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志
面一点绚丽的红色,既好看又喜庆,错过了这个,您没处找去!您说是不是?”
哎呀,东家口若悬河,言之有物,说话连一丝停顿都没有,一个劲儿地往你脑子里灌,不容你有思想的空闲,真是好说辞啊!
和香怒道:“我问你多少钱,你说这么多作甚?”
东家不但不怒,反倒笑了:“我说多少钱有什么用?咱们要做成这笔生意,我说多少钱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是您愿意出多少钱。哎,我就是这么个人,您出多了,我不能要;您出少了,咱不能卖呢!”
和香也不废话,扭头就走。东家急了,嚷道:“小娘子,您别走啊!怎么不说一句就走呢!一百文,少一个子也不卖呢!”
和香回眸一笑,柔声道:“二十文,卖是不卖?”
东家的脑袋波浪鼓一般摇着,差那么一点就要哭了。哎,是差那么一点,他就是不哭!
“不行,太少了,一看您就没有诚意。不行,真的不行哩!”
“不卖算了!”
和香又想走,东家飞身拦住去路,又是作揖又是下拜:“小娘子,您再给添点!买卖不成仁义在,我交你这么个尊贵的主顾,下次您再来照顾咱的生意,不就成了吗?您也别二十文,我看您是真心想买的,我也退一步,九十文如何?真的不能再便宜了,不能再便宜了!”
和香将东西拿在手里,仔细地看看,道:“你看,这里有块刮痕,而且,两件东西,玉质也有很大的不同咧!这东西,就值这么多钱,您到底卖是不卖?”
“八十文,我的娘啊,赔到家啦!”
和香戴在耳朵上,回头一笑,道:“好不好看?”
赵桓哪还能看出好看不好看,脑子一片空白,早已经傻了。
和香乃相府的娇娇娘子,她的父亲一个月官俸是三百贯,年节赏赐、冬衣夏冰也不少于此数,一个月至少六百贯。六百贯就是六十万文,买这种耳坠,按照最高价能买六千件,犯得上这么不厌其烦的讲价?就说她身上的衣服,首饰还有她用的香料,都是价值不斐的东西,买这么个东西,能用的上吗?
赵桓想破了脑袋也想不明白,正犯傻呢,听到佳人相问,魂儿再度附体,答道:“好看,真好看呢!喜欢就买了吧,好像,好像也不贵啊!”
“什么好像?”和香翻脸怒道,“不懂就不要插嘴,这东西不值那么多钱,就是贵!”
得,本来加了“好像”两个字,觉得已经够委婉的了,还是一个不成!既然说什么都不对,就不说好了!
赵桓有气,索性什么都不说!
接下来,和香与东家进行了艰苦卓绝地谈判,耗时两刻钟之久,最后以五十文成交。裴谊想抢着付帐,人家却不领情,香奴儿交了钱,和香顺手将耳坠抛给香奴儿:“给你了!”
“谢小娘子!”香奴喜上眉梢,将原来的耳坠取下,把新的带上,在岳云、郑七郎面前划了一圈,喜道:“好看不?”
岳云早就烦了,懒得说话;郑七郎却不能不答:“好看,真好看呢!”
赵桓正在赌气,和香笑嘻嘻地靠上来,挽起胳膊,道:“怎么,生我的气啦?你知道不知道,你的一句话,就值十文钱呢!要不然,我能四十文就买下来!”
赵桓被弄得苦笑不得,难道他的一句话只值十文钱?
“好了,走吧!”
赵桓边走边道:“难道,缺这几十文钱?”
和香却道:“父亲大人含辛茹苦,将我们养育成人,表面上风光,内中甘苦,又有谁知道?父亲的钱,来得不容易,作为子女,哪能不省着点花?嘻嘻,我是不是很懂事?”
懂事,何止是懂事,简直就是鬼灵精怪。
她话里的意思,赵桓听出来了:她是在为自己的父亲抱不平,再往深了想,就是想让他把张邦昌宣回京城,官复原职!
赵桓听出来了,却还得装糊涂:“当然,和香是京城最懂事的小娘子啊!和香是京城最乖巧的女儿!和香是朕最喜欢的女人呢!”
和香轻轻咬着嘴唇,笑得越发灿烂!女人啊,就是喜欢这些没营养的废话,就是喜欢甜言蜜语,有时明知道靠不住,可就是不愿相信那是假话;真的知道了那是假话,也要把假话当成真话来听。女人的道理,就是女人的道理,男人永远不会明白,因为那是只有女人才能明白的道理。
最后那句话,声音已经压得足够低,还是被身后的裴谊、王希夷、香奴儿听了个一字不落。香奴儿做了个鬼脸,开心地笑着;裴谊陪着笑;王希夷却是真的不明白:陛下是怎么啦,说的话,真是够甜言蜜语的!朱孝庄说得对,追女人需要甜言蜜语。可是,陛下明明已经追上了,为啥还要甜言蜜语呢?
“哇,好便宜啊!”和香好像突然发现了宝藏,欢天喜地地挤进一群人中,赵桓被拉着,只能跟着进来。后面的人进不来,进不来也得进来,因为陛下已经进去了。所以,憋着一肚子气的岳云、郑七郎冲上去,一手一个,抓住人就往外面扔,只听一阵惨呼,清场完毕,买货的只剩下张和香一人。
“前几天,比现在的价钱足足贵了两成,东西还是一样的东西,你说便宜不便宜?”和香一边挑东西,一边絮叨着。
挑好的东西,自有人上来拿着,一会儿的功夫,挑了很多很多的东西,需要三名班直才能拿得走!
来了大主顾,东家热情招呼,算完了价钱,高声叫道:“一共四贯五百六十九文。抹去零头,九文不要了,您给四贯五百六十文就成了。用好了,您再来啊!”
这一次,和香非但没有还价,反而高兴地说道:“不用抹零,你这小本生意也不容易的,付钱吧!”
上一次抢着付钱的香奴儿,翻着东西,乐得嘴都合不上了:“小娘子,这个就赏了奴家可好?”
“回去再说!家里的那几个丫头也有份儿呢!”
这哪有一点要付帐的意思?
裴谊过来把帐清了,众人刚想走,迎面走来几名面色不善的小混混!
一个尖嘴猴腮的家伙,一看就不是好人,指着岳云道:“大哥,就是他!小弟本想买几样东西孝敬大嫂的,谁曾想,这小子把小弟活生生扔了出来!你看,屁股都摔青了!”
大哥杀气腾腾地踱上来,骂道:“小子,哪里来的?你也不打听打听,这宣泰桥是谁的地盘,也敢来这里撒野?”
岳云万分不屑,回身抱拳拱手请道:“属下想教训教训他们,请主人示下!”
赵桓轻轻点头,岳云怒吼一声,挺身就要发飙。忽见人影晃动,一人自人群中冲出,喝道:“杀鸡焉用屠龙刀,自有小弟负其劳!大哥且慢动手,让小弟教训他!”
几乎就在同时,从另外一个方向又冲出一人,杀进混混阵中。
眨眼之间,只听“乒乓”乱响,大哥连同小弟全部躺在地上!大哥受伤最重,直接昏死了过去!围观的百姓抚手称快,看来这是些不得人心的恶霸呢!
敌人倒下了,动手的英雄向岳云、郑七郎抱腕拱手,飞身而去。
“他们是何人?”
岳云道:“一个是王执政家的三衙内,一位是韩大帅家的老五!他们都想做班直,想让臣与郑七郎为他们进言,臣一直没得到机会!”
看来,这两人都是黑白太岁的小弟,武功也还不错的!
“做班直,他们能行吗?”
“能行,真的能行哩!”郑七郎抢着说道,岳云也在一边不停地点头!
赵桓朝王希夷道:“你来做这件事情!标准不能降低,有本事的来,没本事的不要!”
岳云暗自为兄弟担心,小声问道:“咋样才算有本事呢?”
“至少武艺要高过你们二人才行!”
“唉!”两位少年班直长叹一声,极为沮丧,心道兄弟算是没戏了!
众人大笑,香奴儿过来道:“平时说你们小,还不服气!这回怎么样?难道就长力气,不长脑子吗?”
岳、郑二人平日嚣张惯了,哪受过这个!若不是看在和香小娘子面上,没准当场就把香奴撕成八半了。他们不懂得什么怜香惜玉,不懂得女人有什么好处,只知道靠拳头说话哩!
和香见两位衙内面子难看,过来圆场:“香奴就是那么一说,你们不要放在心上才好!主人一定是骗你们的,象你们这般本事的班直,到哪里去找啊!”
二人看看官家,官家未作任何表示;扭头看看王希夷,王希夷点点头,算是默认了和香的话!
原来是这样啊!京城黑白太岁这才宽心,脸上又见了笑容!
走的累了,瞧天色也到了时候,乐此不疲的和香也想吃饭了呢!忽见街道边坐着一名老者,年纪在六十上下,鹤发童颜,身边摆着一张桌子,桌子上放一壶茶,一只杯。行人匆匆,从身边穿过,老者怡然而观世间万象,掬一口茶,细细品评,良久还要赞上那么一两句。
老者若是出现在书院中,那就是饱学鸿儒;出现在家庭内,就是慈祥长者;出现在这里,难道是卖东西的不成?
香奴眼尖,看到了不凡的老者,扯着小娘子的衣襟,指指道:“快看,好奇怪啊!”
和香看了,也觉得奇怪。迈步上前,柔声问道:“老人家安好?”
老者凝神看看和香,又看看和香身后的人,取出一个红布包,轻轻放在桌子上。似乎又万分不舍,手刚一离开,又抓住布包,如是者三,方长叹一声,道:“小娘子可以看看,喜欢咱就谈谈!”
和香伏下身子,就在桌子上将红布包打开,里面竟是一颗豆子!形如绿豆大小,颜色殷红,只一瞬,光华大作,发出柔和的红光,竟不知是何物!
赵桓盯着这件东西,绞尽脑汁也想不出这是什么东西。
和香慢慢的身手碰了一下豆子,硬如金石,放在手心里,颠一颠,似乎有一两重呢!
和香试探着问道:“请问老人家,这可是传说中的灵光豆?”
老人闻言大惊,看着和香的眼神,似乎看到的不是和香而是仙子呢!老人重重地点头,又是一叹,不言语了。
和香包好灵光豆,起身悄声道:“相传,汉武帝时期,西方日林国献灵光豆。此物与石上所生的菖蒲叶一块煮,能煮成鹅蛋那么大。它里边是纯紫色的,重量可达到一斤。味道鲜美,不可言表,食者身轻体健,有飘飘欲仙之感!五帝慕长生之术,派人到日林国再求灵光豆,终不可得!”
竟是这般奇物?
老人听到和香的话,很是欣慰,频频点头,盯着红布包,如同在看着自己的孙儿!
“老人家,此物可是要卖的?”
“正是!”
“要卖多少钱?”
老人再叹,道:“难得遇上贵人,您能给多少就给多少,把它拿去吧!”
和香大喜,回身将裴谊、香奴儿身上的钱搜罗一空,一齐递到老人面前,赧然道:“老人家,这里有三千贯,可够吗?”
“够了,够了!”
老人拿到钱,连桌子都不要了,扭头就走。看老人的背影,真是令人伤心啊!
赵桓问道:“你可能确定这就是你所说的灵光豆?”
和香噘嘴回道:“这哪里能确定,传说中的东西,大家都没看过,只能凭感觉了!”
凭感觉,就可以一次拿出三千贯?
赵桓脑袋中的知识,比这世上最博学的人也要多上一千年,赵桓怎么就搞不懂,女人的心呢?
为了十文钱,可以争上两刻钟;为了便宜,可以买不需要的东西;为了那该死的感觉,可以一掷千金!
女人到底是什么做的,难道女人来到世上就是为了折磨男人的吗?
第六卷 第十五章 天下
靖康五年八月,大宋帝国银行第一次扩大本金,本金增至一万一千万贯!
本金增幅三成,皆为商贾所出,国之商家皆愿为国出力呢!
以第一次表彰上缴税赋大户为标志,大宋商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大宋工商史》
靖康五年八月初八,大内文德殿,文武百官、商贾大户、科技精英,济济一堂,共庆盛事。
“圣上有旨,宣泉州海商林广运进殿!”
林广运,年纪在四十岁上下,瞧着异常精明干练。听到宣和声,身子发僵,脑袋发木,两腿发软,想向前迈步,却是不能动弹分毫。负责引见的阁门官已经走出五步,听到身后没有动静,回身察看,原来人家压根就没有动弹。
“身子可是不妥吗?”
林广运嘎巴两下嘴,长出几口气,终于能说话了:“我,我,我不能动弹呢!”
就在这要命的时候,店里又飘出裴谊的声音:“圣上有旨,宣泉州海商林广运进殿呐!”
这次比上次多了一个字,意味可就深长了。
阁门官甚是焦急,索性架起林广运,拖着进殿!
进得殿来,阁门官轻轻?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