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师-文件
尉缭给秦王做的事,周冲早就知道,不过尉缭的主意非常高明,周冲不得不佩服,历史重来还是想看看是不是不同。
尉缭微微欠身,不慌不忙地道:“王上,缭子曾云游天下,到过韩国、赵国、燕国、魏国、楚国,缭子以为六国不是缺乏良将猛士,忠臣贤良,所缺者就一样。”
“请问先生,缺哪一样?”秦王有点好奇。
尉缭子接着道:“六国所缺者,就是贤明的君主。纵观六国之君,或庸庸碌碌,不思进取,或抱残守缺,或沉迷于酒色。六国纵有良将猛士,忠臣贤良,却不得其位,当政者不是无能之辈就是奸佞小人,赵有郭开,齐有后胜,楚有李园,王上欲取天下,正其时。若王上此时不取,六国一旦出明君,重振朝纲,合纵抗秦,则天下未可知也。”
“说得好!”秦王击掌赞道:“六国并非没有能人,只是能人不得其位,不是给猜忌就是给驱逐,我大秦所用之才商鞅、张仪、范睢,哪一个不是六国之人?哪一个没有一段被猜忌、不被重用的身世?张仪辩舌,范睢折肋,诚贤人之痛也!”
秦国所用之才不是全部,有很大一部分出身山东之国,足以让后人深思!
对于这些史事,周冲早就知道,听了秦王之言,周冲还是不得不再次审视传统评秦观点,不得不承认秦国之所以强大,自有其必然强大的原因。
尉缭师徒不住点头,就连心情不爽的李斯也不得不道:“王上求才若渴,何愁天下不定。”
秦王接着问道:“请问缭子先生,取天下之计如何?”
尉缭不答所问,反应秦王道:“请问王上,可舍得金帛?”
秦王有点奇怪地问道:“先生这话什么意思?寡人是要取天下,岂在乎区区金帛之数,先生可是要用金帛?先生要用,自去国库支取就是,不必问寡人。”
“汉高重用陈平收买天下游说之士,给他金帛却不查帐,后世传为佳话,称他有大气魄。秦王居然敢把国库给尉缭支用,而不过问,其气魄更加宏大。”周冲在心里感叹不已。
尉缭接着道:“不是缭子要用,是王上要用。六国多权臣奸佞小人,王上可以遗以厚币重金结交之,以缭子算来,王上只要费三十万金,则天下可尽。”
“三十万金就取下,这买卖很划算。”秦王表现出奸商的一面,道:“那寡人给先生四十万金,先生给寡人筹谋取天下之策。”
这又是秦王的大手笔,尉缭很是感动,道:“王上,三十万金足矣。”
秦王想也没想,道:“不管是三十万金,还是四十万金,先生自去国库支取就是,不必向寡人禀报。”(按:史书记载,尉缭计算的结果是用三十万金买尽六国权臣,其实没有用到这么多。秦并天下,从这些权臣家里搜出来的财物,十倍于三十万金,冯梦龙感叹这笔生意做得太划算了。)
“谢王上信任。”尉缭不得不感叹秦王的气魄。
秦王剖析尉缭的计策,道:“先生此计高明!我大秦最惧者,不是六国兵多将广,也不是六国幅员辽阔,铁器精良,而是惧六国合纵。合纵自苏秦死后,鲜有能成者,不过王者虑事必得虑万全,不得不把合纵考虑进去。依先生之计,收买了六国权臣,则合纵不能成,寡人就可以集中兵力逐各击破。”
他的反应真的是很快,一眼就看穿了尉缭此计的妙用,让人不得不服。
“李斯也曾向寡人进献过各个击破之策,把暗杀收买也用上了,就是没有如先生这般详尽。周冲称先生是国士无双,堪为确评。先生只此一计,就可以平天下了。”秦王赞叹不已。
李斯忙请罪道:“王上,臣愚钝,不称王上意,还请王上责罚。”
秦王摆手道:“你的主意也是挺好的,就是没有缭子先生的详尽、实用。”
“王上,臣确实有罪。”李斯接着道:“李斯以为缭子先生之才言过其实,现在看来,是李斯自负了,缭子先生之才胜李斯十倍。李斯有罪,请王上责罚。”
不论李斯这话是真是假,还是以此来博取秦王的好感与尊重,他能说出心里的想法,还是不错。秦王笑道:“这点,寡人早看出来了,你能说出来,寡人欣慰,这罚就免了。”
“谢王上!”李斯是个机灵人,自然知道该怎么做,向尉缭施礼,道:“缭子先生,李斯请罪了。”
尉缭还礼道:“李大人言重了,缭子可不敢当。李大人才气非凡,忠心无二,王上能得李大人,实是秦之大幸呀。”
“周冲,你转着眼珠,在想什么呢?”秦王有点好奇地问周冲。
周冲一惊而醒,心想自己一走神想起一事,居然给他看穿了,忙道:“王上,臣以为缭子先生之计甚善,不过,还不够完善。”
“哦,要怎么才算完善?你说说。”秦王兴趣大增。
尉缭之计非常完备、非常详尽,已经到了操作层面了,他却认为不够完美,的确是让人好奇的事,不要说李斯、王敖好奇,就是尉缭本人也是有点难以置信,看着周冲。
第四卷 攻伐篇 第四章 问计(下)
“王上,臣以为还有两件事可以做。”周冲回答。
秦王有点惊奇,道:“哦,居然是两件,还不少啊。周冲,你说,是哪两件?”
“王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要让天下之人闭上嘴巴很难,可以说不可能。不过,可以善用之。”周冲引经据典。
“要如何才能善用?”秦王问道:“寡人统一天下之心已定,谁也阻止不了,阻止不了。阻止寡人统一天下之人不在少数,这阻力非常之大,困难也不小,能减少就减少。”
周冲接着道:“王上要统一天下,除了良将猛士,忠臣贤良外,还要争取一样东西,那就是舆情。而舆情之道,莫过于拉拢天下的读书人,让他们赞美王上,颂扬王上功绩。王上可以选出一批读书人,给他们钱财,让他们到六国去结交读书人,把王上的威名传之于六国,传之于天下。如此一来,王上大军未到,而王上的声威已经震于六国,六国百姓必将心慕王上,心向大秦,这统一阻力就会小很多。王上,周冲一得之见,还请王上斟酌。”
“妙妙妙!”尉缭,王敖和李斯赞不绝口。
秦王并没有马上表态,沉思了一阵,道:“寡人统一天下之心绝不动摇,要是有人胆敢阻止寡人,那么他就得死!这些读书人只知道一味圣贤书,是古非今,认为古人什么都是好的,现在的什么事都是坏的,没有一样他们认为是好的。要寡人给他们钱财,让他们为寡人说好话,寡人还真不甘心。寡人所做是好是坏,由后人去说吧,用不着他们来饶舌。”
秦始皇敢于焚书坑儒,还不是因为他具有一种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才不会把那些舆情放在心里,他说不用,肯定不用。
周冲心都冷了半截,尉缭也忍不住了,道:“王上……”秦王挥手打断尉缭说下去,道:“不过,周先生这主意还真是好主意。即使他们不为寡人说好话,至今可以让他们内斗,省得去招摇惑众,引发事端。”
总算松口气,周冲提着的心放了下来。同时,周冲在心里感叹秦王是个唯利是图的人,明明自己对这些读书人没有好感,但是这些读书人有用处,他可以抑制情感,去用他们,古今之帝王能做到这点的有几人?
汉高祖曾经专门委派陈平收买天下读书人,为他唱赞歌,收效很不错,周冲想起的就是这事。读书人一味自命风骨,其实他们真如他们自命的那样有风骨吗?这话,还真不好说。远的不说,就说现代,中国就有一位名导演,他的电影还在制作,骂他的文章都写好了。究其原因,那些自称为评论家的人们,还不是因为收了人家的钱,当枪手而已。“有奶便是娘”这话不是适用于所有的读书人,至少适用于很大一部分!
尉缭师徒,李斯他们悬着的心放了下来。
秦王看着周冲,道:“周先生,说说你的第二条计策。”
周冲道声是,道:“王上,臣以为要取天下,必先取韩,取韩之前必先弱韩,弱韩之道莫若结楚。”
“说得没错,寡人要取天下,第一个要灭的就是韩国,谁叫韩国挡在寡人的路上呢?”秦王赞同周冲的说法,话锋一转,问道:“韩国国小兵弱,无力与我大秦抗衡,寡人要灭韩国只不过是一战之劳罢了,周先生为何说要结楚?”
韩国被秦国重创,已经称臣了,不要秦军主力,只需要一旅偏师就可以把韩国给灭了,而周冲却建议秦王结楚,实在是让人想不通道理,李斯和王敖有点迷糊,独有尉缭点头不已。
周冲侃侃而谈,道:“王上,天下虽大,半入于楚。楚国幅员辽阔,河渠众多,人口远在大秦之上,铁器精良,远胜于大秦,民风骠悍,楚成王以此与晋文公争霸,楚庄王以此而称伯。虽给孙武三万之师攻破郢都,国势难以恢复,可也不容小视。”
秦王挥手打断周冲说下去,道:“周先生的意思,寡人明白了。周先生说得对,我大秦虽号称强盛,但若是现在就与楚国开战,胜算不多,这楚国还是以结为上策。请问周先生,结楚之策安出?”
楚国在当时有多大,朋友们对着中国地图看看就知道了,长江以南,五岭以北的广大地区都是楚国的,一句话:楚国一国就占据了半个中国。因而,在当时楚国被人视为“超级大国”,一度被时代精英认为是最有希望统一中国的国家。
在当时,流传的一句话是“得楚才能得天下!”
周冲回答道:“王上,楚虽大,但楚国历来惧我大秦,才有宣太后(按:垂帘听政的创始人!),华阳夫人入秦之事。臣的意思是,请王上派一使者,前去楚国,下定聘礼,娶楚国公主为王妃,则楚国可安。”
秦王站起身,走来走去,一边思索,一边道:“周先生这话虽是有理,但是姻亲不足凭,要是以为和楚国结了亲,楚国就不图我大秦,那是妄想。即使楚不谋我大秦,寡人也要灭楚国。我大秦与楚国代代结亲,却代代打仗,姻亲不足恃啊。”
他的话很好地说出了政治姻亲的缺点,是以利益为纽带,而不是情份,有利则合,无利则战,谁也无法反驳。
周冲不得不承认秦王在这方面的认识比谁都清醒,接着道:“王上平天下,不过十数年之功,与楚结亲虽不可凭,但总可换得数年时光,有了这数年时间,王上已经扫平韩赵之国,实力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到那时再来灭楚,岂不利便?”
“是呀,王上!”尉缭忍不住了,道:“周先生之言极是,还请王上三思。”
秦王点头道:“因国事而结的亲,根本就不可信,不过也有一时之利,这亲寡人就结定了。既然是要结亲,何不多结点,寡人的后宫大着呢,不在乎多住几位公主。”
李斯很是兴奋地道:“六国公主入我大秦,则六国心安,王上就可以各个击破。”
“不,不是六国,就五国。韩国公主就免了吧。”秦王否决了李斯的看法。
王敖心急之人,问道:“王上,这是为什么?”
第四卷 攻伐篇 第五章 少年宰相(上)
“政治流氓!”周冲在心里如是点评秦王的作为。
韩国公主不能入宫,韩国必然不自安,会害怕,就会向秦国进贡,秦王可以趁机勒索。一旦找到借口,秦国军队就会大兵压境,一举灭了韩国。这的确是不够光明正大的流氓手段,不过秦王计算得很精确,又不得不佩服他缜密的心灵、过人的反应能力。
尉缭不住点头,看样子他对秦王的手段很是赞赏。
“为了韩非!”秦王想也没有想,脱口而答道:“韩国公子韩非有王佐之才,寡人要早点得到他,韩国自然是越早灭掉越好。”
周冲看得清楚,李斯的眉头一挑,很明显他心里很不爽。
“文王礼贤下士,千古赞誉,王上此举有过之而无不及。王上如此爱才,大秦幸甚!天下幸甚!王上大业必成!”尉缭不得不从心里服气,少有地称赞秦王。
秦王挥手,道:“缭子先生不必尽拣好听的说,寡人的过失还请缭子先生匡正。寡人琢磨着,寡人纳妃,也得派使者去下聘礼,这礼嘛要重点,寡人不在乎那点钱财,只要能安五国之心就成,再多的钱财寡人也愿意给。”
这话暴露了秦王与众不同的特质,不爱钱财,只爱江山和权力。
秦王接着道:“在楚国之外,还有齐国,也是大国,与我大秦交好数十年,寡人是想这交好在寡人腾出手灭齐之前还得继续下去,王敖王先生可愿为寡人出使一趟齐国?”
齐国离秦国最远,是范睢提出的“远交近攻”之策选定的“友好”国家,与秦国的外交关系相当重要,不得不重视。
王敖欣然领命,道:“要是王上不弃,王敖愿往!”
“好!”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