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师-文件
赵姬对曾淑瑶的话倒是赞同,道:“政儿,你要好好想想,老百姓过日子也不容易,能放过他们就放过他们。你要想想当年我们是怎么过的日子。”
秦王生于赵国,由于政治上的原因,曾经给秦国遗弃过一段时间,和他母亲在邯郸艰难渡日。乡邻们没少欺负他们,他的母亲还给人轮奸过。直到灭了赵国,秦王回到邯郸,下令把轮奸他母亲的人给活埋了。
从政治上来说,赵姬是个浅薄之人,没有远见,但还不失一颗良善之心,在这种时候还能提醒秦王,也算难得。
秦始皇当年决心统一国家,虽是大势所趋,但其阻力也相当的大,大到难以想象的程度。有好几件著名的历史事件很好地说明了他统一大业的艰难,一是荆柯刺秦,图穷匕现,后人对荆柯多溢美之词,很是惋惜,这又何尝不是统一大业艰难异常的一个证据?二是高渐离用筑砸秦王一事,在秦王已经赦免了他的罪过之后,他还要秦王死,这又是一个证据。第三个故事是有“一代帝师”美名之称的张良干的,他请力士在博浪沙行刺秦始皇,为的是给韩国报仇。就连张良这样的历史名人都固守着韩国这样的割据念头,而没有顺应历史的潮流接受统一的现实,实在是颇奈人寻味。
这些历史故事归结到一点:统一大业非常困难!但是,秦王是那种下定决心绝不动摇的人,哪怕是尸山血海也不可能阻止他的步伐,他会坚持走到底,无论是谁都没有,也不可能阻止他走下去。那些阻止他统一的人不是给他无情地杀掉,就是给族灭。
周冲是万万想不到,秦王居然把这事提到这样的高度,要是秦王的说法成立,那自己就成了逆历史潮流而行的历史罪人,这罪名对周冲来说,实在是太大了,脑袋里乱哄哄的,少有地心急了,叫道:“大王此言差也!”话一出口,立时后悔,可已来不及了。
“你还知道我是谁?”秦王颇有点好奇地看着周冲,扭头对吕不韦道:“仲父,叫你的人出来。”
吕不韦有点糊涂了,道:“王上……”他也弄不明白秦王的意思,技巧性地住口。
无论是反对秦始皇的人,还是推崇他的人,都得承认一个事实,秦始皇明察秋毫,周冲第一次领教到他这个优点,只听秦王说道:“就连他都知道是寡人,必是有人给他递了消息。刚才,一个年青人给他打手势,写了一个王字,是仲父的人吧?”
吕不韦的反应也不慢,马上想到那副联对字体很是眼熟,似曾相识,略一思索,马上就明白了,喝道:“李斯,你出来。”
第一卷 初试啼声 第十一章 初识秦王(三)
李斯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革新政治家,分封制的废除,郡县制的设立固然有秦始皇的远见卓识,意识到分封制的问题,也有李斯的贡献。正是他力排众议,陈述了分封制的弊端,郡县制才最终确立。(按:这其中其实另有隐情,但最终结果却是好的。)
另外,李斯对中国文化的贡献也不小,著名的《谏逐客书》虽是议论时政,因其文章写得非常好,影响很广,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
同时,李斯还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书法家,擅长篆书。秦始皇统一国家后,命他和赵高一起改革文字,变大篆为小篆,流行了数百年,小篆现在还用到,这都是李斯之功。他是吕不韦手下红人,吕不韦对他的字体自然是印象深刻,秦王一提起就想到是他。
李斯从人群中挤了出来,施礼道:“见过太后、王上、仲父。”
他镇定自若,好象面对的不是问罪的秦王,而是心情正好的秦王似的,一点也惊慌,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曾淑瑶对他的表现是欢呼叫好,要不是曾澍发拉住她,肯定是冲上去拥抱他了。
“他这种人就那种德性,当他无路可退时,他会拼死一搏,表现让人敬佩。《谏逐客书》时他退无可退,挥毫而书,终成名篇,片言回天,扬名天下。可是,等到秦始皇统一国家后,他升到高位,功成名就了,就开始私念大炽,一心想的就是如何保住自己的高位,斗志已经不复存在了,其行前后判若两人也。”周冲在心里感叹李斯的不同表现。
秦王似乎对李斯的镇定很是满意,看了他一阵才道:“你就是李斯?”
“回王上,草民李斯。”李斯不卑不亢地回答。
秦王指着那副联对数落起他的不是了,道:“这是你写的吧?你这种人自以为读了点圣贤书,识得一点周公礼,就以为了不起,是非不分。居然为这种危国损民的奸人作传,说好话,这就是你们读书人的德性。”
“要是照你说的那样,现代社会那些油料生产厂家不全是奸民了?这也太多了点吧。”周冲在心里不敢苟同秦王的问罪。
李斯依然一副好整以暇模样,道:“王上责备得是,草民也以为读书人多有不辨是非,只知一味是古非今,以为圣贤什么都是好的,对的也是好的,错的还是好的。”
李斯虽是受学于一代儒宗荀子,但纵观他一生的言论,他其实是一个知时务,达于时变的革新人物,不是那种只知圣贤之言的迂腐之人。秦王的话说到他心里去了,他的话语也是发自内心的赞同,倒不是迎合秦王。
“你还有点眼光。”秦王以赞许的口吻道,话锋一转,又责备道:“你既知其害,为何还要为他这种奸民说好话?”指着周冲,一副坐实周冲是一个十恶不赦的罪人似的。
李斯是个能言善辩之士,自然知道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说话,道:“王上圣明!听了王上的话,李斯茅塞顿开,明白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
他这话是话中有话,秦王颇感兴趣,道:“把你没有说完的话说出来。”
李斯接着道:“好人,王人明察秋毫,草民不说王上也明白。坏人,比如这位周冲,就是其中的一位。”
“你……”曾淑瑶是万未想到自己意中人居然会在这时反水,出卖周冲,气得俏脸都成了关公脸,要不是曾澍发使劲拉着她,肯定是当面质问李斯了。曾澍发心里也是不以为然,只是出于老成持重,才隐忍而不言。
周冲知道李斯是一个能言善辩的说客,深得纵横家之道,他如此说必是有后着,右手在背后轻摆,示意曾淑瑶稍安勿燥。
果不其然,接下来李斯说的是:“王上有所不知,豆腐、油的发明,是出自一位孝子之手。这位孝子侍奉二老,无微不至。只是,二老牙齿缺少,日食豆饭很不方便,这位孝子才把豆子磨碎,做出豆腐,供二老食用。”
“人,就要有孝悌之心,好人。”秦王大加赞成:“人年纪大了,牙齿也没几颗了,这豆饭还真不是那么好吃,这倒是一个好主意。”
李斯微施一礼,道:“王上所言极是。不过,孝子虽孝,可二老却是贪得无厌之人。”
“你这话是什么意思?”秦王指着李斯问。
李斯回答:“王上,二老日食豆腐很是欢愉。数日之后,二老就贪心不足了,说‘食无油’。王上,吃饭也方便了,能吃饱,这已经是很好了,他们却如此贪心,实是罪不可赦。”
“不然!”秦王断然否决,道:“亏你是读书人,连这点道理都不明白。生养之具除了饭食以外,还有油、肉。这是老百姓最基本的生活要求,不能斥为贪心,你要记住。”
李斯一副恭敬的受教之态,道:“谢王上教诲。”
秦王接着道:“寡人一日不食肉,则口中无味,百姓连一点油也没有,这日子过得也真够艰难。这都是群雄并起,列国争战,天下纷扰,百姓不是死于战场就是穷于道路往来,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关市林立,货汇不通,百姓因此而苦不堪言。”
正如秦王所言,战国之际,百姓不堪其苦,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各国为了适应征战的需要,不惜竭泽而渔,设立关卡,收取重税,因而各地货汇难通。直到秦始皇统一国家后,下令把这些关卡全部摧毁,这其实是一项开明的政治举措,却给后人讥评得不值一文,贾谊著名的《过秦论》指责秦始皇“隳名城”,何其谬也。
秦王感慨一番,接着道:“于是,这位孝子就想方设法满足二老的要求,做出了石中油。是这样吗?”
李斯的话半真半假,不过,在这种情况下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引起秦王的兴趣,这就足够了。
“回王上,是这样。”李斯回答。
秦王语气大为缓和,道:“先生既知此事,必知这孝感天下的孝子了,寡人要见见这位孝子,先生能为寡人安排一下吗?”
“这位孝子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正是这位周冲!”李斯很是放心地回答。
秦王已经称李斯为先生了,问题基本上解决了,可是让人想不到的是,秦王霍然看着周冲,语气颇有不善地道:“是你这奸人?”
第一卷 初试啼声 第十一章 初识秦王(四)
“古人云:伴君如伴虎,说的是君王的意图难以揣测,喜怒无常,还真是有理。这个秦王,真的是让人想不到,明明态度已经大为好转,为何一听说是我发明,马上就恶脸相向了呢?”周冲尽管熟知历史,但是对秦王为何对他如此不善,还真找不到原因。
秦王接着,道:“你为了孝顺二老,做出石中油,这本无可厚非,是好事,寡人要好好赏你。可你却用来发财,聚敛财物,危害我大秦社稷,寡人无论如何不能饶恕你。”
原来他依然担心要是这一发明传播开去的话,秦国的粮食大为减少,会危及秦国的粮食贮备战略,不利于争霸天下。他的担心并非多余,在当前情况下确保粮食贮备才是最重要的。对于这一点,尽管周冲在心里叫屈,也不得佩服秦王的远见卓识。
这是一条重得不能再重的罪,要是一旦坐实,不是砍头也是发往边关,那样的话,活下来的机会是少之又少,周冲不得不为活命而动心眼。
此时的李斯还是很仗义,知道事情紧急,忙道:“王上,草民还有一言,还请王上听草民讲完。”
“你能告诉寡人石中油的出处,寡人要赏你;但你却给这等奸人说好话,寡人要罚你,寡人念你有功也有过,这事就不问了,你要知足。”秦王沉着脸对李斯说。
李斯不为所动,毅然道:“王上赏罚分明,草民心服口服。”
“李斯,见好就收。”吕不韦的确是爱惜他的才气,有意为他开脱,道:“你已经做到仁至义尽了,不用再掺合了。”
李斯向吕不韦施一礼,道:“谢仲父。不过,要周冲把石中油推而广之,是草民的主意,如若王上要罚,草民决不推脱。要是王上能听草民把话说完,草民就是死也死而无憾。”
他的表现的确是让人叹服,在秦王恼怒之下居然不畏不惧,很是难得,曾淑瑶在心里不知道叫了多少个好,要不是目前情况不容许她表达敬佩之情的话,她早就冲上去拥抱了。
对未来的乘龙快婿的表现,曾澍发很是满意,不住地摸着胡须,一脸的欣慰。
“你还有点胆色,寡人很是欣赏。”秦王很是赞许,道:“好吧,寡人就听你说,要你心服口服。”
李斯施礼,道:“谢王上。王上,草民有几个问题斗胆请教王上,还请王上成全。”
“说吧。能答的寡人就回答你。”秦王依他所请。
李斯接着道:“大秦拥有关中、巴蜀、黩中之地,王上圣明,百姓殷实,家给人足,大秦因此而天下最强,王业将成。”开场白一完,话锋一转,道:“可百姓的生活,王上可知?”
“我这个现代人,天天吃油,哪会不知道油的好处,还会要你来给我说项。”周冲在心里好笑,出于礼貌又不便打断李斯的话,只好静听。心里打定主意,倒要看看能言善辩的李斯会有何等说词。
“你说,百姓缺什么,少什么。”秦王鼓励他说下去。
李斯来自下层,对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可以说了若指掌,道:“老百姓最缺的有三样。一是天下扰攘,百姓不得安宁,极待与民休养生息;二是缺油,三是缺盐。天下不宁,王上不能止,草民不敢为,唯有这油,周冲巧思而得,对百姓的生活有莫大好处,草民鼓励周冲推而广之,造福于民。若这也是过错的话,请问王上,什么才是对的?”
他居然敢如此质问秦王,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秦王一发怒,他的小命肯定是没了,吕不韦脸色都变了,赵姬也开始为他担心。
可是,让人想不到的是,秦王不怒反笑,击掌叫好,道:“说得好,天下纷扰,百姓不得安宁,与民休息才是王道。寡人也知道油是百姓极需之养身之具,可是这会消耗很多的粮食,粮食不足,则天下不得安宁,为了还百姓以安宁,寡人只好禁油了。寡人知道周先生心里在叫屈,可为了天下之安宁,寡人只好让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