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女谋略 作者:徐如笙(起点大封推2014.05.14vip完结)
抢锍苑埂!?br />
晏静宜眼神一黯,低声应了。
其实徐家没那么多规矩,徐老太太又爱静,就是各人吃各人的也无碍,可徐景焕只要在家便去徐老太太那儿吃晚饭,这是孝顺长辈的事,晏静宜也不能反对。
有徐妙筠在,徐老太太那儿依旧热热闹闹的,徐老太太说今儿在瑞王府遇到了唐囡囡和冯贞贞,见徐妙筠没去都十分失望,徐妙筠笑嘻嘻的:“她们若是想我,来家里便是了。”又道:“有没有见到大姐姐?”
徐老太太笑吟吟的:“估计是家里忙,倒是没见她,说起来,也确实一阵子没见她了,明儿叫人去问问,让她回来一趟。”
见徐景焕夫妻俩进来,徐老太太便道:“景焕忙了这么些天也该好好歇歇了,在家陪陪你媳妇儿,每天忙里忙外的,我瞧着都瘦了。”
徐景焕笑道:“哪里能得闲,衙门里一堆事儿呢。”
徐老太太有些不满:“事情是忙不完的,可若是身体累垮了,岂不得不偿失?你若是不听,我便亲自去衙门帮你告假去,难道离了你他们就不会办事了?你呀,跟你祖父一个脾气,什么事都爱大包大揽的。”
徐景焕只得陪着笑称是,徐妙筠眼睛骨碌碌直转,笑着问徐景焕:“二嫂,大嫂要生小侄儿了,你什么时候也生个小侄儿呀,我保证好好疼他。”
徐老太太顺势点点头,道:“景焕也不小了,该有个孩子了,你们俩要把这事放在心上。”
徐景焕看晏静宜红着脸垂下了头,笑着应了。
晚上徐妙筠睡得挺早,却是躺在床上琢磨徐静含的事,谁知又遇到了在惠能寺一样的事情,有人三更半夜敲她的窗户,徐妙筠大概猜到了是谁,犹豫了一下,这才悄悄打开了窗户,果然是他。
ps:
可能有错字,稍后再改。
第九十章 立后
一时间,徐妙筠竟不知道该如何称呼,叫郡王,显然不合适,叫皇上,显得挺生分的,叫伯让,他们俩还没这么亲热呢,徐妙筠讷讷无语,半天才道:“你来了。”
年轻的皇上轻轻应了一声,压低了声音:“今天你怎么没去瑞王府?”
徐妙筠道:“姐姐不舒服,我照顾姐姐来着。”
说起来两个人足足有三个月没见了,一来伯让忙着各种事情,一天下来不是见文武百官就是看各种奏折,吃饭睡觉都要挑个空子,哪里还有功夫夜探香闺,如今好容易闲一点儿,听说东瑜次子办满月礼,想着徐家肯定在受邀之列,自己便也微服跑了一趟,谁知却扑了个空。
短短三个月没见,伯让脸上已经有了一股肃穆之气,和以往的温润如玉大不相同,徐妙筠觉得有些陌生,便愣愣的发怔,还是伯让伸手摸了摸她的头发:“你瞧着气色不错。”
徐妙筠面上一红,赶忙护住了自己的头发,虽然自己匆忙中披了披风,可头发上却是什么都没有,这么披头散发的,也不知道难不难看。
伯让只觉得眼前的人清纯动人,千言万语凝在喉头,想起这阵子关于册立皇后的争纷,他又下意识的不想告诉徐妙筠,怕她担心,遂嘱咐了几句好好地,便没说什么了。
待他走后,徐妙筠却是莫名的安心下来了,这阵子虽然刻意瞒着她,可她也听了一些传言。
伯让说,要册立她为皇后,百官却不同意,说虽然他们早有婚约,但后来自己入寺清修,这婚约算是失效了,如今再提起来,皇后的身份不免让人诟病。
甚至还有人拿了武则天和杨贵妃说事。武则天是太宗的妃子,出家为尼,后被高宗纳入后宫,而杨贵妃是玄宗的儿媳,玄宗为了让她进宫,便让她带发修行,从道观迎入后宫。
因此,虽然徐妙筠出身清白,且无道德上的瑕疵,可一国之母是一个曾带发修行的仙姑。说出去别人总要想歪了。再加上当初徐妙筠受伤。太医说可能于子嗣有碍。
虽然静养了这么长时间,也没有人敢打包票说徐妙筠将来一定能生儿子,万一不能生育,那势必要广纳嫔妃。到时候储君非嫡子,只怕又是一场纷争。
若是不册立皇后,只纳入后宫,以徐妙筠的身份一个贵妃是跑不了的,可偏偏徐景焕不愿意让妹妹受这个委屈,我们宁愿不做皇后,也不会做妃子,妃子是什么?搁在普通人家那就是妾,徐景焕怎么会答应让妹妹做妾。
这么一闹。这件事就耽搁下来了,都心有灵犀的不提,他们不提,后宫里太后和太皇太后也会提的,总不能看着皇上十九岁了还孤零零一个人吧。就是不册立皇后,也会先册立一两个嫔妃的。
从伯让的角度来说,他偏偏又不想册立嫔妃,只想娶徐妙筠一个,可除非徐妙筠成婚后立刻生下嫡长子,不然可挡不住百官要求选秀纳妃的折子。
徐妙筠也曾数次问自己,你愿意做皇后么?愿意和其他女人分享一个丈夫么?
她不知道,她只明白,自己喜欢伯让,想嫁给他,不管他是皇帝还是郡王,甚至只是一个普通的老百姓,她喜欢的是这个人,可是现实却有重重束缚,让她一生一世一双人的美好愿望落了空。
要么进宫,成为皇帝的女人之一,要么听哥哥的话另外选择亲事,可她不能嫁给喜欢的人,心里又十分痛苦。
伯让走后,徐妙筠呆呆的在窗下的椅子上坐了大半宿,结果第二天就病了,头晕脑胀的躺在床上起不来。
徐景焕蹙着眉头望着她:“如今天儿也不冷了,你怎么就感染风寒了?昨天还好好地,晚上做什么了?”
徐妙筠心虚,缩在被子里不吭声,徐景焕见状哪还有不明白的,一边恼怒伯让夜探香闺的不检点,一边越发觉得要赶快把徐妙筠的婚事定下来。
徐景焕如今是礼部侍郎,他上折子请立皇后是名正言顺,大家见徐景焕起了头,也纷纷附和,倒让伯让没法子拒绝,可皇帝也是有脾气的,伯让虽然没反对,可也没有很痛快的应下,那冷冷的表情不像让他立皇后,倒像逼着他出家一样。
瞧着他的脸色,大臣们便不敢吭声了,只用眼睛瞧着几位阁老。
苏阁老既是皇帝的心腹,又是徐家的姻亲,徐妙筠做了皇后对苏家是百利而无一害,苏阁老自然乐见其成,对册立旁人为皇后的提议不说反对,可也说不上赞同。
而程阁老和苏阁老又是一个鼻孔出气,冯阁老更别提了,以前效忠先皇,如今效忠新帝,更何况皇帝摆明了心仪徐妙筠,跟着唱反调不是作死么?也不说话。
何文远就更别提了,自打伯让登基,他就战战兢兢地,几次逼着何夫人去徐家走动,徐家却不理睬,他生怕被清算,夹紧了尾巴做人,更不会插手这件事。
这样一来,大臣们见几位阁老都不接腔,也是暗暗腹诽,你们都不着急,我何必做这个恶人,遂也都不说话了,倒只剩下徐景焕一个,三天两头上折子请立皇后,把伯让气的要命。
最后没法子,伯让便走了怀柔路线,私底下留了徐景焕说话,问他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徐景焕眼观鼻鼻观心,振振有词:“皇上早些册立皇后,早些诞下嫡子,也好稳定社稷。”伯让无奈道:“你明明知道朕的心思,何必又说这个话?”
徐景焕抬起头,目光炯炯:“臣说句僭越的话,您若想立臣的妹妹为皇后,便该快刀斩乱麻,若是不想,也最好趁早另择皇后人选,如今只管拖着,皇上倒是不怕,可别人又如何议论我们徐家呢,于臣妹妹的名声也有碍。”
伯让知道徐景焕的意思,要么不顾百官微词坚持立后。想来没几个人会不要命的反对,要么就顾全自己的名声,另择皇后。
又想要名声,又想如愿,天底下可没这么便宜的事。
他心中沮丧,傍晚时分去了太后那儿,太后正念经,见伯让来了十分惊喜,忙叫人预备伯让喜欢吃的菜送上来,伯让看见母亲心中也是柔软一片。说话的语气也轻柔了几分:“母后怎么没叫仲然和叔宁来陪您说话?”
太后笑吟吟的拉着伯让的手:“他们在宫里觉得拘束。都喜欢在外头野。哀家不觉得闷,倒是皇上身边得有个人照顾才行,哀家还等着抱孙子呢。”
伯让叹了口气:“让母后操心了。”语气有些黯然:“母后也知道儿子的心思,若不是大臣们多有微词。儿子早就立后了,如今拖着,倒里外不是人。”
太后拍拍他的手:“你是皇帝,做事要顾全大局,有委屈也是意料之中的,只不过那些大臣的话,有的要听,有的只当是耳旁风,一个个嘴上说的好听。你问问他们自己的后宅管理的如何了?倒来插手皇上的私事。”
伯让却眼前一亮,想到了法子要那些人松口。
反对之声最响的是几位老臣,他们算起来也是历经三朝的前辈了,对先帝又忠心耿耿,有时候说话不好听。可伯让看着先帝的面子少不得忍让几分,这倒让他们越发得了意。
比如工部尚书谢通,六十多岁的人了,每天还坚持早朝,看着那勤勉的样子也让人心中不忍,伯让想着他的劳苦功高,听他说些反对的话也就不怎么放在心上了,可又不能完全忽视,毕竟册立皇后是一件大事,种种规矩礼仪都需要大臣们去操持,达不成一致办起事来也不用心。
可谢通为官严谨,却有一个弱点,那便是家中有一个老妻,跟着他一起从贫困时候熬过来的,精明能干且不说,还最爱吃醋,以往谢通穷困潦倒,别说小妾了,险些连自家人都养不活。
后来一步步往上走,成了大官,人人巴结,就有人送美妾,谢通还真是喜欢,结果人没领进门谢夫人便抱着孙儿孙女,说谢通想要纳妾,她就带着孙儿孙女自焚,旁边儿子媳妇都吓得不轻,对着谢通磕头如捣蒜。
谢通也心疼刚满三岁的孙儿啊,只得赶忙将美妾退了回去,这是满朝人尽皆知的事情,偏偏谢通好面子,人家每每提起来,他都要辩解一番,说自己不是惧内,而是敬妻,就有人开玩笑说,若说敬妻,没人比得上谢通。
第二日上朝,伯让便先把谢通嘉奖一番,谢通也不知怎么就入了皇帝的眼,笑的眼睛都眯起来了,一把胡子直颤,等下了朝,伯让又留了谢通说话,赐给他两个美妾服侍。
谢通吓得脸色都白了,赶忙跪下推辞,并道:“老臣已是耄耋之年,有心无力,恐辜负了皇上美意。”
伯让笑道:“谢爱卿此言差矣,赐你两个美妾并不是让你繁衍子嗣,她们琴棋书画无一不精,素日里嘘寒问暖红袖添香,也平添一番情致哪,爱卿不必推辞。”
谢通急的满头是汗,最后只得说实话:“不是老臣不领情,实在是拙荆有言在先,不许纳妾。”
伯让“恍然大悟”,“通情达理”道:“那就不做妾,做两个丫头服侍爱卿也算是她们的福分了,谢夫人总不至于连两个丫头也容不下吧。”
谢通嘴唇哆嗦着,已经推辞了一次,再不敢推辞第二次,只得硬着头皮把人收下。
不出意外的,谢通回到家便被谢夫人骂得狗血淋头,堵在家门口不让他进门,别看谢夫人上了年纪,中气却足,大骂谢通忘恩负义,自己跟着他吃了多少苦,如今苦尽甘来就要纳小老婆了。
把谢通骂得苦不堪言,左邻右舍的看笑话,偏偏这两个美人是皇上所赐,谢夫人不能冲她们撒气,便把满腔怒火对准了谢通。
第二日谢通便告病没来上朝,伯让作为一个关心体恤老臣子的好皇帝自然要垂询一番,然后又赐了四个温柔敦厚,貌美如花,善于伺候人的美人送去谢府。
结果谢通连着七八天都告病,没来上朝,大臣们之间则都传遍了,说谢通如何倒霉,心里也是暗暗揣摩。谢通惧内的毛病先帝都知道,新君肯定也清楚,明明知道却还三番两次的赐美人,那就不是恩典,而是惩戒了。
谢通三朝老臣,素日又兢兢业业的,哪儿得罪了皇上?
细细一想就知道,无非是立皇后的事,皇上要立自己的喜欢的女子,谢通却反对。皇上又不好罔顾臣子的建议。只得按下不提。
大家顿时了然。看向谢通的眼神也从怜悯变成了幸灾乐祸,叫你阻了皇上的好事,你让皇上不痛快,皇上也叫你不痛快。
当下便有机灵的人上折子推荐将徐妙筠立为皇后。伯让心下满意,却拿了刚一提起这件事时大家反对的借口压下了折子,当时上书反对的人都是冷汗涔涔,千方百计的圆自己的话,最后连“静和仙姑的号是老祖宗所赐,如今立为皇后也算是对老祖宗的孝敬”这样的话都说出来了。
其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