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师-文件
秦王恍然大悟,道:“原来还有这等妙事!等篇成之后,缭子先生就建议你把纸和笔推而广之,于是你们就来到咸阳,开了四宝斋,是这样吗?”
周冲道:“王上圣明!”这不是吹捧秦王,而是秦王把这事猜得很准,周冲不得不服。
秦王喜尉无限地道:“寡人得缭子先生必也!周先生,缭子先生的兵书你可曾读过?”
“那是当然!”周冲在心里很是自得,道:“回王上,臣有幸,曾经浏览过。”
秦王很是急切,道:“周先生,快快给寡人背几段,让寡人听听缭子先生的高见。”
周冲却婉拒道:“王上,这是帝王之书,周冲没这胆,还请王上谅解。王上要是想窥缭子先生兵法全貌,还请王上问缭子先生。”
“你这是卖关子,周冲,你好大的胆子,居然敢抗命。”秦王看着周冲,点头道:“帝王之书,好大的口气,既然是这样,那就寡人亲自向缭子先生请教。”
周冲不得不服秦王的气度,要是换个人肯定会问罪,就连李斯的脸色都变了,而秦王居然坦然接周冲的关子,实是难得,道:“王上有所不知,不是口气大,而是千真万确的事。依照臣的看法,缭子先生之才当得四个字的称赞。”
“哪四个字?”秦王问道。
周冲缓缓道:“国士无双!”
“国士无双!好好好好!”秦王非常兴奋,一口气不知道叫了多少个好字。
秦王这种人胆识过人,具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可贵品质,喜怒难以形于颜色,象这样兴奋莫铭很是难得,一生也不过几回而已,可见他对人才是多么的渴望,周冲不得不感叹:“秦王如此怜才,他能不统一天下吗?那些儒生们只知一味骂秦王,可儒家推崇的人才是人才吗?不过是一些只知是古非今,无治世之具的书呆子。”
“请问周先生,缭子先生现在何处?”秦王问道。
周冲答得非常巧妙:“要是王上需要贤才,缭子先生则在;要是王上不需要贤才,缭子先生则不在!”身边的李斯用肘轻碰周冲一下,意思是说不能这样说话,周冲故作不知,一溜口就说完了。
秦王击掌叫好,道:“说得好,说得好!寡人要人才,则天下贤才尽在!要是寡人不能用贤才,则得而复失,有也等于没有。六国并非没有人才,就是因为没有用好人才,百里奚,商鞅,张仪,范睢,六国不是先我大秦得到了,最终还是归于我大秦。他们不能用人才,这才是他们越来越弱的根本原因。谢周先生提醒。”
“有什么好谢的,我不过是给尉兄铺路而已,没想到你还解读出别有的意思。”周冲心思电转,道:“王上有此雄心,何愁贤才不归!”
秦王沉思了一下,道:“请周先生转告缭子先生,请先生稍等三日,容寡人斋戒沐浴,然后亲迎先生。寡人要天下人都知道,寡人拥有缭子先生这样的贤才,要咸阳百姓洒扫除道,前来迎接。还要诏告六国,要他们前来贺喜。”
天啊,他还真是大手笔,居然要闹这么大的动静!周冲给吓了一大跳,道:“王上,这是不是有点太大了。缭子先生高人,不太喜欢为礼节束缚。”
秦王反驳道:“不然!太公也是高人,文王车载而归,没有一个仪式,也太寒碜了点。我大秦虽处西陲,可对人才历来是不会亏待。先祖昭襄王亲率数十万大军为范睢报仇,逼死魏齐,这事才过去几十年嘛,寡人还不至于忘掉。这事,就这么定了。”
太公自己都不叫屈,你却为他叫屈,也太为古人担忧了吧。这就是秦王,他有种别人所不具备的气魄,他敢做别人连想都不敢想的大事!周冲对秦王的处置心悦诚服,道:“如此,周冲代缭子先生谢过王上。”
秦王回礼,道:“周先生不必多礼。缭子先生之才,当得如此仪式。”
周冲自然是明白秦王为何要回礼,他的意思是说待尉缭不是以臣礼,而是国士之礼,即不必向秦王施礼,还可与秦王分庭抗礼,这是何等的大气魄,周冲是感叹无已。
文王之礼遇太公,千古美谈,那也是周文王和太公谈了一阵话,发现他的才华之后的事。而秦王却不然,听了周冲的话,就敢行如此之大事,放眼历史,有几个人能有如此气魄?
同时,这也是秦王对周冲的莫大信任,周冲要冒李斯之功只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而周冲却没有做这种为人所不齿的事情,不用说肯定是得到秦王的尊重。要知道,片言回天是何等的大功,周冲居然没有做,这种品德正是秦王所欣赏。
“行别人所不能行,为别人所不敢为,这才是真正的秦王!”周冲在心里如此点评这位历史巨人。
秦王对李斯道:“李斯,这事你来安排,仪式一定要周到、隆重、热烈,六国的使臣也要他们到场。缺什么,需要什么,你去国库里支取就是了,不必问寡人!”
第四卷 攻伐篇 第三章 国士无双(三)
“嬴秦三十三代诸侯王政,祭告先考庄襄王、先祖孝文王、先曾祖昭襄王、先高祖惠文王:政自十三岁登基,二十二岁加冠理政,十年间先生后平定成蟜兵变,诛杀不诡之宦臣嫪毐。赖列祖列宗神威默佑,大秦至今至强。然天下纷争不息,列国征战,百姓苦战国,苦不堪言,政欲举义师,扫平六国,一统天下!天佑我大秦,降缭子先生于我大秦,政斋戒沐浴,亲往迎缭子先生,特告于列祖列宗在天之灵!”秦王跪在祖宗牌位前,大声祈祷。
他的身后跪满了群臣和宗室中身份高的长老,跟着他一齐拜伏于地。
秦王站起身,对着群臣道:“自即日起,寡人将率领你们征战天下,扫灭六国,一统天下!”这话说得掷地有声,坚定不移,任谁也不敢怀疑他的决心。
自从周室衰微以来,无人敢说出强此雄心勃勃,气吞宇内的豪言,秦王能说出来,秦王就是秦王!
“王上万年无期!”群臣不得不从心里佩服他的雄心壮志。
秦王出了太庙,上了王车,道:“赵高,去四宝斋,迎接缭子先生。”
赵高应一声,挥鞭赶马,直去四宝斋。群臣驾着车随后赶去。
秦王带着群臣,浩浩荡荡赶到四宝斋,只见四宝斋门前站着三个人,正中一人正是尉缭子,左有周冲,右有王敖。
尉缭虽无功名之心,但他还是不愿看到天下纷争不休,愿意为止息征战出一分力,才西行入秦,欲求用于秦王,为统一天下出力出策。周冲从宫里回来,把事情对尉缭一说,尉缭很是欣慰,道:“王上亲政,平了嫪毐,逐了吕不韦,再也没有人能掣王上之肘了,王上可以集中精力统一天下,一个新的时代从此开始。”
周冲听得出他的话里自有一股悲天悯人之气,那种欣慰绝不是因为自己为秦王重用,而是为天下征战即将止息而高兴,不得不从心里赞叹他的高节,道:“尉兄也可以大展才智,从此青史垂名了,周冲在这里向尉兄道喜了。”
尉缭忙道:“这都是周兄之力啊!要是有贤才佐王上平定天下,又何必缭子,缭子这是不得已而为之。”
周冲问道:“王上斋戒沐浴,三日后告于太庙,亲迎先生,先生如何处置?”
“王上一代雄主,缭子敢不尽力。王上斋戒沐浴,缭子也只好净一次身,素食三日了。”尉缭沉思着说。
他如此做倒不是迎合秦王,而是尊重秦王。秦王以国士之礼前来迎接他,他对秦王本来就很钦佩,自然是要以相等的礼节来答谢秦王了。
尉缭本来就很英俊,气质奇特,与众不同,往人堆里一站的话,自有一股鹤立鸡群的气势,再经过周冲请来“形象设计师”一通梳洗,形象更是出众,秦王看在眼里宛如见到天人一般,在心里不住叫好,王车还没有停稳,秦王就从车上飞身而下,大步上来,向尉缭行礼道:“可是缭子先生?想煞政也!”
尉缭就要行大礼,秦王忙扶住,道:“先生请免礼,以后,先生见着政,不是先生给政行礼,而是政给先生行礼才对。”
秦王自称名字而不称寡人,那是对尉缭的莫大尊重,尉缭在心里感叹无已,道:“谢王上厚爱,缭子是万万不敢当。”
“先生无双国士,政能得先生相助,政心里高兴得很,比打了大胜仗还要高兴。”秦王拉着尉缭的手,很是亲切,问道:“缭子先生,这位可是令高足王敖王先生?”
尉缭回答道:“回王上,这是不才弟子王敖。”
王敖向秦王行礼,道:“草民王敖见过王上。”
秦王打量一番王敖,点头赞道:“先生非常之人,收得的弟子也不是凡人,政今日可是得二贤人,政高兴呐。”
看得出,他真的是高兴,满脸喜色。象他这样雄材大略的历史巨人,一辈子也没有几次把喜悦挂在脸上的事,不用说,真的是很高兴。
“秦始皇这人,后世骂得体无完肤,好象他不是正常人,是洪水猛兽似的,其实那是误解、歪曲、刻意谩骂,他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的正常人,他的情感比起别人更加丰富,只是因为他是政治家,为了大业他不得不强制压制自己的情感。”周冲在心里很是感叹秦王的表现。
秦王能有如此之表现,尉缭也是高兴,王敖不住微微点头。
高兴过后,秦王脸一肃,大声道:“嬴秦三十三代诸侯王政迎接缭子先生!起乐!”
赵高对着那些乐官挥手道:“起乐!”乐官们摆弄乐器,悠扬乐耳的乐声响起。
“缭子先生,请吧!”秦王侧身相请。
尉缭回礼道:“谢王上。”和秦王并肩而行。
来到王车边,秦王侧身相请道:“缭子先生,请登车。”
尉缭站着不动,道:“王上,缭子不敢乘坐王车。”
秦王笑道:“缭子先生,这不是王车,是先生的车,先生请吧。”
这话的意思是说秦王把自己的座车送给了尉缭,这是莫大的荣耀,尉缭虽是高人,也忍不住激动,眼里含着泪水,道:“王上,这……”
秦王搬过一张几,放在车下,道:“缭子先生,请吧。”
尉缭毕竟是非常人,马上就控制了情绪,道:“谢王上。”踩着几上了王车。
秦王跟着了上了王车,赵高扯着尖细的嗓子道:“起驾!回宫!”
“慢。”秦王回头看着周冲,道:“周冲,你也来,我们一起回去。”
和秦王同车是莫大的荣幸,可是今天的主角是尉缭,周冲要是同车的话,岂不喧宾夺主,周冲给吓了一大跳,忙道:“王上,臣骑马就是了。”
秦王脸微沉,道:“周冲,你敢抗命?”
周冲忙回答道:“王上,臣不是这个意思,臣的意思是臣无尺寸之功,不敢当此殊荣,还请王上收回成命。”
秦王摇头道:“周冲,你这话不对。没有你,寡人就没有缭子先生,上来。”
周冲知道不能再推脱了,只得道:“谢王上。”右脚踩在几上,一只大手从车上伸下来,周冲一看,正是秦王要拉他上车,心中一阵激动,拉着秦王的手,上了王车。
秦王手一摆,起驾回宫。秦王站在中间,左有尉缭,右有周冲,直奔王宫。
听着咸阳百姓的欢迎声,周冲是万万想不到如此殊荣居然有幸落到自己的身上,要不是强撑着,肯定是一头栽到车下去了。
第四卷 攻伐篇 第四章 问计(上)
“周室分封天下,数百诸侯,自从周室衰微以来,诸侯征战,大并小,强兼弱,诸侯日少,终有七国。列国争战,纷扰不休,黎民穷于征战,不是死于战场,就是往来于道路,田地无人耕种,庄稼无人收割,百姓朝不虑夕,有了上顿没下顿,饿死者不知凡几。当今之势,我大秦最强,然六国依旧,天下难止纷争。政欲举义师,扫灭六国,缭子先生可有妙计教寡人?”秦王很是心急,一等尉缭师徒,周冲和李斯四人坐定,马上就问计了。
李斯被秦王派专人请回来,赐予重金,钦命许婚,可以说是莫大的荣耀,可是和迎接尉缭的国士之礼比起来,根本就不算一回事,他心里很是不爽。最让他想不到的是,到最后关头,秦王邀周冲同车,而不是他。在他想来,周冲虽有奇思妙想,只不过是小伎俩,但要论到治理天下的话,他实在是不敢恭维,按理说要参乘的话,也应该是他,而不是周冲。瞧秦王那意思,绝对不是他说的是周冲举荐了尉缭才要周冲参乘,还有别的打算,究竟是什么打算,他又搞不明白。
一闻秦王之言,心想正好看尉缭如何应对。平定天下之策,李斯可没少给秦王出,要不然现在他也不可能坐在这里,参与如此机秘大事。
尉缭给秦王做的事,周冲早就知道,不过尉缭的主意非常高明,周冲不得不佩服,历史重来还是想看看是不是不同。
尉缭微微欠身,不慌不忙地道:“王上,?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