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女谋略 作者:徐如笙(起点大封推2014.05.14vip完结)
徐老太太揽着孙女很得意:“跟许嬷嬷学规矩也不是白学的,本来就是个聪明的。”
大家一番夸奖倒叫徐妙筠不好意思起来。
晏玉成究竟是不是端王的儿子,对端王来说很要紧,可对康王来说就没那么要紧了,毕竟康王有三个儿子呢,个个都是嫡出,即便端王认了晏玉成,那也是私生子,玉牒上写的再好,活着的人都不是瞎子,心知肚明的,头一个不依的就是端王妃,就是孙家。
因此康王此番倒有些看戏不怕台高的意思,听安成郡王说了也不是特别着急,反而笑道:“这几日你常进宫陪你皇祖父说说话。一个嫡长孙,一个私生子,你皇祖父可是眼明心亮着呢,晏家进京可有一阵子了。他忽然说那是他儿子,谁都要疑心,你皇祖父只怕疑心更甚,只怕不出明日,杨敏之就会来找你了。”
康王算的很准,第二日刚下早朝,杨敏之就偷偷约了安成郡王见面:“皇上让我去江西一趟,把当初服侍晏家姑奶奶的丫头婆子,晏玉成出生时候的产婆都找来。说皇室血统不容混淆,除非找出有力的证据证明晏玉成真的是端王的儿子。”
安成郡王笑道:“皇祖父交给你的差事,你尽管走一趟,究竟是不是,自有皇祖父定夺。”
杨敏之看安成郡王稳坐钓鱼台的模样,有些犹疑:“那晏玉成究竟是不是?”
安成郡王忍不住一笑,把一大早徐景焕来告诉他的话学给了杨敏之听:“要么是德行有亏,要么是混淆血统,皇叔这儿子只怕不好认,你只管放心去。”
杨敏之也笑了。又去了一趟徐府:“这次去江西,只怕没有个把月回不来,家里有我在,母亲的日子还好过些,我走了,还不知会怎么样,劳烦徐老太太多多照顾了。”
徐景焕笑道:“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你只管放心去。”
杨敏之身负皇命,也不可能耽搁太久。当天下午就离开了京城前往江西。晏玉成却被扣在了端王府,端王执意不肯放人。晏三太太便来徐家讨主意,哭得厉害:“一生下来就抱给我养,和我的亲儿子没什么两样。如今说一句是他的儿子就抢走了,叫我心里怎么受的住。”
徐沛凝和徐静含一左一右温声劝着,徐老太太和徐大太太也是做母亲的人,心有所感,也陪着哭了一场,徐老太太道:“都说生恩不及养恩,他亲娘去得早,你把他养大,他是个好孩子,谁对他好心里都有数呢,即便真的是龙子凤孙,将来还能不认你不成?”
晏三太太许是心中恼怒,说话也没了顾忌,道:“我们姑奶奶可是没出过江西,他说他去过江西,我们可不知道,如今扣着孩子不叫我见,谁知道打的什么主意。”
晏三太太生怕晏玉成在端王府吃亏,徐景焕便想了个法子,托安成郡王走了一趟端王府,安成郡王毕竟是皇长孙,伸手不打笑脸人,端王看着笑眯眯的安成郡王,也不好发脾气。
安成郡王笑道:“听说皇叔多了个儿子,我多了个堂兄弟,皇叔让侄儿见见,我们兄弟之间也好亲近亲近。”
端王语气温和,眉目间却有些许不耐:“论理伯让不是外人,也该叫你见,可那孩子心里有气,闹腾的厉害,怕叫你看笑话。”
安成郡王站了起来:“看皇叔说的,分明把我当成外人,我不瞧瞧,皇祖父问起来我可怎么说?”
端王无法,只能带着安成郡王去瞧。
远远地隔着院墙就听到晏玉成的破口大骂:“老子姓晏,祖宗也姓晏,想叫老子换个祖宗,想得美!青天白日的说是老子的爹,老子的爹是那么好当的?”
安成郡王忍不住笑起来,这个晏玉成,还真不是省油的灯,素日里飞鹰走马,张扬跋扈惯了的,除了晏三老爷,没见他把谁放在眼里过,如今被拘起来,怎么可能老实。
端王也是满脸尴尬,他没想到这个晏玉成是个刺儿头,软硬不吃,威逼利诱一概不放在眼里,若不是自己多派了人手看着,只怕半夜翻墙就跑了。
安成郡王推开院子门进去,便看到晏玉成翘着腿坐在院子里的太师椅上破口大骂,一副市井闲帮的痞子做派,见了安成郡王才站起来,跟看见救星似的:“郡王救命啊。”
安成郡王忍着笑安抚他:“皇叔说你是他儿子,总是有根据的,你也别这么犟着,若是真的,不是伤了父子情分?你这样闹,吃不好睡不好,却不知道折腾的是你自己,心疼的是外头担心你的晏三老爷和晏三太太。”
晏玉成顿时红了眼圈:“舅舅舅母怎么说,他们也说我是别人的儿子?”
安成郡王道:“皇祖父已经叫人去查,究竟是不是一查就知道,你且安心住着,总会有水落石出的一天。”
晏玉成倔强道:“舅舅舅母就是我的爹娘,我这辈子再不认第二个,舅母是最疼我的,一日不见我都想着,如今还不知怎么样,舅舅嘴上骂我没出息,其实最疼我了,大舅打我的时候只有他护着我,郡王可我多替我劝着他们些。”
晏玉成外表放荡不羁,内里却有一颗赤子之心,安成郡王颇为感动,温声安慰他许久,晏玉成总算不闹腾了,可对着端王和端王府的人还是没什么好脸。
端王心里也偷偷松了口气的,在府里这么闹也就算了,要是在皇上跟前也这么胡闹,那他费心巴力认来的儿子岂不是白认了?皇上最喜欢沉稳冷静识大体的人,看安成郡王就知道了。
端王心里第一次真实的羡慕起康王有三个儿子来,不管沉稳还是跳脱,血亲在那儿呢,最小的安清郡王顽劣成那样,皇上还不是看着眼珠子似的?
第六十七章 人情
从端王府出来,安成郡王就直接进了宫,皇上正笑呵呵的看着安濯郡王和安清郡王蹴鞠,两个人一人身边有四五个小太监陪着,在承德殿偌大的院子里跑来跑去,安濯郡王不如安清郡王身体壮实,跑了一会就累了,见安清郡王把鞠抢在脚下,羡慕的紧,便扑上来抢。
小太监们哪敢拦,两个小郡王就这么争起来,皇上笑呵呵的看着没说什么,安成郡王已经上前把两人分开,把安清郡王提溜起来斥责:“你是做哥哥的,跟弟弟这么抢,害不害臊?在家里二弟是怎么让你的?”
安清郡王委屈的不说话了,安濯郡王抱着鞠乐:“还是大哥向着我。”
安成郡王对他也不纵容,道:“既是蹴鞠,那就得守规矩,哪有你这样上来明抢的,就是赢了,你觉得光彩吗?”把安濯郡王也说得不吭声了。
皇上大笑起来:“还是伯让会管人,这两个皮实的一上午差点没把屋顶掀翻了。”安成郡王上前给皇上请安,语气里也带着些责备:“皇祖父太纵容他们了。”
皇上笑呵呵的:“这是伯让能干,不然皇祖父哪能这么省心。”
这算是很高的夸奖了,安成郡王又问了两句皇上的起居,皇上很高兴,把两个束着手低着头不敢出声的孙儿打发去御花园里玩,自己扶着安成郡王的手进了西暖阁:“伯让来是有什么事么?”
安成郡王笑道:“也没什么大事,刚才从皇叔那里回来,见了晏玉成一面。”皇上脸上的笑容立刻敛了几分:“依伯让看。这事有几分真?”
既问了几分真,那就是心有怀疑了,安成郡王笑道:“沧海遗珠这样的事,也只在戏文里听过。可没见过,景焕不是和晏家大姑娘订了亲么,听他说起过,晏玉成的生母是晏家大姑奶奶,听说这位姑奶奶闺名恪芳,打小也是诗书礼仪,琴棋书画学过来的,人也很聪慧精明,晏家老太爷和老太太爱如珍宝。一心要给她找个好夫婿,这才耽搁到了十六岁,谁知天降灾祸,晏恪芳居然有了身孕,任怎么问也不说是怎么回事,拷问了身边的丫头婆子也都说不知道,皇祖父您想想,一个大家闺秀,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在家里家里莫名其妙有了身孕。可不是怪事一件?晏老太爷就这么一个闺女,到底心疼,见女儿失魂落魄的,也就不问了,好好地养起来,谁知晏恪芳生产时却一命呜呼,这事闹得大,府里上下都知道,原要封口的。晏老太爷说。本来就是丑事,再一隐瞒。还不知会猜度出什么难听的话来,命不许遮掩,旁人爱打听。就叫打听去,因此满江西几乎都知道这件事了。”
皇上笑道:“这老太爷还真是看得开。”
安成郡王笑道:“毕竟是大儒,心胸开阔,也是一片爱女之心,晏恪芳死后,晏玉成就被交给了晏三太太抚养,她当时正怀着晏家大姑娘,对出生丧母的晏玉成十分怜惜,晏玉成长大后,也没有隐瞒他的身世,晏玉成便照着辈分称呼舅舅舅母,就是外人跟前也毫不避讳的,别人要是问起来,便说晏玉成是自家姑奶奶的儿子,姑奶奶早逝,自己当亲儿子养的。”
皇上微微点头:“晏家毕竟清明磊落,若是一意隐瞒,反倒落了下乘。”
安成郡王附和道:“当初徐家和晏家结亲,一听晏玉成的身世,徐家还担心来着,有这么一位姑奶奶在前头,生怕晏家姑娘有样学样,可徐老太太说,晏家如此不畏人言,光明磊落,光凭这个,就值得结这一门亲,对晏玉成也很是喜爱。”
皇上颔首,道:“当初你皇叔的确离开京城一阵子,去了江西也未可知,这事等敏之回来了再做定夺吧,若真的是,也是好事一桩,毕竟你皇叔没有儿子,是朕心头的一块病啊。”
是,那就认下,不是,也不会怪责晏家。
安成郡王得了皇上的意思,这才放下心来,挑些宫外有趣的事和皇上说,把皇上逗得很高兴,道:“前几日太后身边的许嬷嬷来请安,说受你母妃之托去徐家教导你那个小媳妇,说她很聪明伶俐,许嬷嬷那样的人都夸赞了,太后心里痒痒的,原先还怪朕草草的给你定了亲事,如今也不说了,只说要见一见,你看什么时候合适叫她进宫请安。”
安成郡王听皇上这么说,心里也很高兴,笑道:“若是成了亲,日日在老祖宗跟前伺候也没的说,可如今毕竟没过门,孙儿怕她脸皮薄,到时候害臊,老祖宗问起来,您可要帮孙儿遮掩几句。”
皇上哈哈笑起来:“没想到你倒是个护短的,这也就罢了,等过年内命妇外眷请安的时候带过来给太后瞧瞧吧,也不算违了规矩。”安成郡王笑着应了。
徐妙筠此时却在听徐沛凝和徐静含商议如何去看望杨太太的事情,杨敏之走前把杨太太托付给了徐家,徐老太太之前派人佯装杨太太在外头住时的邻居,隔阵子过去请安,杨家也没有人怀疑,可自打杨敏之走后,杨四奶奶没了忌惮,对杨太太也不好起来。
允国公府杨家,一共四个儿子,都住在一起,儿子下头又有孙子,零零总总一百多人,允国公即便欣赏杨敏之这个孙儿,也不可能事无巨细的都照顾好,遂徐老太太再派人去杨家请安时,不仅没见着杨太太的面儿,连塞银子也打听不出来信儿了。
徐老太太觉得不妙,和徐沛凝道:“杨敏之在,杨四奶奶还有几分顾忌,他一走,可不变着法的磋磨人,杨四爷又是个昏聩的,靠他不中用,杨敏之把母亲托付给了咱们。咱们就得上心,得尽快见到杨太太的面儿才是。”
徐沛凝道:“先前在寺里倒是和杨太太见过两次,可也是当着杨四奶奶的面儿,如今忽不喇的上门要人。杨四奶奶定会疑心的。”
徐静含道:“杨家门房得了嘱咐,再去打听也是无用,看来要另辟蹊径了。”
徐妙筠出主意:“咱们不方便出面,我可以请囡囡帮忙,她和杨宛儿认识,杨宛儿还欠了她一个人情。”
徐静含好奇道:“这话怎么说?杨家不是端王的人么?唐姑娘认识她?”
徐妙筠笑道:“说起来也是很久之前的事了,杨宛儿有一次在学里突然来了葵水,裙子脏了也不知道,囡囡和她是互相不说话的。也懒得提醒她,又怕闹得人尽皆知了不好,到底心软,给她提了个醒儿,还答应谁都不说,杨宛儿很感激她,在学里也唯有杨宛儿不敢跟唐囡囡对着来,这次托她帮忙打听消息,想来不难。”
说着叫人去请唐囡囡,唐囡囡满口应下。要和徐妙筠一起去杨家:“说不定能带着你见杨太太一面。”
徐静含笑道:“杨太太没见过妙筠,还是我去吧。”
唐囡囡便和徐家两姐妹坐车去了允国公府的后巷。
唐囡囡叫人递了话,杨宛儿果真出来了,她因为季考不合格,被退学后便很少出门了,见唐囡囡来找她也是十分吃惊,见问起杨太太,这才道:“你们是说曹姨娘吧?”
杨太太?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