
徐沛凝笑道:“妙筠也有自己的朋友圈子了?不过这名字我听着怎么这么怪,叫囡囡?”
徐妙筠笑眯眯的:“是啊,她可有意思了……”
叽叽喳喳说了半天,徐沛凝的丫头茂春提着两个大红描金雕福寿双全的攒盒过来:“点心做好了,姑娘看什么时候送过去。”
徐妙筠打开一瞧,粉红的是桃花酿做的桃花糕,金黄的是桂花糕和菊花糕,梅红的是梅花糕,四样点心压成了月季花的模样,摆在一起十分别致,因是刚出锅,还热气腾腾的。
徐沛凝吩咐:“送去给徐妈妈,叫她送过去,说我们初来,急忙忙的不好上门,等安置好了再下帖子热闹热闹。”
第三十九章 晏家
茂春应声而去,徐妙筠见徐沛凝一如既往的老练,抿嘴一笑,说起在登州时见到的风土民俗来,徐静含笑道:“十里不同俗,我们这一路上急着赶路,虽然没有沿途停下来游赏,可也感觉的到,越往北边越和南边不同,等到了通州,听周围的人都说一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