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志
“带走大官人,我们不答应!”
“大官人不能走,和他们拼啦!”
赵构挺身按剑,肃然而立!他在等,等着一个人说话!
陈东老泪纵横,抱拳拱手,哽咽道:“陈某何德何能,蒙父老厚爱,愧不敢当啊!当今陛下,圣明烛照,必不会冤枉一个好人的,请父老成全!”
说着,竟要跪下!
几人上前搀住陈东,失声痛哭!
赵构暗赞一声:罢了!陛下果然没有看错陈东,陈东也当得起这份浓情厚意!如果陈东不言,今日之事,恐难善了呢!
赵构带着陈东进城,以知州衙门为钦差行辕,办差理事!
两日后,圣旨到:滑州、开德府一府一州,知县以上二十三名官员,押赴刑场,开刀问斩!
同时,制造假币的几十名人员,不论主从,一律处斩!家属流放琉求群岛!
陈东流放泉州,得旨即行!
一次处斩这么多官员,简直骇人听闻,那一天,万人空巷,挤着喊着瞧热闹!开斩前,一名官员提出:士大夫岂能与造假案犯为伍?赵构心中苦笑,这都什么辰景,还端着臭架子!到了阴曹地府,还指不定谁遭的罪更大呢!
赵构对这些国虫禄蛀没有一点同情,但是,他们该有的体面还是要顾及,因而点头应允!
在百姓的欢呼声中,鬼头刀劈下,一颗颗头颅在地上翻滚,罪人去了!
入夜时,牢房来了一名尊贵的客人,不是赵构还是哪个!下人打开食盒,取出几碟精致的小菜,摆上两坛酒,躬身退了出去。
赵构笑道:“少阳公,不要垂头丧气,尝尝本王带来的酒如何!”
陈东陈少阳苦笑道:“带罪之身,岂敢与殿下同饮?”
赵构拉着陈东坐下,亲自斟一杯酒,劝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大丈夫拿的起放的下,休要做那小儿女之态!当年率数万人伏阙上书,慷慨言国事,请诛六贼,何等雄哉?来,饮了这杯!”
陈东唱一声“好”,端杯痛饮,连赞几声“好酒”,先前的颓态居然一扫而空,仿佛换了一个人似的。
赵构再道:“你的事与他们不同,小王知道,陛下也晓得。囿于形势,不得不稍作处分,还请先生理解陛下的苦衷!”
陈东喟然一叹,道:“臣受陛下知遇之恩,无以为报,羞愧之余,恨不能死!只叹……”
话说了一半忽然住口不言,端杯一饮而尽!
赵构接过话茬,道:“先生有话,尽管直言,该周全的小王定当周全!”
陈东突然跪下,道:“请殿下为万民而言:滑州工程万不能因陈某一人之过而停下,恳求陛下择贤人而用,滑州百姓太苦了!”
是啊,百姓太苦了!
百年来,黄河屡次决口,滑州频遭劫难,百姓背井离乡,逃出去又回来,回来再逃出去,何年何月才是尽头?
想到此处,赵构感同身受,撩衣跪倒,慨然道:“先生以为,小王来做这件事如何?”
此等小事,何劳亲王之尊?
陈东顿了一下,旋即大喜:“殿下若能坐镇督责,万民之福也!”
赵构“哈哈”大笑,扶起陈东,把盏尽欢!
话说得投机,酒喝得很多,二人居然说了一夜的黄河。
临别之际,康王赵构道:“明日,小王不能去送先生,今夜就当饯行了!过些日子,小王自当上书恳请陛下赦回先生,先生可愿辅佐小王治河?”
陈东含泪道:“愿受王爷驱驰!”
赵构转身而去,人影已经消失在黑暗中,笑语还在头上盘旋:“要做就要做李冰父子那样的丰功伟绩,本王等着你回来!”
也许,他真的可以做到呢!
陈东想着康王,想着陛下,想着黄河,久久不能入眠。
两行秋雁南去了,一位罪臣赴泉州!
第四卷 第九章 天使(二)
第九章天使(二)
baidu
陈东正经历着人生中的低谷,京城的举子在悲喜两重天中来回。
今天是秋闱放榜的日子,宣德楼前聚集了很多人,不仅仅是翘首企盼的举子,还有那些将女儿幸福捆绑在这些举子身上的人儿,再有就是为女儿未来幸福积极行动的人们。
榜下选婿,流传已久,时至今日,依然很热呢!
京城鼎鼎大名的媒婆陈三姑这些天忙得不亦乐乎,家里的门槛都要被踏平了。三姑因岳飞的婚事生名愈盛,不是什么人都请得起的。三姑见人,六贯铜钱;三姑说话,六十六贯钱;三姑保媒,六百六十六贯钱。若婚事成了,还要准备一份价值不斐的谢礼,否则就凭三姑那张巧嘴,能活活埋汰死你!
考试前,三姑保了三桩媒;这不,正拉着举子来看榜了。
黄榜犹如一面耀眼的大旗,“呼啦拉”挂起来,举子们就嫌自己的眼珠太少,看起来费劲啊!若不是有官兵、衙役维持秩序,不知还要怎么乱呢!
到底还是三姑眼尖,从头看到尾已是心知肚明:两位举子中了,一名落选!
三姑朝白衣举子深深一个万福,喜滋滋地说:“唉呦,墨官人大喜喽!官人中一甲三名,堂堂的探花郎啊!”
白衣墨问虚听到这话,似乎还不相信,揉揉眼睛,又看了看,来不及欢喜,“哏喽”一声,那边去了。
这种事情,三姑见得多了,经验丰富着呢!用左手大拇指使劲掐着人中,挥起右手,“啪啪”就是三巴掌,嘴里还念念着:“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提名时。官人大喜,官人大喜喽!”
也不知是那种手段起了作用,墨问虚还就醒了,方醒来,喃喃道:“我中了?如何就中了呢?我学的是物理之学,先生斥为旁门左道,居然中了,还中了探花!呜呜,先生您真是瞎眼啊!呜呜,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三姑将他拉起,又朝另一名高中的举子崔颐正道喜,说来也巧,墨崔二人都是皇帝制举选拔出来的进士,而且又都是三姑手下的摇钱树,怎一个巧字了得?作为读书人晋身之门的科举,也分很多种。最热门的就是进士科,取士最多,晋升也快,国朝宰相多出进士科,而制举却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的一种考试,考的题目不定,举行的时间不定,几乎等同于额外的恩典呢!然而,通过制举的人,一般不赴远方偏僻郡县任职,很快就将得到升迁的机会。比那些通过进士科的人还要来得风光!
三姑理会不了那么多,管他是哪个科,中了就是中了,中了就比不中好!
两个中了,最后一个怎么看怎么不顺眼,三姑一脚将那名可怜的家伙踢倒在地,愤愤不平:“你个倒霉的东西,我陈三姑真是瞎了眼,你这窝囊相也能中进士?想都不要想喽!还不快滚,等着喝老娘的洗脚水不成?”
落第举子哭天抹泪地去了。
这家伙还算理智的,当场昏倒的大有人在,得中的昏倒,不中的也昏,京城里的诸多药铺早有准备,纷纷上前救人,趁机大发横财。三姑又向墨崔二人叮嘱了几句,忽然看到冤家对头许五娘正眉飞色舞,在不远处发浪,颇为不忿,上前道:“哟,这不是老不死的许五娘吗?笑的时候悠着点,若是舌头撞掉了门牙就大事不妙了!干咱们这行的,缺了门牙,泄了财气,可怎么活哟!”
许五娘依然在笑,笑得愈发淫贱,道:“陈三姑,莫非是看到人家的状元郎眼热?咯咯,奴家想笑,就是想笑吗!”
什么,状元郎?
三姑抛一个娇滴滴的媚眼,吐一口香喷喷的兰气,道:“官人莫非真是状元郎不成?”
状元郎志得意满,看天望云,道:“正是在下!”
一旁的许三娘刚想说话,冷不防被三姑利爪一抓,脸上火辣辣地疼,一个“你”字之后便没了下文,原来是被三姑一个窝心脚踢得岔了气,倒在地上打滚呢!
“吃一百个黄豆都不知豆腥味,哼,跟老娘斗,你还嫩点!”三姑转头换了一张脸,抓住机会大献殷勤,“状元公,娶亲没有?您可能不知道,奴家陈三姑想保的媒,就没有不成的。您若是有中意的姑娘,只管对奴说,包您满意呢!”
状元郎似乎不信,道:“真的?”
三姑胸脯拍得山响,说着翻江倒海的豪言壮语。
状元郎指着远处的一个小娘子,道:“众里寻她千百度,就是她了!”
三姑抬眼望去,小姑娘子认得,就是小娘子身边的男人也认得,张邦昌张相公,哪个不认得呢!
张邦昌身边的小娘子,自然就是与李师师、赵明媚齐名,京城三大美女之一的张和香!
李师师,色艺无双;赵明媚,国色天香;张和香,遍体生香。
天下美人,不知几多;如和香这般香的女子,却是万万人中的异数啊!
十七岁的和香,出身相门,眼界颇高,凡夫俗子,就连多看一眼也是万分不愿,可是,人世间最奇伟的男子又在何方?
脱掉乌纱帽的张邦昌,悠哉游哉!这不,拉着女儿出来瞧热闹了。
张邦昌打趣道:“为父知道哪个是状元,你可相信?”
和香四处看看,看到的都是些流着口水的无耻之徒,心中不快,道:“女儿管他谁是状元郎?爹爹,我们还是回去吧?”
“怎么啦?”
“您看这些人啊!真真可恶呢!”
张邦昌“哈哈”大笑,道:“老夫今日之骄傲,更甚于拜相之时啊!”
和香恨恨地跺脚,拉起父亲就要跑!
“香儿难道真的没有中意的?”身为人父,要为儿女的婚事发愁,张邦昌自然也不能例外。
和香却道:“师师姐姐,做了妃子;明媚妹妹,做了皇后,人家哪里不如她们?”
是啊,自己的女儿不但不差,也许还要更胜一筹!可是,找女婿就不那么简单了。妃子,皇后,要比过她们也难啊!难道说……
张邦昌想到一个意外的结果,转头看看女儿,香儿那般娇羞,一张俊美无俦的脸儿,被一片耀眼的霞光所笼罩,令人不敢正视!
即使身为父亲,也要震撼于她的美丽,何况那些士子?
她才是我最可宝贝的东西,她是我反败为胜的王牌呢!
张邦昌想着心事,脚步越发轻快起来。耳边响起孩子们的颂诗声:“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第四卷 第十章 承极(一)
第十章承极(一)
baidu
你要战,便作战!
圣人之言,如钟如鼓,余音绕梁,三月不绝。
国之强势,自外交始也!
——《世祖本纪》
承极殿,毗邻睿思殿,为德妃何凤龄的居所。
去年四月,德妃生二皇子赵谊,由才人而进德妃,宠遇亚于皇后。自从昭容李兰若去世之后,赵桓仿佛一下子对女色没有了兴趣,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皇后的坤宁殿、德妃的承极殿以及修媛郑庆云的蕊珠宫。有时,甚至索性哪里都不去,直接在福宁殿歇了。
看到官家这个样子,何凤龄觉得还是兰若妹妹在的时候好一些,那时尽管官家来承极殿的次数不多,可是官家高兴啊!只有男人高兴,女人才会欢喜一点,否则不知那会是怎样的日子呢!
谊儿由奶妈子抱走多时,早没了声响,想必是睡下了。
二更天了吧?
唉,官家今夜在哪里安眠?他都有七天没来了,整整七天啊!
圣人也是的,生了嫡皇孙,而且是嫡长子的嫡皇孙,这可是大宋立国百余年来没有的希罕事,如果不出意外,皇位跑不了的;现今又有了身孕,不知是男是女;兰若生的帝姬也养在她的宫里,难怪官家那么宠她。
哼!官家多来几次,我难道生不出皇子龙孙?
望着摇曳的红烛,轻揽着流苏,浅吟低唱,聊以自慰:
“拂象床,凭梦借高唐。
敲坏半边知妾卧,恰当天处少辉光。
拂象床,待君王。
换香枕,一半无云锦。
为是秋来展转多,理有双双泪痕渗。
换香枕,待君寝。
铺翠被,羞杀鸳鸯对。
犹忆当时叫合欢,而今独覆相思块。
铺翠被,待君睡。
装绣帐,金钩未敢上。
解却四角夜光珠,不教照见愁模样。
装绣帐,待君贶。
叠锦茵……”
君王啊,你在哪呢?可知妾在想你吗?
外间传来女使轻微的鼾声,凤龄尽管不愿起,还是懒得叫人,披衣下地,凝望着红烛,一声长叹,正想吹烛歇息。忽听殿外一阵脚步声,裴谊的声音飘了过来:“陛下驾到,德妃接驾呀!”
声音虽不大,听得极为真切,何凤龄的身体仿佛飘了起来,瞬间已迎到门口,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心中喜极,盈盈下拜,道:“臣妾迎接圣驾!”
声音充满了喜悦,竟不规律地跳起来。
赵桓笑道:“爱妃平身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