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志
腥蛴嗉叮苏卟患破涫D壳埃木淹顺鱿艄兀尉崭慈渴У亍?br /> 夏军第三路,原大宋降将、现任卓啰和南军司监军使任得敬率军八万,一举而下兰州城。守城官员兵败投降,兰州已失。任得敬继续进兵,攻打会州、熙州,熙河路岌岌可危。
三路战报有喜有忧,赵桓心里早有准备,倒没觉得有什么奇怪的地方。金国退兵的时候,他就想到西夏会有所动作。种师中、姚古率领秦凤路大半兵马入援京师,西边防备空虚,如果西夏不乘机捞些便宜,也实在是说不过去。二月中旬,赵桓便下旨给沿边诸路经略安抚使司,令他们小心戒备。虽然明知道会出事,可是,又能怎样?各路勤王军队全加到一起大概二十五万,种师道完成护送金兵离境的任务之后,分兵备边。韩世忠、宗泽各率十万军队,防守河北东西路,剩下的五万军队除了受伤的,都补充了王禀的河东路。秦凤路那边,只得让他们自己想办法。
细细分析三路形势,结果还不算太糟糕:王禀坚守太原已经证明了自己的能力,靠河东路本身力量,守个平分秋色问题不大。泾原路曲端表现优异,至于吴阶,名将就是名将,而今一战成名,正可以重用的。他的弟弟吴璘也相当了得,并不弱于乃兄。按照后来历史的评论,曲端能力突出,不过刚愎自用、恃才傲物,有抗上的毛病,而且常常见死不救,以保全自己。这个人,毛病和特点一样突出,用还是要用,不过得时常敲打着点。对了,还有一个刘琦,这个人有些本事,可不能让他闲着。
“陛下,臣以为应该依惯例派宰臣赶赴秦凤路处置一切。军情紧急,一刻也耽误不得。陛下,陛下……”张邦昌一连说了几个陛下,赵桓才回过神来。
赵桓摆手示意张邦昌坐下,沉思半晌,慢慢地说道:“以张相公的意思,派谁去合适呢?”
“吴敏可以去,张叔夜也去得,臣虽不知兵,只要陛下认为臣当去,臣亦不敢辞。”张邦昌道。
“李相以为如何?”
李纲面有难色,转而振作精神,慷慨而言:“臣以为,宰执之中,只有张叔夜可以去。如果种师道还在,也可以。如果派不知兵之人前去都督众将,恐怕会误了大事的。”
“是何言耶?祖宗家法,以文臣为枢密,难道文臣不可以将兵,不可以打仗?”尚书左丞耿南仲,一直以赵桓东宫旧人自居,年龄资历都在李纲之上,而今位居其下,心有不甘,屡屡找李纲的麻烦。这一次,终于被他抓住了把柄,自然要穷追猛打了。
“臣也以为,李纲的话有失偏颇。昔年,韩忠献公、范文正公、富文忠公先后经略关陕,功绩斐然,至今沿边诸路念诵其德。三人无不是以文臣将兵,仅此可见李纲之谬也!”唐恪也在一旁帮腔。
唐恪所说的三人,就是前朝名相韩琦、富弼、范仲淹。这三个人,先后督师关中,确实立下了大功。唐恪这样说,道理自然是充分的。
李纲正身端坐,面色如常,似乎根本不想辩驳。
枢密使吴敏委屈得眼圈发红,哽咽道:“臣愿赴秦凤带兵,如不能保境安民,请陛下治臣之罪。”
吴敏虽然没有明着反对李纲,这样说话,如同直接扇李纲嘴巴子一般。
现在这样的情况,李纲是很难做事的。今后,还有许多事情需要李纲去办,看来,宰执还需调整啊!
念及于此,赵桓笑了笑道:“君臣议事,要的就是把真实的想法说出来,大家把话说开就好了。宰执总共不过七人,朝里也有大事要办,还是暂时不要动了。朕看这样:依照河北两路的办法,秦凤路设置三个大总管:曲端守泾原、环庆两路大总管,吴阶权熙河路、秦凤路大总管,刘琦权鄜延路、永兴军路大总管。军事上就这样,你们再议议,派何人去做经略安抚使好些,提几个人选上来,明日再商议。朕的意思,大总管管军,经略安抚使管民,互不统辖。这样,既可以让他们全力办差,也少了些物议人非。”
官家的话没有说透,其实是可以防止尾大不掉。原来的经略安抚使管的地方虽小,却是军政一把抓;今天的大总管、经略安抚使管的地方虽大,互相制横,若没有相互勾结之事,譬如朝廷打出去的拳头,想收回来还不是一句话的事?
众宰执都是人精,焉能不明白这些?
张邦昌道:“陛下圣明烛照,臣万万不及。臣等立即拟定经略安抚使的人选,进呈御览。”
赵桓摆摆手,示意宰执们可以先行退下了。延和殿内的红烛在“噼啪”作响,赵桓痴痴地望着蜡烛,想着心事。
刚刚走到殿外,张邦昌拉住吴敏问道:“元中公留步:官家所说的刘琦是何许人也?”
吴敏字元中,呼字而不名是大宋的传习。
吴敏摇摇头,双手一摊,表示自己也不清楚。
刘琦如果是位高明显之辈,他们一个宰相一个枢密使没有不知道的道理。刘琦如果是一个岌岌无名之辈,他们不知道还有情理可原。可是,他们不知道的,官家却知道,这就奇怪了。联想到官家提拔韩世忠时的情景,连韩世忠的妻子都知道叫什么名字,这样的官家,精明得可怕啊!
张邦昌、吴敏越想越怕,急匆匆地去了。
由于大家的支持,本书在新书人气榜上待了一周,逍遥五楼先在这里谢过了!周一(8月20日)再度冲榜,还请大家多多帮忙。有票的,咱提前预定了,没票的,就请多点几下吧!能来的都要来啊,零点最好,晚点也行;不来的,嘿嘿,咱可不依!
第二卷 第二章 国色(二)
第二章国色(二)
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春天已经过去了,夏天正悄然来到人间,而朱孝庄的春天才刚刚开始。
自那日与明媚携手逛州桥夜市,尝宋嫂鱼羹,朱孝庄觉得心胸豁然开朗,自己仿佛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天地。那里有绿草,有花香,有如洗的天空,有明媚的阳光,还有最心爱的姑娘。他的心早已跨门而入,在无边无际中驰骋,在浩瀚飘渺中徜徉,在芬芳浓郁中沉醉。
他喜欢这样的感觉,喜欢这样的日子,希望一直就这么过下去才好呢!
最近,京城里有一件大事:西京洛阳的牡丹来到了京城,专为官家的第一个生日,也就是乾龙节祝寿而来。眼下,正在外城城北的李驸马园布置,而他儿时的一个玩伴恰好是李驸马园的管事,所以,他想去看看那些自许为天下第一的牡丹,他还想邀人一起去。
每月的十四、二十八,明媚族姬的贴身女使卿儿必会到丰乐楼附近的“阎家胭脂铺”买胭脂。这些事情,孝庄早就开始留心,所谓预则立,不预则废,这不今天就用上了。
早上,吃罢早饭,朱孝庄带着家中的小厮朱小乙,早早地来到位于浚仪桥街上的越王府,吩咐小乙在门口看着,他转身进了“俞七郎茶肆”坐等。时间尚早,店里稀稀拉拉地没有什么客人,孝庄本不为喝茶而来,也就没什么讲究,索性就便在门口的一张桌子上座了。点了一壶香林茶,叫了四碟干果——肉牙枣、橄榄、煎西京雪梨、河阴石榴,一边喝茶,一边等人。刚座了一会,一名穿得干净体面的汉子过来,问是否有事吩咐。这是个闲汉,专门为客人提供买物命妓,取送钱物之类的服务,赚些钱用。孝庄没心情搭理他,挥手把他打发了。
坐了大约一刻钟的光景,只见小乙站在门口做着手势,朱孝庄连忙会帐出来,正好看见卿儿出了王府的侧门,正要上车呢!
说来也奇怪,或许老天在帮助有心人,卿儿无意间向这边望了一眼,恰好就看见了朱孝庄主仆二人。朱孝庄连忙打着手势,卿儿和车夫说了几句什么,然后轻移莲步,笑盈盈地飘了过来。
来到近前,卿儿微微一拜,道:“唉呦,这不是朱衙内吗?今天莫不是来看卿儿的吗?”
“什么衙内?该叫官人的!”小乙插嘴道。
“要你多嘴?”卿儿轻“啐”了一口,侧头笑眯眯看着孝庄,“大官人有事就吩咐,奴还有事要办呢!”
朱孝庄上下打量了一下卿儿,戏谑道:“啧啧,咱家卿儿越发标致了,再过几年,只怕要比明媚族姬还要明媚呢!”
“呦!今天早上起来,喜鹊唧唧喳喳地叫个不停,奴家就说今天有好事!得到朱大官人的夸奖,着实不容易,不正是好事吗?”卿儿调皮的笑着,小嘴“巴巴”地说话那叫一个快,只怕比快嘴八哥还要快些!
孝庄道:“想请卿儿去看天下第一的牡丹,不知美丽的小娘子可否赏光?”
“哪里?”
“李驸马园!”
“什么时候?”
“就是现在!”
卿儿峨眉轻蹙,好象很为难的样子,最后无奈地叹了口气,道:“不行!卿儿真的想去看,今天却是不行!非常抱歉,但还是要说声谢谢!”
孝庄见卿儿要走,连忙道:“这里有一封书信,烦劳卿儿交给族姬可好?”
“嘻嘻!”卿儿坏笑着,接过信翻来覆去地好是一顿看,难道隔着信封,她能看到里面的内容?
孝庄掏出一根金簪,塞到卿儿的手里,道:“还须卿儿费心,玉成此事,孝庄这里先行谢过了。”
卿儿扬着脖子,道:“信一定送到,去不去,奴可做不了主!”
说罢,趾高气扬地去了。
待到卿儿的身影已经消失,小乙兀自不依不饶,气哼哼地说道:“什么吗?瞧她那样子,我真想……”
孝庄上去给了小乙一个脑崩,道:“小子,好好学着!我早晚也有上去的一天,到了那时,你就可以象她这个样子,难为别人喽!”
“官人,你什么时候上去呀?”
“快了!圣人说,大丈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之后,就要齐家,咱们现在正在做这件事。一旦这个事成了,咱就可以治国、平天下了。”朱孝庄说起大道理一套一套的,就是说上三天三夜都不会重样的。
聪明的小乙碰到了难题,虚心求教:“官人,汉朝大将霍去病不是说过,匈奴未灭,何以家为?金兵那么厉害,我看与汉朝时候的匈奴也差不到哪去!是霍去病说得对,还是你说得对?”
“他有他的说法,我有我的章程!如果我象他那样说,我就不是朱孝庄了。朱孝庄就是朱孝庄,想怎样就怎样,谁也不能把我怎样,只能我把别人怎样!明白了吗?”
小乙不明白,越发糊涂了。
主仆二人足足等了半个时辰,两匹马自王府飞驰而出,自他们身前擦过。马上之人,不正是明媚和卿儿吗?
朱孝庄、朱小乙连忙上马,扬鞭追了下去!
内城景龙门北面是景龙江,江北岸就是富丽堂皇的龙德宫。太上皇赵佶登基之后,诸皇子渐渐成人,在龙德宫附近建立王府,这片宫殿群被京城人称为蕃衍宅。龙德宫旁又有撷芳、撷景二园,山水美秀,林麓畅茂,楼观参差,美不胜收。而今,撷景园已改名为宁德宫,为皇太后郑氏寝宫。
朱孝庄等人要去的李驸马园,位于蕃衍宅西边,毗邻撷芳园,也是京城内有名的胜景之地。明媚和卿儿骑术精湛,并不比孝庄和小乙逊色。而且京城街道狭窄,又有行人,岂能容四马并行?所以,直到园子门口,孝庄才追上前面的佳人。明媚回眸一笑,娇嗔道:“我们来赏花,你却是为何而来?”
看到期盼已久的佳人,孝庄眼睛涩涩的,心里忽悠一下,几乎立即昏了过去。
她太美了!
她比仙子还要美上三分呢!
她今天梳了一个双环髻,两缕黑黑的长发随意地垂在嫩白的脸颊上,愈显妩媚。里面穿对襟杏黄半臂,外面是一件杏黄色拂地长裙,蹬一双黄缎面如意履。
素面朝天,未施一点脂粉,显出吹弹得破的娇嫩肌肤。
明媚看着傻了似的孝庄,甚为不解,那边的傻子终于醒来,双手一摊笑道:“金兵初退,城里藏有奸细也未可知。族姬金枝玉叶,不能有一点闪失的。陛下曾反复叮嘱,令臣卫护族姬的安全,臣敢不竭心尽力,以报陛下天恩乎?”
孝庄有才,京城里鼎鼎大名的文武双璧之一,说起瞎话来,根本无须草稿,那真是有理有据,情真意切,如东山之石凿凿铿锵,似长江之水滔滔不绝。
明媚明知道孝庄在说瞎话,却又驳他不倒,索性用那忽闪忽闪的大眼睛狠狠地夹了一下这个无耻之徒,以示惩罚。
守门的人进去禀报,不大一会,孝庄的朋友迎出来。那人在前面带路,孝庄、明媚二人居中,卿儿、小乙缀在后面,顺着鹅卵石的小道,向园子深处行来。园子内,绿草如茵,花香扑鼻,一条小溪潺潺流过,河上的一道木桥如飞虹连接南北。道旁,知名不知名的花儿正欢颜开?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