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师-文件
动用大秦的所有力量。兵者,凶器也,不得已而用之,何也?因为死伤无数,若王上现在伐楚,苦难地依然是以前的大秦百姓,而不是现在大秦所有的百姓。”
韩非率先表态支持,道:“王上,韩非以为李将军所言极是有理。王上征战天下,一统宇内,是为了结束战乱。可韩非以为,王上得到五国之地而不能善用之,反而有害。韩非以为越战越强之道就在于:得其地可以耕,得其民可以战!
“若王上此时灭楚,胜利自是必然,然而关中、汉中、蜀中的秦国百姓负担会更重,并没有做到使用山东之力灭楚的目的。
“王上,应该暂缓伐楚,施仁政,废苛暴,收拾山东民心,稳固征服之地,使山东之民甘心做大秦百姓。如此一来,不出三年,则山东之民心初定,必愿为大秦奋死杀敌,王上再伐楚,则无后顾之忧也。”
这番话说得结结巴巴的,众人听得很吃力,但心里很兴奋,这是真知灼见啊。
列国征战数百年,各成体系,各地有各地地民风,各地有各地的文明,要是不能融合的话,率然对楚开战,后果真的很严重。
秦王很是兴奋地站起来,走了几步,站到李牧身后,在李牧肩头轻拍,道:“寡人也正为此事伤脑筋,难以决断,才把你们请来商议。看来,楚国又要让他多活几年了。李将军,寡人有一个心病,李将军可否为寡人了却?”
李牧笑道:“王上所虑者,不外是匈奴。蒙恬将军与匈奴打了一仗,虽然打出了华夏的威风,以李牧之见,匈奴必然不会甘休,会派兵南下,骚扰边境,这事王上应该早为布置。”
“知我者,李将军也!”秦王欣然而笑,道:“寡人所虑者正是匈奴也!匈奴侵扰华夏不绝,大秦,赵国,燕国为此而修筑了长城,意在阻止匈奴南下。现在赵国,燕国灭了,总不能连他们捍卫华夏的正义之举也灭了吧?他们昔日与匈奴交战之事,现在由大秦做了。
“以寡人心里所想,现在出兵大草原,一举踏平匈奴,那才不愧是男儿事。可寡人是王上,不能意义用事,现在的局势寡人以为应该是先南后北,先灭楚,再对付匈奴。对匈奴能忍则忍,可也不能忍到任由匈奴自由进出吧?
“李将军,寡人是想请你坐镇北方,镇慑匈奴,为寡人平定南方争取时间。李将军威名远播草原,只要将军到了北地,匈奴必然不敢南下,李将军可愿为华夏百姓勉为其难?”
第五卷 天下归一 第二十七章 伐楚之议(四)
明显,这话大出李牧意料之外,李牧愣了一下方才道顾,李牧感激不尽,只是李牧是败军之将,不祥之人,若是为将,恐有辱大秦,还请王上三思。”
“什么三思两思的。”秦王想也没有想,道:“这事就这么定了,就你李将军去北方,总领北方防务。”
秦王不仅要用李牧,还是重用,要他总领北边防务,这一手不仅大出李牧的意料,也出周冲他们的意料,又不得不承认秦王如此安排不仅有气魄,还在于有见识。当前中国所有将领中就李牧在北方胡人眼里最是有厉害,现成的威名,只要他往那里一站就足以震慑匈奴人。要是换作蒙恬,或是在座的任何一员将军,他们也能守好北方,但一定要打几仗才能做到,不会象用李牧这样现成。
总领北方事务对于李牧来说,他想都没有想过,依他想来秦王即使要用他,也不过是给他几万军队,让他到北方去抵抗胡人,万未想到秦王是如此大手笔,如此信任,猛地站起,吃惊地道:“王上,这万万不可呀!”
秦王挥手道:“有什么不可以的?寡人敢把你李将军放到那个位子上,就是信你,不怕你带着军队再打回来。你李将军威名震于异域,胡人闻你之名而丧胆,你足抵十万之众,有你在北方,寡人也就放心了,可以集中精力对付南方。当此多事之秋,华夏抵御外侮之际,李将军难道就不想为华夏出力?”
李牧一下跪在秦王脚边,以头触地,泣道:“王上。臣李牧原以为能为王上略出一二主意,若能得王上采纳已属万幸,万未想到王上如此信任,李牧就是肝脑涂地也不会让胡人南下一步。”
秦王哈哈大笑,把李牧扶起来,道:“李将军请起。李将军,你知道寡人什么时间最高兴吗?就是这一刻,听到李将军愿为华夏出力,共御外侮的豪言,寡人甚尉。对了。蒙恬和王贲善于骑兵作战,寡人决定让他们两人给你当助手。”
蒙恬和王贲是秦军中的后起之秀,两人善兵善谋,表现极其出众,足以独挡一面,居然给李牧当助手,那是对李牧莫大的信任。李牧热泪盈眶,道:“王上怎么说,臣就怎么做。”
“坐坐,李将军请坐。”秦王拉着李牧坐下来,道:“李将军久在北方,对胡人极是了解,李将军你以要如何才能对付胡人?”
李牧分析道:“王上,以李牧之见,胡人逐水草而居。无城廓之守,自小就生长在马背上,极为骠悍善战,尤精骑射之术。因而胡人是一支机动性强、进攻能力出众的军队。不了解胡人地仅以此得出结论,认为胡人不可战胜。王上是知道的,昔年赵武灵王先是惨败于胡人之手,认识到胡人的长处,才果断地命令国中胡服骑射,赵国才转弱为强,拓地千里。”
秦王点头道:“赵武灵王是个英雄,寡人也挺佩服,只可惜寡人晚生百年,没能与这位英雄见上一面。”
李牧话锋一转。接着分析道:“然而,胡人并非没有缺点。一是胡人以利合,组织性和纪律性不强。有利则如猛虎,势不可挡,若无利,则土崩瓦解,甚至会自相残杀。二是胡人的装备并不先进,远远不如华夏,胡人虽善射,但他们的射程远远不如华夏的弩射得远,特别是大秦的周公弩用来对付匈奴骑兵,再妙不过。射程远,箭矢如雨,可以有效地杀伤胡人。”
众人齐皆点头称妙。秦王赞道:“寡人听闻的胡人,多是勇悍善战,不可战胜之类的屁话,就没有如将军精辟之妙论。若非将军对胡人极为了解,说不出这样有见地的话。”
“王上过奖了。”李牧往下分析,道:“三是胡人骚扰有季节性,春夏之交也有骚扰,但规模数量不如秋季。因为秋季草肥马壮,正是胡人战斗力最强地时节,便于打硬仗打恶仗。四是胡人骚扰多为掳掠,若是遇到雪灾,牛羊冻死饿死的凶岁,来年春天必有大战恶仗。”
后世对匈奴缺点的分析主要就是这四点,周冲在心里暗赞李牧不愧是击胡出身的,对匈奴了若指掌。
“将军高论,寡人有耳目一新之感。”秦王听得很是兴奋,问道:“依将军之见,要如何才能保得北方安宁?”
李牧不答所问,反问秦王道:“李牧斗胆请问王上,要如何对待胡人?取守势,还是取攻势,还是彻底解决问题?”
“彻底解决问题?”秦王自然明白这话的意思,猛地站起,兴奋得不住搓动双手,道:“嗯,若是有机会,寡人就奋力一击,彻底解决胡人问题。只是,就目前形势来说,还做不到,宜取守势,为寡人平定南方争取时间。”
“黄河九曲,唯有一套。”李牧指着地图,道:“王上请看,这是咸阳,这是河套之地。自从华夏内乱以来,匈奴占据了河套之地,河套之地不仅土地肥沃,水草丰茂,宜于牛羊生长,是以匈奴在这里大量养殖牛羊马匹。再者,河套之地去咸阳不过千里之地,无异于一把利刃悬在咸阳头上。”
秦王右手猛一握头,赞道:“是啊。河套之地战略重地,寡人每每思之,连觉也睡不着。李将军的意思是要先拿下河套之地,解除匈奴对咸阳的威胁,是这意思吧?”
“王上圣明!”李牧道。
从历史教科书上我们都知道蒙恬击溃匈奴,收复河套之事。但是教科书却没有告诉我们秦始皇为什以要攻击河套之地,原因就在于河套之地对咸阳地威胁太大。秦朝灭亡以后,匈奴重新占据了这块富饶的土地对长安构成严重威胁,汉武大帝费尽了心血才把匈奴从这片草地上赶走,彻底解除了匈奴对长安的威胁,盘活了整个战略态势,变被动为主动。
秦王问道:“解除河套之地对咸阳的威胁固然是好事,只是眼下寡人不能给你太多的军队,对这点李将军心里应该有数。”
就目前来说,秦王最明智的战略就是先南后北,先集中力量平定南方,然后再对付北方,李牧自是明白这个战略,道:“王上,臣测算过了,若是王上给臣十万之众,不出三年,臣把河套之地献于王上。”
秦王双眼放光,道:“好,寡人就给你十五万大军。”蒙恬收复河套之地,投入了三十万大军,只用十五万太划算了。
第五卷 天下归一 第二十七章 伐楚之议(五)
王上,臣以为要进攻河套之地,必先要有一个依托,河套之地的长城,把以前的长城改造成一个巨大的战略后方,可以屯积物资,驻扎军队。”李牧说出自己的想法,道:“一旦时机成熟,臣就率军果断出击,收复河套之地。”
秦王赞道:“好想法。和匈奴这样善于机动的对手打仗,没有可以依赖的后方,这仗很难打,改造长城,把以前仅仅只作为防御的长城改造成屯兵地,的确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当年蒙恬正是对河套之地的长城进行改造,使其攻防一体,成为可以依赖的战略后方,这是蒙恬能够击溃匈奴的一个重要原因,没有想到李牧也是持这种看法。
对于当时的战争水平而言,这的确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提议,尉缭,韩非,王翦,蒙武,蒙恬大加赞赏。
就在众人的赞叹声中,周冲出言反对,道:“王上,此议不可。”
“周先生,这可是目前最为万全的法子,有何不可呢?”万未想到是周冲反对,就连对周冲极是信任的秦王都有些难以理解,好奇地问道:“周先生有看法,你说说看。”
这话可是说到众人心里去了,众人盯着周冲,静待他的高见。
周冲不慌不忙地道:“王上,就目前形势来说,李牧将军之见的确是高见,舍此以外没有比这更好的办法。不过,周冲以为形势会变化,王上若是想仅仅收复河套之地的话,周冲自是无话可说。若是王上想彻底解决匈奴问题,周冲粗略估算了一下。必然要投入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若再去修长城,大秦能支持得了吗?再者,若王上要彻底击溃匈奴,永靖北疆,那么长城修起来有多大的用处呢?”
正是蒙恬以长城为依托收复河套之地,使秦始皇尝到了甜头,才大规模地修筑长城,鉴于当时地生产水平,当然是民夫的尸体填平了沟壑。使得天下大乱。
但话又说回来,长城对中华民族的贡献非常巨大。后世对长城百般指责,却没有说若是没有长城,会是什么样子?可以肯定地说,若是没有长城的屏障作用,中华民族的灾难还会深重很多。正是由于长城的存在,成吉思汗才不得不制订了绕过长城的迂回战略。这就是长城价值的明证。
熟知历史的周冲不会不知道这些,他之所以要阻止秦王修长城,那是因为他心里有一个更加宏大的计划,他要抓住时机鼓动秦王在平定南方以后,对匈奴大举用兵,彻底击败匈奴,解除北边边患,如此一来,匈奴称臣了。长城还能起什么作用呢?
若是不趁雄材大力地秦王在位解决匈奴问题,那么一旦冒顿统一了匈奴,匈奴就会空前强大,对北方的威胁非常大。历史上。匈奴自从冒顿统一后,直到汉武大帝彻底击溃匈奴,历时上百年,北方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若是在匈奴没有强大起来前就击溃匈奴,对后世可是莫大的功德。
再者,李牧的提议还是基于当时骑兵处于从属地位的军事观点,而周冲知道就在不仅之后也就是西汉时期,中国历史上骑兵的黄金时期终于到来,汉武大帝正是熟练地大规模运用骑兵。在草原上与匈奴人打野战,彻底击溃匈奴。
说到底,就是要把骑兵的作用突显出来。升级军事理论。李牧地想法是建立在骑兵是从属地位的基础之上,而不是主力,这一观点不仅就要给淘汰。
周冲提出的问题的确是一个大问题,秦王思索了一下,道:“周先生言之有理。只是在目前没有比这更好的办法。”
周冲笑道:“王上,若是建立稳固的战略后方,周冲倒是有一策。”
他的主意历来都是出人意料,非常高明,众人很是期待地看着周冲。
并不急着回答,周冲走地图前,指着地图,道:“王上请看,这里是草原,匈奴出没之地,这里是蓟城,相去不远。周冲的看法是修长城,不如建设蓟城。”
李斯反驳道:“周先生,你的提议很大胆,很新奇。只是要把蓟城建设成为一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