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女谋略 作者:徐如笙(起点大封推2014.05.14vip完结)
太后却摇头:“你错了,应该先定下储君的名分,这样办起事情来才名正言顺。”
安成郡王有些抵触:“老祖宗,皇祖父和父王刚刚去世,我若是立刻继位,心中有愧。”
太后的声音严厉起来:“你是皇长孙,为什么要有愧?你若不继位,难道要廉王或者瑞王继位么?你这个孩子,哀家知道你有心结,可你也要掂量着轻重,如今形势不容人,你稍微软弱一点,别人不说,单郑祥妃就起了好几个念头。”
安成郡王无法,只得点头应许:“我答应您就是了,老祖宗,您一定要保重身体。”
太后咳嗽了两声,道:“你放心,哀家总要撑到你登基。”
安成郡王又把冯逸荃,程阁老,苏阁老,郑阁老,梁阁老,何阁老诸人请进宫,让他们商议着拟个章程,昭告天下,大意是说,端王谋反,害死了康王,气死了皇上,如今由皇长孙安成郡王继位为新君。
又召集了文武大臣。
文臣还好说,对安成郡王是竭力拥护,言听计从,那些武将却多是端王一党的人,如今要是整个清洗一遍,势必会造成朝野震动,总不能到时候大朝会的时候放眼望去都是文臣吧,若是立刻提拔新人,一时间也找不到那么多人。
倒是徐景焕出了个主意,把一堆书信堆在午门前,对文武百官说这是从端王府搜出来的,端王与朝中大臣的密信,本该严惩,但想到诸位以往的功劳,如今付之一炬,望大家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此举一行,不管有无参与谋逆或是否知情,都抱了侥幸之心,自然都忠心耿耿拥立新君,希望戴罪立功,如此一来,朝中的事情便稳住了。
接下来便是皇上和康王的丧事,皇上的陵墓是一早修建好的,如今按着国丧的礼仪一步步走过去,不过是守灵和祭祀,这都是按着规矩来的,累是累了点,可也不用劳心,再加上瑞王和廉王也都承认了安成郡王,规规矩矩的在宫里守丧,这也让京城的勋贵们暗暗松了口气。
比较难办的是康王的丧事,康王爷死的时候还是王爷的身份,按规矩丧事便要遵循王爷的丧仪,可安成郡王是新君,若是让康王以王爷的丧仪下葬,又怠慢了,若是直接以皇帝之礼下葬,又违了规矩。
在这件事情上,武官没有发言的权利,文官又怕触了新君逆鳞,又不肯坏了祖宗规矩,这件事便耽搁下来了,最后还是太后拖着病体发话,先以王爷之礼在康王府下葬,等安成郡王继位,再追封为太上皇,以皇帝之礼重新安排祭祀,这件事才算解决了。
PS:混乱的章节终于过去了,接下来终于恢复正常了。
第八十九章 新君
大的方向定了,京城便开始安安心心的守丧,要是以前遇到什么国丧,大家兴许还会浑水摸鱼,暗地里玩玩乐乐一番,可如今却没有一个人敢放肆,都借着国丧的借口躲在家里不出门,生怕寻了谁的晦气,京城陷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安宁。
一直到了三月底,国丧结束,大家蛰伏了这么久,见京城的局势慢慢稳定下来,这才开始出门,与此同时,也开始了册立新皇的礼仪。
安成郡王伯让,十九岁,登基为帝,改年号为安康,册封生母康王妃为太后,先皇后为母后太皇太后,郑祥妃为圣母太皇太后,弟弟安清郡王为靖王,安宜郡王为怡王。
三月草长莺飞,本该是家家出游,户户赏花的日子,京城却鲜少有人玩乐,新皇登基,特开了恩科,擢选文武人才,大家都把目光聚集到这上面,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新皇也要提拔一批人才收为己用,徐景焕被指为主考官,已经十几天没回家了,吃住都在翰林院。
谢芝兰挺着五个月大的肚子和徐老太太商议,前两日瑞王世子妃左氏生下一子,虽然没打算大操大办,可别人也要准备贺礼,徐老太太慈爱的望着谢芝兰:“你如今大着肚子,别操心这件事了,交给静宜去办。”
谢芝兰笑道:“哪里就这么娇贵了,我听姑母的意思,虽然不打算大办,可添丁毕竟是喜事,想在家里摆两桌,请亲朋好友聚一聚便罢了,还让我一定要请老太太出面赏光。”
徐老太太笑呵呵的:“我上了年纪,没的去了惹人嫌,还是在家里给我曾孙做小衣裳的好。”
谢芝兰抿嘴一笑,拉着徐老太太不依:“姑母说了,一定请您赏光的。您要是不去可没意思了,再说了,姑母也说,您的福气大,也想请您压一压呢。”
徐大太太在旁边剥桔子。闻言笑道:“既然如此。老太太就去走走也好。”
徐老太太只得点头应允,又道:“妙筠呢?叫她也一起去。”
谢芝兰笑道:“妙筠正和静含一起折腾那两株桃花树呢,说要做桃花酿。”
徐老太太神色十分温柔:“是了。往年都要做的,今年我倒是忘了这一茬。”
徐静含站在廊下有些担心:“今年的桃花沾染了血腥戾气,只怕不好。”
徐妙筠道:“外头桃花不好,我院子里这两株却是干干净净的,不怕不好。”
徐静含点点头,看着丫头们埋好了坛子,这才回到屋里喝茶,四面隔扇大敞着,窗户也都打开。春风吹进屋子里,暖洋洋的让人熏熏然的想睡觉,徐妙筠却兴致勃勃的指挥人把刚挖出来的一坛子梅花酿送去厨房,说要做些点心。
徐静含好奇,跟着去瞧,见她用颜色嫣红的梅花酿掺着糯米粉做了蒸糕。切成一个个小方块,仿佛晶莹润泽的石榴石一般,再把梅花酿掺了蜂蜜做成透明的红色膏汁,浇在糯米糕上。
糯米糕本来的黏黏的口感加上爽滑的梅花酿,格外香甜。而且梅花香气浓郁,本来有些涩口,却加了不少蜂蜜,甜甜的十分可口。
徐妙筠又精心选了甜白瓷绘红梅的小碟子,一碟子装了五块点心,正好掰成梅花的样子,叫人分别给徐老太太徐大太太谢芝兰晏静宜等人送去,又叫人装了两只攒盒,叫婆子送去苏家:“给大姐姐尝尝,她好久没回来了。”
徐静含笑道:“听说苏夫人把管家的事交给了她,她哪里得闲回来,不过确实许久没见了,要不咱们上门瞧瞧去?”
徐妙筠摇头:“最近哥哥不叫我出门,等哥哥忙完再说吧。”
徐静含想起了偶然间听到徐老太太说的话:“皇上虽说和咱们妙筠有婚约,可后来出了那事,妙筠到寺里清修,太后又赐了号,只怕不能进宫。
偏偏太后和皇上又坚持让妙筠进宫,做不成皇后,进宫做什么?景焕便说妙筠身体不好,不能进宫伴驾,可看皇上的意思却是非妙筠不可,说起来,这册立皇后也不是一件小事。”
徐静含心里也微微一黯,若是没发生芳玉郡主那件事,妙筠如今便是正正经经的皇后,可如今不仅是太后赐了号清修的静和仙姑,还背负着无法生育子嗣的可能,别的不说,文武大臣那一关就说不过去,若是入宫为妃,二哥又是万万不肯的,即便是后妃,那也是妾,二哥宁愿妙筠一辈子留在家里也不愿意让她对另一个女人卑躬屈膝。
就像安贵妃,先皇在时多么风光,可先皇一死,太皇太后立刻把她处置了,只怕连尸首在哪儿都无人知晓,可若是皇后,那就不一样了,皇后是国母,这天底下还有谁比她更尊贵么?
徐静含看着没心没肺吃点心的徐妙筠,暗暗叹了口气。
又过了七八日,徐景焕总算回来了,晏静宜一边服侍他梳洗,一边把过两日去瑞王府赴宴的事情说了,徐景焕顿了顿,道:“祖母难得松口要出门逛逛,你好生服侍着便是,至于妙筠,还是别叫她出门了。”
晏静宜道:“老太太发了话,要妙筠也去,如今不叫她去,老太太肯定会问的。”说着有些担忧:“是外头又有什么闲言闲语么?”
徐景焕擦了脸,换了衣裳,躺到了临窗的摇椅上,惬意的喝茶:“倒不是怕闲言闲语,皇上那天也要去瑞王府,又是微服,到时候若是私底下见了妙筠,你说我该如何是好?”
晏静宜忍不住一笑,若是寻常人,私会自己的妹妹,那没的说,一拳打上去都是轻的,可对方偏偏又是皇上,是打不得骂不得。
徐景焕道:“今儿皇上留了我说话,又说起册立皇后的事情,可这事也不是我一个点头就能办的事,问我又有什么用?我惹不起还躲不起么?”
晏静宜笑道:“话虽如此,只怕妙筠不依,这阵子听夫君的话都在家里,连静含说去看大姑奶奶都没答应。乖得不得了,就盼着去瑞王府呢,如今夫君不叫她去,只怕要不高兴了。”
徐景焕见提到徐静含,倒是愣了一下。想起唐翼然拉着他要求娶徐静含的事情。又想到了杨敏之,有些无可奈何,杨敏之已经升任了五军都督府的左都督。暂领兵权,炙手可热。
允国公府杨家虽然是端王一党,却也识趣的很,允国公拖着病体亲自入宫,痛哭流涕的悔过,姿态放得如此之低,皇上也不好说什么,再加上杨家本来就没什么大的出息,便一直置之不理。
因此。杨敏之固然位高权重,却仍旧是杨家的一个庶子,如今允国公把他当成救星,更别提分家的事了。
听说最近允国公正张罗给杨敏之说亲呢,想用亲事彻底的把人留住,虽然杨敏之没有答应。可也有了成家的意思,徐静含,真的是真心错付了。
徐景焕为了不让徐妙筠去瑞王府,特地把杨敏之要娶亲的事情透露给了徐静含,徐静含顿时如同抽了筋一般。无精打采起来,也没心思出门了,徐景焕便说让徐妙筠留下照顾徐静含,徐老太太也答应了。
等到瑞王府办满月酒那一天,徐老太太和徐大太太带着两个媳妇儿去了瑞王府,家里只剩下了徐静含和徐妙筠,徐静含躺在床上无精打采的,徐妙筠趴在床边出主意:“我把曹婶子请来,给曹婶子递个音,只要曹婶子同意,杨敏之肯定会答应的。”
徐静含摇摇头:“要是祖母知道我硬贴上去,肯定会被气死的,这样自己不尊重,即便是出嫁了别人也不会尊重你。”
徐妙筠苦恼的想了想,道:“要不咱们和杨敏之私下谈谈,如果他知道姐姐喜欢他,估计马上就上门提亲了。”
徐静含还是摇头:“这样太不尊重了,而且他也未必愿意。”
徐妙筠郁闷,道:“我要是你,才不管什么规矩呢,直接跑到他跟前告诉他,我喜欢他,要嫁给他,让他看着办。”徐静含苦笑,徐妙筠道:“贞贞就是这么做的,你还别说,她素日里娇娇弱弱的,竟有这么大的胆子,把那个叫贺澜生的唬的一愣一愣的。”
冯贞贞是冯逸荃的独女,本来冯逸荃的打算是招赘一个女婿,可冯贞贞不知怎的居然相中了来冯家投靠的一个远亲贺澜生,居然鼓足勇气跑到贺澜生面前示爱,又告诉冯逸荃非贺澜生不嫁,把冯逸荃气的半死,结果还是冯老爷出面,说如果贺澜生考取了功名再说婚事的事,把这件事按了下去。
徐静含神色黯然:“我可没有她这个勇气。”
徐妙筠道:“事在人为,姐姐一味伤心也不是解决问题的法子呀。”
她想了想,道:“囡囡要出嫁了,最近张罗着要赶在出嫁前出门游玩,我让她下帖子给杨敏之,到时候结伴而行,让杨敏之看到姐姐的好如何?”
徐静含见她绞尽脑汁帮自己,心中十分感动,却是没有继续难过,反而劝住徐妙筠,让她不要胡来。
那边徐老太太在瑞王府见了刚刚满月的小孩子,长得白白胖胖,羡慕极了,听瑞王妃说,瑞王世子给这个儿子取名东琳,瑞王妃抱着孙儿笑的合不拢嘴。
在场的有儿媳妇儿媳妇却没动静的都羡慕的不得了,做儿媳妇的被比下去了,心里也都不好受,尤其是晏静宜,她嫁过来也有快一年了,身上却没什么动静。
因为徐景焕是二房独子,徐老太太盼她有孕更甚谢芝兰,可徐景焕那个人,每天雷打不动的天不亮就早起,晚上还挑灯夜读,即便如今官至吏部侍郎也不见丝毫松懈,这么一来,夫妻相处的时间都极少,孩子的事就更别提了。
晏静宜又是个性格内敛的,怎么也不好意思主动开口说出什么挽留夫君的话来,徐老太太看她的眼神一天比一天着急,她自己也急,却没什么法子。
从瑞王府回来,徐景焕倒没忙着什么正事,他喝了不少酒,喝了醒酒汤坐在廊下出神,晏静宜也不敢打搅,直到晚饭时分徐景焕才进来道:“去祖母那里吃饭。”
晏静宜眼神一黯,低声应了。
其实徐家没那么多规矩,?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