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师-文件
趸愠┩ǎ庑┒际橇瞬黄鸬卣ā5比唬奔涮蹋枚嗍挛窕故瞧鸩剑Ч灿邢蓿庑枰奔洌灰鸦〈蚝昧耍钩畈荒芨茫俊薄 ?br /> 山东事务在周冲努力下,植入了很多现代因素,比起历史上的相同时期好了太多,可以说有天壤之别,现代文明在战国时代生根未必就不可能。
周冲道:“谢王上美言,周冲是愧不敢当。”
“周先生不用自谦了。”秦王拍拍周冲的手,放开周冲,把王翦和蒙武打量一通,笑道:“你们两位老将军依然是精神瞿烁,老当益壮,寡人就放心了。”
王翦蒙武齐道:“谢王上挂念。”
“李牧将军的气色好得多了,看来北方水土也宜人呐。”秦王拉着李牧的手笑道:“李牧将军是寡人的长城呀,往北方一放,胡人不敢犯边,寡人也就定心了。”
李牧施礼道:“李牧本是一败军之将,承王上不弃,委以重任,李牧敢不尽力。王上要李牧守北方,李牧就是肝脑涂地也不会让胡人南下一步。”
“好好好!”秦王赞道:“这位就是索方吧?”
索方施礼道:“臣索方见过王上。”
“免了,免了。”秦王打量着索方,道:“真是一员虎将。你给大秦训练的海军,那可是有模样,寡人心里高兴。早想见见你这位虎将,今天终于见到了,真是闻名不如见面,比寡人想象中还要好。”
索方忙道:“谢王上夸奖,索方愧不敢当。”
“哦,对了,你妹呢?”秦王问道:“你们两兄妹,一个为寡人训练海军,一个为寡人造楼船,要不是你们两兄妹,寡人哪来地海军呐。怎么不把你妹带来,让寡人见见这位巾帼不让须眉的奇女子。”
索方道:“谢王上美言。臣妹事务繁忙,怕担误正事,才没有来咸阳,还请王上见谅。”
秦王很是惋惜道:“令妹忠于职守,听了你的话,寡人这心里招数乎乎的。来来来,都随寡人进城。”
在秦王的率领下,周冲他们在文武百官的簇拥下,缓缓进城。百姓一见周冲们,齐声欢呼,声震长空。
秦王右手一挥道:“大秦的子民们:他们都是大秦的英雄,是寡人的英雄,你们欢呼吧!”百姓齐声呐喊:“英雄!英雄!”
第五卷 天下归一 第三十一章 英雄归来(三)
你们从山东归来,风尘仆仆,很是劳累,按理寡人应休息一下再找你们谈正事。不过,寡人心里急啊,就再辛苦你们一次,先说正事,正事说完了,寡人再和你们一起同乐。”秦王呵呵一笑,道:“寡人是不是心太急了?”
甘罗接过话头,道:“王上,你那叫心急吗?我们的心才急呢,我们在路上,你知道周先生他们怎么说的吗?”
“哦,快说说,周先生怎么说的?”秦王兴趣大增。
甘罗接着道:“周先生说的是一定要请王上早点定下行动部署,要不然连吃饭都没味。”
“周先生,真有此话?”秦王笑问道。
周冲承认道:“王上,周冲是说过这话。山东六国已灭其五,只余楚国一国敬延喘,若不是要时间安抚山东之地,楚国应该在一年就灭了。现在山东已稳固,正是灭楚的良机,此时不灭楚更待何时?楚国一灭,天下一统,王上开三王五帝所未有之功业,实是开天辟地以来之大事,周冲有幸得与盛会,实是激动难已。”
秦始皇发动的统一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从此中国从中央权力有限的分封制进入了中央集权时代,开创中国的大一统格局,就是到今天我们依然生活在秦始皇开创的统一格局中。周冲深知这场战争的伟大意义,自然是极力促成。只要楚国一灭,统一大业就会实现,任谁都会激动。
尽管韩非尉缭他们对这场战争的伟大意义没有周冲认识得深刻,但是他们知道天下一统的重要性,天下一统就差一个楚国了。他们的心情和周冲一样激动,齐皆附和,道:“周先生言之有理,周先生所言正是我等所想。王上,早定大计吧。”
秦王扫视众人一眼,猛地站了起来,很是愉快地踱了几步,才道:“说得好,说得好!你们是这样想的,寡人又何尝不是呢?周先生说连饭也吃不香。其实寡人一想到五国皆灭,独楚国飘摇在外,连觉也睡不着,往往是深夜醒来,就想楚国是不是该灭了?灭了楚国,天下就统一了,那该多好。我们想到一块去了。寡人就不说那些漂亮地废话了,就听你们的奇谋妙计。欲定南方,必须稳定北方,李牧将军先说吧。”
欲定南方,必须稳定北方可圈可点之语,正是考虑到北方的重要性,秦王这次把李牧和王贲召回来,却没有召蒙恬回咸阳,而是要他坐镇北方。暂待李牧之事。
李牧知道今天的商计将会名垂千古,也不客套,直接道:“北方若不稳,南方则难有所成。李牧深知责任重大,丝毫不敢懈怠,宿兴夜寐。赖天之幸,王上威德,北方还能保无事。”
秦王赞同道:“北方能稳,李牧将军功莫大焉,在将军的指挥下三军用命,胡人不敢侵边,寡人甚慰。”
王贲透露一个惊人消息,道:“王上有所不知。李将军正在计划一场进攻,估计就在王上平定南方之时,我们会向河套之地进军。一鼓而下河套之地,来个南唱北和。”
“那好啊!”秦王双手互击一下,道:“河套之地可是华夏的心腹之患呐,从这里出发,不出数日匈奴骑兵就可以饮马渭水。只是南方未定,寡人是一忍再忍,寡人一直在想,只要南方稍微稳定,寡人就会腾出手,收复河套之地,彻底解决这一心腹之患。李将军若是在寡人平定南方之际能够拿下河套之地,实是功莫大焉,不仅仅是对大秦国对寡人,而是对华夏立下了一件千秋大功。”
当年秦始皇在灭了六国之后,毫不犹豫地出兵河套之地,收复河套之地,其实是从战略上考虑的。有一句话说“黄河九曲,唯有一套”,意思是说河套之地是黄河流域最为富饶之地,匈奴盘踞此处,向西可以直攻关中之地,向东可以直下中原,对于华夏来说在战略上处于不利之境地。
正是从这点考虑,秦始皇才果断出兵攻占河套之地,从根本上解除了这一威胁,盘活整个战略。汉武大帝北击匈奴,为了收复这一地方,花了不少精力,最终利用卫青的骑兵军团千里奔袭而成功,一举改变整个战略形势,由被动变为主动,为后来漠北决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秦始皇收复河套之地是对华夏做的一件大善事,使得华夏处于一个非常有利地战略地位,然而他的这一举动却倍受后人讥评,特别是那些读书人更是骂得一无是处,实是可笑。这些读书人骂人是有一套的,却没有想到一个问题:困扰中国数千年的北方问题,那些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往往就是以河套为基地侵扰中原。
周冲深知收复河套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引导道:“王上,周冲以为若是收复河套之地,应该在这里筑城,建立永久性的战略基地。河套之地土肥草美,是匈奴人饲养马匹地地方,大秦也可以在这里设置马场,饲养马匹,为组建大规模的骑兵打下基础。”
秦王眼里放光,双手重重一拍,道:“说得好!就这么办。寡人就要在这里修建一座巨大的城池,做为北方的战略屏障。”
历史上,出兵北方,李斯是反对的,历史重来,他依然反对,忙道:“王上,河套之地虽是重要,但北方苦寒之地,若是修城,派驻大量的军队,臣怕兵士不耐北方寒冷,恐生异变。再说,在不毛之地修建一座城池,那得费很多人力物力财力,还请王上三思。”
周冲呵呵一笑,问道:“周冲有一事不明,请问李大人。李大人所言是必然的困难,但是李大人有没有想到过,若是没有这一战略屏障,大秦拿什么去抵挡胡人?这是一个战略基地,困难再大也要去做。王上,依周冲之见,等到天下一统之后,大秦的军队应该把北方人派到南方去,把南方人派到北方,如此一来他们也就习惯了各地气候,于大秦有莫大好处。”
秦王赞同道:“此议不错,就这么办。李斯,你的担心虽然有道理,但是战略性地东西是不得不修。即使再苦再累,困难再大十倍,这城也要修。寡人要是不能给后人建立稳固的北方基地,寡人就是千古罪人!”
第五卷 天下归一 第三十一章 英雄归来(四)
了顿,秦王接着道:“河套之地对于华夏非常重要,秋的大事,要打就要打好。李将军,你说你还需要什么?有需要,你就说。”
这话很有气魄,李牧又一次从心里叹服秦王的大气魄,道:“回王上,什么都不缺,李牧之所以还没有行动,是在等待时机。以前,没有修路,没有港口,北方的补给很是困难,现在有了道路,有了港口,补给充足,足够打一仗之用。”
“这都是周先生之功啊。”秦王赞道:“要不是周先生首倡之议,北方的给养仍是问题,要想进军大草原,还真是困难。”
李牧赞同秦王的话道:“王上所言极是。”
周冲谦道:“王上过奖了,为华夏出力周冲本份,周冲只不过做了一个华夏子民该做的事,不敢当王上盛赞。”
“周先生立功而不骄,难得啊。”秦王很是赞许,道:“有人有才情,也喜欢立功,只是功立多了就骄傲,自以为了不起,这种人应该向周先生好好学学。”
周冲再次谦虚几句,道:“李将军,周冲有一句话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李牧素知周冲奇谋妙计层出不穷,他如此话必然有很重要的事情提醒他,忙道:“周先生有话请讲,李牧自当洗耳恭听。”
“将军言重了。”周冲提醒道:“河套草原之地,便于骑兵纵深穿插迂回,李将军若是能在这一战中投入大量的骑兵,利用骑兵的机动能力,奔袭匈奴的营地、首脑,将是事半功倍。”
周冲之所以如此说。一是担心李牧限于当时骑兵还没有占到主导地位的军事理论,而不大量使用骑兵;再者,周冲是想借这一战给秦国提供大规模骑兵军团机动作战地实例,对于以后的军事革新会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骑兵从从属地位变成战争的主导力量就在不久后的将来,也就是汉武大帝时期就要到来,正是汉武大帝启用了卫青霍去病这些善于运用大规骑兵军团作战的杰出将领,才最终打败了匈奴。
而卫青攻下河朔之地,正是运用了数万精锐骑兵,从千里之外进行长途奔袭,这种战术要是运用到秦代。是非常先进的,对于打败匈奴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周冲话音刚落,秦王马上就道:“周先生这话提醒了寡人,骑兵的作用在奔袭时已经得到很好的验证。但那是在中原之地,还不是大草原,大草原无遮无拦,更加广阔。也更适合于骑兵作战。李将军,你是否需要骑兵?是否需要马匹?”
李牧并没有急着回答,而是眉头紧皱,进行思索。过了好一阵子,李牧才猛地站起,道:“周先生提醒得对。要不是周先生提醒,李牧还真犯了大错。李牧原本以为这一战以步兵为主,骑兵为辅,看来这是行不通了。李牧决定。以骑兵为主,步兵为辅,利用骑兵地高速机动能力,进行大纵深穿插包围攻迂回。王上。李牧需要三万骑兵,五万匹战马,王上能给李牧吗?”
“好你个李将军,你还是真是狮子大开口。”秦王笑道:“没问题,就依你。不过,先把话说在头里,攻占河套之后,你得还寡人更多的马匹,更多的骑兵。”
李牧信心十足地道:“没问题。”
周冲再次提醒道:“李将军要注意多用弩,匈奴人自小生长在马背上。可以在马背上过一生,但是他们并不是不可战胜,他们也有自己的缺点。那就是华夏的科技对于他们来说太困难了,他们宁愿盘马弯弓,也不愿学习中原的科技,运用中原的技术革新战法。李将军利用好我们地装备比匈奴好的优势,打败匈奴也就不成问题了。”至于排兵布阵,战术运用,李牧是行家里手,周冲也就不提醒了。
李牧眉飞色舞,道:“周先生这话可说到李牧心里去了。若单论骑术射箭之道,中原人比起匈奴人远为不如。但是,华夏的科技远比他们发达,我们的弩射程就比匈奴人远多了,再加上弩上的望山,射得就更准了。匈奴人若是想用他们的弓箭来打败我们,那无异于用鸡蛋碰石头。”望山想当于现在枪械上的准星。
这番话堪称精辟之言,历朝历代为了对付北方弓马娴熟的游牧民族,大量发展弩,弩这一兵器为中国北方边疆的安宁起到了很重要地作用。
蒙恬收复河套之地就曾大量使用弩,而匈奴人自以为凭他们手中的弓就足以立于不败之地,当他们对上了蒙恬大军吃了大亏方才明白过他们的弓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