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师-文件
ノ骸:牵闼担绾尾拍茏龅秸庖坏悖俊薄 ?br /> 秦王不仅仅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还是一位了不起的战略家,一眼就看出了关键所在,要是秦军在灭赵一战中消耗太大,则余力不足,必然要休整就失去了继续进攻的良机。要知道,秦国灭了赵国,魏齐燕三国必然以为秦军一场大战下来需要休整一段时间。要是秦军不休整,直接发起进攻的话,可以打三国一个措手不及,天赐良机。
韩非看了一眼地图,道:“王上,韩非以为这事应该问缭子先生。缭子先生胸有成竹,王上垂询,必有妙计。”
不是韩非不知道该怎么做,只是这事还是尉缭善长,问尉缭更合 适。
秦王明白韩非的意思,道:“韩非,你所想恐怕就是缭子先生所想吧。缭子先生,你以为要如何才能既要灭赵,又要保住我军的持续战 力?”
第五卷 天下归一 第十一章 伐赵之谋(二)
尉缭走到地图前,指着地图,道:“王上请看,现在的赵军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在李牧的统率之下和燕国交兵,另一部分在司马尚的率领之下在西线布防,防我大秦东进。两部分当中,赵军的精锐却集中在李牧手里,司马尚这边的兵力相对来说就弱了许多,这就给我们机会。”
王翦走到地图前,指着地图,帮尉缭把下面的许说出来,道:“缭子先生的意思是说灭赵之战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我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合围司马尚,进而歼之。第二阶段,围歼李牧。
“兵法之道,聚则强,分则弱,赵军本是天下劲兵,可一旦分为两部分,其实力就大为削弱,这仗打起来就轻松多了。”
尉缭,韩非,蒙武,蒙恬,内史腾齐道:“王将军所言极是。”
尉缭接着道:“缭子原本以为赵国之兵必然会由李牧统率,集中一处,那样的话,我军将会打一场硬仗,损失会很惨重,即使灭了赵国,没有一年半载的休整不能恢复过来。赵军分为两部分,这仗打起来就轻松多了,即使灭了赵国,也有余力平定魏齐燕三国。”
秦王笑道:“这都是周先生之计啊。周先生奇策无方,硬是把不可能的事变成了可能,把赵军一分为二,便于我大秦各个击破。周先生。寡人今日以国士之礼迎先生,周先生还自谦不敢当,你给寡人带来地是四个国家,半个天下,寡人除了用国士之礼迎接先生,再也没有其他的办法了。”
周冲忙谦道:“王上过奖了,臣不过是尽了一点力,要是没有王上的英明决断。臣不可能成功。”这话倒也不是马屁话,周冲虽是把赵王说动了,要是秦王不配合,调动其他力量进行协调,也不可能成功。
“缭子先生,韩非。周先生,寡人的三国士!”秦王问周冲道: “缭子先生,韩非两国士已经发表高见,周先生你这国士有何高见呢?你是未来大战的始作俑者,寡人等着聆听你的高见。”
周冲逊道:“王上言重了,周冲智识浅陋,不敢当王上国士之言。王上垂询,周冲不敢不言。”走到地图前,道:“王上,臣以为分两阶段歼灭赵军是适宜的。只是在第一阶段歼灭司马尚后,应该先拿下 郸。再破李牧为宜。周冲一得之愚,不知当否。还请王上圣裁。”
秦王,韩非,尉缭,李斯,王翦,蒙武,内史腾,蒙恬。王贲,王敖齐声称妙。道:“妙妙妙!”
“ 是赵国的都城, 一破,等于破了李牧地军心士气,李牧纵是很得军心,能征善战,在 已破,赵王被俘的情况下,也是无能为力。”秦王一语道出周冲的用意。
要知道一个国家的首都是何等的重要,拿下赵国的都城,等于宣告赵国已经败了。要是运气好,再把赵王给生擒活捉,那就完美了。李牧纵是绝代名将,在军心涣散,士气低落,无效忠对象地窘境中也是无能为力,要击破他并不是什么难事。
在历史上,李牧之所以能够阻挡秦军,那是因为赵王还在,有效忠对象, 未陷落。要是这两个条件不存在,李牧还能阻挡王翦大军 吗?还真不好说。
战略目标已经确定了,该是制订执行细节的问题了,也就是研究具体行动方案了,秦王道:“王翦,你是老将、名将,你认为要如何才能实现我们的目标?”
王翦应一声,道:“司马尚在西线布防,阵势坚固,好象铁桶一 般,要正面进攻,伤亡会很大。臣以为应该兵分两路,从左右两翼攻入他的后方,切断他的退路,再聚而歼之。”
“蒙武,你以为如何为宜?”秦王问道。
蒙武是蒙恬的父亲,少年拜将,是与王翦齐名的老将、名将,道:“回王上,臣以为王将军的构想可行。司马尚把大部分兵力投入到道路两边,他以为我大秦会抢占大道,然后直下 。兵者,避实击虚,我军没必要与司马尚硬碰硬,不攻大道,从其虚弱的两翼包抄。”
秦王笑道:“这都是周先生的妙计啊。周先生修路这一招地确是妙招,不仅仅便于大秦调集大军以及军需物资,更在于让赵国误判,误以为我军会从大道上进攻。就这一条路,就把赵军的很大一部分兵力给拖住了。
“赵王蠢啊,他自以为修地是一条强国之路,依寡人看他是修的亡国之路!”
蒙恬接着秦王地话往下说,道:“要是赵国不防守大道,那么我军就可以虚变实,假作真,顺着这条道路直下 。”
王贲点头道:“要是赵国防守了,陈以重兵,其他的地方就弱了,我军就多了一个攻击目标,多了几分灵活性。修路,赵王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秦王笑道:“周先生,你听听,你听听,他们都在说你的好。你也的确是好,寡人原本以为周先生在韩地能够做到积粮贮兵这四个字就够了,没想到周先生竟是做了这么多,奇功一件!”
周冲逊谢一番,道:“王上,臣有一个担心。”
秦王饶有兴趣地问道:“什么事让周先生担心?”
周冲答道:“王上,李牧当世名将,不会想不到我们不从大道上进攻,周冲以为李牧必然会留一手,若是我军从两翼包抄,固然是妙法,要是李牧一旦有准备的话,进展将会有所减缓。”
韩非,尉缭,秦王点头赞同道:“周先生所言有理。李牧要是不 防,那就不是李牧了。”
“请问周先生,要如何应对?”王翦问计了。
他这话正好问到秦王他们心里去了,周冲这个未来大战的始作俑 者,肯定是早有构想,无不是很期待地看着周冲。
周冲走到地图前,指着地图道:“王上,周冲以为王翦提出的用两翼包抄地办法是可行的,只是在具体地执行上,可以别具匠心,让赵王想不到,让李牧想不到。”
要是真能如此,那就完美了,一向持重的尉缭都有些心急了,问 道:“周先生的计较是什么?能让缭子听闻吗?”
第五卷 天下归一 第十一章 伐赵之谋(三)
“王上请看,这里是司马马尚,这里是李牧,两人虽是相距千里之遥,若是我们围住了司马尚,他象当年长平大战廉颇一样,坚壁不战,则对我军来说将是大麻烦。”周冲指着地图,开始剖析,道:“周冲大胆妄测,司马尚与李牧关系好,是好友,而司马尚统领西线也是李牧所荐,李牧必是要司马尚坚守,等待他从北地赶来。”
秦王点头道:“周先生此虑极是,此事不可不防啊。李牧要是赶 来,虽是千里之遥,人困马乏,也会给我们增加很多麻烦。若是两人对进,很有可能撕开一道口子,司马尚溃围而出,两人合兵一处,整军再战。
“此战,我军不仅仅是要灭掉赵国,更在于要一举而荡平魏齐燕,所以节省使用兵力,不能让将士们过于疲劳将是一个大任务。要是做不到这点,即使灭了赵国,也无力再战,只有休整了,就会错失良机。”
王翦点头赞同道:“王上所言极是。周先生所虑,不得不防。王 以为,可以派一支军队前出,前去阻拦李牧,迟滞他的行动,为围歼司马尚争得时间。”
“王上,王将军所言,臣也赞成。”蒙武附和。
秦王沉思道:“派一支军队前出,可是可以,但是这支军队的压力会很大,要独立面对李牧大军,那可是赵国的精锐所在,能不能拦得住还成问题。再说了,李牧要的是时间,要是他不与这支军队正面交锋,而是派出少量军队缠住这支军队,然后他本人却率领主力西进,与司马尚合兵,这又该如何处理?”
精明是秦王的一大美德,这话说出了一个可能发生的事实,而不是危言耸听。
锐气的王贲,道:“王上,臣愿领军缠住李牧。”
蒙恬也不甘落后,道:“王上,臣也愿往。”
“好!”秦王赞赏道:“韩非以为如何?”
韩非结巴道:“王上,何不问问周先生。”
秦王看着周冲问道:“周先生成竹在胸了,快讲吧。”
周冲应一声,接着道:“王上,臣也以为应该派出一支军队前出,但是这支军队不是去拦截李牧,而是应该去这里。”右手按在地图上。
“ !”众人齐声叫起来,赞道:“此计大妙啊!”
秦王更是兴奋得搓手,道:“ 赵之都城,一旦落入我大秦手 里,纵然李牧司马尚合兵,又能做什么呢?要是再把赵王抓住,则李牧将是不战自溃。”
尉缭接着往下剖析道:“我军兵临 的话,李牧得到消息他不会赶去西线与司马尚合兵,必然是赶往 。他这是劳师远征,疲于奔 命。计策是好计,只是邯郸重地,赵国必有重兵,要如何才能做到一举而下邯 ?”
他这话可问到众人心里去了,都看着周冲,等他给出答案。
周冲说出自己的想法,道:“王上知道,赵国最锐利者是骑兵。骑兵的机动能力强,便于快速穿插,大纵深包抄,特别便于袭扰交通线、补给辎重。但是,赵国的骑兵若是与我的车阵对上的话,又难以冲乱我车阵,原因主要在于赵国的骑兵没有马镫,腰力使不上,威力大减。武灵王的胡服骑射,赵国之民虽是善于骑射,可是他们的弓不够劲,射出来的箭矢不够多,难以撼动车阵。
“周冲的意思是说,王上何不把大秦的骑兵集中起来,组成一支尖刀部队,利用骑兵的快速机动能力,在赵国做出反应之前,直插 郸。”
不用说,周冲的主意绝对是个好主意,一幅美妙的图画给他勾勒出来了,不过问题就在于单用骑兵攻打 ,风险太大。武灵王用骑兵拓地千里,那也是在北方,胡人没有城廓这些守战器具,骑兵对骑兵的野战,要是遇到 这样的坚城,很难有所作为。更不用说, 还有重兵,一旦失败,后果会非常严重。
骑兵的优势在于机动能力,打野战绝对有优势,对上坚固的大城 市,问题就大了。这道理非常明显,尉缭他们也不敢轻易表态赞成周冲的构想,沉思起来。
秦王皱着眉头来回踱步,很明显他也拿不准。周冲知道一个理,未来的战争走势必然向以骑兵为
向发展,骑兵在接下来的战争中将会发挥越来越大的是趁此机会,使骑兵一战成名,便于秦王大规模发展骑兵,决心说服秦 王,道:“王上,周冲以为这支骑兵可以配以马镫,专用的马刀,以及连弩。轻装简从,昼行夜伏,成功的可能性很大。退一步来讲,即使不能拿下 ,也可以起到调到李牧回援 ,为歼灭司马尚争取时 间。”
这问题实在是太大了,秦王一时难决,问道:“你们以为如何?王 ,你说说看。”
王翦皱着眉头,道:“王上,这事难度太大,臣还没想好。”他是个持重之人,没想好不会乱回答。
秦王望着蒙武他们,都紧闭嘴唇,思索不已。
“缭子先生,韩非,你们以为怎么样?”秦王问道。
尉缭道:“王上,此举的利害关系,周先生已经说得很明白了,不是可行不可行的问题,是如何行的问题。”他是赞成。
韩非充分展示了他的睿智,道:“国之盛,在于君;军之胜,在于将。王上选定一员良将即可。”
利害关系,周冲已经说得很清楚了,能否成功现在无法判断,关键在于将领的才能了,韩非真的是切中要害了。
秦王长声笑道:“这行动很大胆,风险很大,话又说回来,成功的好处也大,无论如何都要去做。至于将领嘛,寡人已选好了。周先 生,这计策由你提出来,这支军队就由你去统领,由你为寡人拿下 郸。”
周冲只是论计,并没有想到自己带兵打仗,更何况自己根本就没有带兵经验,吓了一大跳,道:“王上,万万不可,周冲无实战经验,恐有辱王命,还请王上收回成命。”
“没有经验,又怎么了?”秦王反问,道:“寡人还是第一回当王上呢,这?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