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女谋略 作者:徐如笙(起点大封推2014.05.14vip完结)






  徐静含笑笑,这事可没这么简单,若谢芝兰的小姑子是徐妙筠,万事不管,那姑嫂关系自然和睦,可偏偏正经小姑子是同样精明要强的徐沛凝,还是管着家的徐沛凝,那这事就没这么简单了,姑嫂两个总免不了针锋相对。

  单拿这管家的事来说,徐沛凝管了两年的家,如今忽然要把家里家外交给全然陌生的嫂子,心里肯定不乐意。

  若是不交,谢芝兰那边又要有小心思了,做嫂子的干看着小姑子管家,自己闲着,别人可怎么看自己?是不受公婆待见还是不如小姑子有能力?闲言碎语就能让她无立足之地。

  徐静含心思细,想得多,可谢芝兰毕竟是新婚,没有新婚的媳妇不忙着讨好公婆小姑子反倒争着抢着管家的,徐静含倒是多虑了。

  等谢芝兰三朝回门后,便是正经的徐家媳妇了,恭恭谨谨的在徐老太太和徐大太太跟前服侍,立规矩。

  谢芝兰温婉大方,行事妥当,和徐沛凝一般爽利,却比徐沛凝多了几分柔顺,再加上本身就是容貌秀丽,才情出众,徐大太太越看越喜欢,怎么舍得儿媳妇立规矩,倒是一处闲话家常的时候多些。

  徐老太太也很满意,道:“景焕的亲事定在五月份,我想过了端午节就办,原先还怕忙不过来,如今正好有芝兰帮衬着,也能省心不少。”

  徐大太太笑道:“娘说的是。”又叫人去喊谢芝兰吩咐,徐老太太却道:“你的对牌交给了沛凝,可拿回来了?”

  徐大太太一愣,歉然道:“自打沛凝学着管家,这对牌给了她就没往回要,我想着都是一家子,也没在意,倒把这茬给忘了。”

  徐老太太意有所指:“咱们是一家子,新媳妇到底是新来的,一山不容二虎,你心里要明白才是。”

  徐大太太也不笨,立刻明白了徐老太太的意思,忙道:“这可怎么办?总不能吩咐芝兰去管事又不给对牌?”没说把对牌从徐沛凝手里拿回来,到底是偏心闺女。

  徐老太太道:“把我的对牌先给芝兰用吧。”

  等谢芝兰过来,徐老太太便把对牌给了她,叫她帮着问问事:“沛凝毕竟是姑娘家,有些事不好出面,你们姑嫂两个都是精明人,好好合计合计,把这礼数做足了,不能叫人挑出不是来。”

  谢芝兰很爽快收下了,笑道:“祖母和娘看得起我,把二弟的婚事交给我操办,媳妇一定会办的妥妥当当。”

  谢芝兰一直等着这一天呢,拿了对牌。先见了家里上下的管事婆子。

  徐家在杭州时十分低调,家里下人也都是简之又简,因此一个管事妈妈身上有好几份差事,一个闲人也没有,谢芝兰见状便要自己陪嫁来的妈妈分担一些。

  谢芝兰提出这个提议时还怕下头的管事妈妈觉得被抢了差事,故意滋事,可这些人纵然是老油子,这两年也被徐沛凝整治害怕了。因此对谢芝兰的提议恭恭敬敬应了,没露出半分脸色。

  于是,谢芝兰的两个妈妈顺利接手了厨房和针线房的差事。

  管厨房的刘妈妈还事无巨细的给接手的谢妈妈说府里各位主子的嗜好:“老太太吃素,重大节日时才挑一点喜欢吃的吃两块肉,大太太大老爷都是好说话的人,只按着份例菜送上去罢了,大少爷不吃羊肉,也不吃狗肉,二少爷不喜欢葱蒜味。饭菜都是另作的,大姑娘二姑娘是在一处吃饭的,并不按着份例走。而是头一天送第二天的菜单子。有时候吃素,有时候山珍海味,食材都是现买,三姑娘那儿如今单开了一个厨房给她做点心用,也是用什么要什么,随时伺候着。”

  谢妈妈饶是见惯了世面也不禁咋舌:“三姑娘将来是尊贵人。也就罢了,怎么大姑娘二姑娘不按着份例菜走?”

  刘妈妈笑道:“大姑娘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有时候也会兴出新法儿来做些吃的,遂没按着份例走,虽如此说。各位主子统共花了多少银子月底都会单算,大姑娘二姑娘那边少了也就罢了。若是多了就拿出体己银子来补上,这账面还是平的。”

  谢妈妈神色复杂看着笑眯眯的刘妈妈,心里有些捉摸不定起来。

  厨房可是个有油水的好地方,刘妈妈就这么让出来,竟一点不甘愿都没有?

  谢妈妈可不相信,可又不得不信,她越发谨慎起来,又细细问了几个主子的喜好,看了厨房这一年来的帐,都是清清楚楚,这才按了手印,完成了交接。

  谢妈妈这边百思不得其解,另一个接手针线房的贺妈妈也在和谢芝兰说话:“针线房的人嘴碎,禁不住打听,奴婢听她们说,这针线房除了一年四季主子奴才的份例衣裳,还要给几个姑娘额外做针线,一年少说多费个几百两银子。”

  谢芝兰道:“徐家的姑娘金贵,多做两身衣裳也是有的。”

  贺妈妈道:“哎呦,我的姑奶奶,这哪里是多做两身衣裳的事,虽说超出了份例的银子个人都拿出私房补上了,可您想想,这各人的私房是哪儿来的?奴婢打听了,三位姑娘的月例银子是一人一月五两银子,能禁得起这么花?”

  谢芝兰看着她:“你有话就直说。”

  贺妈妈压低了声音道:“奴婢听提起说,徐家早就分家了,如今住在一起,银子却是各掏各的。”

  谢芝兰一惊:“你可打听清楚了?”

  贺妈妈道:“这又不是什么隐晦事,细细一问就知道了,当初徐家被贬官,老太爷临终前就把家给分了,这也简单,老太爷两个儿子,又都是嫡子,家产便一分为二,大房的交给了大老爷,二房的因为二老爷二太太去得早,二少爷年纪小,就由老太太管着,后来二少爷满十五岁,就交给了他,如今公中的嚼用都是府里的公产出息的银子,因为人少,花费的也不多,若是超出了份例,大房的人都从大老爷那儿支钱,二房的人都从二少爷那里支钱,像三姑娘去沉烟楼那两万两银子的束修,便是二房单出的。”

  谢芝兰眉毛一挑,道:“这和我管家有什么妨碍么?早些分家也好,各人挣得各人花,也没什么掰扯。”

  贺妈妈急了,道:“少奶奶且听奴婢说完,二房和咱们不相干,可这大房的一应账本可都在大姑娘那儿拿着呢,包括分给大房的田产铺子,账本也都是大姑娘瞧,大姑娘十三岁时说要学着管家,大太太和大老爷就细细的教她,后来见她能干,索性都交给她管,您想想,那些东西将来可都是大少爷的。”

  谢芝兰笑道:“她是姑娘家,还能把东西带走不成?这话你以后别说了,不然只当我容不下人。”

  贺妈妈不敢说下去,低声嘟囔道:“可您也不看看大姑娘二姑娘花钱的手笔,今儿一幅字画,明儿一个古董花瓶,后儿又吃海参鲍肚儿的,花的可都是公中的钱。”

  谢芝兰只当没听见,慢悠悠的喝茶,就是再能花,徐沛凝九月份就要出嫁了,还能花多少?既然夫君都不在乎,她又何必在乎?好儿不争爹娘财,若是夫君只盯着父母给的祖产过日子,也算她看错了这个人。

  那边谢妈妈也过来回事,说起来也是觉得稀罕,谢芝兰只觉得好笑:“你当这差事好当么?只怕刘妈妈巴不得把差事卸给你,大姑娘那样的精明人,谁敢在她跟前弄鬼?又没有油水又不好伺候,刘妈妈愿意干才怪呢。”

  谢妈妈一听倒犹豫了:“那咱们接手,会不会出力不讨好?”

  谢芝兰笑道:“家里难伺候的主子无外乎就三个姑娘,顶多明年后年的就都嫁出去了,二少爷挑嘴怕什么?以后有二少奶奶呢,不用咱们操心,你只管好好当差,账面要干干净净的。”


  第七十四章 变化


  正说着,外头丫头通传:“大姑娘叫人来传话了。”

  谢芝兰忙叫请进来,来人是徐沛凝身边的茂春,茂春笑盈盈的请了安,笑道:“大姑娘叫奴婢去送明日的菜单子,刘嫂子却说厨房的事交给了大少奶奶身边的谢妈妈,奴婢便把菜单子交给谢妈妈吧。”

  说着拿出一张纸,谢妈妈忙接了,笑道:“倒劳动姑娘走一趟。”

  茂春笑道:“我们院子里有个叫桂圆的小丫头,原专门负责跑腿传话送东西的,谢妈妈以后只认她便是了,奴婢今儿来,除了送东西还奉了三姑娘的命给大少奶奶请安,说不知道大少奶奶忙不忙,若是忙就罢了,若是不忙,想请大少奶奶去坐坐说话。”

  茂春笑道:“三姑娘新兴的法儿做了两种点心,单留给了大少奶奶,说大少奶奶为二少爷的婚事辛苦了,专门谢您的,还把珍藏的武夷大红袍都拿出来了。”

  谢芝兰笑道:“难为她费心想着。”说着起身,茂春忙上来扶着,几个丫头簇拥着去了徐妙筠那儿。

  徐妙筠的院子布置的精致,靠东墙有两株海棠树,花开的正好,两株树之间搭了个小秋千,前头空地上摆着一张石桌和三四个绣墩。

  徐妙筠坐在秋千上和徐沛凝说什么呢,徐静含则坐在旁边泡茶,场面十分温馨,见谢芝兰来,都起身问好,徐妙筠更是笑眯眯推着谢芝兰坐在秋千上:“今儿嫂子是贵客,请上座。”

  谢芝兰笑道:“三妹怎么这么客气起来。”

  徐沛凝笑道:“她这是无事献殷勤。我们两个她都挨个的敲竹杠了,又来找嫂子了。”

  谢芝兰笑吟吟道:“说吧,是出钱还是出力啊?好容易给我个讨好小姑子的机会,赴汤蹈火我也在所不辞。”

  院子里立着的丫头都笑起来,徐妙筠嘻嘻笑道:“也不是什么大事,许嬷嬷之前让我自己做胭脂,我一个人想不如群策群力,把嫂子也请过来出个主意。可知道嫂子为我哥哥的事情忙着,我又不好意思了。”

  谢芝兰好奇道:“你想做什么胭脂?”

  徐妙筠叫白果端上来一个匣子,里头都是大大小小的瓶瓶罐罐,她打开其中一个递给谢芝兰,谢芝兰倒出来一点,是颜色发黄的香粉,十分细腻。

  徐妙筠解释道:“许嬷嬷说如果想涂在脸上却看不出来,只能让香粉的颜色和皮肤的颜色一样,我试了好多次才选中了这一种。涂在脸上不能看出来,可我又觉得太干了,怕簌簌的往下掉。嫂子有什么好主意没有?”

  谢芝兰也是闺阁女儿。见状也十分心动,叫了捧了妆奁来试了试,果真很自然,不细心看倒看不出来,不由赞道:“妙筠真是聪明。”

  徐静含笑道:“为了这个,不知道废了多少功夫。上上下下的替她忙,能不好么?”

  徐妙筠皱着眉头道:“我想过加点香露做成膏子,可是颜色就不鲜亮了。”

  姑嫂四个人叽叽喳喳又是喝茶又是说话,一下午的时间眨眼就过去了,晚上去给徐老太太请安。徐老太太看她们关系和睦十分喜欢,留了吃晚饭。又热闹了一番。

  谢家人多,规矩大,徐家人少,规矩少,谢芝兰也慢慢开始适应,徐润安打理府里的庶务,一大早起床就去了外院,午饭和晚饭时候才回来,谢芝兰送走他便去徐大太太那边请安,婆媳两个又去给徐老太太请安,等在徐老太太屋里吃了早饭,剩下的时候就由自己自由支配了。

  最近忙着徐景焕的婚事,徐家晏家的管事来回传话送东西,十分忙碌,谢芝兰接手了厨房,便开始张罗喜宴的菜单,忙了两天拿去给谢大太太过目,谢大太太的笑容却有些勉强。

  谢芝兰觉得奇怪,一打听才知道,徐沛凝早把单子拟好了,按着徐润安成亲时的单子删减了几道菜,又添了几道时令时蔬便罢了,不像谢芝兰的那份单子,花团锦簇的,每道菜都是新想出来,还特地取了吉利菜名儿。

  徐大太太拿着两分菜单给徐老太太看,十分为难:“这可怎么是好。”

  徐老太太接过来细细看了,道:“芝兰的单子拟的更用心,沛凝的单子是照着润安的婚礼拟的,不偏不倚,花的钱也少,你瞧着定下哪个?”

  徐大太太道:“我就是为难才来讨老太太的主意。”

  徐老太太毕竟经过的事情多,知道女人心眼小,即便是一件极小的事情也能生出嫌隙来,遂叫人把谢芝兰和徐沛凝都请了来,又叫人把徐妙筠徐景焕请了过来。

  两份菜单摆出来,徐老太太也没说哪份是谁订的,给徐景焕瞧:“你瞧着哪个合适?”

  徐景焕细细看了,道:“一份是按着大哥成亲时的例拟的,应该是沛凝的手笔,另一份却明显费了一番心思,是大嫂拟的吧?”

  徐沛凝和谢芝兰都没说话,徐老太太笑道:“毕竟是你的婚事,你看哪个好?”

  徐景焕也是个细心的人,闻音知雅,笑道:“两份都是极好的,可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