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志
哉庑┧桌癫簧闲牡模阋灿貌蛔耪庋 ?br /> 哼,不上心?你就是喜欢这套,喜欢摆谱,而且贪婪无厌!
任德敬以为早摸清了李仁忠的脉,所以越发郑重,道:“大王国之栋梁,劳苦功高,我等能有今日,上赖陛下洪福,下靠大王辛劳,得敬发于肺腑,若有半句不实之语,叫我……”
“好啦,”李仁忠适时打断了任德敬的话,说道,“我信你,国人能有一成如你这般想,本王就知足啦!”
“请!”任德敬让客;
“请!”李仁忠客套!
三个回合下来,宾主“哈哈”大笑,挽手而入!
在书房落座,两名娇巧的女使进来奉茶。茶具是大宋建安黑盏,茶叶是建茶中的极品龙团凤饼,水取红叶山梅花上的雪水,讲究到了极至。碾罗好的龙团凤饼茶末放进盏内,女使提着水壶将沸水徐徐注入茶盏,起始速度颇缓,待到水将茶末安全浸没,手腕翻转,沸水激入,这叫激沸。水花翻滚之际,茶香已经出来了。
李仁忠端起茶盏,闭上双眼,轻轻抽动鼻翼,贪婪地吸着香气。移时,睁开双眼,已是神情气爽,再观汤花。汤花色泽鲜白,象白米粥冷却后凝结成块的行状,俗称“冷粥面”;再看粥面的纹理,粥面就像粟米粒那样均匀,无可挑剔!
此时,还没到饮茶的时候。看茶盏内沿与汤花相接处有无水痕。汤花保持时间长,紧贴盏沿而散退的,而且相接处无水痕,这叫“咬盏”,为上品;若是汤花很快散退,盏沿有水的痕迹,叫“云脚涣乱”。盏中汤花,散去之际,了无痕迹,当是上品无疑。
闻香、观色之后,才是品茶呢!
将茶盏举到嘴边,用舌头掬起一点茶汤,轻轻品味,满口留香,真是好茶啊!
李仁忠块声赞道:“好茶,好茶啊!”
直到这时,任德敬才算把悬着的心放下,道:“相公用的好,下官就欢心呢!”
李仁忠微笑颔首,算是领情了。
第五卷 第一章 萧墙(二)
第一章萧墙(二)
这时,主人还有话说,他是不会先说的!
“啪啪”,任德敬击掌三声,一对女子翩翩而入,音乐想起,人美舞俏,只听一人唱道,“光辉春节红灯好,岁岁首,今年又早,试问折梅者,春色知多少?锦花路柳啼莺巧,宝鼎中,香烟袅袅。却遇美佳人,浑然犹未晓。”
九名中国女子,一般俏丽,一般多情!
其中一名女子,体态风流,妩媚多姿,尤其是那一双纤纤素足,只怕在大宋也是不多见的。这女子的小脚,形态酷似金莲中的极品:四照莲。所谓四照莲,指的是小脚端端正正,瘦瘦削削,在三四寸之间者。把玩这样的小脚,不知几多销魂!
她动作轻盈,全无凝滞,宛如花丛中的蝴蝶,哪有一点缠脚女子的病态?难道是天生的不成?
这样的女子,正是李仁忠喜爱的类型,任德敬看到他的样子,心里早已乐开,了花!李仁忠不喜胡姬,近人皆知;但是,知道李仁忠有恋足之癖的人,就没有几个了。
任德敬凑到李仁忠耳边,轻声道:“相公,这是下官从宋国江南买来的戏班子,想送给相公,公事之余也要散散心,不知相公肯否赏脸收下?”
“好,好!”李仁忠如痴如醉道,“难为你有这份心地,本王就收下了!”
任德敬挥手叫过那女子,道:“珊儿,过来为相公奉茶!”
珊儿低着头,过来沏了一盏茶,端到李仁忠面前,启朱唇,吐香气,道:“相公请用茶!”
李仁忠答应着,接茶之际,不经意间碰了一下珊儿的酥软小手,珊儿含羞退下。
“这是?”
任德敬得意地说道:“小女任孟,小名叫珊珊!”
此语一出,李仁忠惊得目瞪口呆!
任德敬道:“小女不懂事,相公若不嫌弃,愿旦夕侍奉。相公的身体,不是相公一人的,而是大夏二百万百姓的,是大夏江山社稷的。愿相公稍加留意!”
这个任德敬,还真舍得啊?
李仁忠思忖一会儿,感觉与他联合,总是利大于弊的,遂道:“却之不恭,只得如此啦!”
这样一来,二人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已经是翁婿之谊,气氛愈发融洽不堪了!
很快,中央侍卫军都统出缺,枢密院保举的人是萧合达,人选却在中书省碰壁:中书令李仁忠提出,中央侍卫军都统乃第一等要职,事关京城安危,非亲贵不得任之。萧合达乃辽国余孽,皇帝不杀之已是法外开恩,焉能任此职?卓啰和南军司监军使任德敬,身份贵重,才堪大用,实为不二人选。
枢密使李察哥寸步不让,中书、枢密两院僵持,谁也奈何不了谁!
事情拖了十几天,皇帝下旨,任命左厢神勇军司监军使李良辅出任中央侍卫军都统,双方都没有占到便宜,倒让李某人占了便宜!李良辅其人,动辄杀人,残暴成性,为镇边大将尚可,做中央侍卫军都统有些勉为其难了。但是,这个人也有个好处,只认皇帝,不论其他,虽然平时与李察哥、李仁忠都没什么交情,圣眷甚隆,没有人能奈何他。
经此一事,皇帝的病更重,就在这个关节眼上,李察哥也病倒了。
萧合达作为李察哥的亲信,成为李仁忠、任德敬眼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不久,京城传言:夏州都统萧合达,招兵买马,意图不轨。皇帝下旨,招萧合达觐见!
萧合达出身于辽国显赫的萧氏家族,萧氏一门出了不知多少位皇后,与皇族共享富贵。十四年前,萧合达二十一岁,出任送亲使,护送成安公主来到西夏。成安公主乃宗室女,本名叫做南仙儿,那一年,不过十五岁。
公主喜欢穿红色长裙,喜欢鲜花,不论什么花,她都喜欢呢!
一天,萧合达跑了很远的路,特地给公主买来了百合花。公主看到娇艳的百合,嫣然一笑,她那时的样子深深地刻在萧合达的脑海中,只怕死了也不会忘记的。公主是大辽国的骄傲,她是大辽国最美的花儿!
公主与夏国皇帝成亲之后,夏国皇帝爱屋及屋,留下他做了官。他想离公主近一些,哪怕隔几个月,远远地看上一眼也好,所以,他选择了留下。几年后,他从别人的嘴里听说,公主过得很不开心,好像是因为不能生儿子的缘故。不能生儿子的女人又不止公主一个,他李乾顺自己不能生儿子,为何来怪公主?萧合达愤愤不平!碍于大辽的国威,李乾顺面子上待公主还好,他还能心安!
五年前,辽国兵败,皇帝逃进夹山,李乾顺向金国上誓表,愿意称臣纳贡,整个一个背信弃义的王八蛋。
第二年,皇帝死了,大辽国亡了,他和公主成了没有祖国的孤儿。公主捎信来,想见上一面,有话要说!
秋天,他悄悄进入兴庆府,在朱雀湖边,他见到了总是放心不下的公主。公主瘦了,如同风中的黄叶。公主的眼神中是无尽的哀伤,怎样才能让公主快乐一点呢?
那一天,他们坐在湖边,任凭秋风萧瑟,任凭黄沙落叶,就那么静静地坐着,看湖中的游鱼飞鸟,看那西沉的落日!
那一天,整个世界显得那么静谧,几乎可以听到公主的呼吸声;那一天,香气充斥着萧合达的整个心灵,难道是公主身上的味道;那一天,落日异样红艳,让人感到温暖。
他想,就这么坐着就是生命中最幸福的事情了!
天黑了,鸟儿归巢,公主也要回去了。
公主只说了一句话,她灿烂地笑着,说:“你要好好地活下去,契丹人是不会绝的!”
公主的笑容,比落日还要灿烂。
他痴痴地望着公主远去的背影,竟然忘了说点什么,哪怕说上一句话也好啊!
七天后,公主薨了,听说是绝食而死!
公主死了,难道真的死了吗?
公主带着大辽的骄傲,一起死去了吗?
不,公主怎么可能死呢?她就在自己身边,从来未曾离去!
他的耳边一直回响着公主说过的话:“你要好好地活下去,契丹人是不会绝的!”
“你要好好地活下去,契丹人是不会绝的!”
是的,他一定要好好的活下去,为了公主也要活下去。要怎样做,公主才能再笑一次呢?
他打定主意,为复国做准备!
三年前,大宋派人来联系,他觉得还没到时机,就把人扣住,养了起来。
去年,他得到消息,耶律大石在西域立国,他乐得三天三夜没有睡觉。他把十几年的酒,用三天的时间,全部干掉。他有心派人去联系,担心一旦事情泄漏,一切努力将化为泡影。
今天,皇帝宣他觐见,难道要……
他以有病在身为由,请求朝廷等身体好一好,再动身!
可是,两天之内,来了九批使者,后来竟然把御医也派了过来。京城传来消息,重病中的晋王吩咐,不要进京!
事已至此,何去何从?
萧合达想了一夜,命人将那名大宋派来的人带来!
他别无选择,只能如此了!
第五卷 第二章 南郊(一)
第二章南郊(一)
靖康五年正月十八,世祖高皇帝亲祭南郊,告昊天上帝、太祖太宗:将顺天膺命,征伐西夏,开丝绸之路而富国,收河套之马以强兵。
靖康之世,郊祀隆而慎,非军国大事而不祭;赦不轻下,行天之道,使罪人受刑伏法。
嗟乎,圣人之政!
——《世祖本纪》
回到大内垂拱殿,赵桓连下三道圣旨:
“金牌传招:熙凤路大总管吴阶进京述职,不得迟误!”
略知朝廷典故的人都知道:用金牌传大臣入京,不是此人获罪于朝廷,就是国家有大事要发生了!
“开国侯、驸马都尉岳飞,扔回捧日军团任都指挥使!江南振武军团升一线军团,就地扩充兵源,调防京城,原捧日军团都虞候张宪调任振武军团都指挥使!江南再成立一个二线军团,赐名建昌!”
岳飞早晚会重新启用,此在情理之中;在这个时候,升振武军团为一线军团,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敕令沿边六路经略安抚使,检查粮仓、补充不足,据实上奏。”
这分明就是要打仗了嘛!
赵桓吩咐,宰执不必回府,就在大内用膳,然后还要会议的。说完话,回后殿用膳。
今日,政事堂偏殿的气氛很沉重,枢密使张叔夜带着两名副手也来蹭饭,主人不热情,客人无所谓。吃饭的时候,没有一个人说话,那哪是在吃饭,更像是在嚼蜡啊!七名宰执,包括赵鼎在内,都是城府很深的人,讲究一个荣辱不惊,泰山崩于前而面不变色。思绪要在肚子里抻开来,撕烂了,揉成一团,再抻。如此这般,反反复复,直到心有定计,这才肯说的!
刚吃了两刻钟,内侍过来宣招,看来,陛下还真急呢!
李纲端起茶杯,漱漱口,道:“走吧!”
宰执更衣,入垂拱殿议事。
赵桓心情很激动,真的是坐不住,站着说道:“所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朕意已决:征讨西夏,并且朕决意亲征,此事无须再议!招诸位卿家来,要商议的是,怎样把这一仗打好,都说说吧!”
所有人的目光集中到李纲身上,李纲眯着三角眼,注视着空洞的前方,慢条斯理地说道:“要说,打一仗也不是打不起。东面要防备金国,西边要大打,往少了说,需要动用五十万军队。五十万打六个月,嗯,最多六个月,长了就不行了!”
首辅宰相表示同意,次相副相再无异议,枢密院那边三人也频频点头,出兵的事情就算定下来了。
秦桧却道:“出兵可以,陛下亲征,干系重大,臣以为还是慎重些为好!”
赵鼎接着说道:“臣认为,陛下不可亲征。”
七名宰执异口同声,都反对赵桓亲征!
赵桓急道:“朕仔细思量过,欲用吴阶指挥此次战役,朕即使亲征,也不会干涉指挥事宜的。应该没有比吴阶更合适的人选了!诸位卿家想过没有,吴阶领军,其他三位大总管会不会心服?”
宰执们思忖着官家的话,曲端与吴阶有隙,不但不会心服,也许还会有掣肘的事情呢!
“此仗必须众志成城,或可成功,朕不去,谁可遣?”赵桓问道。
是啊,这些大总管,除了陛下,哪个能摆弄,哪个肯任你摆弄?李纲不行,张叔夜不行,其他人就更不行了。
宰执们面面相觑,没有人出来说话,最后就算默许了。
率先打破沉默的是张邦昌,他问道:“请问陛下,最终准备达到什么目的?”
既是出兵,总归要有名确的目的,这也是宰执们都想问的问题。
赵桓慨然道:“灭亡西夏,全取河套养马之地,进而打通丝绸之路,将我大宋的货物运往西域。至于金国方面,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