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女谋略 作者:徐如笙(起点大封推2014.05.14vip完结)
徐妙筠年纪最小,便见了董子澄一面,把昨晚的事情说了:“……门房上的人突然跑进来传话,吓得直发抖,大伯母和我们也都吓坏了,祖母和哥哥都不在家,不过幸而不是来抓人的,那个杨大人也只是闲话家常几句便走了。”
董子澄这才松了一口气,道:“杭州城如今风声鹤唳,人人自危,你们可千万要小心,那群锦衣卫都不是省油的灯,突然上门拜访肯定大有深意。”
徐妙筠郑重道:“多谢子澄哥哥提醒,我会告诉哥哥的。”
董子澄叹了口气,像是自言自语:“闹成这样,也不知秋闱能不能如期举行,要是错过了,又要等三年。”
像是回答董子澄的话似的,第二日便有消息说皇上点了礼部左侍郎余大人和翰林院大学士冯大人做浙江省的正副主考官,择日便要到达了,乡试如期举行。
先松了一口气的便是那些学子,寒窗苦读,为的便是一朝鲤鱼跃龙门,乡试三年一次,错过了这次,除非皇上加开恩科,不然又要空等三年。
因为张家的事,徐家和张家连中秋节都没有好过,每个人心里都是七上八下的,唯一的好消息便是大老爷从苏州回来了,有了他在,大太太明显松了口气,有了主心骨,脸上也带了笑容,每日跟着老太太去张家商议张老爷的事情。
家里大小事务都交给了徐沛凝和徐静含,外头的事情则有大老爷和徐润安忙碌打点,徐景焕也开始最后的冲刺念书,预备二十日的考试。
乡试便在杭州府的贡院,各自来赶考的学子早就提前两天来了,客栈人满为患,大街上也多了不少人,把前几日的阴霾扫去了几分,考试分为三场,每场三天,吃喝拉撒睡都在贡院的号舍里头。
徐景焕虽是第一次,可大老爷却是过来人,甚至其中的艰苦,考试前便对徐景焕细细的嘱咐了。
八月二十日,徐润安和徐妙筠亲自把徐景焕送到了贡院,徐景焕倒是一点也不紧张,还笑着嘱咐徐妙筠:“我不在家,你可不要调皮。”
九天一晃而过,饶是徐景焕身体一向强壮,出了贡院也被抬上了马车,一直睡了一整天才缓过来,家里谁都没有问考得如何,徐景焕也不担心,日日在家闲着,董子澄和他一起入场考试,倒是忐忑不安的来了几次,见徐景焕神定气闲的又放心回去了。
放榜的日子到了,一大早便有人敲锣打鼓的到各家去送喜信,徐家也派了人去瞧,这名次是从后往前公布,一直到了正午还不见有消息传过来,徐家上下都有些焦急,可没等多久,就见徐家的小厮和送喜信的一起上门:“恭喜恭喜,贵府二少爷中了,是第一名,被钦点为解元,这可是天大的喜事啊。”
徐家上下顿时欢呼如潮,老太太笑着叫人打赏,家里下人也都赏了一个遍,左右邻居也都过来贺喜,这不光是中了,还是第一名,以后见了徐景焕都要叫解元公了。
不多时又有人来说余大人和冯大人设宴宴请众学子,请徐景焕前去赴宴,徐老太太也高兴地打发徐景焕去了,徐家自己关上门自然又庆贺一番。
第十三章 启程
徐景焕回来的很晚,看得出来喝了不少酒,他是解元,自然不少人都敬他酒,可徐景焕酒量很好,倒没有醉,和老太太说起了宴上的情形:“杨大人也来了,而且和余大人关系很好,说说笑笑,像是旧识,冯大人到没有多说话,一直笑着,也看不出什么来,不过显然不如余大人和杨大人关系好。”
老太太道:“这朝中的关系错综复杂,一时之间也理不清,你只要记住独善其身就行了。”又说起去登州的事情:“你外祖母派来的人也住了半个多月了,就等着你呢,如今再不出发,只怕赶不上成亲的日子,再者这些应酬上的事你如今还不到时候,正好有个借口躲出去,我定了九月初二的日子,到时候你们便出发吧。”
徐景焕有些犹豫:“那张家的事……”老太太挥手道:“我自有主张,你在这儿除了打听消息也帮不上什么忙,能帮的我自然全力去帮。”
徐妙筠自从得知哥哥中了解元便十分高兴,又因为快要去外祖母家了,因此整日便是收拾行李,打点行装,把素日里珍爱的蝈蝈笼子,淘来的不值钱的小风车,柳枝篮子也都带上了。
要是原来,徐妙筠肯定会和张宝儿叽叽咕咕一起讨论带些什么去,可如今张家遭了事儿,乌云罩顶,她也不好上门打扰,遵从祖母的吩咐,她又准备了不少自己亲手绣的荷包帕子之类的东西,到时候送给外祖母家的人也算是一番孝心。
果真如老太太所说,连着第二日第三日都有人宴请徐景焕,都被老太太亲自出面推了,九月初二,徐景焕和徐妙筠准时起程,徐景焕带了随身伺候的东亭和东竹两个小厮,徐妙筠带了丹桂,银杏,白果三个丫头,另外还有岑福家的带领着的岑家的下人,护院,一路上也安全。
直到船开了,徐妙筠还有些不敢相信,在船舱里跑来跑去,岑福家的打点好船上的事务,见徐妙筠如此高兴便笑道:“姑娘仔细晕船。”
徐妙筠笑道:“我不怕晕船。”
自从小时候落水后,她对水便有些莫名的恐惧,但是在船上还是不怕的,从窗户往外瞧,河的两岸或是青山,或是田地,又是八月的季节,甚至能闻到岸上的桂花香味。
徐景焕在看董子澄送的仪程,此次考试董子澄也中了,不过名次较为靠后,可董老爷还是十分欢喜,连着在家摆了三天的流水席,董子澄也是在今天才抽出空来送行。
董子澄送的是个小木匣子,里面放着二百两银子,还有一封信,上面写了他将来的打算,还说来年春闱要去京城和徐景焕会和,还送了徐妙筠一对珍珠耳环,一对翡翠镯子,一对金银簪子。
徐景焕看着信沉思,董子澄信上还提了一点,沈知府的小舅子偷偷派人去找董老爷,想通过董老爷向徐家求情,求帮着通通路子,还拿出了十万两银票,被董老爷回绝了。
沈知府的小舅子能来找徐家帮忙,可见是知道徐家能摆平这件事,那沈知府又哪里来的自信呢?
毕竟如今徐家还只是白身,可若是沈知府提前得到了消息,徐家要起复,那徐家起复后会得到什么样的位置能让沈知府认为徐家有这个能力救人呢?
徐家起复靠的是康王爷,白阁老和沈知府又是端王爷的人,怎么看徐家都不会出手相帮,沈知府究竟打的什么算盘?
难道还有什么徐家不知道的内情吗?
“哥哥,外头有人打捞鱼虾,我想吃螃蟹了。”徐妙筠兴致勃勃的冲了进来,见着桌子上盒子里董子澄送的首饰便被吸引住了:“这个耳环好精致,哥哥,你是要送给我吗?”
徐景焕笑道:“是子澄送的。”
徐妙筠有些惊讶:“子澄哥哥为什么送这么贵重的东西给我啊?”
徐景焕打趣道:“你如今是解元公的妹子,他自然要巴结着你。”
徐妙筠却不信:“子澄哥哥可不是那样趋炎附势的人,他是专门送给我的,和你才没什么关系。”说着就把耳环比划了一下,随即又想起螃蟹的事,拉着徐景焕出面向船夫讨些河鲜来。
船老大是杭州人,知道船上的人是今年乡试的头名,自然不敢怠慢,亲自送了些鱼虾蟹过来,瞧着都是上好的,徐景焕却没有白占便宜的习惯,见徐妙筠高兴,便拿出五十两银子叫东亭出面请船上的人喝酒。
徐妙筠身边丹桂的厨艺最好,做了清蒸螃蟹,醋溜鱼片,芙蓉肉,蟹黄豆腐,又用新鲜的虾子并火腿熬了一锅三鲜青笋火腿汤,每样菜做了两份,徐景焕兄妹俩吃一份,又叫人给岑福家的送了一份去。
徐妙筠在船舱跑了半天,便想去甲板上面玩,徐景焕却是怎么也不肯,上回徐妙筠落水的境况他还历历在目,如今徐妙筠在船舱他还有些担心,更别说去甲板上了,一个不留神掉下去,这里是运河,可不是西湖,要救人只怕更难,他可不愿意冒这个险。
徐妙筠磨了半天,徐景焕作势要她看书写字,徐妙筠这才不情愿的回房间里和丹桂银杏几个人玩去了。
船经过镇江,扬州,淮安,徐州,一路往东到了登州,这时候已经是九月二十五了,婚礼定在九月二十八,正好能赶上,眼见着登州府的码头到了,岑福家的已经看到了岸上岑家的马车和岑家的管事了,知道自己圆满的完成了任务,不由得松了一口气。
徐妙筠再次站到土地上,还有些不习惯,丹桂和银杏两个丫头也差不多,左晃右晃跟喝醉了酒似的,岑家的管事立刻上来磕头问安,又打点了兄妹二人的行李,这才坐着车往岑府去。
登州沿海,地处偏远,但民风质朴,大街上人来人往,很是热闹的,看得出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
马车行了一盏茶的功夫,拐进了一条静谧的街巷,又行了一段路,外头岑福家的道:“表少爷,表姑娘,该下车了。”
徐景焕先撩起帘子跳了下去,又把徐妙筠接了下来,这才发现马车停在了一个院子里,院子里放着两台轿子,旁边侍立着八九个抬轿子的粗使婆子,低着头垂着手很是恭敬,兄妹二人上了轿,这才一路往岑府内宅而去。
轿子停在了二门外,二人跟着岑福家的一路走进去,还未停下,徐妙筠便听见一个急切的声音:“来了没有啊?怎么还没到啊?”
她抬头一看,便看到一个白发老夫人扶着丫头的手急急地往这边赶,见着徐景焕和徐妙筠二人过来便停了下来,含着泪看了良久,这才伸手道:“焕哥儿,筠儿,我是外祖母啊。”
徐妙筠的眼泪立刻就落了下来,随即被拥入一个温暖的怀抱,她放声大哭起来。
过了好一会才听见徐景焕的声音:“外祖母,我和妹妹已经来了,您别伤心了,仔细哭坏了身子。”
岑老太太放开怀里的徐妙筠,又去拉徐景焕的手:“焕哥儿,我都听说了,你中了解元,好,很好,你总算为你爹娘争了一口气。”
提起女儿女婿,岑老太太更是伤心,又哭了一会,这时一个满头珠翠的夫人上前笑道:“老太太快别伤心了,外甥这么有出息,您该高兴才是啊。”
徐妙筠打量那夫人,略有些丰腴,却慈眉善目,很是和蔼,便知是舅母了。
在岑太太的劝解下,岑老太太一手拉着徐妙筠,一手拉着徐景焕,这才往内堂去,二人重新磕头请了安,又立刻被岑老太太拉到身边一边一个搂着,左看看右看看,脸上笑开了花儿。
岑太太忙着张罗着上茶水点心,又叫人去叫几位少爷姑娘来见客。
徐妙筠虽然只是小时候见了一面,却印象深刻,舅舅人品端方,并未纳妾,二子一女俱是嫡出,舅母端庄大方,很是和气,徐妙筠还记得第一回见面她送了一串小金鱼给自己。
不多时,随着一阵说笑声,外头进来两个年轻人,一个妙龄少女,岑太太笑着亲自介绍,按着年纪依次指认,徐妙筠挨个的打量了,用心的记住了各人的样貌,个子最高,很是俊朗的是大表哥岑清,文质彬彬,一身书卷气的是二表哥岑江,那个少女自然是表姐岑寒了。
岑家两兄弟只有岑江比徐景焕小,几个人表哥表弟表姐表妹的叫了一通。
岑寒上前拉着徐妙筠的手笑道:“我最希望有个妹妹了,这下子可好了,娘,让表妹和我住一起吧,我保证好好地照顾表妹。”
第十四章 舅家
岑太太笑道:“只要你妹妹不嫌弃你睡觉打呼就成。”
大家都笑起来,岑寒跺着脚嗔道:“我什么时候打呼了。”
徐妙筠也笑起来,家里的两位堂姐都是心思通透,极为聪明,也极为温和柔顺的人,徐妙筠平日相处总是处于一种被照顾的心态,如今见岑寒表姐宜喜宜嗔,活泼可爱,自然很是喜欢,抿着嘴直笑:“我要和表姐住一起。”
岑寒大喜,道:“怎么样,怎么样,表妹也愿意和我住一起。”
岑老太太只有高兴的:“好好好,你们姐妹和睦就好,寒儿,你可要好好照顾筠儿啊。”
岑寒在家既是最小的,又是唯一的女儿,总被两个哥哥管着,如今突然来了一个娇俏可人的妹妹,自然十分欢喜。
叙了一会话,岑老太太便叫岑清岑江兄弟带着徐景焕去见岑老爷,然后拉着徐妙筠细细的问一路的行程。
晚上自然是家宴,因没有外人,便热热闹闹的挤了一桌子,岑老太太坐在上首,左边是岑老爷,岑太太,岑清,岑江,右边是徐景焕,徐妙筠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