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门良婿 作者:鸢时(纵横女生网vip2014-08-31正文完结)
李家派人前来接他们时,已经是初五的时候了。头一回在别人家过年,没有人能真正展开笑颜,再加上国丧的关系,不敢大肆庆祝,也只是围在一起吃一顿热饭。李勋卓夫妇还好些,毕竟是自己娘家,可是刘氏就愁了一张脸,扒拉了两口饭就借口回房休息。好不容易能回去,心里掩不住激动。
可是一进城门,目之所及都是萧条荒凉的景象,街上冷清零落的行人,还有一些烧毁倒塌的房屋,城墙上还有未洗尽的血迹,仿佛刚刚经过一场恶斗,显得十分惊悚。韶华赶紧放下车帘,乖乖坐回车内,难以按抑内心的惊慌和不安,直到她踏进李家的大门,看到熟悉的一切,心才悄然放下来。
李家大门上早已挂上白灯笼,开门迎接他们的是李斯年,周嫣一看到丈夫,再也掩不住内心的恐惧,扑上去哭起来。这一路的见闻把她吓坏了,尤其是经过忠义侯府,看到牌匾都掉下来,她强忍着跳车回去的冲动,心里却早飞到娘家去了。
被周嫣一哭,其他人的心情也变得很沉重,李斯年也被她哭得有些心酸。李勋卓先把众人劝回各家各院,韶华也被赶回碧梧轩。
“五娘子!”初荷早在碧梧轩门口守着,一看到她们回来,哭得眼泪哗啦啦。“我以为再也见不到你们了。”
韶华他们这次出门算是逃难,人也不敢带多,只是想避一避风头。韶华怕他们一走,院子里的小丫鬟们人管,会闹翻天,所以留下了踏实稳重的初荷。可是她没想到的是,他们离开不久,立刻就有官兵上门,借口有乱贼逃窜,擅自闯进府里。若不是李阁老亲自摆台坐镇,只怕他们会更嚣张,而听说有些人家的娘子被冲撞到,吓出了一场病。
“他们要找什么?”韶华被簇拥着回屋坐定,双手被捂上一个金黄兔茸毛的手笼。
“说是要找遗诏。要不是莲香姐姐把我带到后厢房躲起来,铁定要被他们抓了去。”初荷说起来还心有余悸,那明晃晃的大刀和铠甲,还有一张张凶神恶煞的嘴脸。
韶华一愣,“为什么会被抓起来?是些什么人,怎么这么嚣张。”
初荷摇了摇头,“我也不知道是什么人,只听说好几家夫人娘子被抓了起来,若不是安庆侯府保住了公主娘娘家的四娘子,恐怕她也要跟公主娘娘一起被抓起来。”安靖公主因为公然站在弘文那一边,所以弘文被困后,安靖公主被抓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只是,如果这些人是宫里派来的,那怎么会跑到李家,李家可是从不站队的。
让韶华感到意外的是,安庆侯府居然会出面保下琳岚,虽然琳岚和宋煜有婚约在身,可到底还没过门,做到这个程度,安庆侯府倒也是下血本的重情重义了。只不过,以宋煜和严恺之的关系,想必保下一个娘子也不是什么难事。
但既然能宋煜没事,那严恺之应该也不会有事,弘文闹下这么大的篓子,这皇位定然是弘弋无疑了。难怪严恺之这么自信说出待她及笄后便上门提亲的事,看来他也是早有预料的。
只是竟然连李阁老府上都敢公然挑衅,难不成这遗诏写了什么重要的事,是传位诏书吗?一个念头闪过,韶华内心一震,脑子里如同五雷轰过,那种窒息的紧张和不安萦绕在心头,好半天找不到声音。她吃惊地暗想,该不会这传位的遗诏真的就在李阁老手上,因为早有预料他们会找上门来,所以才会让他们早早离开。
难怪她总觉得不对劲,就算兵临城下,也安坐家中,面不改色的李阁老忽然提出让他们赶着年关回闾阳老家。恐怕他早知道会有人闯上门闹事,怕她们这些妇孺受到威胁伤害,才会出此下策吧。
可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这诏书上写的是谁的名字,上门挑衅的又是谁。既然弘文逼宫不成,就算诏书上写的是他的名字,这皇位也不算数了吧,谁愿让一个对父亲刀剑相向的人当君王,不仁不孝的君王又如何大爱黎民社稷。
然而,他们进城并没听说新帝登基,放眼满京除了白雪,就是白灯笼,整座城都被一种凄哀的白色所笼罩着。
就在韶华想不出个所以然时,听到院子一个脆生生的嗓音唤道:“五娘子在吗?”
韶华抬起眉头,好奇地问:“是谁?”
幼菡先反应过来,心里免不着有气,和韶华请过安后,就掀帘出去。“好像是问兰的声音,我出去瞧瞧。”韶华一听到问兰的名字,立刻想到那张娇俏的容颜,表情顿时变得阴霾起来,竖起耳朵静听院里的对话。只听幼菡口气咄咄逼人地问道:“有什么事?”
问兰被幼菡的气势吓住了,弱声问道:“幼菡,你看见我家娘子没有?我听说老爷夫人还有五娘子都回来了,可是我没看到我家娘子。”
“怎么?七娘子没有跑回来吗?我还以为她撇下我们先行回来了呢。”幼菡凉凉地讽刺道。
问兰有些莫名其妙:“她们不是和你们一起出去的吗?怎么可能会先回来。”
幼菡叉腰,指着问兰的鼻子,骂道:“哼,你家娘子还有脸回来,要不是因为她……”幼菡的话才刚说一半,就听到韶华的大声叱喝,“幼菡,回来!”幼菡瞥了她一眼,扭身进了屋,没过一会儿,初荷掀帘出来把急得如同热锅上蚂蚁的问兰喊进屋。
好不容易在屋里听到李勋卓他们归家,问兰也迫不及待地等待锦华归来,可是听到院外人声嘈杂,她跑出去等了许久都见不到人,左右都坐不住,只好跑过来问韶华。
然而,从幼菡的口气上听,显然锦华根本就没和他们一道回来。问兰一进屋,看到韶华脸色淡然,一点都不着急,立刻扑通跪地,急切地问:“五娘子,我家娘子怎么了,是不是发生什么事了?”她和忆柳算是跟着锦华一起长大,姐妹之情甚于主仆之谊。
韶华心里放不下对锦华的芥蒂,可看到问兰一脸凄切,淡淡地说:“她和我们走散了。”凌家也派人出去,按照她们走失的方向去找,可是根本找不到锦华的踪影。李勋卓听说锦华是跟着马蹄声的方向而去,忍不住担心她会不会再次遇上马贼,凌氏被韶华按住没诅咒锦华最好回不来,但脸上还是恨得咬牙切齿。
问兰心里一咯噔,脑子一乱,惊呼了一声:“怎么会?天啊,这天寒地冻,她能上哪去,要是冻着可怎么办。”她躲在屋里都觉得手脚冰凉,这霜天雪地在外面岂不是要被冻死。
一想到锦华可能遭遇不测,问兰立刻就捂面痛哭起来。
看着哭得撕心裂肺的问兰,韶华嘴角抖了几下,只觉得哭声很是烦躁。摆了摆手,让她回去,一看到她就会想起锦华那张脸,就算她如今下落不明,韶华也提不起同情心。“你回去吧,老爷已经让人去找了,说不定过几日就回来。”
问兰哭得很凄切,险些站不起身,幼菡根本就不愿意去扶她,只好初荷走过去把她劝回去。回来看到依旧忿忿不平的幼菡,以及脸色淡漠的韶华,初荷好奇地问:“五娘子,怎么回事?”
“初荷,我跟你说,我们差点就回不来见你了!”幼菡一直等的就是初荷这句话,没等韶华拒绝,一把拉过初荷,把她们经历的九死一生经过重新描述一遍。有了之前跟凌家人汇报的草稿,幼菡把其中凶险危急说得更为夸张,听得初荷一直重复一句话,那就是:“天啊,怎么可能。”
韶华懒得去揭破幼菡夸张的描述,回想那些经历,其实她都心有余悸,特别是想到若不是严恺之的出现,恐怕真的就再也回不来。
初荷一听完,整个人呆了一下,然后扑过来,握着韶华的手,感觉到她手心的温暖,心里才稍稍安定,“娘子竟然做出这种事,她、她是疯了吗?”
幼菡嗤道:“何止是疯了,我看她根本就是疯子,要不然遇上严将军,我们可真的就没命了。”
一路奔波,又被问兰的哭声扰得心烦,韶华此刻只觉得十分疲倦。“好了,幼菡,别说了,我想休息一下。”幼菡初荷识趣地扶她进里屋,安置她躺下,掖好被子,才静静地退下。
听着她们的脚步声随着关门声夏然而止,韶华忽然睁开眼睛,望着床顶五彩斑斓的孔雀开屏图,怎么都找不到睡意。
第一百六十八章 新帝回朝
皇帝驾崩,全国举丧,大皇子忽然下落不明,明知皇位是弘弋的,奈何国丧在前,也越不得规矩,所以国丧由三王爷住持。满朝文武百官披麻戴孝,唯独皇帝最宠爱的心腹方有信没到场,一时朝廷言论四起。结果送仪大军到达皇陵时,才发现方有信早跪守在皇陵前等候多日,战战兢兢地给灵柩磕了三个响头,恭敬地捧出一卷圣旨。
原本想痛骂方有信虚伪做作的大臣,一看到三王爷带头跪下去,也跟着跪地。旁人或许没见过圣旨,但是三王爷自然清楚方有信手中所执何物,且不管圣旨写了什么,对于此刻来说就是至高无上的代表。然而方有信却没有当场宣读,只是将圣旨放到灵柩上,请三王爷完成最后的仪式,直到盖棺封陵。
方有信请留了三王爷和弘弋在皇陵内,谁也不知道三人在先帝的陵中说了什么,只知道,弘弋出来时一双彤红的眼睛,手中已然握着方有信带来的圣旨。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跟在弘弋身后出来的三王爷,带头跪地磕头,方有信也跟着高呼,此刻陵外的猜测狐疑全部得到释然。也不管是否诚服,先帝已去,站在跟前的人就是他们新的帝王。先前的二皇子党们个个脸上都掩不住兴奋,呼声也想得 激动,而那些没有被关押起来的大皇子党则各怀心事。有的庆幸自己不是权力中心,反正只要以后努力表忠心,立功勋,待过几年新帝应该也能重新启用。
李阁老年迈没跟队前去,但听说新帝归朝,心中立刻了然。
“斯年,帮我把墙上那幅《海棠绶带图》取下来。”李阁老指着对面墙壁上的画卷。盛开的海棠花和牡丹妖娆 ,团花簇拥着一座山石,双鸟栖于其上,花鸟山石的着色线条都十分出色,画面显得雍容典雅,洋溢着富贵祥和之气。
李斯年刚来和祖父汇报新帝归朝的消息,见李阁老从容不惊,仿佛胸有成竹。心中暗叹,果然如他所料,先帝早有准备,而且李阁老必定也是猜到结局,所以才会如此淡定。
“画的后面有个暗袋,把里面的东西拿出来。”李阁老轻声道。
李斯年才把取下画卷,正好奇这画卷比其他的画要重上些许,一听李阁老滇醒,他这才发现画卷背后竟然加了衬布隐约可以看到背后有凸出的痕迹。他把画卷放到桌上,小心翼翼地找到暗袋,摸出藏在里面的东西。乍一触到手掌,感觉不像是纸张,柔柔的,更像是细绢,他 一看,立刻瞪大眼睛大吃一惊。
看着手上那块织金蚕丝,显然是出自江南织造局的织品,只供圣旨用,背面用七色暗刻祥云瑞鹤,若再着以玉轴,这圣旨可就更不得了。
李斯年谨慎双手捧着,目光斜过,有种望之令人顿生威严肃穆之感,“祖父,这是什么?”圣旨的用料十分考究,除了必须是指定的织品外,背后的修纹图案也是按类别区分。五品以下都是单一的白绫写旨,五品以上则有三色、五色和七色,颜色越丰富说明接受封赠的官员的官衔越高。而李斯年手中的圣旨是七色提花锦缎,至少得是一品官员才能受旨,看样子,定然也不是给李阁老的。
“你看看也无妨,看完就烧掉吧。”李阁老平静的口气让李斯年更加惊讶了。
这可是圣旨啊!
哪家要是有一道,不得摆台设宴恭恭敬敬地供起来,李阁老说得云淡风轻,仿佛那只是他刚刚的随手练笔。
当李斯年打开圣旨看到那熟悉的字迹上,脸上的表情彻底就僵住了。这字迹他看过很多次,李家到处存有不少,苍劲有力,气度雍容,圆润飘逸。再看到上面的内容,以及最末那朱红大印,李斯年整个人 起来。字迹清秀,简单明瞭,分明就是敕封弘文为储君新帝的遗诏。
他抬起头,不明所以地看着这字迹的主人,不知道为何这么李阁老会让他看这么重要的东西。如果说李家藏的遗诏是真的,那么方有信手中那个又是什么,可为何李阁老手中又握着和方有信截然不同的遗诏。
似乎看穿了李斯年的想法,李阁老像是吐出一个深藏多年的秘密,幽泳道:“你没看错,这是我当年替先帝拟的传位诏书。”目光从凌厉变得幽远而深邃,连同思绪也被拉长,好似穿越了时光,回到当初他仍站在金銮殿上的时候。
他站在御书房里,一笔一划地替先帝拟好了诏书,正准备给递给先帝过目,可他却摇了摇头。
“爱卿,这个就你先替朕保存着。”先帝面容显得凝重而平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