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师-文件
“李大人写璧劝分封书勇是为了我们大伙,我们闲着,大人一个人累,一想起这事我心里就不是※味,李大人不用再椎辞了,你总不成要老朽自个儿搬回去吧?”赢宁笑呵呵地道。
李斯见无可椎脱,道:“既如此。李斯就收下了。谢赢大人厚爱。”
“这才是自己人嘛。”赢宁很是高兴。走到桌边,看着桌子上的奏章,念道:“臣李斯斗胆奏请王上:群臣议分封。嚣嚣不绝。臣以为其害无穷。分封始于三代,历时两千年。王上一统海内,仿古制。行分封。上顺天心,下合民意,分封之行。可止群臣之议。分封之利在于兄弟和畦,君臣休戚与共,诚王者之制……”不住点头,道:“写得好,写得好,把分封的好处说得很透彻。”
李斯思索着道:“承蒙大人夸奖,李斯不才。不能尽道分判之利,还请大人指救。”
赢宁摸着胡须,很是高兴地道:“李大人过谦了,有此佳文,王上必然会效周武王,行分封,大封宗室功臣,到那时李大人就有一块肥沃之地,岂不美哉!”
想到要是分封得行,自己既是一方诸侯,凭必自己的才干必然在朝理政,那是何等地荣耀,就是比起周公也不为过,李斯眼里放光。道:“还得请大人美言几句才成。”
“李大人言重了,还得共勉!”赢宁一抱拳,道:“老朽就不打犹大人行文了。先行告退。”
李斯挽留道:“大人来到寒舍,连一杯茶也没有喝,这岂是待客之道。”
“眼下时间紧迫口等这事过去了,老朽再来叨扰李大人。”赢宁非常通情达理。
奏章关系重大,李斯也觉得还不够完美,极需椎敲斟酌,也就不再挽留,道:“既如此,李斯就恭送赢大人。”
赢宁在李斯手上轻拍,道:“李大人,请留步,请留步。”
李斯把赢宁送走,这才回到屋里坐了下来,推敲起奏章。过了一阵,李斯放下笔,皱着眉头,不住敷步,墒咕道:“这样送上去,是不是太冒险了?王上是怎么想地呢?王上深不可测,他的心思无人能猜测。万一王上不同意分封。岂不是弄巧成拙,我自个儿往刀口上撞。”
拍拍额头接着嘴咕道:“能知道王上心意的就是去周冲府上地那些人,可他们肯定不会说给我知道。这个周冲,他在商贾中时,我尽心尽力帮他,甚至为了帮他差点得罪王上,到了关键时刻,他却把我排除在外。真是小人!夫人,夫人。”
丫头急急忙忙跑进来,道:“大人,夫人一早就出去了,到现在还没有回来。”
“夫人出去了?你怎么不早说。”李斯有点上火,语气不善。
丫头忙回道:“大人,夫人不让说。”
“她去哪里了?”李斯问道。
丫头小心地回道:“夫人说要出去走走,没说去哪里,奴埠也不敢问。”
李斯很是耐烦地道:“好了,没你的事了,下去吧。”
丫头略一施礼,急急忙忙跑走了。
李斯是想到曾淑瑶和周冲的关系不错,可以叫曾淑瑶去周冲那里探点口风回来,没想到曾淑瑶一早就出去了,这事自然行不通了,不烦也得烦了。
“爹爹,抱抱嫣然!”正在李斯烦恼之际,嫣然菲嫩地声音响起。
李斯一瞧。曾淑瑶母女俏生生地站在门口。嫣然张开双臀,眨巴着小眼晴正冲他笑,李斯一把把嫣然抱起。亲了亲她的小脸蛋。问道:“嫣然,乖,你去哪里调皮去了?”
嫣然歪着脖子打量着李斯,道:“爹爹,周叔叔给嫣然点心吃哦。周叔叔坏哦,老让嫣然香香。”
李斯眼晴瞪得老大。道:“嫣然。你说什么?你去了周冲府里?”
曾淑瑶没好气地道:“是啊。家里迎来送往的,门槛都快踢断了,闷得慌,找周兄聊聊天,说说话,又碍不着你地事。”
这可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大好事,李斯哪会在乎曾淑瑶的埋怨,莲:“淑瑶,周冲可有话说?他有没有提起分封一事?”
“我们只是随便聊聊,哪会谈朝政。”曾淑瑶埋怨道:“哪象你。一天到晚就忙着封侯。你也不想想。你能有今天地地位功名,是如何的不易,你也该满足了。还整天想着封侯。周武王封了那么多的诸侯,有一个有好下场吗?太公又怎么样?他的子孙后代还不是给人杀得所剩无几。你总不能让你的后人也步太公的后尘吧。”
李斯辨解道:“夫人,你错怪我了。我这不是为后人着想嘛。”
“对了,周兄要我带一句话给你。”曾淑瑶有点奇怪地道:“周兄也真是的,有话不直说,还绕来绕去。”
李斯一下来精神了,急切之急地问道:“周冲说什么了?夫人快说。”
“也没什么,就一句诗,伐木丁丁,鸟鸣耍缨,。”曹淑瑶原话转告。
这是《诗经?小雅?伐木》,曾淑瑶也是知道,没什么玄机,可是李斯听了却是一脸地惊惧,把嫣然塞在曾淑瑶手里,趴到桌子上,道:“快,研墨,我要重写奏章!”
第六卷 革新篇 第六章 废分封(二)
“王上万年无期。万年无期!”群臣向稳坐宝座的秦王行
秦王挥手道:“免了。”
群臣谢过恩。站了起来。秦王扫视一眼周冲,尉缭。韩非,王剪,张良。蒙武,李牧,王贲,蒙恬,蒙毅,王敖,甘罗他们一眼,道:“今天。列位臣工都到来了,病了的也都康复了。寡人高兴。趁着天气好,赶紧晒谷草。把闹得沸沸扬扬的分封一事做个了断。列位臣工,你们有话就说,今天一定要议出个结果,给你们一个交代。”
李斯不由自主地朝周冲望去,只见周冲眼观异,异观心,一副恭敬之态,根本就瞧不出苗头。先技摸左袖筒,再摸模右袖筒,两只袖管里各有一道截然不同的奏章。
赢宁应声而出。道:“王上,臣有本奏。”
秦王微微一笑,道:“王叔有话请讲。赵高,王叔年纪大人了,给他设个座。”
能得秦王如此厚爱,赢宁当然是高兴。只是依他想来今天是分封的大日子。不能太过份,谦让一些比较好,忙椎辞道:“谢王上隆恩,臣实是不敢受。不敢受,还请王上收回成命。”
瞧他的样子也是真诚,秦王也就不勉强了,道:“既如此。那就罢了。王叔,你说。”
赢宁清咳一声。道:“王上,臣以为大秦一统天下,上承天意,下顺民心,历经数年奋战。终于一统,此开天辟地以来从未有过之盛事。然先王不远。凡事必师古。分封制天下。自古皆然,臣请王上即刻分封功臣和宗室,以安天下。”
他的话音一落。那些望封的群臣立即响应,朝殿里立时响起一阵嗡嗡声。
秦王不动声色。点头道:“王叔说的未必没有道理。殷鉴不远嘛,凡事若不参照靠代,吸取前代地教训。难免不出错。”
看来秦王很可能同意。赢宁声音提高了好几度,道:“王上圣明。”
秦王挥手阻止他往下说。道:“既然是师古,那么我就来谈谈周天子地事,你们说周朝一共存在了多少代?”
秦代周而并天下,对于周朝的事群臣谁不知道。立即发表意见。道:“三十七代!”有的说:“三十八代!”有地说:“八百年天下,开天辟地所未有啊。远迈夏商。”
“李斯。你学识渊博,你来说说周朝一共是多少代?”秦王点名了。
论学识韩非远在李斯之上,秦王不点韩非。却点李斯自有用意,李斯不察,还真以为自己的学识可以独占鳖头,道:“回王上,从文王算起,是三十八代,从武王算起是三十七代。”
秦王不置可否,道:“天子者,号令天下是也!我大秦武王观鼎于洛阳,与孟责赛举鼎,鼎太沉,砸断武王足腔,武王活活给疼死。鼎者。大禹所铸,华复重器,天子表征,一方诸侯可以任意观之。还拿来比赛力气,那么李斯你说堂堂天子的威严何在?还能算天子吗?”
秦武王浴阳观鼎,因奉鼎失手而崩一事天下皆知,这很好地说明了周天子地威严已经荡然无存了,李斯哑口无言。道:训,这这这……”
“这还算多了。寡人再给你算算。三家分晋,自请于周天子,这是既成的事实,周天子贪于三家进贡的货贿多,才给他韩赵魏三家诸侯到号。堂堂天子竟然象商人一样,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却置重器于不顾,这还能算天子吗?”秦王掷地有声地质问起来。
三家分晋后。用重赌买通周天子给他们诸侯名号,这事也是天下皆知,多为天下饥评,秦王这话问得再正确也没有了,任谁都无法反驳,李斯不由得结舌难言。
秦王看着李斯。道:“李斯,你说寡人说得有道理吗?”
“王上圣明,句句真知灼见!”李斯虽是心惊胆跳,也不得不承认秦王说得太有道理了。
秦王顿了顿,道:“五伯尊天子,攘蛮夷,天下人多所称道。你们也认为他们是好样地吧?是不是?”
“王上圣明!”群臣赞同。
周冲闭口不言,秦王看着周冲,道:“周先生不言。是不是有独到的见解,周先生可不可以说出来,让大家都听听。”
“王上,周冲的看法与天下异,还是不说地好,不然徒胎人笑。”周冲婉拒道。
秦王手一挥道:“只要是真知灼见,还怕人骂?连真知灼见都骂的人,那是瞎子。周先生不用顾虑,说吧。”
周冲应一声。语惊四座地道:“王上,请怒周冲斗胆。依周冲看来,五伯实下天下贼也。天下之乱就由五伯开始。”
在当时,五伯是楷模,天下人一提起没有不竖大拇指赞好的,周冲却斥为贼,无异于扔下一颗磅炸弹,话音一落,立时炸锅了,群臣纷纷出言喝斥。就是尉缭和韩非他们与周冲甚为相好的人也是吃惊不小,眼晴瞪得老大看着周冲,只是没有喝斥而已。
“你们就这样看待问题的?”点时间也不给周先生。周先生如何说出理由?”秦王脸一肃,质问群臣。
秦王威严天成。任谁都得惧七分。群臣心里害怕,立时住嘴,喝骂之声好象用刀砍断似的,丢然而止。
周冲面对群臣,道:“各位同僚的斥骂周冲听见了,周冲不以为然,周冲不才。愿在这里与各位同僚辩解一番,如果你们有人能驳倒周冲,周冲从此归隐。不问世事。谁来与周冲理论?”扫视群臣。
周冲地名声可不是盖的,都知道周冲能说会道。稻草都能给他说成黄金,群臣虽然心里不服,也不敢出来触这霉头。
“李斯,你学识渊博,你来辩难。寡人告诉你。周先生的辩才非同小可,你要问难点的,不然可难不住周先生。”秦王说完,知道必然有一番精采的辩驳。做好静听的准备。
李斯应一声,向周冲施礼,道:“李斯不才,奉旨向周先生请教几个问题。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诗书所美。何为贼?要是齐枉公也为贼,那么请问周先生,谁还敢兴伯业,尊天子,攘夷秋。泽及九洲。”
这是当对流行的看法,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主流观点。周冲不慌不忙,道:“李大人所言也是各位同僚所想吧。周冲倒想请问李大人,齐桓公何以成霸?”
李斯想也没有想,道:“桓公用夷吾。齐国大治,齐兵大出,尊天子。攘夷秋,匡复华复,如此功德能不称伯吗?周先生称桓公实是无理。”
这话立即得到群臣的响应,齐声赞好口就是尉缭和韩非,张良他们也是忍不住点头。在心里大叫此言对极。骂五伯为贼是后世的观点。超越了当时的认知水平,不能怪弗非他们见识浅陋。
以群臣想来。周冲肯定是无言以对。然而事情大出创他们意料,周冲哈哈一笑道:“李大人你可曾想到,齐桓公之所以能称伯。还不是天子侵弱,威严不存,号令无力,桓公乘时而起,挟天子而令诸侯,名为尊天子,实为浩名哟誉,天下只知齐桓之名,而不知天子之名;天下闻齐桓之令而动,却不闻天子之令而听。
“九合之后,齐桓志得意满,矜骄不已。大有凌恃天子之势,李大人为什么不说呢?假若天子威德仍在,何需齐袒?齐枉之后,五伯迭兴。力征天下,为了所谓的伯业,你征我杀,置天子号令于不顾,这就是你们赞美的五伯。这就是你们赞美的伯业。都是以天子的威严为代价,周冲称五伯为贼,已经是很客气了。”
这话虽是反常,却很是有理,让群臣耳目一新。哑口无言。
韩非结巴着璃咕道:“挺新鲜,照这么说也是在理,很在理!妙妙妙!为伯者,实为窃权之辈也。权者国之重器。为五伯所窃,天子已不为天子了。”
赢宁隐隐觉得不对劲,周冲名为议五伯,实是在议论周天子失德之事,若是不能折服周冲的话。那么分封一事就很可能泡汤,出班喝道:“周冲,住口。”
秦王盯着赢宁道:“王叔,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