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志





  第一卷 第五章 火药(三)
  第五章火药(三)
  他慢慢地抬起头,眼角湿润,一味强忍着,赵桓看着,心里甚不是滋味。
  人人都知,李纲坚强如刚,却也有软弱的一面。金兵一退,赵桓要刷新朝局,整顿吏治;要裁撤冗员,改革官制;要富国强兵,应付外敌;这些事情都离不了李纲。这些事情都是大事,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又不能不做,如果没有李纲这样一个能顶住压力做事的,赵桓自己根本做不来。况且,自他登基以来,李纲可以说是最大的发现,宝贝得不行,焉能放他走呢!
  赵桓上前,把李纲搀起来,扶到座位上,又亲自端来一杯茶,放到几案上,从容说道:“金兵围城正急,爱卿求去,难道是忠臣的所为吗?爱卿欲置朕于何地?”
  李纲想分辩,赵桓示意等他说完,接着说道:“国家正值危难之秋,吃饭的人多,做事的人少,朕又岂能不知。朕要做的事情很多,正要倚重于爱卿,今后不要再说那样的话,朕会很伤心的。”
  “呜呜,”短短几句话,竟引得李纲失声痛哭。
  “爱卿的那篇论水章疏,朕在东宫之日读过,至今还能背诵。记得,当时朕还做了一首诗,诗中便有‘秋来一凤向南飞’之句。自那时起,朕就瞩望于卿。金兵南犯,爱卿为江山社稷劝朕留守京城,朕又怎么能忘记。这些日子以来,爱卿每日睡眠不足两个时辰,朕又岂会不知?卿本书生,一旦受命,身先士卒,甘冒矢石,胆气豪壮,虽贲、育之勇不能过也;指挥措置,井井有条,虽古之良将亦不过如此。试想,如卿胆色才气,朝臣之中能有几人?事情你尽管去做,朕断不会让忠臣没了下场。”赵桓娓娓道来,入情入理,委实是绝妙好词。
  李纲大为感动,匍匐在地,誓言:“臣惟有鞠躬尽瘁,以报陛下。”
  接下来,君臣二人又谈了很多,气氛非常融洽,临别之际,李纲精神焕发,哪还有一点萎靡不振的样子?
  夜深了,周围静得可怕,赵桓做了一夜的梦,早上醒来,还怔怔地发愣有时,才吩咐更衣。
  宋强的记忆,犹如一个容量巨大的宝库,赵桓在那里见到了很多千奇百怪的东西,听到了很多难以置信的道理。关于军事的更多,步枪、机枪、大炮、坦克、飞机、航空母舰,甚奇#書*網收集整理至于太空武器。哎呀,不用说坦克飞机,如今朕要是有几挺机枪,放在城楼上,就可以高枕无忧了。那些东西的威力真是可怕,太可怕了。
  “甭想美事了,还机枪的,能造出来火枪就不错了。现实一点,先做可以做的事情吧!”
  现在可以做什么?赵桓想了很久,终于有所领悟,恰在这时,儿子赵谌过来请安。赵谌为朱皇后所生,今年九岁,聪明伶俐,更为难得的是,对于太上皇来说,他是大宋建国以来唯一的一位嫡长子生的嫡长孙。这一点,在立嫡以长的社会里,是非常重要的。赵桓能顺利接位,他的儿子也是出了力的。
  小家伙像模像样地施礼请安:“儿臣给父皇请安。”
  赵桓笑着招手,把儿子抱在怀里,道:“今天,父皇带你出宫去玩,好不好?”
  赵谌拍手叫好,不久,想到了什么,撅着小嘴说:“好是好,母后说过,父皇很忙,不许我来打扰的。”
  这孩子哪都好,就是有点少年老成,过早地承受了许多本不该由他来承受的东西,少了些天真童趣。赵桓道:“咱们不让她知道,不就行啦?”
  赵谌拍手叫道:“好,好。”
  赵谌早晚要做皇帝的,所以说,有些东西还是越早培养越好。象一位后世先贤所说,足球要从娃娃抓起,都是一个道理。后世的中国恁地不济,十亿人口竟然找不出几个踢足球的人来,屡战屡败,连高丽、东瀛那样的弹丸小国都打不过,把中国人的脸面丢了个干净。作为中国的皇帝,赵桓都觉得甭没面子。说来,足球与蹴鞠大同小异,就那么难吗?如果现在进来比赛就好了,太尉高逑挂帅,首辅李邦彦督师,补之以京师高手,实在不行,随便从太上皇身边揪出几个内侍来,不就是一只球队了吗?这样一只球队,一定会打遍天下无敌手。是了,是了。天下太平之日,朕当举行世界蹴鞠大赛,敕令东瀛、高丽派队参加,一定要好生羞辱他们一番,为宋强出气。
  赵桓要去巡视军器鉴,要为国防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父子二人联袂而行,前边是两名班直开路,后面还有两位,再加上几名内侍,王德严加护持,一行人悄悄地出了东华门,经马行街,出安远门来到外城。跨过五丈河上的小横桥、广备桥,来到军器监属下的广备攻城作。由于开封府已经颁发告示,要求城中百姓无事不得上街,所以,街道上很是萧条。广备攻城作共分十个作坊,拥有工匠五千余名,生产各种攻城器械以及火药等物资。赵桓赶到的时候,抬眼望去,大家正忙活得热火朝天。
  官家亲来巡视,这可是天大的事,军器监中的要员忙前忙后,上窜下跳,极尽巴结之能事,赵桓见惯了这种嘴脸,并不当作一回事,一边看,一边听,偶尔停下来,与工匠们谈上几句,感动得一干劳动人民,一塌糊涂。
  走得累了,赵桓到办事房休息,吩咐把火药配方拿来一看。军器监连忙派人,翻箱倒柜,终于找到了官家所要的东西。火药配方:硫磺一十五两,焰硝一斤十四两,草乌头五两,芭豆五两,狼毒五两,桐油二两半,小油二两半,木炭末五两,沥青二两半,砒霜二两,黄蜡一两,竹茹一两一分,麻茹一两一分。
  依照此配方,造出的火药,并不是靠爆炸来伤人,而是靠火烟来伤人。
  赵桓看罢,道:“原料中可以只保存硫磺、硝石、木炭三种,其余的就不用再用了。其中,硝石占七成五,硫磺占一成半,木炭占一成。硝石需要溶解、过滤、蒸发、提纯等数道工序,硫磺和木炭要混合粉碎,然后再将三种碎末用木棒搅拌在一起,喷上少量的冷水,冷压成块,然后小心的粉碎成颗粒形状,筛选后才能使用。尔等都听明白啦?”
  军器监吩咐取来纸笔,刷刷点点,不一刻写好,又复述一遍,分毫不差,这人倒是好记性。军器监规模要扩大,是非常重要的部门,要派能员干吏来主持才行。哦,对了,《守城录》的作者陈规倒是一名合适的人选,就是他了。
  赵桓再道:“这个配方一定要保密,泄出去,朕拿你是问。炼钢的烟筒可以再高些,这样,燃烧温度才能提上来。铸造火炮,一定要用最好的材料,派最好的人员,听清楚啦?”
  “是,臣尊旨!”
  “好好做事,朕还会来看。”看天色已晚,该交代的也说了个七七八八,赵桓摆驾回宫。
  第一卷 第六章 曙光(一)
  第六章曙光(一)
  作者:逍遥五楼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生于徽宗朝崇宁二年,岳飞出生之时,有一只象鹄一样的大鸟,在屋顶上飞翔鸣叫,这就是他名字的由来。
  岳飞年少时有气节,沈厚寡言,家里贫困而努力学习,尤其喜爱兵法。
  天生神力,未冠之前,能够挽三百斤的弓,开八石的弩。
  靖康元年二月初二,岳飞率先锋救援京师,临阵救韩世忠,败完颜宗弼,名震京华。世祖皇帝不吝重赏,倾心相接,并将柔福帝姬许配岳飞为妻。
  自此,天下皆知大宋有岳飞一人!
  ——《武威郡王岳飞大传》
  接下来的几天,金兵又试探性地进攻了几次,攻击的强度和密度都比不上初九日,不知是别有所图,还是根本无力再发动大规模的进攻了。
  慢慢地通过各种渠道,消息源源不断地传回城里。综合分析之后,基本可以确定金兵总兵力在六万左右,其中三万为女真兵,另外三万为契丹军、奚军、汉军和渤海军。仅仅六万人马就敢千里奔袭东京汴梁城,金兵统帅宗望还真不是个简单的人物啊!赵桓又怒又悲,为女真视大宋为无物而悲,为宋军战斗力低下而怒。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现在估算出来的女真兵力与宋强记忆里的数字相差不大,应该基本准确,赵桓总算可以安心。
  金人连续几次派人在城下传话,要进城谈判,赵桓命令不予理睬,他在等待,等待一个有利的时机。
  正月十五,第一批勤王之兵七千人到达京城,紧接着各地人马陆续到达。二十日,静难军节度使种师道、承宣使姚平仲率领泾原、秦凤路兵到达京城。种师道、姚平仲原准备于东门外樊家冈,亲征行营司后军旁边扎营,忽传有旨意到:命令后军移防城内,种师道不必另行建营,就于后军大营落脚即可。另外,宣种师道、姚平仲立即进城面圣。
  大宋皇帝赵桓亲率文武大臣,于含辉门内,迎接种、姚二人。皇帝此举大大出乎二人意料,远远地看到皇帝,种姚二人滚鞍下马,急行百余丈,纳头便拜。赵桓笑容可掬,虚扶一下,道:“两位爱卿千里入援,心忧社稷,朕心甚慰。种老将军快快免礼,姚将军也平身吧!”
  种师道起身之际,轻微咳嗽了几声,脸上泛起几许潮红,长长的白胡子在风中飘摆,赵桓一见,心中暗叹,英雄垂垂老矣!一旁的姚平仲,看样子还不到四十,身形魁伟,虎虎生风,完全是另一番气象!
  赵桓安步当车,拉着二人向大内缓步而行,边走边问道:“老将军身体还好?”
  “臣虽老,还可为国效力。”种师道答道。
  “这次,两位卿家带来了多少人马?”
  “臣闻命即行,半路碰到姚平仲,于初九日到达西京。臣不知京城情况,命令臣弟种师中,姚古团结关中之兵,徐徐而来,臣与姚平仲帅七千人星夜入援京师。”种师道说话还利索,还没老到磕磕巴巴的地步。
  说着话,众人入崇政殿,赵桓吩咐为种老将军看座,宰执、姚平仲站着回话。赵桓刚坐下,又问:“现在这种情况,爱卿以为如何?”
  老将军坐得笔直,神色坚定如铁,道:“女真人莫非不知兵法?孤军深入,临坚城而不下,粮饷无着,如何以归?”
  赵桓沉吟片刻,道:“朕欲议和,爱卿认为可以吗?”
  种师道离座跪拜:“臣只知兵,其余不知也!”
  师道虽老,还没糊涂啊!大宋自立国以来,重文轻武,以文人出任枢密使管理军队,对军人防范非常严密。军人一直便有一个传统,不能擅议国政。师道无论资历战绩都是目前大宋军人中的翘楚,他本人都这样,其他人便可想而知了。
  议政之后,赵桓吩咐赐宴,为种姚二人洗尘,不久又传旨:封种师道检校太傅、同知枢密院、京畿两河宣抚使,节制诸路勤王之师。又因为师道有病在身,命见君毋拜,许坐轿入朝。同时,封姚平仲为都统制。
  八天之内三次召见姚平仲,赵桓一边与他说话,一边分析着眼前的这个人。如今,大宋的名将该来的都来了,人是越来越多,赵桓看看这个再瞧瞧那个,心灰意冷,怎么也高兴不起来。种师道七十五岁,其弟种师中年近七十,姚平仲的叔父姚古六十开外,张叔夜六十有二,一干领兵大将都是这个岁数,作为皇帝又能乐到哪去?金兵入侵,夏人虎视,正要依靠将军们平胡虏守四方,而今谁可依靠?
  眼前的这个姚平仲,岁数倒是合适,也有些本事,却难堪大任啊!赵桓召见一次,加封一次,升官、赏金、赐御酒、赐玉带,封了父母,封媳妇,封了老人封孩子,他的表现却是一次比一次不堪。各路勤王兵已有三十万之众,京城开放东南两面城门,以方便城内百姓生活,京城内治安却越来越差。李纲派军队上街巡查,开封府也派出所有的人手维护治安,抓了几批人,其中最多的就是姚平仲的手下。赵桓还听说,姚平仲见李纲,态度极为倨傲,也不大服从种师道的约束了。如果前面这些都是传闻,还需要核实,那么眼前这件事却是他亲身经历,根本无须别人再来说什么了。
  原本宰执、众将商量已定,将于二月六日出兵攻打金兵大营,姚平仲今天却说,无须别人,他只要率领一万人马,就可以马到成功呢!
  这是什么意思?分明是怕功劳全落到种师道兄弟头上!赵桓听说过,姚、种两姓同为河东大户,一直彼此较劲儿,互不服气,现在看来,事情不但是真的,情况还更糟。而今,又该怎么办才好呢?
  沉吟良久,赵桓道:“爱卿忠勇如此,朕心甚慰。朕盼望爱卿马到成功,朕会命令种师道派兵策应,以备完全。”
  姚平仲拜谢而去。
  赵桓想看看姚平仲到底有多大的本事,也想看看金兵的战斗力强悍到什么程度,他已经做好了牺牲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