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师-文件
ㄊ切蕹こ牵蝗缃ㄉ杓怀恰!薄 ?br /> 李斯反驳道:“周先生,你的提议很大胆,很新奇。只是要把蓟城建设成为一个稳固地战略后方,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非数十年不可。再说了,蓟城远离中原,苦寒之地,百姓不愿附之,即使大秦有心,也难办到。”
蓟城和现在北京的位置差不多,当然有出入。北京的战略地位有多重要,朋友只需要知道那是首都就明白了。
尉缭少有地赞同了李斯的看法,道:“是啊,周先生,李大人说得很有道理。”
周冲笑道:“此事不难。王上不是愁这里没人嘛,没人就移人过去,移民实边。”移民实边之策从西汉大兴,历代都在用,这对北方地开发具有不可估量的好处,正是这个移民实边之策才使华北平原得到很好的开发。
就在众人惊讶声中,秦王双眼放光,击掌赞道:“周先生,你这主意太损,不过是个高招,就这么办。六国的宗室不是不服我大秦吗?那好啊,寡人就把他们移到这里来。燕国的宗室就不能留这里了,到南边去。各地的豪强依仗权势欺压百姓,不就是一个土霸王嘛,离了那方土,他什么都不是,寡人也把他们移过来,不来的杀!
“那些流民难民,无地可耕,无衣无食,寡人也把他们移过来。寡人再给他们耕种之具,帮他们建造房屋,要他们恢复生产。不出十年,蓟城就会是一个巨大的后方,这里有人有衣有食,有买卖,比起只建一个军事基地,兵士整天看着兵士强多了。你们说,怎么样?”
秦王简直太棒了,他说的正是周冲要补充的,周冲还没有说,他就先说出来了,周冲不得不佩服他地才情和独到的洞察力,心悦诚服地道:“王上圣明!王上,周冲以为还可以把那些不法之徒,犯了轻罪的人,要他们交粮到蓟城来,可以赎罪。”这也是西汉用地一个办法,效果很不错。
“对对对,轻罪者缴粮到蓟城,既可以填满粮仓,还是对刑徒的处罚,比起做城旦强得太多了,就这么办。”秦王很是兴奋地道。
周冲接着道:“王上,光这样做,蓟城还不能成为击胡的战略后方。”
“哦,周先生还有什么高明办法?快说。”秦王兴趣大增,很是热切地问。
第五卷 天下归一 第二十七章 伐楚之议(六)
冲指着地图,道:“王上请看,从蓟城出发,东去可向可去河套之地,北上可入大草原,蓟城实是我大秦大北方的第一重镇,不得不加强防御。”
在座的都是战略家,具有战略眼光,周冲这话并不高明,只能算一个常识,周冲接下去的说法才是让他们感兴趣的,周冲道:“只是蓟城南面是山,这些山是中原的屏障,有了这些山,中原就安全多了。只是,这些山把蓟城和中原分割开来,使得蓟城成了大秦在北方的战略孤岛,不太容易得到中原乃至全国的支撑,这点不得不虑。”
把北京和中原一带隔开的主要是太行山,秦始皇打匈奴,粮食供应主要来自山东半岛,运粮队伍要两次穿过太行山,走了一个迂回曲折的道路,消耗极大,给百姓造成了深重的灾难,乃至怨声载道。
“这倒是个问题,要不是周先生提起,寡人还忽略了这个问题。”秦王轻拍额头,问计道:“周先生计将安出?”
周冲手指按在地图上现在天津的位置上,道:“王上,周冲以为可以在这里建一个码头,便于南方的船队到这里装御,如此一来,蓟城就可以从这里获得补给,从而整个北方也就稳固多了。”现在天津对北京有多重要,朋友们看看地图就知道了。
“对呀,这真是个好主意!”众人齐皆击掌赞好。
秦王不住地踱来踱去,道:“有了这个码头,齐地的船只很快就可以到达。当然,关中的船只也可以顺流而下,经过海道到达;蜀中的船只顺长江而下。从海路也可以到达,就这一个港口就可以使北方的力量陡然增强。只是,一定要造出适合地货船。”
“王上请放心,这点不难。”周冲信心十足地道:“王上只需要多办几家船厂就成了。”
秦王赞同道:“是啊,有了船,一切都好办。不行,寡人一定要把长江和黄河连通,要不然蜀中的船只要绕一个大圈,太费时间了。寡人怎么没有把郑国请来呢?他是这方面的天才,有他给寡人谋划。要不了多少时间,长江黄河就会连为一体。”
在历史上长江和黄河的确是连成了一体,对于中国的发展具有非常大的意义,秦王做出如此宏大的设想,让人不得不服气。
周冲接着道:“光有这点,蓟城还不足以成为北方的重镇,周冲以为可以修路。把南北连通,如此一来,南北一体,王上就可以集中所有的力量攻击一个方向。”
都知道秦始皇修了直道,但是我相信明晓秦始皇为什么要修直道的人不会是太多。其实原因很简单,在当时没有交通干道把南北连为一体,力量不能集中使用。尤其是攻打匈奴那场战争,由于没有便捷地交通,使得运粮队伍吃足了苦头。据历史学家估算,秦人要想把粮食运到北方战区,光是途中就要消耗掉百分之九十九点五,这消耗太大了。
当这问题突显出来后。秦始皇才发现这是个大问题,不得不解决,才修了直道。周冲熟知历史,决定先修起来,那么军事调动,后勤保障就不会成问题。所不同的是,少走一个大弯路,可以节约很多人力物力,就不会重演劳民伤财的悲剧。
“对呀,这真是个好主意。”秦王兴奋得双手互击。道:“路不仅要修,还要修很多,不能仅修南北直道。还要修东西走向的要道。寡人相信,南北相连,东西相通,全国的力量就可以捏成一个有力的拳头,寡人就可以砸向寡人所需要的点上。如此一来,不论是匈奴,还是楚国,他们面对地就是大秦举国之力,而不是某一地的力量,没有谁拦得住寡人的脚步,楚国不能,匈奴也不能!”
李斯有点发怵,道:“臣以为王上的构想很宏大,只是这修路要费时费力,大秦目前以取天下为第一要务,是不是往后推推?”
他说的是一个大问题,秦王想也没有想就否决了,道:“寡人当然知道眼下当以一统天下为第一要务。李斯,你要记住,世上没有哪件事情是等你一件事情做完才能做下一件,所有的只是你不得不同时做好几件事。寡人还没有灭楚,还没有平定南方,北方的匈奴问题已经摆上桌面,寡人不得不虑,这就是一个明证。”
这是务实的言论,李斯不好再说,只得道:“王上,臣以为应该先捡紧要的路来修,集中力量先修几条最急地路,余下的容有余力再修也不迟。”
秦王赞道:“这倒是个不错的主意。寡人马上就派人去勘测,找出最佳修路方案。”经过后世的研究,在秦代拥有很高地地理勘测技术,要不然秦始皇修不成直道。
韩非思索着道:“王上,修路固然是好事,对大秦有莫大的好处,只是一下子要修这么多的路,这银子、人力哪里去找?”他本来就是结巴,心中一发急,这话更结巴了。
秦王满不在乎地,道:“这事你不要问寡人,去问周先生。周先生没有费大秦一两银子,还不是把路从咸阳修到新郑了吗?寡人相信,周先生有办法。”
他明显是撂挑子,周冲胸有成竹地道:“王上,周冲以为这修路一事,依然可以仿照以前的做法,要民间出钱。只是,这路主要是为了便于军事调动,要是还象以前那样军队调动不给钱的话,恐怕民间的老财们不太愿意出钱。”
“哦,那你说怎么办?”秦王也知道现在的路和咸阳到新郑的路不同,那是万金油,现在的路没有那么多油水,不是那么好办。
周冲直言道:“王上,周冲是想军队通过依然不用给钱,但是可以给予一定的贴补,如此一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补偿老财们地损失,要他们出钱就好办多了。”
秦王思索道:“要是寡人发民夫的话,动静太大,怨声载道,反倒不如出点小钱,得大利来得划算。寡人就两害相权,取得其,就这么办。”真是个精明的商人。
第五卷 天下归一 第二十七章 伐楚之议(七)
王兴味正酣,周冲知道机会来了,抓住这个机会建议功倍的效果,接着道:“王上,周冲以为光有路还不够,要是没有足够的货物运输,那么我们费尽力气修起来的路不过是一件摆设,一点用处也没有。”
这是一个非常浅显的道理,秦王很是赞同,道:“周先生所言看似平常,其实含有大道理,没有多少东西供老百姓使用,这才是六国灭亡的真正原因。周先生,你说说看要如何才能使得货运畅通,大秦有使不完用不尽的货物。”
周冲不慌不忙说出自己的想法,道:“周冲以为列国各成一体,各有各的制度,关卡林立,道路宽窄不一样,导致交通不便,不便货通南北,周冲请王上把那些不利于百姓的关卡拆除,把全国所有的道路全部统一起来。”
这在当时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周冲一提,众人齐皆赞同,道:“对呀!”
秦王走来走去,道:“周先生所言可是说到要害上了,各国各成一体,各有各的道路,各有各的车辆,各有各的文字,这些问题应该彻底统一起来,那才是真正的统一。仅仅统一了疆域,没有把这么东西统一起来,不算真正的统一。
“自周室东迁以来,天子失政,诸侯坐大,各自为政,为害之烈自盘古开天地以来所未有也。车不同轨,书不同文,权不同衡,十里尚不同风,寡人决定了,要把全国真正的统一起来。就要做到车要同轨,书要同文,权要同衡,从咸阳发出一辆车一定要通行无阻,北要到大漠,东要到大海之滨。
“李斯,你精通文字,你说说各地的文字情况。”
李斯应一声,道:“王上,据臣所知。各国有各国的文字不说,各国之内还有不同的文字,马字就有八种写法,敢字有九十多种写法,交流起来极为不便。王上统一文字,实是利国利民地大事,臣衷心钦佩。”
韩非结巴着道:“王上。李斯所言极是,应该统一文字。”
秦王踱了两步,道:“李斯,你牵头,韩非赵高参与,制订出大秦的文字,通告天下。你要记住,文字一定要方便实用,省时省力。等你文字造成。其他的文字一律废除,若有不遵者,杀!”
文字是一个民族文明的结晶,秦始皇这一政策有利于中国历史的发展。然而在当时却遭到了六国读书人的大力反对,原因很简单,那些读书人谁也不愿意轻易抛弃本国的文字,他们宁愿死也不愿接受新文字。秦始皇的手段非常简单,你不接受就死,杀了不少读书人,由读书人写成的史书里把秦始皇这一条对中国历史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政策列入了暴政,实在是可笑。
我们都知道,秦朝很快就灭亡了,然而秦始皇开创地统一格局却统传了下来。直到今天中国仍然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原因就在于,秦始皇的统一是真正意义上的统一,不是仅仅停留在征服土地上面。而是上升到了文化上,形成了统一的文明,这才是中国历经多次分裂最终还是要统一的真正原因,因为中华民族形成了一个整体。
周冲深知这些统一措施的重要性,才抓住机会提醒秦王采取行动。至于那些读书人地反对,秦王的手段是有点血腥,但那也是不得不付出的代价,少了这些拦路石,中国的统一进程会更快,是以周冲并不反对。
“王上,周冲以为要百姓有饭吃,有衣穿,还要推行牛耕和铁制农具。”周冲接着往下引导,道:“以周冲所见,赵地齐地的农耕技术比起大秦还有很大差距,百姓用的具青铜耕具都不多,有些还是用的石制耕具,效率低下,粮食产量很低。这样粗放的农作,百姓哪里能够吃得饱。”
战国后期,牛耕和铁制农具已在使用,主要是秦国最为普遍,其余六国比起秦国就落后太多了。顺便说一句,不要小瞧牛耕技术,在当时可是具有划时代意义,就好象我们今天的机械化农业差不多。要是在全国推行牛耕铁制农具,可以预见得到粮食地产量会有一个飞跃,老百姓吃上饱饭也就不难了。
秦王双手互击一下,道:“对,这话可是说到寡人心里去了。寡人到处去看了看,发现各地的农耕比起我大秦实在是差得太远了,一定要把大秦的农耕技术推广出去,寡人把话撂到这里,不出三年,全国必然是物产丰饶,老百姓有饭吃,不用再饿肚子了。”
商鞅变法后秦国奉行的两大国策就是耕和战,是以秦国地农业在当时属于高度发达。据历史学家估算,秦始皇统一中国出动了一百万军队,而秦国的总人口才五百万,平均每五个人就要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