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师-文件
周冲剖析道:“自古以来,赏赐功臣的方式就是分封,给功臣封一块土地。这办法虽然博得一片叫好声,总诗爹《书当赞美不绝,读书人一片赞誉。其实危害非常大,这点读书人。孔子孟子却没有看到,更别说让他们抨击了。”
这话说到秦王心坎里去了,击掌叫好,道:“读书人只会空谈,没有做事的才干。却自以为了不起。其实他们没什么了不起的。孔子起邪说,孟子周游列目,与王侯分庭抗礼,到处游说他的歪理,结果是没有一个国君起用他,这些国君虽然毒,还不是瞎子,对他的歪理还是看得明白,其害无穷啊。
“周武王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这不过是一个仪式,向天下人表明从此天下太平了,并不是说今后就不用打仗了,就不用维持军备。可笑的是这些书呆子们以此说事。以为自此天下太平,不用打仗,不用维持军备。寡人倒要送他们四个字:居安思危!平时不整军经武,万一发生突发事件,到时用什么东西去应付?”
这话对儒家不屑一顾,有些偏颇。不过却说出了真知灼见。说出了读书人没有说出过的道理,让人不得不佩服,周冲心悦诚服地道:“王上圣明。听了王上这话,周冲有拨开云孪见青天之感,眼前豁然一亮。
“有人以为分封制一开始诸侯相亲。友善,听从天子的号令,到了后来之所以不听从天子的号令。是因为血缘关系淡了,由亲而疏之故,其实不然。这是误解。
“分封制是一种制度。存在地时间很长,世袭周替,血亲变得疏远。这是必然之事。再说了。是血亲就能相亲友善吗?不一定!三代之中上演地弟杀兄,子赋父口层出不穷,究其原就是因为大利当前,不得不为。正是看到这点,商代武丁才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
秦王打断周冲的话,感叹道:“周先生这话可是金石之言呐。不要以为是血亲就会相安无事。那么想也太幼菲了。血亲之间的相安。在极短时间,比如数年,十数年还可以,时间再长点那就难说了。别地不说,就说秦楚之交吧,楚国的女子在大秦的后宫倍极恩宠,可秦楚之间却是战争不断,血亲也不见得管用呐。”
最好地例子就是成怖谋反,这事发生在秦王身上,有些犯忌,周冲当然不会提,接着分析道:“分封制的危害主要在于四个方面。”
“四个?”秦王很是惊奇。道:“还真不少啊。周先生,快说。”
周冲应一声。道:“诸侯有一方土地。有了土地就可以养活很多人。就有老百姓,有了老百姓就有了赋税,有了兵员。”
“一针见血啊!”秦王赞叹道:“有了土地,诸侯就是周先生给寡人讲过的故事中地橘,甜的是他们自己,而不是天子。”
周冲点头赞同道:“没有了那方土,那么诸侯就是积,苦的是他自己,而甜地就是天子。有了百姓,诸侯大权在握,封国内的事务皆出于其手,就可以实现自己的主张,就可以行仁政,达到收买人心的目的。是以好多封国只知诸侯而不知天子。当然,也有真心为天子的,毕竟这种人不会太多口即使有也不会太长,他死了以后,他的后人难保没有不臣之心。”
“大丈夫难保妻贤子孝。就是这个理!”秦王很是赞同,道:“有地家族。祖上是忠臣,而后代却是奸臣,太有道理了。”
周冲往下分析。道:“有了百姓就有了赋税。有了钱就可以做不法之事。”
秦王赞叹道:“正是因为这点,周先生才建议寡人实行财务与政务分离。是吧?”
“王上圣明!”周冲道:“有了老百姓,诸侯可以组建军队,再加上他有钱。就可以为所欲为了,天子也不能管柬。这四个原因,归根结底就是因为土地,要是没有了土地,诸侯想乱也乱不了。”
秦王并没有马上表态。而是敷来踝去,想了一阵子,猛地一框拳,道:“周先生这话太精采了,分析入理啊,比寡人自个想的还要深,还要透。寡人决心已定,废分封,立郡县。我大秦永不封侯!”
废分封,立郡县是秦始皇革新猎施中最为核心的部分,这一举猎最大的效用就是彻底削弱了地方的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从而使得政令、军令能够畅行无阻。
当然。这一奉猎倍受后人诅咒,特别是儒家,骂秦始皇不法先王,凡事不师古,可他们没有想到他们自己却生活在秦始皇开创的这一格局之中,历史的笑柄!
随着民主一词的出现,那些打着民主幌子的人又骂秦始皇是独裁者。是暴君,可他们却没有深入研究这段历史。秦始皇才统一了国家。各地仍然自成体系,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全融合,消除这些障碍。要是不加强中央集权,实现政令、军令的统一,说不定就没有中国两十多年的强盛。很可能就是德国、印度的另一个版本:邦联制,你打我。我打你,国家四分五裂,打了一千多年才艰难地统一。
无论怎么说,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口统一政令军令,这是秦始皇一生中最伟大的成就,泽及干秋万代,统一战争是实现这一政治目标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步骤。在当时,地方的权力相当大。不废掉分封,确立郡县制,很难实现这一政治目标。
这一泽及后世的仁政居然是因为自己的一席话才最终确立下来,历史终于要走向自己推动的方向,周冲激动得眼里含满了泪水。
第六卷 革新篇 第四章 一语定乾坤(六)
达些天的心头巨石终于放下了,秦王也觉得很是轻松,很高兴,爽朗一笑,道:“周先生这一席话,让寡人了却了心中的烦恼,寡人一下子就轻松了。不过,功臣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周先生快把你的妙策说给寡人知道。”
周冲谦道:“王上过奖了,妙策说不上,浅见倒是有两个。如何区处,还请王上技择。”
秦王伸出右手食中二非,道:“两个?真不少啊,不错。不错!”
周冲说出想法,道:“一个办法是让功臣们做没有土地的诸侯。”
“没有土地的诸侯?”秦王品评起来,道:“这话有点深奥,周先生说详细点。”
周冲应一声。道:“功臣可以封他们一定的土地。但是不能太多,顶多就是一万多两万户。功臣有功劳,是英雄,走到哪里都受欢迎。可是要是他们插手他们的食邑的话,就有可能扰乱地方的政务军务,从而导致不好的事情发生,为了防止这种事情发生,不让他们插手这些事务。朝廷派人把他们食邑内的赋税收起来,再分发给功臣就是了。”
秦王眼晴放光,看着周冲,笑道:“周先生。真有你的啊。这主意很不错啊!如此一来口既可以防止功臣乱政,又安抚了功臣,一举两得呀,不错不错!”
这是西汉开始推行的荚励功臣制度。已为历史所验证。可以很好地防止功臣乱政。当然是很好了。
周冲接着说第二个办法,道:“王上。大秦已有功爵。可在此基础上进行赏赐。对于功臣,可以赐予功爵,但是他们只领俸禄。没有食邑,更不能插手政务。”
这有点类似于现代的待遇。国家可以给你钱。给你吃住,甚至可以给你配丰配专机,就是不能让你拥有土地。不能插手政务。
秦王眼里的光芒更盛,道:“周先生这话概括起来就是对于功臣,什么都可以给。就是土地不能给,坚决禁止功臣乱插手政务。”
一语切中害,周冲颂道:“王上圣明!两种办法,采用哪一种,请王上圣断。”
秦王并没有马上说出自己的想法,而是反问道:“请问周先生,你以为哪一种合适。”
周冲略一凝思。道:“王上。周冲以为给食邑比较好。”
秦王再次反问道:“只给俸禄不是更好吗?为什么你却要让寡人采取给食邑地方法?”
周冲解释道:“给俸禄地办法固然是好,只是超越太大,恐难有成效。王上请想,大秦境内不是还有封地吗?要是一下子把封地给收了,只给俸禄,恐怕有人会闹事。”
秦王点头道:“周先生的顾虑并非没有道理,只是有了更好的办法。就不必用中庸之道,寡人决心用后一种办法。除了土地实权以外,什么东西都可以给。至于那些反对地人嘛,寡人还镇得住,谅他们也反不了天。”秦王说镇得住肯定镇得住,没什么好担心的。
只要这头一开,被抑制的不仅仅是功臣,还有权贵,具有莫大地好处。周冲大喜,道:“王上圣明,周冲感佩。”
秦王在周冲肩头拍拍,道:“寡人心头石已去,就不打犹周先生了,寡人这就回宫筹戈。”转身就要走。
“王上。请慢。”周冲忙叫道。
秦王站住问道:“周先生还有什么事吗?有事尽管说。”
“王上。周冲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周冲答道。
谦了一声,秦王道:“你周先生什么时间掌会吞吞吐吐了?别饶弯子,直接说,直接说。”
周冲谢一声,道:“王上,周冲以为自古以来乱国、乱政者,大多是功臣,王上虽然只给俸禄,恐怕也难以抑制功臣。”
秦王一拍脑门,恍然大悟,道:“周先生不提,寡人还真没想到。那么。照周先生的意思该如何处理呢?”
周冲答道:“王上,周冲请王土退功臣,进文吏。”
“退功臣,进文吏?”秦王皱着眉头,问道:“什么意思?你说说看。”
周冲解释道:“王上请想,现在的功臣是追随王上平定天下,除了极少数,都是只懂得打仗,在战争年代,他们是有大用,可是现在是天下一统了,王上要是还要用他们来治天下,这不太合适吧?”
秦王点头道:“有理!治天下地人才和打天下的人才是不同,打天下的人不一定能治天下,治天下地人不一定能打天下,寡人是大秦的王上,应该在不同的时期用好不同类型的人才这才是正理。周先生以为要如何实行?”
周冲论释道:“征战天下的人不是所有人,也是大部分人只认得打天下的理。却不认得治天下的理,让他们来治理天下,难保不出事。再说了,他们占着高位不胜任,年轻才俊难以上进,这可不是国家之福啊。周冲地意思是把这些只懂得打天下,却不能治天下的功臣退下来。朝廷出钱养着,把位子空出来,便于才俊之士上进。”
秦王并没有马上答应,政来敷去,想了一阵子才道:“这话太有道理了,很新鲜!行倒是行得,只是一时间哪里去找那么多人才呢?”
对于这点,周冲是胸有成竹,道:“王上,退掉功臣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是一个惭进的过程,一扯一扯地退下来。同样的道理。人才的选拔也是惭进的,只要王上有心去做,何愁没有人才?”
汉初那些名臣可不是吃素的,只要给他们机会,他们当然不去造反,会学张良一样,归于庙堂之上,武有韩信、彭越、英布、曹参,文有萧何、陈平,这批人要是给提拔起来,那还不济济一堂。
正是考虑到这点。周冲才把光武帝刘秀实行的“退功臣。进文吏“的办法说给秦王知道。刘秀采用这一办法,后人赞美他是为了全君臣之义,为的是不让功臣违法乱纪,免得给他诛灭,其实这不完全对。更重要的是把位子让出来,便于后进之士成长,是以在很短时间内就实现了着名的“光武中兴”。
“说得好!”秦王击掌赞叹,道:“听了周先生的话。寡人眼前一亮,什么事都有了章法。周先生还没有大婚吧?等这事过去,寡人亲自给周先生主持婚礼。”(
第六卷 革新篇 第五章 周冲请客(上)
“相公,你请了这么多人,怎么就不请李斯呢?”淳于珏还是不明白。道:“李斯急功近理,人品不是太好,他毕竟于你有恩。常言说得好,受人滴水恩当以涌泉相报,你请缭子先生他们前来商议大事,单单把李斯排除在外,这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呀。”
她考虑得很周全。而且不乏感恩之心,周冲很是感动,拉住她的小手,轻拍着她的手背。道:“你能这样说,我很感激你。我不请李斯,并非是因为我讨厌他,他的为人你是清楚的。没什么好称道的。他对我还是有恩,再说了不看他的面也要看淑瑶他们的面嘛,按理我是应该请他。我之所以不请他,是为了他的将来着想,并非我忘恩负义。”
“他将来会怎样?你不请他,他就会和赢宁他们越搅越深,到时王上震怒,他也就成了罪人,王上杀他不至于,罢了他的官极有可能啊。”淳于珏担心地道:“他的人品不好,不过他的才学的确难得,这些年下来。要是没有他从中奔走。光靠你、缭子先生、韩非,好多事还不好办。我的意思是,你能帮他一下就帮一下,这么好才学的人不用。实在是可惜。”
周冲笑道:“我不请他来,就是在帮他。请他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