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师-文件
周冲笑道:“内史将军没有异议,那我们就执行了。”
“请周先生下令吧!”内史腾飞身上马,双手握住马缰。
自商周之际,中原人就越五岭而入岭南,但是周朝八百年天下八百年征战,内耗不断,难有实力进入岭南。因而,岭南之地对于中原来说还是属于境外,是蛮荒之地,现在进军岭南具有非常伟大的历史意义:中国经营岭南之地正式拉开帏幕。
周冲深知这一行动对中国历史地影响有多么的深远,而自己却是这一历史的始作俑者,激动难已,一颗心怦怦直跳,深吸一口气,回首北望,只见秦军阵列整齐,整装待发,只要他一声令下,马上就会进入岭南。再向南望,五岭逶迤,绵延不绝,周冲热血如沸,大声道:“传我号令:进军岭南,追击楚国余孽!”
“进军岭南,追击楚国余孽!”内史腾吼一声,一拉马缰,飞驰而出,直入山道。秦军紧随其后,在山道上飞驰,一场向岭南进军,开拓新边疆的序幕就此拉开。
周冲一拉马缰,也踏上了山道,飞驰而南。
若是从空中望去,只见不计其数地秦军,旗帜飘扬,行进在山道上,好象一条长龙,流流南去,中国历史的新篇章正式开始!(按:传统意义上认为秦始皇的统一战争是指扫灭山东六国,我却不这么认为,我以为秦始皇发动的统一战争还包括进军岭南,因而《天下归一》这一卷不会现在完结,要等到岭南平定才会结束。)
第五卷 天下归一 第三十二章 灭楚之战(十)
内史将军,看什么呢?”周冲驱马来到内史腾身边,战马停住,与内史腾并辔而立。
内史腾很是感慨地道:“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周先生,你看这里的山,这里的水,都和中原很不相同。娘的,这里的蚊子真他娘的多,叮在身上就起红泡,这是人受的吗?”
周冲笑道:“要不是人受的,我们的祖辈能从商周之交就到了岭南吗?你这样说就是对我们祖辈的不尊重。”
“周先生,你别乱想,我可不是那意思,我不过是发下牢骚嘛。”内史腾忙分辩道:“我们祖辈能在千年前就到了这里,我想那时节的这里肯定是没有多少人烟,没有吃没有住,他们能生存下来,真的是了不起,很了不起。”
周冲点头道:“你这话我爱听。要不是我们的祖辈给我们拓荒,我们也到不了这里,有了他们祖辈打下的基础,平定百越就容易多了。”
内史腾皱了一下眉头道:“周先生,南越之地气候炎热,这时节要是在中原已经是秋天了,很是凉爽,可在这里依然是酷暑难挡,这汗流得是象水一样,直往外冒。蚊虫多,一到晚上就是蚊虫的天下,咬得人都睡不着觉。山也高,林也密,穿行其间很是不便,军队的机动,后勤的补给困难增大了许多,这事应该先行考虑,有所准备,不然将来一旦开战,这仗可不好打。”
周冲点头赞同道:“你说的有道理,我也是这么想才决定提前进入岭南,进行一些准备。”
“还是周先生高明,这事都想到头里去了。我再说岂不是多虑了。”内史腾有点自嘲地道:“有周先生在,这事我就放心了。”
周冲指着内史腾道:“你别说好听的,那很扎耳。你说的那些困难只不过是其中的一部分,还有一些你没有提到。”
内史腾呵呵一笑,开玩笑道:“你还谦虚,这就露形了?周先生请讲,内史腾洗耳恭听。”
周冲诠释道:“我不是要你听,而是我们一起来商议一下。这困难嘛,除了你说地气候炎热,山高林密。道路崎岖难行,补给困难外,还有瘴气横行,一个不注意就会引起瘟疫流行,使我们的战斗力大为降低。”
“我听说过岭南的瘴气很厉害,一旦发作起来,不要说人。就是野兽也别想活。”内史腾很是忧虑地道:“此事若是不解决,必然使得我们的伤亡惨重,不少兵士葬身于瘴气。”
周冲道:“这事不难,一是可以选择季节嘛。瘴气主要是在春夏之季横行,到了深秋冬初就会减弱,而岭南之地冬季不冷,很是温暖,适宜于军事行动。”
“高高,委实高。选个好季节。的确是个好办法。”内史腾很是赞同,问道:“请问周先生,第二个办法是什么?”
周冲笑道:“这办法我也不清楚。我是想,土著能在这里生存。那么他们必然有办法避瘴气,我们可以向他们打听这些办法,一旦打听到了,就在军中推行。”对于现代医学来说,治瘴气一点不难,可在秦初还真是麻烦。治瘴气的土方也是有的,比如用辣椒煮水喝可以避瘴,但是秦代是没有辣椒,这土方肯定用不上。
土方嘛,肯定是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而定。要根据当地的药材来定,所以周冲也不知道,应用当地土方不适为一个妙法。内史腾双手一击。赞道:“周先生说得有道理,这法子可行,等安营之后,马上派人去办。”
周冲嗯了一声,接着道:“岭南之地除了蚊虫厉害以外,还有不少毒蛇,这也不得不防,一并向土著讨要防蛇之方。”
“一路行来就看到不少蛇,根本就没见过,不得不防。”内史腾附和。
周冲补充道:“还可以在营地升火,驱避毒蛇蚊虫。最重要的是这里山高林密,道路险陵,各地土著分散居住,因而我们地敌人将与会中原之战大不相同。中原人口稠密,有城郭之守,宜于调集大军决战,而这里的部落散居各处,这战打起来就不宜于大军决战,以周冲之见应该会是把军队分成小部分,分散到各处去作战。”
内史腾击掌赞道:“妙妙妙,周先生所言极是有理,内史腾也是这么看。想打长平大战,歼灭司马尚,打败李牧那样的大会战不太可能,在山地丛林间作战是必然的,这点也要早做准备。依我看,应该把军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让兵士适应这里的环境,掌握新的作战技巧。”
周冲双手互击一下,道:“内史将军所言正周冲所想,这就是英雄所见皆同吧。我看呐,光是做好战争地准备还不够,还要争取在这里中原人的支持,虽然他们在这里扎根已经千多年了,但他们的根是在中原,他们和我们有相同的祖先:都是炎黄子孙!我想,只要能争取到他们的支持,这仗就好打多了。”
“对对对,周先生之言如醍醐灌顶,让内史腾耳目一新。”内史腾暗呼深获吾心,道:“我们初来乍到,对当地的了解哪能赶得上当地人,有了炎黄子孙的支持,这仗打起来就容易多了,容易多了。”
周冲接着往下分析道:“炎黄子孙在这片土地上扎根,千百年来他们已经和当地的土著打成一片,融为一体,有了他们的支持,也就是获得了土著地支持。周冲以为,只要土著拥护我们,那么就给他足够的尊重,让他们保持他们的风俗习惯。当然,对于那些敢于反抗者,那就不必客气了,剿灭!”
内史腾感叹,道:“周先生虑事周全,什么事都给你想到了,这仗想打不胜都不行。”
实际上,周冲所说的就是当年秦军在岭南军事行动地总结,有些问题没有解决好,才使得差点前功尽弃,内史腾哪里知道这些,感慨一番也是常情。
虎贲卫士飞驰而来,道:“启禀周先生,王上传来旨意,王上驾临楚地,请周先生即刻北上见驾。”
周冲一抱拳道:“内史将军,这里的事就交给你了。”
内史腾回礼道:“周先生放心吧,先生所言内史腾记住了。别的不敢说,一定不让先生失望就是了。”
第五卷 天下归一 第三十三章 收复河套(一)
始皇平定百越,击溃匈奴,收复河套之地是秦始皇灭最为伟大的两大战功,影响深远。就在周冲平定楚国的同时,由李牧策划的河套收复之战拉开了序幕。
“见过将军!”蒙恬和王贲一齐向李牧施礼。
李牧还礼道:“两位将军免礼,请进!”侧身肃客,把两人让进屋。
蒙恬和王贲跟着李牧进屋,蒙恬直叩来意,道:“将军相召,不知道有何要事?”
李牧笑道:“就是收复河套之事。经过这些天的考虑,我已经构思成熟,这方案很大胆,和以往的打法皆不相同,李牧请你们两位过来是请你们两位给我出点主意,看看可不可行。”
他的威名很盛,蒙恬和王贲两人很是敬佩,道:“将军的策略一定是上上之策,能够知道将军的策略,我等已是激奋难已,将军能让我们知道吗?”
“瞧你们说的,好象我李牧是神明一样。我哪有那么厉害,要是我李牧真的了不起,怎么会败在你们和周先生手里。”李牧一生鲜有败仗,一提起这一败仗很是遗憾。
蒙恬安慰道:“战场之上哪有常胜将军,就是起孙子于地下,也不敢保证就没有败仗,将军一生大小数十战,仅一败而已,我等要是有将军这样的战绩,足慰平生了。”
王贲接着往下说,道:“更何况当时情形非人力之所能为,不是将军不尽力,是大势所趋,错只能错在赵迁,还是不是将军之过。将军不必往心里去。”
“谢两位为李牧脸上贴金。”李牧来到军用地图前,指着地图道:“二位请看,这就是我的计划。这一仗我们最重要的就是如何运好骑兵,周先生一再叮嘱,李牧事后思之,实是高明之策啊。
“我打算把骑兵集中在一起,组成一支强大的突击力量,利用骑兵的高速机动能力,实施大纵深穿插、迂回、包抄,直插匈奴在河套之地地大营。一举端掉匈奴的大营,那么匈奴在河套之地的军队必将群龙无首,不战自乱,我军就可以趁机大举进攻,一举全歼匈奴在河套之地的守军。”
蒙恬点头道:“真是一个大胆的计划。以蒙恬之见,此事可行。我们奔袭,那是在中原之地行军。主要是在山间行进,大草原则不同,地势开阔,正是骑兵的天堂,如果集中所有的骑兵打击匈奴一处,就好比铁拳出击,遇者立碎。”
李牧笑一笑,道:“蒙将军过奖了,这都是周先生提醒的结果。要不是周先生提醒,李牧还不会如此用兵。自从咸阳归来后,李牧日日思之,觉得还是周先生高明。把骑兵集中运用,比起分散到各处更有好处,主要是机动能力大为提高,打击的范围更广,打击的力度更大,而匈奴无城廓之守,逐水草而居,要想找到他们地确不是一件难事。若是不能很好地运用骑兵,仅靠步兵的话,人的两条腿哪里有马的四条腿快。这仗我们就很难打赢了。”
秦朝的军事理论、军事装备都非常先进,但那主要是针对山东六国来说,要是真用到大原草上去。针对匈奴来说的话,就要进行一定程度的修订。不用说,秦朝地军事装备比起匈奴先进得很多,但若用以车战为主,骑兵为辅的战术去对付匈奴,的确是难度加大了许多。
也许正是看到了这点,蒙恬到了北方之后并没有冒然出击,而是先整修长城,把长城改造成攻防一体的军事基地,然后以此为依托,长驱直入,利用秦军装备的优势,特别是弩的优势,很好地压制了匈奴最为拿手的骑射,才取得了胜利。
汉武大帝反击匈奴的最大的教训也是最好地经验:步兵不可能在大草原上有太大的空间,骑兵是与匈奴交战的最好兵种!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西汉自从立国之后就开始推行马政,蓄养了大量地马匹,为以后大规模组建骑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卫青霍去病这些名垂千古的名将之所以能够取得那么巨大的成功,原因就在于他们拥有指挥大规模骑兵在草原上高速机动、长途奔袭、大纵深穿插迂回的杰出军事才干。
汉武大帝奋击匈奴的历史是一段令国人自豪的历史,周冲下过一番功夫,深知其中的利弊得失,才一再提醒李牧,李牧能够制订出这样的计,这说明他已经掌握了在大草原上运用骑兵的指挥艺术,也意味着秦朝地军事革新已经拉开了序幕,这正是周冲要达到的目的。
“说得好,说得好!”蒙恬王贲两人很是赞同。
王贲道:“这些天我对匈奴进行了一番研究,觉得我们要是用平定六国地打法来打匈奴,肯定行不通。六国有城池,要找到他们的军队不是什么难事,只要集中兵力攻击具有战略影响力的城池,就可以达到决战的目的。而匈奴不同,他没有城池,逐水草而居,行踪飘忽,要在大草原上找到他们骑兵才是最好的选择。”
蒙恬补充道:“在进攻上,步兵在草原上难有用武之地,但在防守上,步兵还是有很大用处,这点应该考虑到。”
李牧双手一拍,笑道:“你们这话可说到我心里去了,这就是英雄所见皆同吧,我也是这么想的。我计划兵分三路出击,骑兵是我们的突击力量,由蒙将军率领,直捣匈奴大?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