鸩赋 作者:米可麻(起点vip13.03.22完结,权谋,家斗,腹黑)
世间男子的心,是怎么样的?子规忽然想起,再过几天,她就整整十四岁了。十四岁,娘与爹订下了亲约,十四岁,娘受了礼,被下了定,便日日于闺阁中描画爹的模样。拿针时想,落针时想,起针时,还在想,到底世间男子的心,是什么样的?
书桐见子规发愣,以为自己的话叫子规失了神,当下心中终究还是有几分忌讳,刚才被宁娥骂得有些失控,这才脱口而出,将心里话将于子规。
现在看子规如此吃惊,书桐自己也有些不安了,对方会不会将这话报于宁娥?
“妹妹别发愣,我不过气坏了随口一说,反正人人知道我书桐是怀了这个心思的,我也就破罐子破摔了,刚才都是气话,妹妹。。。。。”书桐边说边注意观察子规脸色,看其如何反应。
“姐姐别担心,这话我必不会乱传,若有心要害姐姐,刚才就不在屋里替姐姐回旋了。不过姐姐这心思还该只放于心里,姐姐也说大*奶是厉害的,若她知道姐姐心思竟深至此,姐姐只怕就要有祸事上身了。”子规自当理会书桐的担忧,她无意趟这混水,便随口规劝了书桐一句。
书桐略略点头,也不知信了子规的话没有,于是二人皆沉默下来,立于抄手游廊下,看着廊外院中。但见那雨下得天色阴沉沉,灰扑扑的,虽是早晨,却如同傍晚一般,凛冽的寒风从窗棂外呼啸而过,被扫荡过的枯枝彼此碰撞,噼啪有声,遍地散落,早已颓败的花茎草叶在风中被断折,打了个旋,就不知又被吹去了哪里。
书桐见放眼望去,满目皆是草树纷披的荒芜景色,直觉得身上也一阵阵打起寒战,不由得向子规身边靠了靠,却听得子规开口说道:“也不知道,荐红院那里怎么样了?”
书桐心想怎么好好的说起这个来了?张乾娘已是废人一个,有什么好说的?
“我昨儿回去柳清院时,路过荐红院了,见院门紧闭,竟似无人居于其中似的。”子规喃喃自语,她不知道自己这是怎么了,张家遭祸事,乾娘被禁锢,难道不是她一直以来布置下的,复仇的第一步吗?现在如愿以偿,她为什么就不能如一直期盼的那样,欢欣愉悦起来呢?为什么心里总是犹豫不安,难以平静下来呢?
这是他张家欠我楚家的债,他应该要还的!子规心里一遍遍强调,对自己,也对冥冥中的家人,尤其是父亲。她不知道,若父亲在世,会不会同意自己这样做,他老人家一辈子就恨的,就是昧着良心说话做事,想到这一点,子规由不得感到一阵心虚。
“二奶奶那是咎由自取,要你操哪门子闲心?大*奶都不理会,你没见,大*奶提都不提这事,园子里也没人提起,倒是你,三不知说起来做什么?”
书桐冰冷如霜的口气,叫子规忍不住回过头来看了她一眼,是啊,这些与此无关的人都不理会,她这个债主子,倒替那欠下血债的人,抱起屈来了?
要复仇还是要良心?子规于心内拷问自己,可是,她回不上答案来。
第四十四章 从此群芳兴亦阑
第四十四章 从此群芳兴亦阑
时间过得飞快,几日如水般逝去,阴雨绵绵中,儒荣就快到家了。
这一路上,他脑子一刻也没放松过,就算是梦里也在左思右想,上下盘算。张家倒台,原本一直阻碍盐改的户部尚书,赵将绩,赵大人也突然转了口风,于朝堂之上,皇帝面前亲口允诺,全力支持他这个新上任的吏部尚书,将盐业制度一改到底。
“为君分忧,为民谋利,臣赵将绩万死不辞!”话说得好听极了,就连皇上亦抚掌称赞。
哼,安儒荣心想,其实赵大人你早就接收了张言背后的豪商,正等着开新渠,入肥水呢!果然商人正如蚊蝇,最好逐臭。如赵将绩这样一身铜臭之污人,就偏就大把蚊蝇争先恐后,迟了还恐赶不上趟,可笑又可悲。
张家算是完了,张言因受贿,数目过巨而被诛,张家一门大小,男的发配边疆,女的官卖于人,奴才下人们猪狗一样街市上作人挑拣。张言回京后,连皇上面也不曾见上一面,直接就下了刑部大狱,审讯也是个过了个堂罢了。皇上杀他,只为杀鸡儆猴,想到这一点,安儒荣的心,就像挂上几十斤沉的大铅块一般,坠的厉害。
作官一事不可苟,这话当真一点不错,伴君如伴虎,今日朝堂上的一品,明日就可成那乱葬岗的野魂,太叫人悬心,太累了!
马车慢悠悠地路上行走着,咯哒咯哒使人困倦,雨水打在头顶车蓬上,滴滴嗒嗒,也是催人好梦的。安儒独自一人,静静坐于车内,沉沦在自己心事中,不能自拔。
说来好笑,他想,如我这般庸碌俗人,最喜欢亦最羡慕却是林逋,幸好这事无人知道,不然不成了众人的笑话?
安家如此大富大贵,自己现正位居一品吏部尚书,居然将个史上有名的隐士,最以恬淡好古,拂趋荣利视为隔世知己,呵呵,不知该说自己顽暝不化呢,还是痴心可叹呢?
香篘独酌聊为寿,从此群芳兴亦阑。
若能如此君一般,寻一片孤山,“兀峙水中,四面碧波萦绕”,于斯地结庐作舍,就尽一生也再无憾。只是不知道,他安儒荣有没有这个命,能活到辞官回乡那一日呢?
“大爷,到了。”小厮长岭车外叫了一声,儒荣这才由白日梦中醒转,原来不知何时,辚辚车声消失,马蹄交错亦不再闻,这就到了?
宁娥一身宫装打扮,几个丫鬟身后拥着,姿姨娘抱着榴哥儿,一小撮人团团矗立于二门内相迎,众家人小厮们排排而立,门外守候。
儒荣下车后,谁也不看,对着空气略点了点头,入门而去。
梅妻鹤子,他在心里默念,这便是我的梅妻鹤子。
雨还在下个不停,瑟瑟寒风中,儒荣的脸印入宁娥的眼帘。去了不过几个月,他更比那时消瘦许多,细腰窄背,宽大的官袍罩在身上,更显得他身长体瘦,高挑不群,卓亦不凡。
他对自己,还是那样冷漠,宁娥端端正正站着,待其先行后,自己方入,擦身而过时,他的脸与自己近到几乎无间,,虽则整个人丰姿灌灌,骨格珊珊,棱棱风骨,英气逼人,却因其幽暗深邃的眸子里,久久不化的寒意,而显得阴气飕飕,让人难以接近。
园中晚秋飘零的黄叶,慢慢地沤烂在玉液池湫湿的塘泥里,秋天献尽它最后一丝力气,冷彻骨髓的冬天,悄然而至。
“一路上辛苦了吧?老爷正在元平院里等着呢,大爷这边请!”刚刚走进正厅,就见芩如从屏风后转出来,桀桀笑着,对儒荣道。
她怎么就是不死?儒荣心想。看到她,他总是忍不住想到自己的母亲,为了安心,母亲选择自我了断,她本想将父亲也一同带了去的,可惜这个女人,破坏了母亲的计划。
若父亲当时随母亲而去,自己现在会是如何?会不会自由快活得多?每每想到这里,他对芩如的恨意就加深一分,为什么你当年就背叛母亲?她是那么信任你!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为什么父亲要抄尽楚门,再送张家去陪葬?只为富贵荣华,再保其万年矗立不倒,人能做出多少绝情而冷酷的事来!朋友不足信,至亲亦可杀!
“知道了,有劳芩姑娘前面带路吧!”
子规没跟宁娥去二门处接大爷,本来是要去的,可临时其兰处来人,说上回大*奶给的百和香烧完了,问还有没有。书桐自然不肯去的,丹杏与朱桃刚来不久,其兰住得偏,她二人路也不熟,子规便接下这活来,正好不要见那位大爷,她的心里这样想来。
到了提瑶院,将香料送上,其兰邀子规坐下,试试她新配出来的梅花清茶。子规拗不过她,口中虽说不敢,亦只好坐下。
其兰提起紫砂壶来,向桌上安放着的一只白定磁盏儿内,浅浅地斟上半盏,子规小心端起,于唇边轻尝。
其兰满怀期待地看着她,口中急切追问道:“如何如何?怎样怎样?”
子规慢品之下,缓缓开口:“清香扑鼻,苦不涩口,后味甘甜,醇厚脂润,当真是好茶!”
一席话说得其兰眉开眼笑,点头不止:“倒是你这丫头识货,说得没错!”
子规放下茶盏,问其兰道:“二小姐最近怎么总不往前头去?大*奶今儿早上还问起二小姐来呢,说有几日没见了,不知道二小姐闷在屋里,做些什么呢?”
其兰放下茶壶的手顿了顿,过后才道:“我一个人能做些什么?不过是配些茶罢了。听闻最近事多,我不愿去凑那个热闹。”
子规听这话有些意思,微窥其神色,试探地开口道:“二小姐这话何解?最近有什么事?我才从柳清院过来,竟不曾听见。”
其兰眉尖斜蹙,软怯怯地摇头开口道:“二嫂的事你难道不知?我这里都传开了。你也不必有意瞒我,我知道,大嫂心中对此必有一番特论,我无意相探,更不想理会,这种混水,我向是能避就避,我只管保得住自己无事,那就是万分安心了。”
子规见她胆怯至此,倒不好再说了,只是心中疑虑,到底她也是安怀阳亲生女儿,就算是庶出,论正理也不该忌讳担心到这般地步。想来她对安怀阳亦不如一般父女那样,感情深厚吧。
其实也难怪她如此,就连嫡出的其筝都逃不掉以终身幸福,换安怀阳一时安逸的命运,她一个姨娘的女儿,又能指望多少呢?
当下子规便告辞出来,离开时于伞下回头,见其兰扶着宜青的肩膀,站在屋前台阶上送自己出来,身上只穿一件薄薄的白缎子绣花银鼠皮袄,杨妃色皮裙,纤腰约素,羸弱的身体裹着北风,款款荡漾,越显得弱不胜衣,并兼愁容寂寞。
她心里在害怕什么?是不是害怕自己步上其筝现在之路?又或者,还不如其筝?都只凭安怀阳一句话罢了。
子规冲她摆摆手,回过头迈出院门,心底由不得生出一声叹息,生在安家,实不知是她其兰之幸,还是之孽。
走在园内小路上,子规这就闻见阵阵清香,扑面而来,香气虽盛,却淡而幽雅,若有意去寻,便似有若无,踪影难觅,可放手不理它,它又如影相随,忠实不去。
子规好奇转身四处望去,这里过去不远,就是梅圃,条条老枝,根根盘曲,暗裹寻香自不迷; 照空焉用夜燃脐。欲危疏朵风吹老; 太瘦长条雨颭低。子规欣然一笑,原来是梅君呀!
子规慢提裙边,纤步向前,这便行至梅树之间,深吸一口,幽香淡淡,弥漫鼻息,果然梅花吐幽香,百卉皆可屏。将这香收放心里,就再难见其他香种了。
子规见面前一株老梅,横斜疏瘦,望似枯干樛枝,种种古拙怪奇之状,细看枝条却筋道有力,上呈绿萼朵朵,经了冻雨洗礼,愈发散出香气来,闻之甚烈而大。
子规心想这怕不就是早梅名种绿萼梅了?记得幼时曾听父亲提过,宋徽宗赵佶曾于《御制艮岳记》中特意为其书上一笔:“植梅以万数,绿萼承趺,芬芳馥郁……号绿萼华堂。”原来这里也有,且开得如此之好。
长身玉立于花间,子规只觉心旷神怡,小园烟最正凄迷,阵阵寒香压麝脐。既有此天然香气,又何必人力调配?花再多时间精力,不过东施效颦罢了。
正当她忘形于梅圃中古树下,不料远处一双眼睛,却正定定地看在她的身上,那眼神炙热而浓烈,穿过烟水苍茫的潇潇冬雨,如炬似焰。
她是谁?儒荣在心里发问。但见她,一身青衣缟素,半点脂粉全无,正如树上香妍高洁的青色花朵,缟袂临风于花下,飘飘欲仙似云间。淡雅却别饶风韵,清丽亦华彩飞扬。再见她,玉手皓腕,轻拈起枝头绿梅,比衬得愈发腮如凝新荔,未褪娇红;颊正晕梨涡,犹余妩媚,恰正是不谙人事的豆蔻少女,盈盈浅笑间,可可儿就将他的魂魄勾走了七分。
这丫头,到底是谁?
第四十五章 一枝深映竹丛寒
第四十五章 一枝深映竹丛寒
十四岁,子规莲步凌波于绿萼梅树下,手抚老枝,心里这就想起,原来今儿正是自己十四岁生日了。
十四岁,娘下了红定,正与绣娘闺阁中静坐,日日针线,夜夜女红,绣些什么呢?绣一双鸳鸯,求鹣鲽情深,绣一对并蒂,望夫妻和美,眼望红烛许下个愿,盼那个他,不是一脸麻子一头的疤,最好长身玉立,又兼绝世风华。
子规记得,娘对身边贴身丫鬟说起这个时,盈盈宝靥,如经酣春晓之花,爹果然是没有麻子没有疤的,也可称得长身玉立绝世风华,至少,在她和娘的心里,是世上男儿?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