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师-文件
的是燕国的百姓,好象水银一样,无孔不入,想尽一切办法与赵军作对。那些办法,要不是亲身经历者,根本就想不到。
毫不夸张地说,赵军当时面临着的局势非常危急,和一个 子掉进烂泥潭没什么区别,举步维艰,赵军每撤一步都要付出高昂的代价,能够在付出不大的代价下安全撤到赵境已是万幸了。
李牧摇头叹息道:“将军过奖了,李牧愧不敢当。李牧打了一辈子的仗,胡人打过,暴秦打过,恕李牧自大,胡人闻我李牧之名而远遁,暴秦闻我之名而丧胆,一个燕国我李牧还没有放在眼里,燕国不堪一 击,可是燕国的百姓太可怕了。要是战争重来,李牧愿意与暴秦血战到底,也不愿再与燕国百姓为敌。他们,真是了不起啊!”
用现代的话来说,李牧陷入的是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尽管李牧善战,赵军强悍。可是找不到对手,就象一个大力士,浑身是劲却找不到发泄地目标,只有徒叹奈何的份。
李牧之所以能够把赵军安全撤出来,是他在吃了不小的亏以后,下令把军队集中起来,不给燕国百姓下手的机会,要不是他应变得法。军队处于分散,不是全军覆没的话,也会大败而归。
殷飞洪感叹道:“燕国的军队说实在的,还没放在末将眼里,可那些燕国百姓就不同了。一开始,末将也没有把他们当一回事。可他们的表现实在是让人无话可说,让末将要不服都不行,多好地百姓啊!只可惜燕王太无能。”
李牧颇是懊悔地道:“早知道如此,我们何不再努力一下,把蓟城真的攻下来。要是蓟城给我们攻占的话,对燕国将是毁灭性的打击,燕国百姓的抵抗之心不会如此坚决,撤退就会轻松很多。是我李牧失策 啊,没有预料到燕国百姓难以驯服。”
“将军又何必自责呢。”殷飞洪为李牧开脱,道:“要是攻占蓟城再退军。无异于告诉秦王,我们有预谋。让他早有准备,我们不是前功尽弃吗?”
李牧摇头道:“晚了。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在秦王地预料之中。以李牧想来,凭燕国君臣还想不到如此高明的法子,很可能是秦国派谋士来了,专门给燕王出主意。秦王的目的很明显,就是要借用燕国之力拖住我们,在他们完成西线决战之前不让我们赶到战场。”
殷飞洪有点难以置信,道:“将军过虑了。秦王是很英明,当今天下能与秦王并肩者还没有。可是他也不是神仙,不可能算得到我们今日之局。依末将看。事情还有可为。”
“借用燕国的力量把我们拖疲拖垮,对于秦国有莫大的好处,秦王不会连这个道理都不懂。”李牧正说间,一个小校飞马赶来,跳下马喘口气报道:“启禀将军,雷将军他他他……”
李牧预感到不妙,问道:“快说,雷将军怎么了?”
小校迟疑了一下,在李牧催促之下,才道:“雷将军以身殉国 了。”
殷飞洪一把抓住小校胸口,喝道:“胡说!”
小校忙辩道:“将军,是真的。雷将军退到渡口,可渡口已经给燕国百姓毁了,桥也给拆了。雷将军派人架设桥梁,可还没有架好,燕国百姓趁黑夜掩护把桥给烧了。雷将军还没有来得及调整部署,剧辛率领的十万燕国军队赶到,加上前来助战的燕国百姓,不下三十万之众,把雷将军围困在狭长的河湾地区。雷将军进不得地退不得,欲待求战,剧辛深沟高垒,不与交战。直到雷将军人困马乏,剧辛才进攻,战斗打了整整三天,整个河水都给染红了,雷将军全军覆没了。”
殷飞洪手按刀柄,喝道:“你听着,嘴巴给我闭紧点,你去告诉全军,就说雷将军打了一个大胜仗,歼灭了剧辛三万军队。”
“将军,哪有这事。剧辛正率大军向这里追来。”这是典型的歪曲事实,小校难以置信,愣着不动,殷飞洪喝道:“愣着做啥?还不快去。是不是要我把你地狗头砍下来。”
小校这才相信他没有说笑,应一声,飞跑着去散布好消息:“大 捷,大捷,雷将军歼灭三万燕军。”他还真有点表演天赋,装作一脸的兴奋。
原本疲惫不堪地赵军闻听如此好消息,不由得精神一振,齐声高 呼:“强赵万岁!”
殷飞洪向李牧请罪道:“将军,末将专断,散布谎言,请将军治 罪。”
李牧摇手道:“殷将军不必自责,你做得很对。现在我们最重要的就是稳住阵脚,保住军心士气。”长叹一声,道:“想我李牧,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就没有假传捷报的事情!天乎,天乎!”
他具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可贵品质,如此徒叹奈何,是生平第一遭,殷飞洪知道形势严重,默然不语。
今天注定是李牧要遭受最为沉重打击的日子,他得到的坏消息远不止此,又一个小校飞马而来,刚到近前,只听胯下战马悲鸣一声,前蹄跪地,口吐白沫,已经累死。
小校重重摔在地上,挣扎着欲站起,由于过度疲累,再也站不起 来,李牧过来扶起他。小校从怀里掏出一张绢帛,递向李牧。李牧伸手接过,只听砰的一声响,小校仰面摔在地上,已是气绝而逝。
跑死战马,累死人的事情必然是十万火急,李牧三两下打开绢帛,嘴一张,一股血箭喷得老远,站立不稳摔倒在地上。
殷飞洪惊叫一声将军,忙把李牧扶起来,他是精明人并没有问李牧发生了什么事。李牧嘴里冒血,道:“殷将军,这里你先处理一下。快,备马,我要去见公子!”飞身上了战马,绝尘而去。
“你们快跟上,保护好将军!”殷飞洪命令亲兵跟上。
第五卷 天下归一 第十八章 西线决战(二)
在历史上,秦王攻破 俘虏了赵王迁,赵国的公子嘉逃到代地,凭借李牧在代地打下的基础自立为王,聚集赵国的残余势力自保。然而天算不如人算,五年之后,秦军在王贲的率领下北征,以破竹之势击破代兵,灭了残赵。
李牧要去见的就是这位公子嘉,李牧北伐时,赵王派他监军,是以逃过在 被俘的厄运。公子嘉对李牧还是信任的,监军只是挂个名,完全放手给李牧去处理,根本就不过问。
“百里奚贤者,为了一点 禄,草率出仕,为虞君之臣。虞君昏君也,百里奚虽贤,屡出奇策,却终是不用,才有虞国被灭,百里奚为晋国所俘之事。”公子嘉侃侃而言,道:“嘉自思,百里奚也太那个了 点,与贤者之名不太相符。”
公孙辩不同意他的看法,道:“公子所言不无道理,不过公孙辩却以为百里奚者不仅仅是贤士,还是识时务的俊杰之士。百里奚仕于虞,非贪图富贵,实是不得不为也。百里奚一生多磨难,妻子为人洗衣,艰难渡日,数十年不相见,夫妻团圆,骨肉相聚时已是物是人非,要不是其妻因歌声而讽喻,哪里能够团聚?百里奚至晚年方才官至极品,位在丞相,要不是虞君的俸禄,他早就给饿死了。公孙辩倒是佩服他的勇 气,并没有拘泥于名节,如此之臣方是治世之能臣。”
公子嘉有些不明白了。道:“公孙先生话里有话,还请明讲。”
公孙辩道:“公子请想,若是百里奚不为 禄而折腰,岂不是给饿死了?何来为穆公所识,显名诸侯?太公,后世之楷模也,然而太公五就商五就周,历经磨难最终为文王所识。七十为相,开周天子八百年天下。
“由此而观之,凡能臣者不仅在于精于治世,还要在于能够保身。依公孙辩观之,当今之世,有些人有才具。有品德,就是没有保身之 道,恐才未举而身已死。”
“请问先生,你指地是谁?”公子嘉问道。
公孙辩笑道:“公子何故明知而故问,这人我赵国就有。”
“你是说李将军?”公子嘉点头道:“李将军有才智,有胆略,忠贞不二,就是脾性不太好,父王对他是不得不用啊。”
公孙辩摸着胡须不再说话。
“启禀公子,李牧将军求见。”侍卫进来通报。
公子嘉还没有及说声有请。只见侍卫身子一晃,一个高大的身影出现在眼前。侍卫正是给李牧一把推开,一下跪在公子嘉面前。以头触地,哭泣道:“公子,你救救赵国吧。”
这话太没来由,弄得公子嘉丈八金刚似的,摸不着头脑,愕然一阵才来扶李牧,道:“李将军快快请起,快快请起。这话是从何说 起。”
李牧站起来,扫视一眼屋里。除了公孙辩再也没有其他人,方才说出惊天之事,道:“公子, 给暴秦攻下了,王上给暴秦抓住了。”
“ 给攻破了?父王被俘了?”公子嘉根本就不相信,以打量怪物的眼神打量李牧,道:“李将军,那可能吗?司马将军与秦军在西线大战,秦军怎能抵达 ?公孙先生,你以为有这种可能吗?”
他原本对李牧很是信任,可这事太也骇人听闻,他哪里会信。
公孙辩深知李牧生性谨严,绝不会信口开河,可这事太难以让人相信了,迟疑着道:“这……”
李牧从怀里掏出绢帛,道:“这是王上下的诏书,公子请过目。”这是赵王在周冲的安排下下的投降诏书,就是号召赵国军队百姓放弃抵抗,李牧当然不会说投降两字。
“父王有诏书来了,好啊。”公子嘉反应慢了点,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很是高兴地从李牧手里接过诏书,展开一阅,还没看完,就声嘶力竭地大叫,道:“不不不,不可能,这不可能!”手里地诏书掉在地上,晃了几晃,一屁股坐在地上,痛苦异常地道:“这怎么可 能?”
公孙辩意识到不妙,顾不得其他,抓起诏书一看,双手发抖道: “这这这……秦军是怎么到了 的?难道他们长了翅膀会飞?”
李牧痛苦地道:“暴秦对我赵国突袭,这倒在李牧意料之中,可李牧就是没有想到周冲下手如此之快,居然在西线战事处于胶着状态时却攻占了 ,这是李牧的罪过。”跪在公子嘉面前,道:“公子,李牧请罪来了。”
公子嘉头抵在李牧额头上,双手不住地在李牧结实的肩头拍着,哭道:“李将军,这不是你的错,不是你的错,是天意,是天意,是天要亡我赵国,非人力所能为。”泣下沾襟。
李牧也是垂泪道:“不,公子!天不亡我赵,还有公子在,只要公子登高一呼,我赵国地军民无不响应,唯公子马首是瞻,还请公子早登大位,抚定民心,使民心有所归依。”
国家领导人除了权力之外,在政治上还有象征意义,那就是让老百姓有一个效忠的对象。赵王被俘了,对赵国来说是最沉重的打击之一,要是没有一个人站出来,登上王位,那么赵国的残余势力就无所归依,无所适从,就是不攻自破了。
李牧说的是当前最重要的事情,公孙辩赞同道:“是啊,公子。李将军言之有理,还请公子马上即位,率军抵抗暴秦。”
公子知道自己是目前拯救赵国的不二人选,也没有推辞,道:“即使我即位,可赵国残破,也难以与暴秦相抗。现在的暴秦兵威正盛,所向披靡,而父王刚刚被俘,于我赵国的士气民心打击极为沉重,这可如何是好?”
他能在短时间内想到此点,也算不错了。
对于这事,公孙辩也是束手无策,只有干瞪眼的份。
李牧不慌不忙地道:“公子请放心,这事臣倒是有一策。”
他是柱石将军,智计百出,深得公子嘉地信任,闻言大喜,忙问 道:“李将军快讲。”
第五卷 天下归一 第十八章 西线决战(三)
“你们看看,这个李牧又给寡人出难题了。”秦王把手里的密报递给尉缭,问道:“缭子先生以为如何?”
尉缭接过看完,秦王道:“你们都看看。”递给王翦,道:“赵王被俘对赵国的军心士气,民心民情是最沉重的打击,李牧扶立公子嘉为王并不足怪。”
秦王点头赞同道:“缭子先生说得是,寡人也这么认为。王将军,蒙将军,你们以为如何应对为宜?”
王翦平静地道:“赵王被俘之后,臣一直在想这事,臣以为李牧此举无非是想重振赵国的军心民情,使民心军心有所依托。李牧此举会有一些作用,但其作用可能有限得很,还有比赵王被周先生俘获给赵国的打击更沉重的吗?臣以为没有。”
蒙武未语白须先动,道:“王上,王将军所言正是臣所想。臣以为我军目前最重要的事情应该集中兵力吃掉司马尚再说。司马尚具有极强的攻防转换意识,他的军队虽是给我几十万大军团团包围,可并不能掉以轻心,还是先吃掉为宜。”
内史腾腾地一下站起来,道:“王上,蒙将军说得有道理啊。恕臣直言,依臣看司马尚是一员不可多得的良将,在我们几十军队的重压之下,他硬是抵挡住了不说,还扎下营寨,我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