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师-文件
冒顿取出鸣镝,棒在手里。道:“大单于请看,这是冒顿的鸣镝,冒顿把鸣镝射向哪里,他们就会把箭射向哪里,就算是他们心爱地人也会射。”
“真是这样的话,何愁不胜呢?”头曼单于从马上跳下来,道:“本单于这马是大宛名驹。跟随本单于多年,现在就用它来试试。来来来,牵到那边去。”
亲兵把马牵到一边去,冒顿向头曼单于施礼,道:“大单于请看。”弯弓搭箭口把鸣镝射向头曼单于的坐骑。正中马臀,战马长声悲鸣。
战马的悲鸣一起就不可收拾,因为无数支利箭射来。战马立时成了刺狸,悲鸣着倒在地上口眼塑头曼单于,眼里流下泪水。它至死也不明白头曼单于为何如此狠心要置他于死地。
头曼单于大步来到坐骑前。蹲下身手抚坐骑的尸身,眼里流出眼泪。道:“追风呀追风,你跟了本单于这些年,本单于没有让你好死,你不要责怪本单于。”站起身。手按刀纳,眼里似欲喷出火,来到五十精兵前,问道:“你们知道这是本单于的坐骑吗?”
“知道!”精兵只用两个宇来回答。
头曼单于脸一沉。喝道:“知道了,你们还射?是不是以为本单于杀不了你们?”
“太子要我们射。我们就射!”精兵天经地义一般回答。
冒顿适时问道:“本太子要你们射月氏王。你们敢不敢射?”
“敢!”精兵这次的回答更加干脆。
冒顿单膝跪在头曼羊于踉前,道:“大单于请看,这就是我们大匈奴地勇士,勇气过人,高山、大漠都档不住他们,月氏人更加档不住。”
头曼单于根本就没有想到井兵会射死他的坐骑。正伤心口听了这话高兴起来了,道:“你们才是大匈奴真正的勇士,有了你们,大匈奴就是大漠的主人!本单于静候你们打败月氏人的好消息,等你们打败了月氏人,本单于亲自迎接你们,接受你们献给本单于月氏人得虏。”
“谢大单于!”冒顿向头曼单于施礼。
“拿酒来!”头曼单于很是高兴,从亲兵手里接过皮囊,取下头盔,把马奶酒倒在头盔里,递给冒顿道:“冒顿,饮了这酒就上路吧。等你打败了月氏人,父亲一定重重有赏。”
“谢父亲!”冒顿接过。一饮而尽。取过皮囊在自己地头盔里倒满酒,递给头曼单于道:“父亲养育儿子这么多年,儿子无以为报。就以这酒报答父亲的养育之恩,父亲请饮了这酒。”
头曼单于根本就没有意识到危机马上就要到来口很是高兴地接过酒喝干,道:“儿子敬给父亲的酒,就是有味道。”
冒顿把头盔戴在头上,道:“父亲,儿子去了。”
“我勇敢的儿子。去吧!父亲等着你的好消息!”头曼单于亲手扶着冒顿上马。
冒顿策马来到精兵队里,猛地拔出鸣镝,搭在弦上,泪水从虎目中滑落,对准头曼单于就射了过去。簧矢划破长空。发出刺耳的声响,直奔头曼单于地面门,头曼单于惊觉,喝道:“冒顿,你要干什么?”一句话没有说完,只见无数支箭矢直奔他射来。眼睁睁地看着这些箭矢射中自己,疼痛只存在了一刹那,就此气绝而逝,仰面倒在地上,手指冒顿,眼晴瞪得老大,他是死不螟目。
“冒顿。你敢造反。”群臣下意识地质问起来。
冒顿的鸣镝对准群臣,道:“本单于要做什么事。用得着你们同意吗?”
五千支利箭对准了群臣。只要冒顿地鸣镝一放,包准他们一个也跑不了。群臣一时间吓得呆了,也不知道是哪个率先叫声:“参见大单于!”跪在地上行大礼,群臣马上如法施为,道:“参见大单于!”
“你们都真心奉我大单于吗?”冒顿问道。
“臣以昆仓神的名义起誓,永远忠于大单于!”群臣马上表白。
冒顿放下弓,道:“左贤王,右贤王的位子空着呢,你们谁对本单于最忠心,本单于就让他当左贤王,右贤王。”
“谢大单于!”群臣无不是希翼万分。
冒顿扫视群臣一眼,道:“都起来吧。”
群臣谢一声,站了起来。就在这对,一骑飞驰,来到近前,跳下马,道:“启禀大单于,东胡派使者来了,说是要单于最心爱地宝马,最心爱的女人。”
这也太枉了,一点不把匈奴放在眼里,群臣义愤填膺,道:“胡说!大单于,把东胡的使者杀了,把他的头颅送给东胡王。”
冒顿想了一下,道:“本单于决定答应他们的条件。”
“大单于……”群臣就要进谏,冒顿喝道:“本单于决定了的事情,不可更改。马上派人去把西征军队搬回来,派人去和月氏讲和,他们要什么就给什么,不必讨价还价。”
丹一登上单于位就如此软弱,群臣很是不服,可是在冒顿如正午红日一般灼人的目光逼视下不敢再言,一个个先后低下了头颅。
第五卷 天下归一 第三十七章 平定百越(一)
诗江风光天下知名,素有“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皿旧,七有“洲绿、滩险、谭深、瀑飞“之胜,江中多洲,岸边多滩,乱石遏流,浪回波伏,茂树环合,翠竹竞秀。
两岸千峰万鳖,形态万千,峰上长满苹茸灌木,不时点缀烂漫止,花。谗远塑去膛联雕脆,宛如少女身上训m衣衫9岸堤乒生满凤尾竹口随风摇曳,姓娜多姿,宛如少女的裙裾,迷人目晴。山峰倒映水中,几分原脆,几分清晰,一叶扁舟行经其上,宛如船行山上,让人心旷神怡,就是最具天才的丹青目手也不可能想象得出如此美丽景致。
一艘渔船离岸扑入江中,渔夫把渔网抛入水中,网起鱼出,白鳞耀眼。渔夫很是高兴,道:“真多!今儿收成不错。可以换两盅酒钱,晚上整一尾红尾鲤鱼。整上两口,睡得也就踏实了。”
“老头子,天光这么早,你就想着睡觉了。做白日梦吧。”渔夫老婆很是不满意。道:“你就知道喝喝,都快喝成酒鬼了。”
渔夫有点惧内,不敢再和老婆争辩,忙岔开道:“这尾红尾鲤鱼真大。好几斤重,够我们吃上几天了。”
“你就知道吃吃,这要去卖。得卖多少钱呐。”老婆又数落起来,突然声音提高八度,惊奇之极地尖叫起来。道:“哇哦,真多!老头子,你快看。”
渔大也没有搞明白他老婆要他看啥,随口道:“看见了,你也不打听打听口这鱼是谁打的。我打的鱼能差嘛。”
老婆解释道:“我说地不是鱼,是船,你看那里来了好多船,正向我们划来。”
“哪里?”渔夫顺着老婆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一片船林,船只多得好象岸边的灌木。正向他们驶来,吃惊地问道:“咋这么多船?是哪里来的?”
这个问题他老婆也是无法回答,道:“我哪里知道。老头子,你看这些船好大哦,比我们的渔船大了好多。我们十艘渔船也比不上人家一艘。”
“这么大的船,我咋就没听说过呢?”渔夫迷糊地拍拍额头,道:“船帆上还写得有字,那字好象是中原人的,不是我们岭南人地字。”
老婆问道:“你咋知道是中原人的宇?”
渔夫解释道:“修渠的时候我去中原人那里卖过鱼。你咋忘了呢?我见过他们的字。一定是中原人的字。这字叫啥呢?咋他认得我,我不认得他呢。”
这是一个秦字。在秦始皇统一文字之靠,各国有各国地文字,渔夫见到的是楚国的文字。又不是秦国的文字,他当然认不得了。
“瞧你还敢不敢吹,还没喝就高了。”老婆饥嘲起来。
渔夫分辩道:“不是吹。是真的。”
两人正争间,只见那些船近了不少,头里船上一个将军正朝他们挥动旗帜。渔夫明白将军的意思,是要他们赶快靠岸。如此庞大地舰队经过。要是渔夫不靠岸,一个不小心撞在战舰上。就会引发危险,渔夫明白过来,跑到船头。操起桨,拼命地划向岸边口
渔船靠岸。渔夫放下心来,站在船头观看舰队经过,只见船上站着全副武装的兵士,顶盔贯甲,手执武器。在日光下发着寒光,夺人目晴。
“好象是军队哦,是中原人地军队,他们怎么到了这里?他们是要去哪里?”渔夫哨咕起来。
舰队一艇接一艘从他们眼打驶过,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直到日落西山也没有过完,夜色降临,驶过的舰队好象一条黑龙巨龙,滚滚前进。
这是秦王平定岭南大军中的一路。这次平定岭南,张良决定兵分三路进军,一路从灵渠坐船经水路南下,就是这一路,一路从岭南山道南下,一路从海上挺进。
默默默默默※炽默炽
车声耕耕。马蹄急,脚步声汇成一首特有地壮歌!
在岭南山道上,开进的秦军正向南推进,山道的两边是步兵。中间是战车和骑兵,过了山道就正式进入岭南,平定百越的战争即将拉开帷幕。
现在的山道和数日首的山道有所不同,不同的是路面上出现了不计其数的丰辙、蹄印还有脚印,大军已经过了几天都没还没有过完。
蹄声响起,一队骑士出现在山前,正是张良,周冲,内史腾他们赶到。来到近前,众人勒住马疆,停了下来。打量一阵山道和南下地将士们,周冲感慨万千,道:“今天。将士们从这里南下。开拓百越之地,一百年,一干年后,后人将会如何评价我们今天的行动呢?是骂我们穷兵鞋武,还是赞扬我们为了统一大业做出了贡献?”
这不是随口说说,秦始皇进军岭南一事后人是蓑贬不一。有人赞扬,有人咒骂,说秦始皇穷兵默武。周冲成了这段历史的推动者,自然是要关心一下后人的看法。
“当然是赞扬喽,百越之地我们的先辈早就定居下来了,早就该统一了,只是列国征战没有机会统一罢了,现在六国已灭,不平定百越还能做什么?”内史腾很是乐观,道:“骂我们的人肯定是瞎子,不了解情况。”
张良的看法却与众不同,道:“哪个历史人物没有蓑贬?封王征服淮河流域。经营东南。为我们的祖先挺进江南,进而进入百越之地莫定了基础,却因为他亡国了,这些贡献却给袜煞了。后人如何评价我们,那是后人的事,我们想管也管不着,就由他们去说吧。我们现在要做的事就是把平定百越这一仗打好,让后人谈起我们时不要说我们在平定百越时犯下错识就行了。”
“子房言之有理,言之有理!”周冲很是赞同。
张良一抱拳,道:“二位,就送到这里吧,再往前送可就到了岭南了。”
周冲和内史腾抱拳行礼,道:“子房保重!我们静候你的佳音。”
“告辞!”张良策马南行,消失在山道上。
与此同时,索方统帅下的海军正没着海岸线由北向南行驶,不计其数的楼船行经海上,黑压压一片,阳光都透不过来。
第五卷 天下归一 第三十七章 平定百越(二)
从秦始皇开凿发渠,把湘江和漓水连通之后,柱湘走廊仙n刀中原进入岭南的重要战略通道,为了经营岭南,历代对灵渠修缮不绝,就是今天灵渠仍然在发挥着重要作用,虽然不如古代巨大。
灵渠的开通,产生的另一个后果就是桂林的掘起。自从秦始皇平定百越之后。由于岭南之地有大量的土著,对中原文化的认同远不如后世高,再加上东西走向的五岭把岭南与中原隔开,虽有五岭通道和灵渠这些战略通道。其交往也是不多。
正是由于五岭的险峻,只要塞断五岭通道。控制住灵渠,则中原进入岭南就因难得多,是以秦末赵伦得以控制住数十万驻守在岭南的秦军,没有回归中原,参与平定农民起义的战争,这也是秦朝得以迅速瓦解的原因。
我们一直赞叹项羽在巨鹿一战中以少击多,以弱胜强击败章邯,从根本上扭转了战局。其实,仔细研宪这段历史后可以得出结论:项羽在巨鹿一战取得的成就没什么可以称道的。因为他面对的并不是秦军真正的主力,而是临时由奴隶和死囚组建起来的军队,只不过在章邯统率下打了几个胜仗而已。
当时秦军真正的主力一部分在北边防守匈奴,农民起义之后,这支军队行动迟缓。迟迟没有赶到战场,等到赶到战场时。大势已去,至于为什么行动如此迟缓口至今是个谜。
另一支主力,就是驻守在岭南。赵陀听到中原内乱的消息后,决定割地称王,下令塞断了五岭通道Q这支军队数量庞大的百战精锐之师再也没有回归中原。抛弃了他们亲手创建地大秦帝国,诚使后人叹息口
桂林本是岭南的一个小地方,并没有重要的作用。正是由于灵渠的开通,挂林的战略地位显著提高,因为经由湘桂走廊进入岭南后,上岸的最佳地点就是桂林,是以桂林成为中原进入岭南的战略基地。后世王朝不断投入人力物力建设,柱林才得以日惭成形。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