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师-文件
“这问题看似简单,有大道理,其实很难让人说出是多少钱。”秦王点头,很是理解李斯的糊涂,道:“王先生对利钱之事别有心思,王先生以为是几个铜钱?”
王敖并没有马上回答,想了一下,道:“王上,要是光说看得见的钱,应该只有一个铜钱,要是算上看不见的钱,应该是很多钱。”
“缭子先生以为是几个铜钱?”三个人都糊涂了,秦王对尉缭寄予厚望。
然而,尉缭也有些弄不明白,道:“看得见的只有一个铜钱,可一个铜钱不可能买全文房四宝,至少是四个铜钱。”
秦王,尉缭,李斯,王敖哪一个不是聪明绝顶的人,没想到居然给小儿之事弄糊涂了,秦王告诫李斯道:“李斯,不要以为小儿之事就没用,小儿之事也有大道理!”
李斯连声请罪。
“甘罗,你说,究竟是多少钱?”秦王问道。
甘罗眨巴着眼睛道:“王上,我也不知道是多少钱,我只知道是很多钱。王上,周先生给王上的策议,不仅仅是修一条路的问题,而是给王上献上了一条钱生钱的奇妙之策。”
“钱生钱?”秦王眼里放光,问道:“这话怎么说?”
甘罗挺挺小胸脯,道:“王上,你也看到了,就这么一个铜钱就可以买全文房四宝。我的比方太简单了,要是不是买文房四宝,而是真正的市井之中进行买卖,是不是就会有吃的、穿的、用的,日常生活必须的各种物品都在其中。只要有一个人用一个铜钱买了一样物品,后面人再买东西,一直买卖下去,这买卖就会越来越多,钱也就越来越多,这不是钱生钱,还能是什么?”
他的话已经接触到经济学上的一个放大系数,即投入一笔钱,通过一系列的交易,这一笔钱产生的效应会越来越多,比如投入十亿,最终后产出几十亿甚至上百亿,亦或更多的价值,前些年提到的通过内需拉动中国经济的发展,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刺激经济增长,其原理正是基于此。
甘罗的话已经是朴素的经济学思想,只不过受限于时代,他不可能象现代的经济学家一样提出一系列的理论,进行全方位的阐述。尽管如此,他能意识到这点,已经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了,可以说是天才了。
周冲得知这事之后,在桌子上重重一拍,一向文明的周冲兴奋得说起了脏话:“他娘的,要不是该死的神仙把甘罗召回天宫,说不定经济学在秦朝就出现了,亚当•;斯密就不可能创下经济学这门课。该死的神仙,把甘罗召回天宫,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这是犯罪,神仙犯的罪!”
第五卷 天下归一 第五章 新政(下)
不要说在古代,就是在现代,能够理解这一原理的人也不是很多,经济学家们自然是能了若指掌。时间相差了两千多年,尽管秦王聪明绝顶,也不可能在一念之间就能想明白,秦王站起身来,眉头拧在一起,不住地踱来踱去。
尉缭他们也是沉思,屋里除了秦王的脚步声,没有其他的声响。
突然,秦王猛地停住道:“这办法很好,要是有效的话,可以推而广之,能够解决很多事情。只是,要商人们出钱来修,商人要怎样才能掏钱出来呢?商人喜奸利事,为了蝇头小利,不惜犯法,抛家舍命,要他们出钱,太难!”
他说出了商人的本性,这也是商人在古代排在士农工商最末的一个原因。
李斯也点头称是,道:“王上所言极是,商人们有利则聚,无利则散,要放手让他们去修,还真不能让人放心。”
甘罗纠正道:“错了,错了,这不是商,是工。商是把一地的货汇运到另一地去图谋厚利,修路是工,不是商。”
工与商在此时弄明白,对秦王的决策很有影响,果然,秦王点头道:“对,是工,不是商,要不是甘罗提醒,寡人还想不到。既然不是商,那就好办,你们说,要怎样才能让他们掏出钱来?”
甘罗歪着脖子道:“王上,周先生提出这一策议,应该是有办法奏上吧,王上怎么不说?”
秦王点头道:“周先生是有办法奏上来,就是太太过匪夷所思了。周先生提议这条路让民间筹集钱去修,路修好了就让这些出钱的人收钱,过路的商人要交钱才能通过,不交不能通过,这不成了保护费,成了山大王。寡人辛辛苦苦打下的天下,怎么能便宜他们,要收钱也是大秦朝廷来收。”
尉缭他们赞秦王之言有理。
周冲这一提议是现代社会采用的法子,比如某某公路,商家拍下来,修好了路,收取一定的费用,这是很合理的事情,可在秦代,要实行起来就很有困难,关键是要秦王他们这些时代精英一下子认同,还有困难。
正是从这点考虑,周冲写的不是奏章,是技术性的文书,已经很详尽完备了,到了可操作性层面了。没想到,时代差距太大,精明的秦王还是难以理解,加上周冲没在咸阳,不能给秦王当面解释,才有这种结果。
还好,甘罗的看法与他们不同,道:“王上何故明于一世,而昧于一时,周先生这一策议是一妙策,王上怎能不采用?”
“那你说说看,妙在哪里?”秦王很是好奇地道。
甘罗解释道:“王上请想,要是不让他们受益,有利可图,这些人会掏钱出来修路吗?”
“无利不起早,无利可图之事,没人去做!”秦王想也没有想地回答。
甘罗小手互击一下,道:“这就对了!要给他们适度的利益,他们才会掏钱来修。要是民间不出钱,只有王上下旨发动民夫去修了,民夫这一来一去,往来于道路上的时间就很长,差不多一个月吧。这些民夫出发到回家,要花费几个月时光,他们的吃穿用住都是问题,这是一大笔钱,即使朝廷发给一定的费用,在王上大业未成之前,钱财主要用来征战,能有多少钱呢?说到底,这些费用都得民夫自己承担,对于民夫来说,这可是一个沉重的包袱,说不定会卖儿卖女呢。田地无人耕种,庄稼无收,这可是危害我大秦的根本啊。”
秦王嘴巴张得老大,惊奇得话都说不出来了。尉缭一个劲地点头道:“壮哉,斯言!”
甘罗接着道:“改用民间去修,这问题就解决了。王上请想,天下即将一统,这货汇的流通量很大,这利很丰厚,只要王上旨意一下,那些有钱人还不削尖了脑袋往里钻?当然,老百姓行走其上,做日常之事,不得收钱,只收那些图谋厚利商人们的钱,既不损民,又能增加收入,王上何乐而不为呢?”
李斯有点迷糊,问道:“请问甘大人,怎么能增加朝廷的收入?”
“这不是明摆着的嘛。”甘罗侃侃而谈,道:“他们收了钱,朝廷能不抽税吗?朝廷的钱不就多起来了?”
秦王轻拍甘罗的脸道:“甘罗,寡人向你道歉了,你不是童子,你是大人,比我们这些大人还想得周全,寡人一直把你当童子看待,是对不起你了。”
甘罗的小胸脯挺挺,道:“哈,我终于长大了!”
他是一个矛盾的结合体,从才情上来说,他不仅是大人,比大人还更有才情,可是他的身体、他的心态仍是童子,如此表现逗得秦王大笑,道:“甘罗,寡人还有一个增加朝廷收入的办法,你猜猜看看,是什么办法?”
甘罗歪着脖子想了一下,道:“王上,你别卖关子了,好不?”
秦王在甘罗的鼻子轻捏一下,道:“征战年代,徭役很多,百姓不堪其苦,寡人是想把这些徭役全部换算成钱粮,不愿意服徭役的百姓可以交一定的钱和粮给朝廷。朝廷就可以出钱,雇人来做事,这是一举两得之便。你说怎么样,甘罗?”
“要是能让百姓在徭役和钱粮之间根据情形自己选择一种,不是更好吗?”甘罗嚷道。
秦王笑道:“那是当然。周先生这一法子的确是妙,由此推而广之,很多徭役都可以换成钱粮,一地的百姓不用折腾到另一地去服徭役,这就节省了时间,可以安安心心地耕种,不用多少时间,我大秦将会更加富饶。”
尉缭提醒道:“王上,还得做好监管!”
“那是,这事就有劳缭子先生了。”秦王赞同,道:“这是周先生的奏章,其他没什么问题,缭子先生就依周先生的奏章拟出一个具体的实行办法上来,寡人好批复周先生。李斯,王敖,还有王绾都参与。哦,对了,还有有韩非,也叫他参与,这是关系韩人的事,他不会不理吧。”
秦朝之所以那么快就灭亡了,秦始皇使用民力不当,弄得怨声载道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周冲此举已经在秦始皇最苛暴的政策中打入了一个楔子,即使秦始皇要修长城,也用不着再从全国各地去征调民夫了,只需要把这一工程承包给商人们,做好监管,在不扰民的情况下修起长城未必就不可能。
第五卷 天下归一 第六章 治理韩地(一)
“王翦见过周大人!”王翦洪亮的声音响起,向周冲施礼道:“多日不见,周大人为国立下大功,王翦这里向周大人贺喜了。”
他这人军事才干杰出,为人正直无私,用周冲的话来说是一个值得为友的人,乍见他很是高兴,道:“谢王将军。为国立功,周冲所愿,无奈周冲才疏学浅,哪及王将军大功。”
沈青抱拳施礼道:“周大人可好?多时不见,周大人的本领见长啊,别的不说,就说这自谦的本事,我沈青可是比不了哦。”他这人喜欢奇巧之事,周冲的奇思妙想很多,多得让他难以想象,用他的眼光来看件件都是匪夷所思,把周冲引为知己,言谈之中满是玩笑。
周冲一边回礼,一边指着沈青,道:“好你个沈大人,大老远从咸阳跑来,就拍我马屁。”
沈青妙言趣解道:“周大人有所不知,我沈青是想拍你马屁,可你不是马呀!”
一齐大笑,内史腾上前向王翦施礼,道:“内史腾见过王将军。多时不见,王将军的身板比起以前可是大为硬朗,这可羡煞内史腾了。王将军,可否把你的养身秘诀教教内史腾?”
王翦回礼道:“将军言重了。我又不是神仙方士,哪有养身秘诀,王翦是个喜动不喜静的人,没事就多动动。”拍拍大腿,道:“就这样了!”
“王将军,你可是秘技自珍了!”内史腾笑言,道:“都说王将军无私,我看呐,有点悬。”
周冲凑趣,道:“人家那是秘技,当然是要自珍了嘛!”
王翦在周冲肩头轻拍一下,道:“好你个周大人!”
周冲笑道:“王将军,沈大人,里面请。”四人相偕进了屋。
才一坐定,王翦直入正题,道:“周大人,王翦奉王上之命前来新郑,听候周大人调遣,周大人但有吩咐,王翦无不尽力。”
王翦是秦王手下最有才干的将领,对周冲来说他对王翦这个人很是钦佩,要是王翦成为自己的上司,周冲肯定是非常高兴,没想到自己居然成了王翦的上司,周冲乍听此言,头脑里面乱哄哄的,道:“王将军言重了,调遣不敢,周冲若有不到之处,还请王将军多加指点。”
周冲很清楚秦王派王翦前来新郑的用意,那是为攻赵做准备。不要以为秦强而赵弱,就认为赵国不堪一击,那样认为是大错而特错了。虽然赵国不及秦国强大,但是赵国的实力依然不容小视,正是因为赵国整整阻挡了秦国东进数十年。
长平之战后,秦昭襄王想灭了赵国,出动五十万军队攻打邯郸,历时两年,结果是大败而归,这一仗昭襄王引为平生之憾。
可以这样说:楚国是秦国统一道路上最大的障碍,那么赵国是秦国统一路上仅次于楚国的障碍。虽然赵国有数十年的败仗,但是秦国要灭掉赵国,一定要出尽全力。正是因为秦国的实力还没有强大到与天下诸侯为敌的程度,秦国的历代国君以破合纵为第一重任,张仪的连横、范睢的远交近攻之策、李斯提出的各个击破,都是针对于此。
正是基于这点考虑,周冲才建议秦王结楚,没想到给周冲推动,竟然变成乱楚,楚国无忧了,那么秦王统一道路上最大的拦路石就是赵国了。
赵国虽是屡败于秦,却始终屹立不倒,阻挡秦国的东进,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这个人就是让赵国变得强大的赵武灵王,此人雄材大略,生性刚毅,明于决断。他认识到赵国积弱的现实,奋发图强,下令全国百姓都要穿胡人的衣服,象胡人一样骑马射箭,这就是在历史上大名鼎鼎的“胡服骑射”。
这一国策不仅令赵国拓地千里,更重要的是把尚武的种子留下来了,赵国的百姓善长骑射,是以赵国能在长平大战中一举投放四十万最精锐的军队,而在长平大战后还能存在的重要原因。
单从单兵素质上来说,赵军的兵士绝对不比秦国差,差就差在赵王无能,这才是赵国节节败退的原?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