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志
椿厥拢炕褂腥柒剑俊?br /> 小磕巴原原本本将昨天发生的事情讲了一遍,听到与二丫相认一节,赵桓鼓掌称奇:“好事多磨,还真有这么巧的事儿?明天将二丫带进宫来,让皇后见见!你们退下吧!”
“是!”
老迷糊、小磕巴退了出去,明天,还有一大推事情等着呢!
第七卷 第六章 秦淮(一)
靖康六年五月初十,上巡视江宁大学,农学部主事田学农,医学部主事姜林,名显于世!
——《靖康大事记》
在张邦昌刘琦、张宪、朱胜非等人的陪同下,赵桓巡视江宁大学。校舍是原来江宁府学的校舍,在原来的基础上扩建而成,依山傍水,绿草如茵,倒是一个读书做学问的好地方。
校门前,一大群人正在等候。
“恭迎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卿平身!”赵桓含笑小马,缓步而前。
张邦昌紧赶几步,道:“陛下,让臣为你介绍!这位是校长赵明诚,本朝著名的金石古玩鉴赏家,书画诗词大家。”
面前之人,一位儒雅长者,身上有一种独特的气质,似乎还是读过一些书的!
赵明诚,这个名字好熟啊!
赵桓苦苦思索,却怎么也想不起在哪里听过这个名字。
“超迈千古的圣君,德追尧舜的明主,哼,都是狗屁,狗屁不通嘛!”
宋强又开始唧唧歪歪,每当到了这个时候,不用说什么,仔细听就是了。
“赵明诚不知道也没什么,他的夫人总该听说过吧?大宋第一才女,也是咱最敬佩的人哩!嘿嘿,追求爱爱那阵子,人家很是下了一番苦功夫,研究了她的词呢!咱小试牛刀,谁知锋不可当,爱爱,多美的姑娘,咱们学校的校花啊,还不是毅然将十几个追求者一脚踹掉,从了我!还记得我俩第一次见面……”
宋强,藏在心底深处的那个魂灵,除了自怜自艾,除了臭屁损人,娘的,就不会别的了!唉,又说脏话了,不该啊,不该!
大宋第一才女,呀,莫非是李清照!
是了,就是李清照,当年才名满京城的李清照。
时下,她的许多诗词广为传扬,怎么就把她忘了呢!
赵桓轻声吟诵道: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原来是赵校长,尊夫人安好?”
一见面,先问人家夫人安好,不是平常君臣相见该说的话,不过这么一说,竟将庄严的气氛变了味道,似乎更融洽呢!
赵明诚老脸一红,道:“内子涂鸦之作,陛下竟还记得。臣代内子叩谢天恩!”
赵桓哪里能让他跪,忙搀住他,道:“爱卿平身!不是什么涂鸦之作,实在是绝妙好词啊!列祖列宗劝学不已,才有今日风气开化,全局向学的局面,才有赵夫人这样的才女!嗯,朕有个想法,诸位爱卿不妨考虑一下。赵夫人可以到大学里兼个差事,将一身所学,传给后人。若后继有人,夫人之幸,大宋之幸也!”
官家从来没有这般推崇过一位文学之士,难道赵氏真有那么大的学问?
众人狐疑,张邦昌也不例外,接过话茬,说道:“臣亦有此意,只是不知赵校长是否肯答应呢!”
赵明诚道:“君恩似海,臣夫妇唯有尽心教书育人,以不负陛下的期望!”
官家说过的话就是圣旨,岂能抗旨不遵?况且,出来教书育人,夫人想必也是愿意的。赵明诚脑中一片空白,想不到今日得觐天颜,竟是这样的情景。
“好,这样就好!”赵桓跨进校门,暗想:“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首诗,应该是靖康之难后,赵明诚、李清照避难江南的时候,所作的一首诗。读此诗,浩然正气扑面而来,如此佳句竟出自一妇人之手,真是活活愧煞大宋男儿!历史已经改写,想必这首诗也没有机会再出现了。如果不能让世人读到这首诗,实在是可惜啊!”
学校建得不错,既不奢华,又大气,很合赵桓的性子。赵桓边走边问道:“总共花了多少钱?”
张邦昌回道:“到目前为止,朝廷投了三十万贯,商户献金四十万贯,共计七十万!”
“还需要多少钱?”
“架子已经搭起来了,要达到臣心目中江宁大学的样子,恐怕至少还需七十万贯!但是,这些钱不是一次投下去,朝廷可量力为出,徐徐而为,所以,财政方面应付起来应该不算困难!”
张邦昌还是有能力,能力不仅体现在上下沟通的人事方面,办事能力也是一流。而且,到底是宰相,事事从朝廷大局着眼,这就不是普通官员能够做到的。
“陛下,你看,这是通达桥,通达车马行出资五万所建!”
“这是茂才亭,取的是茂才书画商铺的茂才两个字!”
“前面的河,名曰……”
河的名字没听清,但是,河对面,绿油油的田地却是非常清爽!来到河对面,赵桓问道:“这是……”
“这里是农学部的试验田,臣成立了一个农学部,还没来得及禀报陛下呢!”张邦昌说着话,观察着官家的反应。
“试验田,好名字,好名字啊!”赵桓蹲下身子,看着地里的禾苗,“我们要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要创建一片新天地。什么事情,只要有利于富国强兵,就要大胆地去做。不要争论,先做起来再说。失败了,没关系,总结经验教训,从头来过;成功了,就能让那些反对的人自动闭上嘴巴!”
陪驾的人员听得频频点头,起居郎在一面奋笔疾书,官家说的每一句话,见过的每一个人,到过的每一个地方,都要详细记录在案呢!
“这个,这个农学部谁是主事?”
一名官员,官袍不合身,行为拘谨,还未说话,脸上的汗已经下来了。上前跪倒回道:“臣田学农,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田学农,这个名字好,做这个差事正相宜呢!”赵桓道,“你有何本事,可知稼穑之道?”
田学农大概三十几岁,一紧张,嘴唇哆嗦着,连道几个“臣”,却什么都说不出来。
赵明诚出来回话:“田学农种出的稻子,每亩出产,为江南州县之冠。目前,正在着力改良占城稻,他一直在做这个事情,相信很快就会有好消息出来了!”
自从占城稻传到大宋之后,江南一季两熟,成为大宋的粮仓。
赵桓顺手揪了一根草,起身问道:“每亩产量最高是多少?”
田学农稍稍恢复了正常,道:“收稻谷七石,出米三石又六十七斤。”
一般情况下,亩产也就在五石六十斤左右,他却能达到七石,真是一位人才啊!瞧他的样子,没见过官,更没做过官,一双手异常粗糙,脸上的皮肤晒得黝黑,应该总在户外活动,也许就是在田间劳作吧!下面的这些人若是想骗朕,也不会找这么一位出来才是。
念及于此,赵桓亲自搀起田学农,道:“好生去做,今年稻谷成熟了,给朕送一些进去,朕要尝尝你种的稻子到底是什么味道。记住,不要专门为朕种植什么贡米,朕要尝的是百姓能吃的米,明白吗?”
“是!”
又拍拍此人的肩膀,道:“田学农,好名字,朕记住了。”
不用再做更多的表示,今日言行,很快就会在全国传开,各级官员借此可以知道官家喜欢什么,重视什么;而且,捎带着还为这个田学农撑起了一把保护伞,官家亲自拍过肩膀的人,哪个敢再来生事?
忽然,急匆匆跑来一人,有人牵了牵朱胜非的衣角,朱胜非看到来人,连忙请道:“臣先行告退!”
一定是有事情了,赵桓点头表示应允。
朱胜非小跑着过去,听了几句话,转身又跑回来,速度惊人,几步就来到赵桓面前。
“臣,臣的一名小妾,本该今日生产,谁知……”
哦,难产吗?赵桓摆手道:“不用陪朕,你去忙吧!”
朱胜非又道:“臣还想请一人过去!就是医学部的姜林主事!”
赵桓道:“去,快去!”
朱胜非带着那个叫姜林的人去了,张邦昌解释着:“姜林是江宁府名医,又在京城,跟着太仆寺丞胡三学过一段时间,曾经为孕妇剖腹生子,取得了成功!朱胜非无子,自是焦急万分啊!”
“是啊,人之常情嘛!”赵桓应道。
那年,胡三为赤电马剖腹,他亲眼所见;后来听说,胡三的夫人难产,情急之下,胡三竟在自己的夫人身上动刀,剖腹取出胎儿,母子平安。这件事情,应该是大宋第一例剖腹产成功的案例。此后,胡三一发不可收,接连为十几名孕妇接生,原来的兽医,摇身一变,成了给人治病的名医,声名雀起。为了这个事情,保守的官员,迂腐的士子还闹过,纷纷弹劾胡三,赵桓当然要保这个人,胡三名气更大,天下皆知。圣人说过,“男女授受不亲”,又说过“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要做一个孝子,当然不能轻易损伤。所以,给病人动手术,本来是后世极其平常的事情,在现在这个时候却是行不通的。男大夫为女病人看病,还行;在女子肚子上动刀子,那怎么成?
第七卷 第六章 秦淮(二)
这些都是问题,非常棘手的问题。圣人的话,不好反驳;社会风气,也不是几年就能够扭转过来的。登基之后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如果不是一连串军事上的胜利作为保证,想实行都是难上加难。
胡三救的人多,杀的人也不少。死在他手上的孕妇就有四名。动手术,不能解决输血的问题,难免死人啊!如果中国人能做到为病人输血,通过血液循环用药,中医将迎来自己的春天,那之后的中医是个什么样子,谁都无法预计呀!姜林跟胡三学习过剖腹手术,只是不知有没有成功的经验!
江宁大学,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农学部、医学部,这是创举,必将载入史册!张邦昌做的不错,搞成这个样子,委实没什么需要挑剔的地方。
五月十五,秦淮湖畔,万民游湖赏花,花开在湖里,却不是荷花而是比荷花还要美的人哩!
赵桓携皇后朱云萝奉太上皇、皇太后,乘坐恢弘的龙舟,两边还有四艘大船,上面坐皇家内眷,亲贵官员。人人插花,各个带笑,一团喜庆呢!
赵桓寻觅了一番,和香不知到哪里疯去了,这丫头,来到江南,整天红扑扑着小脸,笑不够,疯不够呀!
这座龙舟之上,坐着两名宰执:张邦昌与赵鼎,还有三员大将:刘琦、张宪、王德。只要官家在场,王德从来是不坐的,一身戎装,威风凛凛地立在后面,面无表情,有几分门神的风采。
锣鼓喧天,万岁的呼喊声在秦淮河上掀起层层涟漪,第一艘画船过来了。
这是江宁府一年一度的“秦淮花会”,赏花却不游园,各种鲜花,将一艘艘船儿装扮得分外妖娆,鲜花丛中的人儿,想不美,想不香也难啊!
青春年少的女子,穿色彩鲜艳的衣裳,翩翩起舞,船儿轻轻击水,缓缓前行,来到龙舟前面。人群往两边一分,穿红挂绿的麻姑,手捧仙桃,盈盈下拜,唱道:“帝女天孙游戏,细把锦云裁碎;几夜巧铺春,尽向枝头点缀。奇瑞,奇瑞,现出皇家富贵。”
唱到此节,舞女们轻摇绿油油的枝叶,霍地,现出一片爽心的红色,满眼都是喜庆的红花。
众女再拜:“太上万年无期,今上吉祥安康”
一头仙鹤,不知从何处飞来,落在麻姑身侧,嘴里叼着两条彩绶。
麻姑欣喜万分,轻抚着仙鹤的头,道:“难道,你也是来道喜的吗?”
仙鹤叫了两声作为回应,看它的样子,就是恨自己不会说话呢!
绶带展开,左边是“慈孝通天”,右边是“大宋万年。”
“哈哈”,赵佶大笑,高声道,“赏!”
自有女官上前,将黄白之物,撒向画船。
云萝悄声道:“那鹤儿从何而来?”
赵桓还在寻找和香,听到问话,道:“哦,朕也没看清爽呢!”
云萝轻哼一声,道:“陛下的心思早不在这里,又如何能看清?”
平日里,除了床第之间,稍可一观女儿风情,云萝都是一副雍容端庄,母仪天下的模样。年近三十的妇人,今日忽然现出这般娇态,竟把赵桓看呆了。女人,只要是女人,没有不撒娇的,没有不妒忌的。她本是很大度的人,竟也会妒忌吗?
第二艘画船,上面的胡女,舞蹈起来,腰肢比湖边的杨柳还要柔软,如小花蛇在草丛中游动。火红的肚兜兜下面,露着诱人的肚脐,饱满圆润,似十五的明月。一张妩媚多情的脸儿,眉心中央,点缀着一点嫣红,更是撩人!看到此女?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