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女谋略 作者:徐如笙(起点大封推2014.05.14vip完结)
老太太虽是内宅女眷,可跟着徐阁老那么多年,夫妻俩也常常谈论朝中政事,老太太的见识也有些不一般,道:“假如皇上如今偏向了康王爷,康王爷会怎么应对呢?”
何大奶奶立刻道:“自然是抓住这个机会,拉拢人心,站稳脚跟。”
何大奶奶随即恍然大悟:“娘的意思是康王爷想到了咱们徐家,爹曾是康王爷的老师,要是能为爹平反,一方面拉拢了徐家站到了他那一边,连带着徐家的故交也被拉了过去,而且也能借此打压端王爷,毕竟当初弹劾爹的人是端王爷。”
老太太赞许的点点头,道:“看来你那个公公不改本性,一如既往的精明啊,康王爷想为徐家平反,事情没成,自然没有风声透出来,我们远在江南自然更不会知道,你公公却是清楚,知道这件事成了,徐家又要起来了,便趁早提出了结亲,如今徐家是白身,他一个阁老主动为嫡长孙求亲,别人只会说他顾着何家徐家的姻亲,是个厚道人,我们徐家也只有感激的份,等到徐家起复,他们何家作为雪中送炭人,不声不响的却白捡了个便宜,你公公真高明啊。”
何大奶奶有些担忧:“这也只是猜测,康王爷提出平反的事到底能不能成还两说呢。”
老太太道:“你来之前你婆婆对你如何?可曾疾言厉色?”
何大奶奶笑道:“那倒没有,倒比平常客气许多。”
老太太笑道:“你婆婆那样势利的人都转变了态度,对你客气起来,可见这事是真的了。”
何大奶奶惊喜道:“那爹要平反了,哥哥也能继续官了。”
老太太点头未语,可眼底却有了笑意。
分析透了整件事,别说老太太,就是何大奶奶也没了促成这件亲事的意思,只说:“公公问起来我就说八字不合。”然后就每日或陪着老太太,或和侄子侄女玩笑,真真当做了归省一样自在。
老太太知道外孙何秉书偷偷来了杭州,便叫大老爷去找,只半天的功夫就把人带回来了,徐景焕见了大吃一惊,竟是那个任可,又仔细一想,任通人,加上可字,可不就是一个何字么?
这个何秉书倒也有意思。
徐妙筠自然也大吃了一惊,跑到张家去告诉张宝儿,张宝儿又是羡慕又是嫉妒:“原来是你表哥啊,他怎么改名换姓的,不正大光明的上门认亲?”
徐妙筠道:“姑母说他是游学在外,所以没有声张。”
张宝儿便赖着要去徐家做客,徐家如今有何大奶奶,又添了个何秉书,比平常热闹了许多,徐妙筠带着张宝儿去给何大奶奶请安:“姑母,这是隔壁张家的宝儿。”
张宝儿羞涩的行了礼,何大奶奶很是喜欢,给了见面礼,正好何秉书过来,张宝儿的脸更是跟火烧一样,徐妙筠见张宝儿的意思太明显,怕姑母多心,打趣道:“秉书表哥,宝儿那天在楼外楼看你难住了魏涯,很是敬佩你哦。”
何秉书有些诧异,微微一笑,张宝儿却是又害怕又期待,见何秉书笑了起来眼睛越发的晶亮,何大奶奶是个人精,自然看得出来张宝儿对自己儿子的仰慕,心里也很得意,笑道:“秉书什么时候去的楼外楼?”
徐妙筠便把那日的事情说了,何大奶奶露出了怀念的神色:“我小的时候也跟着大哥二哥去看过,那时候他们为了一句诗也能吵上半天。”
徐妙筠看何大奶奶伤感,找了个借口告辞,又问张宝儿:“你不会是想嫁给秉书表哥吧,只怕是不成啊。”
张宝儿道:“我只是仰慕,又没说嫁给他,你放心好了,你表哥虽好,却不如你哥哥,我还不如嫁给你哥哥呢。”
徐妙筠顿时急了:“不许你打我哥哥的主意。”
张宝儿却不依不饶的:“那又怎么了?我做了你大嫂,对你更好。”
徐妙筠却生气了:“你要是嫁给我哥哥,我就不理你了。”
张宝儿最羡慕徐妙筠的便是有两个好哥哥好姐姐,哥哥又文雅又和气,姐姐也都十分风趣,对徐妙筠也都很是宠爱纵容,比她的哥哥好多了,因此故意说这个话,见徐妙筠着急的样子分外解气。
徐妙筠却是当了真,也不送张宝儿了,转身就跑了,气的好几天不理张宝儿,直到张宝儿写了信来保证不嫁给徐景焕,徐妙筠这才重新请她到家里来玩。
自从何大奶奶来了,万妈妈便松了口气,原来何太太差遣她来相看孙媳妇,这是极体面地差事,可人间徐家显然没有结亲的意思,只这么冷着她,她也为难,如今何大奶奶来了,她毕竟是主子,万妈妈也就不再问这件事,只跟着几个相熟的妈妈闲磕牙。
徐家的姑太太归省,老太太自然要宴请一番,请了隔壁的张老太太,张太太,张大奶奶,还有董家的董太太,两位董姑娘。
大人们在老太太那儿说话,年轻姑娘便聚到花园里玩,花园里的沉香水榭地方宽敞,把四面的隔扇拆了,挂上帘子,中间摆了两桌,左右通风也凉快,还能瞧见花园的景致。
张宝儿和张大奶奶就不用说了,都是熟人,董家两个姑娘便是董子澄的妹妹董秋燕和董秋莲,因是庶出,不大出门应酬,和徐家姑娘也只是点头的交情,今天请了来,无非是看董太太的面子。
张宝儿好容易叫徐妙筠不生气了,唧唧喳喳的问中元节的事,徐妙筠便说要再家里园子放河灯:“哥哥不许我到水边去,在家里放了河灯也就罢了。”
张宝儿道:“家里那点小水坑,哪有外头好玩,我娘说叫哥哥带我去玉泉河,那天那儿有很多人在放河灯,热闹极了,街上也有卖河灯的,我做的不好看,到时候叫哥哥给我新的。”
徐妙筠也有些羡慕道:“那很好啊,可惜我不能去。”
张宝儿道:“那我给你带回来好了,娘说不许我吃外头的东西,不过大嫂说玉泉河旁边有个馄饨摊子,薄皮大馅儿,好吃的不得了,我准备去尝尝,这回肯定不会肚子疼了。”
徐妙筠道:“你别说嘴,要是真的疼了,仔细你娘真不许你出门。”
两个人坐在廊下说话儿,里面是徐沛凝和徐静含在招呼董家姐妹和张大奶奶。
张大奶奶在旁敲侧击何家的事情,何老爷是内阁大学士,要是能攀上这个关系,张家做生意也方便许多,徐沛凝笑着打太极,其实她是真的不知道何家的事。
下午散了席,何大奶奶也跟老太太说张太太的话太露骨,老太太道:“做了这么些年邻居,张家人什么品行我心里也清楚,商人重利,她们这样也是难免,心地却是不错,张家的小子跟润安处的也好,张家的那位小姐更是和妙筠亲姐妹一样。”
何大奶奶道:“说起妙筠来,我倒是更想叫妙筠做我的儿媳妇,又乖巧又文静,沛凝和静含都太耀眼了些,妙筠正好。”
老太太笑道:“她还文静?她调皮起来被景焕抓着打,如今大了才好些了,妙筠的婚事我可做不得主,景焕一早说了,他有了出息会亲自替妙筠相看,这么些年我冷眼瞧着,景焕这孩子少年老成,又有主意,又有上进心,只怕前途不浅,妙筠的事他操心也好,毕竟是一母同胞的妹妹,妙筠年纪也小。”
第九章 中元
何大奶奶道:“秉书也不错,又是知根知底的,还有比这个更好的?我倒是不相信。”老太太笑而未语。
何秉书在徐家住了两日,却只见了徐家姐妹一面,还是初次见面的那回,对于两个表哥,何秉书也是不远不近的处着,至于和徐景焕的第一次见面,两个人都没有提起,跟头一回见似的,客客气气的见了礼,互道了表字。
何秉书对徐家很好奇,从记事起他便知道外祖母一家回了杭州老家,娘总是说外祖父为官时是如何的清正廉明,受人拥戴,大舅舅二舅舅是如何的厉害,可祖母却说外祖家被抄了家,不许他多提,他心中始终存了疑惑。
直到祖父透出意思,让他娶徐家的大表妹,这种疑惑就到了顶点,他不希望以后的妻子是个陌生人,所以偷偷来打听,无一例外,都说徐家的姑娘如何的好,他很不以为然,姑娘家养在深闺,外面人知道的也不清楚,直到亲眼看见,三个表妹,一个端朗大方,眉目清明,一个妖娆艳丽,却如小家女子一样柔顺温和,一个乖巧伶俐,一双眼睛却很是有神。
两个表哥也很优秀,大表哥谦和有礼,温润如玉,二表哥文采翩翩,玲珑剔透,他想起家里为了祖母的一点宠爱和赏赐勾心斗角明枪暗箭的堂姐妹,想起为了争父辈的荫职各出奇招的堂兄弟,他觉得,徐家的人和其他人都不一样,怎么说呢,他原本以为是一块顽石,却发现是一块美玉,惊喜之余,也有些忐忑和自卑,生怕自己配不上这块美玉。
尤其是那天在楼外楼,那个梅花棋局被三表妹用了两子便破了,他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对徐家,也多了几分敬畏。
何秉书发现三表妹喜欢在花园里玩,多半时候和那个叫张宝儿的姑娘一起嘀嘀咕咕的,一个人的时候就在花园里摘花,丫头在旁边陪着说话。
他挑了个机会故意路过了那儿,三表妹拉着二表哥的手兴高采烈地说什么,他走过去打招呼:“二表哥,三表妹。”
徐景焕微微点了点头,道:“秉书表弟这是到哪里去?”
何秉书道:“去给外祖母请安。”
徐景焕道:“我正好也要去,咱们一起。”又叮嘱徐妙筠:“既然说好了就别乱琢磨了,好生在家待着。”然后和何秉书去了老太太那儿。
路上何秉书意欲打听徐妙筠的事情,却被徐景焕不冷不淡的瞥了两眼,没答话,何秉书被瞪得后背一层薄汗,再不敢提这个话题。
徐景焕答应带徐妙筠中元节去放河灯,徐妙筠兴冲冲地跑去张家告诉张宝儿,张宝儿却满是歉意的说过两日要跟着张太太去外祖母家小住,中元节只怕回不来。
徐妙筠又失望的回来了,兴趣减了大半,顿时觉得去放河灯也没什么意思,可哥哥好容易答应带她出门,她也不想扫兴。到了中元节,徐景焕禀告了老太太,便和徐润安带着徐妙筠,徐沛凝,徐静含以及何秉书出门了。
老太太特意派了不少人过去跟着,玉泉河边人如潮水,小摊子比比皆是,大都在卖精巧的河灯,徐妙筠自己做的那一盏虽然不好看,可也是她的心意,也就没有另买,倒是徐润安买了不少荷花灯散给众人,一会一起放灯。
玉泉河上漂流着不少河灯,花团锦簇,岸边气氛如潮,徐景焕紧紧拉着徐妙筠,生怕挤散了,徐润安见状也说赶紧回去。徐景焕想着徐妙筠难得出来一趟,便道:“这里离暗香阁不远了,咱们去暗香阁坐坐也好。”
徐润安觉得也好,便叫小厮先去准备位子,一群人在家丁的护卫下奋力的往暗香阁那边挤。
暗香阁后的园子种了不少梅花,冬天梅树开花,暗香浮动,此时暗香阁生意正好,徐景焕意外的看到了董子澄,董子澄锦衣华袍,和平时打扮不同,见了徐家人在这儿赶忙迎了上来:“哟,我以为你不会出来呢,早知道邀你一块来了。”
徐景焕不动声色的往雅间里瞥了一眼,都是董家的生意上交好的几家的少爷公子,便道:“我们与表弟一起,就不来打扰了,随便歇一歇就回去了。”
董子澄还是亲自给暗香阁的掌柜打了招呼,腾了个好位置,又悄悄对徐景焕道:“瞧见那个穿绿色衣裳的,就是沈知府的独子,我正和他攀关系呢,要是成了,嘿嘿……”
徐景焕皱眉道:“你少动那些歪脑筋。”董子澄却没听进去,徐景焕也不好当着人说话,只得罢了。
在暗香阁吃了宵夜,因不是赏梅花的季节,可以看见梅花的那面窗户都关着,坐了一会便回去了,老太太正和大太太,何大奶奶,并于妈妈打牌,见几个人回来,赶忙叫人端茶的端茶,拿点心的拿点心,几个人围着老太太说笑街上的见闻,热闹极了。
第二日徐景焕去董家找董子澄,董子澄宿醉未醒,徐景焕气的连踹了他两脚,董子澄迷迷糊糊醒了,刚想骂人,一看是徐景焕,还是阴沉着脸的徐景焕,赶忙爬起来,问怎么了,徐景焕开门见山:“你走沈公子的路子是不是因为秋闱?”
董子澄被点破,有些讪讪的:“我也没什么意思,就是多个路子。”
徐景焕坚决道:“万万不可,以你的名次,中举是大有可能的,你这样做,没中举就罢了,要是中了举,是靠你自己的真才实学还是因为沈公子的关系?无论是因为什么,沈公子这个人情算是?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