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女谋略 作者:徐如笙(起点大封推2014.05.14vip完结)
当着端王妃的面问这句话,尤其是孙继良现在已经带伤被发配去了苦寒之地,可谓是戳端王妃的心窝子,徐沛凝微微一笑,道:“多谢二奶奶关心,我二哥福泽深厚,已经痊愈了,不过祖母不放心,要他再养一阵子呢。”
唐二奶奶唏嘘道:“出了这样的事,也不知道老太太多伤心呢,查出来是谁打的没有?天子脚下敢行凶伤人,真是无法无天。”
徐沛凝道:“谁说不是呢,可没有证据,也不好闹大,没的叫人家说徐家轻狂,二哥没留下什么病根,已经是万幸了。”
唐二奶奶点头:“这也是祖上有德,换了旁人,素日里就横行霸道,仗势欺人,落难的时候也没人会同情怜悯,相反,还会说这是天理报应,拍手称快呢。”
端王妃听得清清楚楚,脸色顿时冷了下来,安夫人却以为唐二奶奶是在讥讽她,气的胸口起伏不定,说不出话来。
很快,冯夫人也过来了,她上了年纪,对冯贞贞珍爱如宝,如今乍一听说冯贞贞受伤了,险些没晕过去,不顾阻拦就来了沉烟楼。
冯夫人的母亲可是皇上的奶娘,也是因为这层关系,皇上时常戏称自己是冯德的大舅兄,把自己放在了冯夫人兄弟的位置上,奶娘去世的时候,皇上甚至亲自去吊唁,哭的伤心极了,三天没上早朝,冯家也成为朝中特立独行,无人敢惹的一家。
冯大奶奶纵然再生气,辈分摆在那里,也不好说别的,冯夫人却直接指着安夫人的鼻子大骂:“你是个什么东西,敢在我面前嚣张!你们安家不过是靠着宫里的娘娘这才封了侯,说什么世家大族,知书识礼,我呸!骨子里还是粗俗的贱民!一言不合就要动手,哪家的姑娘是这样的?如今伤了我孙女,没事也就罢了,若是有事,我叫你闺女陪葬!”
冯夫人的话不仅难听,还把安家的老底都掀了,安贵妃的父亲其实只是个贫苦的百姓,养着一儿一女,皇上微服出巡的时候见安贵妃荆钗布裙,难掩丽色,这才收入**。
安贵妃也是个有手段的,这才左右逢源,一直得意到现在,安家也随之鸡犬升天,安贵妃的父亲被封为忠远侯,只当了一年的侯爷就去世了,爵位由安贵妃的哥哥继承。
冯夫人话音一落,不说安夫人无地自容,就是端王妃脸色也十分难看,冯大奶奶则愣住了,唐二奶奶忍不住“扑哧”笑了一声,上前扶住了冯夫人:“您可别着急,伤了身体,皇上知道了岂不也跟着着急?要说也是我们家囡囡不懂事,非要争那一口气,这才起了争执,害的冯姑娘受伤,您就原谅她这一回,我回去定要告诉她爹,好好教训她。”
冯夫人道:“你也别和我打马虎眼,孰是孰非我分得清,别说拌嘴吵架,就是动手打人我也是见过的,可拿什么不好,偏偏去拿砚台,分明是要置人于死地!可见这姑娘心思歹毒!”
唐二奶奶道:“谁说不是,囡囡说安姑娘要打的是徐姑娘,你说徐姑娘和她有什么仇?怎么就下这样的死手?”
安夫人脸色全都白了,不住地出冷汗,端王妃则一声不吭站着,徐沛凝想了想,事情闹大了,谢家是要跟着吃亏的,如今谢家要把女儿嫁到徐家,也算是自家人了,她怎么也不能叫谢家吃亏啊。
遂上前朝冯夫人行礼:“说起来事情都因我们妙筠而起,究竟是为了什么我们也都不清楚,如今既然几位夫人都在,我想趁着这个机会当着先生的面把事情说清楚,若是有误会,把误会解开了也就好了,毕竟同在沉烟楼念书,走出去就是同窗,闹大了谢家也跟着没脸,几位妹妹也都坏了名声,几位夫人意下如何呢?”
旁人不说,谢大太太先点头称是:“说的是,往日无冤近日无仇的,还是把误会说清楚了好。”
冯夫人也点头:“你倒是懂规矩,也好,我倒要听听是什么了不得的事。”
唐囡囡主动请缨:“我来说我来说。”遂把自己和徐妙筠说话,芳玉郡主如何出言讽刺,自己如何反击,安长宁如何出手相帮,又出手打徐妙筠,落空了又拿砚台砸人的事无巨细的说了,唐囡囡指着芳玉郡主:“你问她我说的可有错漏?”
芳玉郡主说不出话来,也就是默认了。
徐沛凝道:“看来事情都是从郡主而起,我妹妹和唐姑娘说话,并没有得罪郡主,郡主为何出言讽刺呢?”
芳玉郡主涨红了脸说不出话来,这事再问下去就有些敏感了,徐沛凝也没有揪着不放,倒是端王妃厉声斥责芳玉郡主:“此事都因你而起,你还有什么话说?”
芳玉郡主是端王妃唯一的女儿,也是备受疼爱,平日也是嚣张跋扈的,可如今真的遇上事,就胆小怕事起来,又何曾被这样训斥过,又是害怕又是委屈又是难堪,只是不住地掉眼泪,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一时间场面静的让人难堪,有小丫头来报信:“冯姑娘醒了。”
冯大奶奶和冯夫人满脸惊喜的往院子里去,大家也都簇拥着跟了过去。
冯贞贞虽然醒了,可头被砸了那一下,冯夫人还真怕留下什么隐患,一连串问了冯贞贞好几个问题,冯贞贞虽然反应慢了一些,可头脑还清楚,冯夫人这才高兴起来,大家也都安心了。
冯贞贞自被带回家休息,诸位学生也都各自回家了,受罚的也都搁下笔,明日上学接着抄书。
徐妙筠被打了十板子,下半截疼的厉害,跪的时候不觉得,一起身险些没站起来,徐沛凝忙叫丫头扶着,把人带了回去。
徐老太太和大太太已经回来了,却还不知道这件事,一见徐妙筠被抬着回来都吓了一跳,听徐沛凝说了事情始末这才放下心来,又叫人去请大夫。
徐景焕原要跟着去看徐妙筠,被徐沛凝拉住了:“二哥放心,动手的婆子心里有数,虽然疼却没有大碍,倒是我今天在沉烟楼发现了一件事,觉得很有意思。”
徐景焕好奇道:“什么事?”
徐沛凝笑道:“安夫人嚣张跋扈我并不觉得奇怪,唐二奶奶奚落安夫人也不奇怪,奇怪的是端王妃眼看着安夫人受欺负却不相帮,真真是蹊跷,要知道,端王妃还要叫安夫人一声舅母呢。”
徐景焕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徐沛凝说的什么意思。
安夫人与端王妃不和!
这可是个大消息,可他还是有些犹疑:“会不会是端王妃明哲保身,所以故意撇清自己?”
徐沛凝摇头:“二哥想想,就是再明哲保身,冯夫人大骂安家的时候,端王妃可是一声都没吭呢,若是有人在你跟前说晏三老爷如何如何,你纵然只是女婿,也不可能干看着吧?所以我猜测,端王妃和安夫人有矛盾!所以端王妃才会眼睁睁看着安夫人受辱却置之不理。”
一直听着没吭声的大太太道:“这也没什么想不通的,端王妃无子,而安家想要继续富贵就要靠着端王,所以端王无子安家是最着急的,若是安夫人不停地给端王送小妾,端王妃只怕高兴不起来,也许两个人是因为这个才有了龃龉呢。”
徐景焕拍手道:“大伯母说得对,极有可能是因为这件事,安家是靠着安贵妃起来的,若是端王不能继承皇位,安家也就慢慢没落了,可端王之所以迟迟没有被认可,就是因为没有儿子,想来安家对端王妃早有不满。”
徐老太太也微微颔首,这样的事也只有出嫁了的妇人才想的到,徐沛凝未出阁,不晓得子嗣对一个女人的重要性,徐景焕更不懂了,所以才会有所疑问。
若是这么说的话,端王那边也并非铁板一块,只要适当的筹谋,说不定安家和端王妃先掐起来,两边都是端王的左膀右臂,他们自相残杀,对端王的伤害也最大!
第五十章 溯源
徐景焕心里有了计较,先派人去请安成郡王来说话,又去徐妙筠那里瞧她,徐妙筠自己趴在床上却还担心着冯贞贞,叫丹桂把前几日张飒送给徐景焕的药膏找出来给冯贞贞送去,丹桂含着眼泪道:“姑娘还是先顾着自己吧,冯姑娘那里还少了好药?”
徐妙筠道:“我这十板子打在身上,再疼也无妨,倒是贞贞,那一砚台砸在头上,万一留下什么隐痛可怎么是好?”说着又懊恼起来:“都怪我,我就该忍住,不和芳玉郡主拌嘴,她要嘲讽,嘴长在她身上,任由她说就是了,非得一争长短,结果连累了贞贞。”
丹桂道:“芳玉郡主素日里也是张扬跋扈的不得了,如今一出了事,吓得连话都不会说了,可见是个色厉内荏的,倒是安姑娘,身份不如芳玉郡主尊贵,却比芳玉郡主还要厉害,也不知跟谁学的。”
徐妙筠闷闷不乐:“还不是仗着安贵妃的权势。”
徐景焕静静在窗外听了一会,没有惊动里头的人,转身去了书房,安成郡王急匆匆的赶了过来,额头上还冒着汗,神情有些焦急:“事情我都听说了,徐姑娘挨了板子,严不严重?我这儿有宫里太医秘制的玉露清心丸,清淤散毒是最好的,让徐姑娘饭后用水化开服了。”
徐景焕道了谢,又亲自给安成郡王斟了茶,这才说起了徐沛凝提起的事。
安成郡王苦笑:“徐姑娘还真是慧眼如炬,我听母亲提起过,我五岁的时候,安家见皇婶迟迟没生儿子,就着了急,一口气送了四个年轻貌美容易生养的女子过去,皇婶都接受了,后来还是没有动静,皇婶对于安家再送人就有几分不满,说如今还是没有子嗣,那就说明不是她的原因,而是皇叔的原因,可安家却不这么想,去年夏天,安家送了两个人去,皇婶直接找借口把两个人给发卖了,安家还上门来闹,事情传出去很不好听,皇祖父还把皇叔叫过去斥责了一顿。”
徐景焕道:“既如此,王爷就没想过用这个做文章吗?”
安成郡王道:“那个时候,局势还不像现在这样紧张,父王也对这些手段有些不屑,况且这样的事多半是家务事,一不小心赔了夫人又折兵,把自己把折了进去。”
徐景焕点点头,道:“端王无子,想来皇上心里也是明白的,可他却依旧坚持不立太子,可见对端王的宠爱了,有这份父子之情在,只怕皇上即便不立他做太子,也会给丰厚的奖赏作为补偿,到时候只怕又是个大问题。”
安成郡王道:“其实皇祖父以前并没有像现在这样疼爱皇叔的。”
他说话间有些犹疑,欲言又止的神情让徐景焕也猜到了这里面定然有什么内情,遂道:“郡王不用担心,今天的话出你的口,进我的耳,绝不会有第三个人知道。”
安成郡王想了想,压低了声音:“说起来也是上一代的恩怨了,皇后娘娘和裕妃娘娘是堂姐妹你是知道的……”
当初皇后嫁给皇上,两个人都还年轻,虽然皇后迟迟未孕,可不管皇上还是太后都没有放在心上,一转眼两三年过去了,皇后还是没有好消息,可**一个小小的贵人却有了身孕。
皇上很高兴,封那贵人为贤嫔,十分宠爱,后来贤嫔生下一个小皇子,那才是皇上的长子,只可惜,小皇子没有撑过满月就得急病去世了。
说是得了急病,可真相究竟如何早已经不得而知,不知怎么,皇上把这笔账算到了皇后头上,不管凶手是不是皇后,皇后都百口莫辩,帝后感情越来越差,后来皇上甚至一连三个月没见皇后的面。
唐家这才开始着急,于是走了太后的路子,把皇后的堂妹,也就是唐裕妃送进了宫,太后喜欢皇后的贤德,怕皇上不亲近唐裕妃,还特地把皇后的亲妹妹指给了自己的大侄儿,也就是谢大老爷,以示自己对唐家的恩典。
皇上见太后做的如此明显,也不好说什么了,对唐裕妃虽然不亲热,可也没有置之不理,不过,唐裕妃肚子争气,很快生下了儿子,也就是康王。
康王一出生,皇后既是嫡母,也是姨母,对他十分爱护,皇上见好歹有个儿子在,帝后关系也缓和了,可对于小皇子的死还是耿耿于怀。
这个时候,鼎城伯的女儿郑祥妃也生下了二皇子,也就是廉王,郑祥妃不得宠,廉王也跟着不得宠,皇上对皇后又有心结,对康王也不怎么亲近,后来便微服出巡,也就是出宫散心,这一出宫就碰上了安贵妃。
一半是真的喜欢安贵妃,一半是和皇后赌气,皇上对安贵妃是宠冠六宫,不管是真是假,安贵妃从此平步青云,从一个小小的贵人做到贵妃,又生下了端王,足见是个手段了得的人。
端王出生后,皇上就再没有儿子出世,直到皇后三十多岁,康王爷也十八岁了,泰宁公主出世了,皇上又上了年纪,觉得少年夫?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