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师-文件
自此以后,一个响彻寞宇,流传千古的名宇就此诞生,这个名字就是:秦始皇!!!
第六卷 革新篇 第六章 废分封(五)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群臣在周冲的带领下恭贺秦始皇。
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帝王,他的功业就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他统一中国后。中国历史走上了与以往完全不同的方向,他还规划,了中国古代一系的战略工程。影响深远,泽及后世。
当然,在这些战略工程里有许多给后人骂得体无完肤,比如长城,后人斥骂者不在少数,其实长城给中原的屏蔽作用非常非常之大,要是没有长城的战略屏障作用,中原受到的威胁会大很多。仔细研究中国古代史,会惊奇地发现,北方少数民族对中原的侵扰往往就是从长城开始的,这些游牧民族千方百计要拿下长城,然后才能兵临中原,这是对长城战略屏障作用的最好明证。
正是考虑到秦始皇已经做了的,即将要做的战略规划。周冲认为恭贺他当土始皇帝也是必要的,倒不是为了拍他的马屁。
“平身!”秦始皇挥手要群臣站起。
群臣谢过恩站了起来。
秦始皇扫视一眼群臣,道:“联知道,列位臣工追随联,南征北战。东挡西杀,历经数年努力。扫灭六国,平定百越,一统天下,打下一座锦绣江山。有功的臣工们盼望着封赏,这是人之常情,没什么不好说的。
“今天。联就来论功行赏。缭子先生辅佐联,调兵遣将,善为筹谋,功莫大焉,应为首功。封缭子先生为国尉。掌管天下兵马,赏黄金两千斤!”
尉缭忙推辞道:“皇上,缭子本是山野闲人。幸得遇皇上,拔摧于山林之间。得以追随皇上平定天下。缭子已经够幸运的了,不敢接受封赏,还请皇上收回成命。”
“缭子先生高士。本为平定天下而出世,蹈入红尘,按理联应该体谅你的心思。只是有功不赏。不足以激励后人,还请缭子先生不要推辞了。”秦始皇不为所动,坚持封赏。
尉缭知道要是他受赏的话。后面伸手要赏地人会更多。最好地办法就是坚决不受,再辞道:“皇上。缭子本为百姓而蹈入红尘,非为厚利,若王上若一定要赏,缭子想向皇上要一块土地。”
“哦。”秦始皇很感兴趣,道:“缭子先生请讲。”
尉缭接着道:“缭子与周先生相识于华山之炭,结半仙居而居,缭子是想向皇上讨要华山之敷一室之地口华山山清水秀口宜于修身养性。缭子深爱之,若皇上能允准缭子在华山之巅结庐而居,了却余生,缭子此生足也。”
秦始皇反问道:“缭子先生就以为仗打完了,天下就没事了?联要告诉你的是,仗是打完了,但这仅仅是个开始,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还需要缭子先生出力,你就想撂挑子。舍联而去了?华山可以给你了,但是你不能离开联。”
尉缭澄清道:“皇上,缭子非为华山,只要华山一庐之地。”
“联的要求。你能满足吗?”秦始皇不答所问,反问道。
历史上地尉缭在功成之后,飊然隐退,不知所踪。当然,他之所以退走,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对于秦始皇的改革不满,也就是发生了政见分些。历史重来。经过周冲的努力,他认同了秦始皇地改革,但是他还是想隐退,是以想借机抽身。
尉缭迟疑了一下,道:“皇上。天下一统了。马放南山,刀枪入库,缭子也无用武之地了,缭子也想歇歇了,还请皇上准许缭子归隐。”
秦始皇摇头道:“缭子先生此言不对,联不是难为你,联要让你心服口服口有道是,天下危,注意将;天下安,注意相,。其实这是屁话。联知道你们心里的想法,你们以为仗打完了,从此天下无事,大错特错了,联以为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居安思危。整军经武,以备不时之需,这一点还要加强。
“依联看,在这场统一战争中,天秦军队本来可以做得更好,只是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做到更好,比如骑兵的运用,海军地使用。这些都还有待进一步探索,这些事情正缭子先生所长,缭子先生何以说无事可做呢?居安思危啊,居安思危啊!缭子先生,联说得可对?”
后人评论秦始皇,说他的堆心超越了他的时代,也许有道理。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地。秦始皇的眼光比谁都深远,与他同时代的人认为仗打完了,从此天下无事,可以享乐了。他却雷厉风行进行大规模的改革,规女了中华民族的未来,建设了一系列具有重大影响的战略工程。为中华民族的发展莫定了坚实地基础。
这话入情入理,眼光卓越,尉缭不得叹服,道:“皇上说得是,缭子可以住在咸阳。若是皇上有垂询。缭子自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国尉一职。黄金皆不敢受。”
秦始皇知道他的用意,那是为了减少赏功的压力而为,很是感动,道:“既如此。就依了先生。”
“谢皇上!”尉缭谢恩。
秦始皇看着周冲道:“周先生有裂楚、疲赵、灭司马尚、拔邯郸、灭齐、建策灭百越之功,你的功劳仅次于缭子先生,授周先生国师之职,赏黄金两千斤。”
周冲忙谢恩道:“皇上,周冲本是一商人,幸得遇皇上,拔于高位,委以重任,周冲效奔走之劳,赖天之幸,周冲侥幸成功。立有寸功,实是不敢当如此厚赏。还请皇上收回成命。”
“周先生之功,联心里明白。”秦始皇赞叹无已地道:“周先生之功还在于给联出了很多好主意,正是有了周先生的妙策,联的革新才能顺利施行,国师一职非先生莫属。”
周冲谦道:“皇上过奖了,周冲不过是一得之愚,幸蒙皇上赏识,周冲已是感激不尽,实是不敢受赏。”只要中国历史走向一个理想的方向,周冲也就满足了,根本就不在乎赏赐。再说了坚辞才能让秦始皇的压力减轻,这话说得极是诚恳。
秦始皇看着周冲,长叹一声道:“周先生高义,联感动啊!”
群臣齐道:“皇上,臣等不愿受封!”
耪样的力量就是这样大。尉缭和周冲都不受赏。他们谁还敢要?
第六卷 革新篇 第六章 废分封(六)
“你们的功劳,联心里明白。有功必赏,这是大秦的铁律。秦始皇不准。
李斯现在已经完全明白过来了,他自己犯了一个天大的错误。那就是不应该跟着闹分封,现在补救也许还来得及,代表群臣道:“皇上,臣李斯以为有功必赏固然是国之根本。但非皇上不赏。而是臣等不愿领受。臣等固然有微功,但比起缭子先生,周先生之功实在是太渺小了。缭子先生、周先生清高之士,不愿受赏,臣等也不敢领受。
“再者。天下州刚统一,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若是臣等就只顾着功劳,忘记了应该做什么,岂不是有愧于皇上,有愧于天下?”
群臣齐道:“臣附议!请皇上不赏!”先前还一门心思要赏。现在却是一门心思却赏,差别只是在于多了榜样而已。
“你们的心意联心里明白。”秦始皇道:“但有功必赏,你们的功劳联一定会赏赐的,这事议定之后再赏赐你们。在这之外,还有几件事情要处理,首先是国尉一职虚悬,国尉关系甚大,天下兵马不能一日无人管理,联看就子房出任园尉。子房,可愿为天下尽力?”
国尉用古代的话来说就是“天下兵马大元帅”,用现代的话来说相当于国防部长,主管军队,关系很大。
历史上,尉缭佐秦始皇统一中国,张良佐刘邦定平天下,两人都是善谋之人,由张良接替尉缭出任国尉一职再合适不过了。
张良谦道:“皇上眷顾,张良感激无已。只是张良才疏掌浅。资历尚浅。不敢任国尉一职。还请皇上另择贤能。”
“谦逊固然是一种美德,但有时谦逊却不适用。”秦始皇剖析道:“缭子先生清高之士。数年征战,疲累不堪。想轻松轻松。联也不能强人所难。周先生善兵,出任国尉一职未尝不可,但依联看周先生更善于政务。他的策论很是高明。出任国尉一职不太合适。王剪、蒙武稳垂之人,能征善战。毕竟年纪大了,打了一辈子仗,也都累了,想轻松一下。联也能体谅口
“唯有你子房,年轻膘锐,策出无方。身具统帅之才,更难得的是善谋善兵,能从大处着眼,统筹全局,由你担任国尉一职再合适不过了,还请子房不要再推辞了。”
王剪抱拳施礼道:“子房,皇上所言极是。王剪征战一生,打了数不清的仗,可让王剪心服者不多,皇上是一个,缭子先生是一个,周先生是一个。你子房也是一个。依王剪看,子房既有缭子先生地谋略,也有周先生地奇计,既能运筹韩帷又能决胜沙场,实是一等一的人才,若你不愿担任国尉一职。只有请缭子先生勉为其难了。你总不能强缭子先生所难吧?”
他的话立即得到蒙武蒙恬他们地支持。
张良沉思了一下,道:“既然如此,张良敢不从命。只是张良不到之处,还请各位指教。”
秦始皇很是高兴道:“子房主理兵事,联就放心了。子房,你要明白,联启用你,不仅仅是因为你才能卓着。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你年轻有为。联是想启用一扯象你这样既年轻,又才具非凡的后进主理大秦军政事务,如此一来,用不了多久,大秦人才济济。要大秦不强盛都不行。联在这里可以断言:不久的将来。大秦将会是国富兵强!”
其实这已经是在为周冲提出地“退功臣,进文吏“策略做准备了。
“皇上圣明!”群臣不得不佩服秦始皇深远的眼光。
张良道:“谢皇上眷顾,张良敢不尽力!”
秦始皇接着道:“天下一统,固然是好事。但你们不要以为天下从此太平无事了。联看呐,大秦承周室八百年之弊,百废待举,万事待张,要治理好天下还需要艰苦的努力。要治理好天下,就得选一才能卓着地丞相。”
丞相位高权重,万人景仰,群臣不由自主地望向弗非,以他们想来韩非必是丞相的最佳人选,就是李斯也不得不如此认为。
然而。事情的发展远远出乎他们地意料,秦王先是看着弗非,很是惋惜,最后看着李斯。道:“李斯,大秦的丞相由你担任,你可愿意?”
李斯参与闹分封,差点铸成大错,明察秋毫的秦始皇不会不知道,秦始皇不仅没有怪罪李斯,反倒是要他担任丞相,太让人想不到了,群臣不由自主地惊呼出声。惊呼声此起彼落,响成一片。
李斯就是做梦也没有想到,丞相一职居然落到自己身上,眼晴瞪得老大,过了好一会才明白过来,忙椎辞道:“皇上,臣李斯才智浅陋,万万不敢担此大任。皇上。臣以为韩非担任丞相再合适不过了。”
他这话说到群臣心长里去了。不住点头赞同。
秦始皇叹息一声,道:“你说得对,韩非的才学联也挺佩服,由他担任丞相再好也没有。只是,弗非的缺陷你也是知道的,那会累坏他,还是由你担任丞相比较合适。”
缺陷一词是拈韩非口吃,要是韩非当丞相,因为口齿不够便捷的原因,说不定把一刻钟就能交待完地事弄成两刻钟。甚至更长,如此一来说话的韩非够累,听话的人也累,更严重的还会引发歧义,从而坏事。所以,对韩非的安排最好是让他出谋划策,而不参与实事。
“这……”李斯仍是难以置信。
韩非向李斯道:“李斯,你我同学于先师苟子,我的毛病你是知道的……”手指自己的嘴巴,结巴着半天说不出话。
李斯明白他要说什么,拦住道:“学兄,你不用说了,李斯心里明白。”
秦始皇问道:“李斯,你愿意当丞相吗?”
李斯叶蛹一下跪在地上。道:“臣领旨!”激动得哭了起来。
他本是闹分封之人,现在居然成了丞相。这在闹分封的群臣眼里他是叛徒,对他恨得牙痒痒的。要不是他位高权重,肯定是早就破口大骂了。
秦始皇看着李斯,道:“李斯,联送你三个宇:忠于联!”
虽只三宇,份量却极重,正是因为李斯在关键时测倒向了秦始皇,拿出了嘿谏分封书当,证明他对秦始皇很是敬畏,死心塌地跟着秦始皇。那么这样的人一定要重用。
“臣铭记于心!”李斯颤颤兢兢地道。
在闹分封的人眼里他是叛徒,在不望封的人眼里他是跳梁小丑,可以说李斯把满朝文武得罪光了,没有退路了,他只有忠于秦始皇才能善终。不然的话只要他一失势。有得他受的。这一招赶鸭子上架,太高明了,周冲在心里对秦始皇的手腕钦佩无已。
第六卷 革新篇 第七章 人生喜事(一)
“哪来的驴叫?奇了的怪了。”周冲从屋里大步而出,望见门口很是奇怪。
淳于珏捂着小嘴喧喧地笑个不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