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志






  甭管中午休息得好不好,下午还是按时来到延义阁听侍臣讲读。今天进来伺候的是翰林院侍讲学士秦桧。秦桧时年三十七,中等身材,白净的脸膛,一副笑面,每当你看到他时,他总是在笑,就没有不笑的时候。
  这是中国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大奸大恶之人,赵桓自己却不这样看:奸臣大多出在昏君一朝,赵桓是要做明君的,所以,他认为自己手下根本就不能出什么大奸臣,他也不会给这些人机会。
  自从秦桧任翰林院侍讲学士以来,接触了几次,赵桓对他印象还是不错的。尽管宋强一直在抗议,希望赵桓直接把秦桧杀了,赵桓以太祖有令:不得诛杀大臣,这样的理由搪塞过去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宋强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少,赵桓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难道说,他变成了我思想的一部分,我们已经完全融合,不会再出现那样的情况啦?
  “陛下,今天还接着讲《武帝本纪》吗?”秦桧小心翼翼地问道。
  最近,不管哪名学士侍讲,赵桓听的都是《史记》中的《武帝本级》,听得多了,心得越多,糊涂的地方也多了。
  赵桓今天精神不佳,不想再听,只想找个人说说话。他悠闲地躺在摇椅里,道:“你以为,司马迁如何?”
  秦桧不假思索地说:“作为文士,他是中华民族留下了一部伟大的作品;作为史官,他为后人开创了一种最有效的表述历史的方式;作为臣子,他是所谓的忠臣,可是,臣却不取他这一点!”
  “哦,”赵桓陡然来了兴致,“说来听听!”
  “作为臣子,为主上分忧乃份内之事!赞誉归于主上,损毁以一身担之,才是正理。象司马迁那样,一意孤行,令天下世人、后世子孙尽知武帝之失,其心可诛!”秦桧侃侃而谈,义正词严,那一刻,仿佛人世间的道理全在他这一边似的。
  “好,讲得好!”赵桓起身坐到正座之上,“来人,看茶、赐座!”
  秦桧躬身谢座,端正地坐好,茶杯连碰都不碰一下。
  “《武帝本纪》为何简略若此?”
  秦桧道:“据后世诸家考证,《史记》中的《武帝本纪》一篇已流失,现在的内容是后人从书中其它部分摘抄出来的,所以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是了,理应如此!”赵桓啜了一口茶,“最近外面都有些什么议论啊!”
  “陛下英明神武,臣子们无不钦佩万分呢!”
  “如果都是这样的话,不说也罢!”赵桓淡淡地说道。
  秦桧心内一冷:官家有一个脾气,口气越淡,便证明怒气越大。观察了很多次,无不应验了这一推断。秦桧可不敢惹官家不快,连忙道:“臣听说,有些臣子对陛下重视军队,轻视文臣,颇有微辞!而且,陛下自登基以来,政事上多有更张,一些人认为,陛下有些漠视祖宗家法呢!”
  赵桓只是听着,未做表态!
  “据说,宰执中有人在推波助澜,想借机打击李纲!”秦桧咬牙说道。
  “知道是什么人吗?”
  到底说还是不说?
  秦桧犹豫着,瞬间他已拿定注意,顺手擦了擦汗,坚定地说道:“臣认为,吴敏、唐恪、耿南仲三人联系得过分紧密了!”
  这还了得?
  先不说李纲是必须保全的人物,作为皇帝,最忌讳的就是大臣结党。大宋立国以来,党争不断,国家有限的实力就在党争中慢慢消耗着。不能不说,党争是大宋屡战屡败的一大原因。
  赵桓不想再蹈先人覆辙!
  他盯着秦桧的眼睛,一字一顿地说道:“由你去查,要有确实的证据!”
  “臣领旨!”秦桧似乎还有话没有说,硬生生地咽了回去。
  这人聪明,不是一般的聪明啊!
  赵桓心里暗自赞叹,道:“拟旨:着秦桧守御史台侍御史一职,望其忠心办事,不负朕心,钦此!”
  秦桧任职翰林院,干的就是拟定旨意的差事,今天,拟定的旨意关乎自己晋升,这还是第一次遇到。秦桧表面还从容,跪倒领旨谢恩!
  赵桓照常勉励一番,最后说道:“好生去做,办好差事,朕断不会让你没了下场!朕也不是耳软之人,爱卿是什么样的人,朕还是清楚的!”
  秦桧感动得眼泪横流,竟至说不出话来!
  秦桧去了,去调查那些所谓的正人君子!
  赵桓决定,用秦桧这样的小人去办一些君子不能胜任的工作!他也没有想到,秦桧做得非常之好,而且一干就是二十几年!
  第二卷 第四章 大喜
  第四章大喜
  靖康元年四月十八,驸马都尉岳飞迎娶柔福帝姬,盛况拟于太子纳妃,京城百姓十几万人夹路欢呼,余音至今犹在!
  大宋立国百余年,出身寒门而尚主,岳飞第一人也!
  世人皆曰,若无世祖高皇帝慧眼识英在前,断无武威郡王岳飞于后。或有人曰,若无岳飞,靖康之世又当如何?
  今汴梁繁华更盛靖康初年十倍,靖康君臣之恩,何人敢忘?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皇宫大内的迩英阁与延义阁相同,都是官家听侍臣讲读之所。两殿都在崇政殿西面,迩英阁偏向南面一点,延义阁近北一些,二阁如两个门神,护在崇政殿两侧。
  对这两座殿阁,赵桓本人倒没有什么偏爱,迩英阁内书籍多一些,找起来方便;延义阁显得宽敞一些,待着舒适一点。官家赵桓刚喝了口茶,外面当值的种无伤小声说道:“陛下,兵部尚书知开封府聂山,侍御史、翰林侍讲学士秦桧求见!”
  “让他们进来吧!”赵桓答道。
  一会的功夫,聂山与秦桧二人联袂而入。聂山将近五十岁,人却一点也不显老:过丈的身材,黑黝黝的落腮胡子,浓重的眉毛,一双鹰目,射出摄人心魄的精光,看着倒更象一员武将。聂山原本是吴敏推荐上来的,而吴敏推荐他上来的目的就是希望借助聂山的强横以对抗李邦彦。孰料,聂山上来后,杀伐果断,敢作敢为非常得官家欢心,官职也升得很快,已经做到兵部尚书知开封府,眼瞅着就要入阁拜相了。而且,聂山既然有了更大的靠山,自然不太理会吴敏那边怎么想,所以,两人越来越生分,关系还比不上两旁世人。
  这些天来,京城有人传言,聂山与秦桧马上就要接替唐恪、吴敏出任宰执了。
  这些事情,赵桓都清楚,他用聂山的目的与用秦桧一样,就是要作些不能拿到台面上来的事情。别看聂山与秦桧长相天差地别,二人心性差别不大,都算不得正人,更近于小人。做这些见不得光的事情,用正人君子不行:一方面,正人很难体会小人的心思,对小人的行径自然也就陌生,那么,又如何对付小人呢?另一方面,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就是说,君子大多坚持原则,杀了他们,他们也不会做那些伤天害理的事情。小人则不同,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这样的人才配称得上小人。
  聂山、秦桧,具备当小人的一切素质,不用他们用谁?秦桧文质彬彬,口诛笔伐,以之文攻;聂山则是要动刀子杀人的,自然就是武卫了!
  赵桓抬头看了二人一眼,道:“坐吧!”
  待二人坐好,赵桓问道:“秦爱卿,事情办得怎么样啦?”
  秦桧道:“臣的一位同年,与唐恪往来甚密,他对臣说:唐恪、吴敏联络了很多在京官员,准备集体弹劾李纲。吴敏派人去探张邦昌的口风,张相把他们痛骂了一顿。而唐恪于昨日造访耿南仲,两人谈了两个时辰,不知谈了些什么。据说,集体弹劾不行,他们还要联络太学生再来一次伏阙上书呢!”
  赵桓半倚在床榻上,闭着眼睛,问道:“什么时间动作清楚吗?”
  “不清楚!”
  “聂爱卿那边有什么消息?”赵桓的声音粘粘的,似乎来了困意。
  聂山答道:“臣了解的情况也差不多就是这样,只是,臣的手下回告说:郓王爷龙德宫那边跑得过于勤了,有时,一天要在宫里待上两三个时辰。”
  赵桓终于睁开了眼睛,懒懒地说道:“三弟的孝顺,天下没有不知道的,只要他不做出格的事情,能包容朕自会包容!让你找的人,找到了吗?”
  “联络萧合达的人选已经有了,立即就可以上路!另外,
  臣的一个本家侄子,今天三十一岁,从小练武,人也还不笨,臣准备命他带人护卫欧阳澈。这些人忠诚绝对没有问题,武艺也好,请陛下尽管放心!”聂山胸有成竹地说道。
  与西夏战事刚起,朝内就有人建议,派人与西夏议和。赵桓从谏如流,升监察御史陈东为尚书省给事中,出使夏国,全权负责与夏国谈判。陈东骨头硬,料想不会做出丧权辱国的事情来。这是明的一路,已经出发。
  就在今天上午,吴阶红旗报捷的人已经到了京城。吴阶于通会堡附近歼敌三千余人,并通报朝廷:夏国晋王李察哥一部挺进会州,会川城失守。
  吴阶不是没有本事的人,这一点赵桓心里还是有数的,不过,照眼下形势来看,吴阶那边的战斗会越来越激烈,而宋夏双方战斗没有一定的结果之前,谈判自然也不会有结果,不过,早晚都要谈,那么早谈总比晚谈要好吧?赵桓有很多事情要做,他需要时间来理顺内政,发展国力,按照他的预想,发动大的战争报仇雪恨,那应该是十年之后的事情。不过,敌人正在打大宋的主意:西夏的这一次军事行动,无疑就是想落井下石。只不过,大宋与金国的战争打得轰轰烈烈,损失却不大,实力还在。想占便宜的夏国,反被宋人咬了一口,他们能咽下这口气吗?谈判的前景不容乐观,先谈着,看看再说!
  赵桓还有两步棋,必须下:
  第一,联络大辽国剩下的人,希望双方结成联盟,共同对付西夏和金国。辽国灭亡,大宋本想渔利,反受其害。按照宋强的记忆,原辽国大将耶律大石率领辽人远徙几千里,于夏国的西北部又建立了一个新的国家。国号还是“辽”,而中国历史上称之为西辽。耶律大石这个人很不简单,赵桓准备派欧阳澈去谈判。此去路途万里,还要经过西夏和金国的领地,可谓凶险万分。所以,他命令聂山召集足够的人手充作护卫,以策万全。这着棋子能否起作用,起多少作用,赵桓心里没底,不过有些事情,做了也未必成功,不做则是一点希望都没有的。所以,还是要做。
  第二,策反辽人萧合达。这个萧合达原本是西夏国主李乾顺的妻子,辽国成安公主的扈从。成安公主与李乾顺成婚后,萧合达便留在西夏做官,现在已经做到了夏州都统,是手握众兵的大将。辽国灭亡之际,李乾顺派兵救援,被金国杀得大败,无奈与金国签订了盟约。成安公主是一个非常烈性的女子,听到消息,绝食而死。不知,现在的萧合达作何感想?他在后来是起兵造反了的,赵桓就是希望能把这个时间提前,再提前。成功最好,不成功也失去不了什么,又何乐而不为呢?
  这些事情,都要秘密进行,所以要找聂山来作。朝廷里除了张邦昌和李纲,枢密院那边只有张叔夜知道,然后就是在坐的几人了。
  赵桓走下来,一边活动着手脚,一边说:“这个事情一定要办好!接下来,你要着手在夏国和金国秘密安插一些人手,他们的工作就是搜集消息,收买重要人物,甚至策反敌国重要人物。开始,主要是要站住脚,开展工作日后再说。有什么问题?”
  这些事情,聂山想都没想到,他真的感到跟不上官家的思路了呢!思忖了一会,他为难地说道:“资金方面还好筹措,可是需要的人手恐怕一时难以召集呀!”
  这是个问题!
  “笨啊!象你这么笨的人都能当皇帝,而我却为生计发愁,上天待我何其薄也!”宋强“嗷嗷”的叫起来。
  赵桓心里一暖,虚心请教!
  “谍报工作可是一个高技术含量的工作,这样的人才需要经过多年的专业训练才行。你现在开始训练,已经晚了。该怎么办呢?哦,对了!天啊,我太聪明啦!爱因斯坦给我提鞋都不配呢!哎,你说是不是?”
  赵桓很急,可是却不能表现出来!
  “你说你天天累不累呀?有意见就说,装什么装?看你可怜兮兮的样子,爷我心软了,就告诉你吧!到监狱里去找人吧!那里肯定有你需要的人咧!”
  监狱?监狱就是牢房了,牢房里关的都是犯人,又怎会……
  赵桓循着这个思路想下去,豁然开朗,大喜:“有些人为了生计,不得不铤而走险,其实他们的才能还是不错的。聂爱卿可以从监牢这方面想想办法!”
  聂山还没明白,一旁的秦桧已经在频频点头了。
  “把人派过去,自当混迹于市井之中,监牢里的人本来就来源于市井,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