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师-文件
秦王盯着赢宁道:“王叔,有理不在言高,只要你有理,还怕别人不服,用得着如此出言不逊。”
赢宁跪下道:“王上。请治周冲大不敬罪。大秦积公也是五伯中人,周冲侮辱五伯就是侮辱静公,侮辱程公就是侮辱赢氏一脉呀,王上!”
这的确是一个由头,望封的群臣知道周冲现在成了他们的伴脚石,必须得扳倒,马上附和道:“臣附议。”
秦王并不说话,看看赢宁再看着周冲,一言不发。
第六卷 革新篇 第六章 废分封(三)
周冲敢直言五伯为贼,自然想到其中包括秦穆公。早就想好了劝词,正要往下说,秦王挥手道:“这个问题。寡人代周先生来回答。先祖赘公西并戎狄,东败晋目,使大秦强盛,寡人想到先祖的功业依然是心驰神往。不过。仔细一想。程公他老人家的功业也就是这两点,兼并戎狄二十余园,使我大秦从此走向强盛。向东边也只是打败了晋国,成就伯业。
“积公他老人家的功业虽然怠诗勇怠书勇所美,说到底也就是诸侯之间的征战,若赘公不能打败晋国,就不能有淆谷封尸,更不会有伯业。这对我大秦固然是好事,因为当时大秦偏处西隅。不得不如此,这对于周天子来说,却是不幸,诸侯不听号令。檀自征伐,这是天子威严不存的表征。现在,大秦一统天下,是天子而不是诸侯,王叔啊,你就不要抓住一点由头难为周先生了。对于周先生的说法,寡人也觉得很有道理啊。
“周平王东迁之后,第一个乱政的是郑庄公,那时的诸侯多少还有点顾忌。自从五伯迭兴之后,周天子就成了楞设,诸侯只知朝伯,而不知朝天子。天子之所以为诸侯朝觐,还不是因为五伯想得美名。挟天子而令诸侯。说得再好不过了。
“寡人要告诉你们的是,大秦不是周室,寡人也绝不会尤许地方坐大,威胁朝廷,寡人要告诉你们的是:谁想成为五伯。寡人手中的剑就会砍下他的脑袋!”猛地拔剑出鞘,威风凛凛,扫视群臣。群臣对秦王很是敬畏。吓得大气都不敢出。
秦王如此说,既为周冲解了围,同时也为周冲杜了指责。要是换介,人完全有可能不与众人为敌,把周冲用作挡箭牌,周冲在心里对秦王地做法很是赞赏口同时也不乏感激之情,道:“王土圣明,大秦必昌!”
群臣这才反应过来。应该说几句好听地。忙跟着周冲道:“王上圣明,大秦必昌!”
“托你们吉言。寡人相信大秦必然昌大!”秦王还剑入鞘。
赢宁仍是不死心,道:“王上。分封之事还请王上三思。王上。分封之利甚多,李斯有本幸上奏,尽道分封之利。”
秦王哦了一声,很感兴趣地道:“李斯。快呈上来吧。寡人听说你闭门不出,一门心思写奏章,寡人早想看看你是如何一言兴邦的。你的《谏逐客书》寡人时常拜读。每一次拜读都有不同地想法,你的奏章必然也是一篇佳文吧。”
李斯袖管里有两道奏幸,当此情景不知道该上哪一道,摸摸左边袖管,又摸摸右边袖管,终是拿不定主意,不由自主地向周冲瞧去,只见周冲巷敬地站着,根本瞧不出苗头。
偏偏赢宁不识趣。走了过来,道:“李大人,快把你的奏章呈上来,王上等着看。”
这无异于趁火打劫。李斯真想臭骂他两句,李斯发现群臣都看着他。知道要躲是躲不过了。吸口气定定神,从右边袖管里取出奏章。赢宁实在是太心急了,一把夺过来,双手棒着,递给赵高,赵高再回去呈给秦王。
秦王展开看了起来,看完抬起头扫视群臣,不住点头,问道:“这道奏章你们都看过了?”
瞧秦王地表情应该是《劝分封书》很称他的意,那么分封一本就成了,群臣心里大喜,齐道:“回王上,看过了。”
“好,看过了就好!”秦王把奏章递给赵高。道:“给王叔。让王叔念给大家听听,听听李斯一言兴邦的妙论。”
赵高接过。走过去递给赢宁,赢宁满心欢喜地展开,读道:“为分封诸侯。臣李斯敬禀王上:群臣提议分封,意在巩固江山社稷。无不出自对大秦之忠心。然今日之大秦乃王上开创地新天新地,非先古旧礼制所能适用。分封之要害,在于世袭。但世袭之害甚多。难保子孙后代忠心不变……李斯,你拿错了吧?不是这道啊。”
李斯现在是势成骑虎。要下是下不来了。只有挺到底,胸一挺。头一昂,斩钉截铁地回道:“是,就是这道。”
“王叔,读下去!”秦王适时接过话头。
赢宁走到李斯身边,道:“李斯,快把那道拿出来,劝分封那道,我亲眼看过的,不是这道呀,你不能两面三刀呀。”
这相当于当面对质,李斯的脸一下子就变成了关公脸,连脖子都红了,校辩道:“只有这一道,我这些天就写了这一道,没有第二道。”
“李斯,你来读!”秦王脸一肃。
李斯应一声,从赢宁手里接过奏幸,念道:“子孙后代,难免良莠不齐,大秦即有成安君之乱,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臣恳请王上废分到!”
赢宁牙齿咬得格格作响,要不是秦王在地话。肯定是把李斯撕成八大块了,质问道:“分封非为赢宁,为天下着想,为王上的江山社稷着想。若不分封,李斯你说该如何赏赐功臣?功臣不赏,何以明赏罚。谁还来为大秦效力?不分封,天下怎么治理?你胡说八道。”
周冲要曾淑瑶带给李斯的虽是一句诗,“伐木丁丁。鸟鸣婪噪”,意思是说砍树也惊动鸟儿。让鸟儿不得安宁,李斯是聪明人马上悟到其中的危险,赶紧写了这道叉谏分封书勇。到了朝殿上,秦王与周冲一唱一和,表面上是在论五伯。其实是在饺论周室的失误,李斯隐约猜到秦王的心思不会分封,才把这道《废分封书》拿出来。博取秦王的欢心。
可以想象得到,要是秦王表现得对分封很感兴趣。李斯必然会拿出《劝分封书》,那样一来他就会蹈入万劫不复之地。
废掉分封之后,该如何治理天下这事,李斯还真没有想到,不过好在他有急智,念头一转马上就有了主意。上前一步道:“王土,臣以为废分封之后该行郡县制,在全国设立郡县,郡设太守,太守由王上任命,如此一来,大秦虽大,于王上来说却是如臀使指。灵活异常。”
听了他地话,周冲心里暗赞此人的急智真是非同一般人可比,留下他是对的,这份才情毕竞难得,只要用好了。对秦朝的发展有莫天的好处。
第六卷 革新篇 第六章 废分封(四)
李斯这个极力赞成分封的人已经改变了主意,分封成功的可能性极小,赢宁心里发急。喝道:“李斯,你说废就废了,那功臣怎么办?我大秦历来有功必赏。总不会要大秦食言而肥,过河折桥吧?”
这个问题李斯也没有好办法,一听他这话立时为之语塞。就在这时韩非取出奏章。高高举起,结巴道:“王上,韩非有本奏。”
韩非虽然天生结巴,但是他的才情群臣很是佩服,一听他有本奏,无不是静下心来。想一听究竟,就是赢宁也不再逼迫李斯。看着韩非。
秦王一挥手,赵高走过来接过奏幸,转呈给秦王,秦王不用看也精得到里面的意思。仍是打开看了一遍。看着弗非道:“还是联名奏章。奏章太长,读给你们听要读半天,我找个了解内情的人扼要说给你们听。周先生,你也署了名,你来说奏幸里的意思。”
韩非结巴。要他来说大意肯定是一件很痛苦的事,这奏章虽不是出自周冲之手,但周冲是始作佰者,由他来讲述最好不过了。
周冲老是在关键时刻处于风口浪尖上,群臣都知道他这人一向奇计百出,让人想不到,他的意思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会被采纳,说不定他一语而废分封,群臣虽是不愿意,也是不得不耐着性子听他说话。
应一声。周冲扼要讲述道:“各位同僚:周冲奉旨讲述奏章大意,不到之处还请各位同僚指正。这道奏章由韩非执笔,署名的有缭子先生、张良、王剪、王贲、蒙武、蒙恬、蒙毅、李牧、王敖、甘罗,还有在下。”
这么多重臣都署名了。看来秦王早就有了主意。群臣闹分封明显不明智。群臣心里害怕,离赢宁近的人不由自主地极了几步。
周冲接着道:“这道奏章的大意主要有以下几个:一是建议王上废分封。立郡县,全国设立三十六郡,郡设太守。太守由王上择贤任之。二是军政分离,主管政务地官员不得插手军务。主管军务地官员不得插手政务口三是财务与政务分离。建立统一的会计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椎行借贷式计帐方式,统一管理帐务。”
三条中除了第一条刚刚李斯讲过。另外两条群臣更是听所未听,闻所未闻,不由得惊奇得张大了嘴巴。惊讶得话也说不出。
赢宁反驳道:“周冲,听你的意思是说什么都要改。请问周大人,当今天下承战国之弊。书不同文、丰不轨、权不同衡、量不同度,十里尚不同风,你说改就能改得了吗?”
秦王猛地从宝座上站起。击掌赞道:“说得好!寡人也认为当今天下存在这些弊端。天下没有统一之前,你们认为寡人统一天下不可能,现在寡人把天下统一了。这点功绩。商汤,周武王,周公他们都做过,算不得什么。现在,寡人就来做点他们没有做过。也没有想过。他们更不敢做、也做不到地事情。你们都听好了:凡我大秦书必同文,车必同轨。权必同衡。量必同度,从成阳发出一辆丰,要畅行无阻到达大秦的每一个地方。寡人的诌命天下人都要看得懂。活途关卡,统统摧毁。兵器全部收激。”
这话语惊四座,群臣给惊呆了,不由自主地叫声啊,再也没有声音了。
周冲知道这既是秦王雄心地表现,也对后世具有莫大的好处,在当时铁器已经逐步占据主导地位,那些青铜兵器收上去重新铸造,可以用来打造农具,或是另作他用。于当时社会的发展只有好处,没有坏处。道:“王上圣明,周冲感佩。”
群臣这才惊醒过来。颂道:“王上圣明!”
秦王坐下来,道:“周先生,接着说。”
周冲往下说,道:“第四策就是各位同僚关心地如何赏赐功臣的问题,我们经过商量,一致认为赏赐功臣不一定要裂土封侯。”
无法安抚功臣,迫使秦王分封是赢宁最后的希望,要是这也有办法解决地话,那么他的希望就全盘泡汤了。是以他比谁都着急,忙问道:“如何赏赐功臣?”
周冲微微一笑,道:“好教赢大人得知,我们一致认为用俸禄比用土地更好。大秦立国以来极少封侯,商鞍被封商地。没过多久。商鞍谋反事泄,地除,另外就是应侯了。用俸禄而不是土地赏赐功臣,在大秦已有几百年时间,要实行不会存在困难。”
韩非,尉缭他们齐道:“王上,臣附议。”
事情到了这一步,李斯知道他该怎么做,忙上前道:“王上,臣李斯附议。臣以为裂土封侯不便于朝廷号令,用俸禄取代裂土封侯可以纠正这一弊端,自此以往,诸侯坐大之苦不会在大秦重现。”
“说得好!”秦王很是赞许道:“诸侯坐大,致使天子不能号令。造成这种境况的就是分封存在问题,其道理李斯的奏章说得很明白,因此寡人决定:我大秦永不封侯!功臣多予俸禄。爵位。功劳特别大者。可以传袭三代,三代之后,就要凭自己的本事去棒取功名。这一条,自从商鞍变法就在实行,今后也不会变。”
秦王决心已定,无法改变了。群臣只得接受不能封侯的现实,齐道:“遵旨!”
赢宁一心望封,事已至此,无可挽回,但他仍是不服,站着不说话,秦王问道:“王叔,你怎么看?你还认为寡人这一举猎不对?”
再坚持下去,必然有不测之祸,赢宁权衙再三,只得道:“回王上,臣不敢,臣以为此举上承天意。下顺民心,是泽及万世之举。”
这明显是马屁话,不过这话能从他嘴里说出来,这说明他的阴谋被彻底给粉碎了,秦王也就不去计较了,道:“第五条就是给寡人加尊号一事,寡人之功业远在成汤、武王、周公之上,实现了真正地一统。就号皇帝。寡人自称联。联是盘古开天地以来第一位皇帝,就叫始皇帝!”
尊号只是一种称号,古人看得很重,周冲却不以为然,秦代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他规占了影响深完的一系列事件,有好多我们今天还在用,因而秦始皇的功绩确实无人能及,称皇帝也无不可,周冲也就不阻止了。
自此以后,一个响彻寞宇,流传千古的名宇就此诞生,这个名字就是:秦始皇!!!
第六卷 革新篇 第六章 废分封(五)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