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鼎侠骨残肢
左白秋说道:“覃兄请先看完一节,再说给咱们听,咱们好好等候。”
覃七点了点头,继续看下去,他看得甚快,只因他契丹文造诣不差。
左白秋等四人注视着覃七面上神色的变化,只见有面色忽有疑色,忽有惊容,过了半盏茶的功夫,他已看了五六页,到了一个段落。
这时覃七吁了一口气,放下书册,道:“这一书册的作者乃是我朝前大学士周公明。”
左白秋点点头道:“这个我们知晓。”
覃七道:“那周明一开始就说,这是一件最简单的事,上天也许老早便安排了后来的结果,但由于人力的尽量发展,陡然使整个事情复奥万千,却终不能改变最终的结局,既所谓成事在天,谋事在人了。”
他略一停顿又道:“然后,他反复说天意难违,在人间一切的秘密及后果,要负全权责任的是他一个人。”
“然后,他便说以下的内容是描述昔年土木堡事件前后的一切经过,但是他作书的口气,一方面是自我描述,一方面又像是写给某一个人所看,譬如这一段的最后一句他写道:‘望这位阁下抱定最大的忍耐,细看以下每章。’”
“这所谓的阁下,不知为何人。”
他说到这里,四人都已听得甚为心惊,这时覃七继续看下去,过了一会,他抬头道:“正统十一年,周公明便知道契丹国内的一个极大秘密,乃是契丹的真命主并非那时的国王,换句话说那时的国王乃是密谋得位,这个秘密周公明得知,朝廷之中却是无第二人知道。”
“那真命主避祸被迫赶出故国,此人自小便向往大汉,而且对佛学极感兴趣,他这一离故国,竟到了嵩山少林,要求修行,但他的身份,却只有少林寺方丈知晓。”
“这人到底嗔心未灭,要定下来之后,心怒江山为人所夺,但以一已之力又断无作为,便想借我朝之力,便将那真命主的信物交于方丈。
那少林方丈见时态太过于严重,而且有关军机大事,便找那周公明一谈,只因两人原为旧识,周公明一听此事,又有真命主的信物,立刻想到如能处理得当,很可能促使瓦喇内部大乱。
但周公明既得这信物,他为人甚为谨慎,暗中虽有打算,却仍不露风声。”
“这时瓦喇国内兴兵养马,兵势发展甚速,立刻成为我朝重要边患。
周公明逐渐觉得国势堪危,他心虽有计,但为求稳妥起见,便拓了好几块石碑,在少林,武当等各派各藏一块,每一块石碑上刻的都不完全,所以除了少林寺方丈之外,其余人都不明白碑上所刻为何,但当时周公明曾对少林、武当等掌教言明,如若北方兵乱,一人带此碑赶往塞外,其用意在于到时候石碑拼合,也不是瓦喇的秘密将立刻透露。”
“这一切的安排都是极为秘密的,少林方丈仅对门人有问起者说这石碑叫作罗汉石,其余的一概避而不言。
但不知如何,这罗汉石的秘密居然有流传江湖的传说,而这时候,军机消息,瓦喇已准备全国力量,大举犯边。”
“周公明一见情势紧张,那瓦喇国兵力极为强劲,略是硬战,恐要吃败仗,这时朝迁之中主和主战的有两派意见,情势已到了一触既发的境地。”
覃七说到这里,左、白、钱等人只听得心头猛震,这一切均是周公明掺杂其间,而且还不止他一个人知道秘密,还牵涉及少林一脉,难怪那北魏在少林寺中进进出出,其中都有原因。
覃七又看了一阵,一本书册已看到一半了,这时他面上神色连变,似乎书中所言有极端惊人之处。
这时他抬起头来,缓缓说道:“边境军势吃紧,周公明在朝迁之中不但力主备战,并且还力主御驾亲征。他的用意在于利用此鼓动军心士气,并且引诱敌方全力倾巢而出,而一旦证据出示,内部真空,一乱起来,真是不可收拾,而我朝大军潮掩而至,肃清外患,永乐边土。”
“皇上终于采纳这个建议,而周公明见事既已至矢箭上弦的关头,而且乃是御驾亲征,万万不能有分毫闪失,所以他考虑再三,想到那罗汉石的消息竟有走漏的可能,立刻着人带着亲笔的信,到少林、武当,说明事机可能不秘,北方麝兵之际,可能有人半途拦阻罗汉石的运送。”
“他这送信之人,竟是银岭神仙薛大皇。”
书册一直写到这时,未提薛大皇如何与周公明相识,只是在薛大皇的姓名之下用朱砂笔作了一个记号,也不明是何用意。
覃七说到这里,那方大叔忍不住插口说道:“薛大皇是送信之人?”
左白秋嗯了一声道:“不错,这个咱也曾听少林僧人说过。”
覃七又看了下去,看了第一句,便是一脸惊震之色,他缓缓抬起头来道:“下面的一段,他如此写道:‘然后,有两个武林人物的出现,使得整个事局乱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老夫虽穷毕生的心计,随机应变,一切手段在所不惜,天乎,老夫仍是落空,弄巧成拙,这两个人物有十足的关连,一个是中原第一号正义人物杨陆帮主,一人乃是北魏魏大先生。’”
覃七将这一段原原本本用汉文说了出来,四人听得心中又是一紧,左冰这时插口说道:“那疯和尚说周公明将御驾亲征之密泄于敌方,依此看来周公明似乎根本不认为这是一种秘密。”左白秋点了点头,缓缓说道:“这周公明究竟是忠是奸,大约这一本书册可以揭露出来了。”
覃七继续说道:“那杨陆的牵入,乃是忠义为国,他一同行动的尚有钱先生,武当掌教,点苍双剑等人,实力不弱,但那北魏这时已逐渐露出面目,有此人参与,整个局面将为之混乱而极难应付。
周公明这时便上少林,找寻方丈长谈,问题的中心在于北魏,有北魏对立,则证物虽能送出,仍未见得必然有效,那北魏机变巧诈举世难寻,而且功力之深世称其一。是以要为达到目的,必须有一个适当的人选对付北魏。
这适当的人选便是杨陆帮主。
若是论那杨陆的武功,对付魏大先生是旗鼓相当,问题是那魏大先生决不会轻易将事情变得如此简单。”
“这时大军已然开拔,杨陆他们也跟随而进,周公明此时心焦如焚,却始终拿不定十成的把握。
前线传来的消息,契丹人已成合围之势,这时已不容周公明再作犹疑了,于是他下定了决心,和少林等人一同北行。
那少林方丈带着一批僧人和周公明分两路,周公明一介书生,在此兵荒马乱之际,加以要微服而行,于是少林方丈便派遣了一个僧人法号为‘法云’的,扮着俗装一路护送。”
“周公明来到塞北,当地便见着了杨陆。
他和杨陆谈了一夜,这时忽然发觉侠士之中似乎有内讧的现象。
周公明暗中观察了一阵,弄清楚内哄的情形,当夜他便又改变了计划。”
覃七说到这里,抬起头来说道:“以下的一段话在下觉得甚为诡异,他这样写道:‘老夫下此计时,便曾一而再,再而三扪心自问,这样做究竟是正是误,却始终不能自作断语,每一闭目,满目鲜血,老夫长夜不眠,竟问教于护身‘法云’僧人,伊长久不语,最后道此计可行,老夫自觉心灵之负略轻,然终觉不能阳阳自如也。’”
覃七谈完这一段,众人都知道马上便是整个事情的中心点,转折点了,不由更加紧张起来。
覃七又看安然无恙了一段继续说道:“当天夜晚,周公明下定了决心,第二日清晨他便找着了杨陆,他告诉杨帮主,军势极端吃紧,须至西北请求援兵。
杨陆义无反顾,考都不考虑便一口答应下来了。
周公明当天下午,竟然与北魏会面,告杨陆北出星星峡的消息以及御驾亲征的情形。”
“他本意寻魏定国听闻此讯,必当全力赶至星星峡,拦阻杨陆,那魏定国必然是志在必得,此陆此去,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凶多吉少,而那魏定国也因此事而离开现场,虽说仅只一两天时间,但已足够自己所为。
他会过魏定国后,又回来找着既将出发的杨帮主,他见着了杨帮主,第一句话便说:‘杨帮主,此行十分危险。’
杨帮主道:‘此等国家大事,就是上刀山下油锅,杨某也不会退缩半步,杨某一定将二十万重兵求回。’
其实只要魏定国被调虎离山,不在当场,则那二十万重兵虽未求得,也无关紧要,这要杨陆北出星星峡完全是一个幌子,一个饵,去引诱魏定国。”
“周公明听杨陆如此说,心中益发不安,缓缓说道:‘杨帮主,周公明有一句话一定要对你说明白。’
杨陆说道:‘请说无妨。’
周公明道:‘老夫已着人将杨大侠去星星峡求吐鲁番救兵之事告知瓦喇国了。’
杨陆大惊失色,不明白周公明这一句话是什么用意。
周公明顿了一顿又道:‘那瓦喇国听说有北魏之力,他们知道杨帮主的行止,想而一定会倾全力于心拦阻,加以敌暗我明,这一行真是九死一生……’
杨帮主缓缓插口说道:‘生死之事暂先不论,但却不知周先生此举究竟是何用意?’
周公明长长吁了一口气道:‘此举用意,在存牺牲杨帮主,吸引敌方,以全大局,但我总觉有负天良,不忍如此,故特地明告杨大侠……’
杨陆不待他说完,仰天大笑道:‘周先生,你先听杨某说一件事。’
周公明怔然住口,杨陆便说:‘杨某出发北上之前,家园突遭夜袭,对方杀死杨某妻子,掳去初生幼儿,下书说明如要幼儿性命,不得干涉军机大事,杨某以国事为重,私事为轻,不顾幼儿生死,乃随军而行,周先生看杨某是贪生畏死之人么?’
周公明呆怔在当地,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杨帮主接着又说:‘杨某虽明知此行有性命之危,但绝不反愿。’
他说得斩钉截铁,周公明暗暗叹气,所谓中原第一义人,此人真是当之而无愧了。
周公明心中感慨不已,再也说不下去,便黯然辞出,第二日清晨,杨陆便出发了。”
“他一人单枪匹马,带着皇上的密召,这时他心中不完全知道这清救兵之举乃是虚晃的招牌,只是知道一路之上,将要遭遇重要的拦截。”
“周公明回去后,立刻将杨陆出发的事告诉他护身之人法云,并要立即见少林方丈相谈。
法云当时也主张牺牲杨陆,他对此事自然也极为亲切,立刻带周公明见少林方丈。
周公明将事情的前后告知少林方丈,方丈听完了,先是默然不语,然后仰天长叹道:‘这是上天的劫数,咱们尽尽人事而已。’
周公明道:‘事已至此,我尚有多处须借重大师之力。’
少林方丈长叹道:‘周施主为国事费神,心灵苦痛贫僧明白,有什么尽管说吧,贫僧必定尽力而为之。’
周公明道:‘如今之计,第一步便是要和那魏大先生方面的人设法接连。’
少林方丈吃了一惊道:‘什么?那北魏魏定国么?周施主岂能与他接连?’
周公明道:‘咱们真是已到图穷匕现之时了,这时唯一的机会,咱们又失去,则杨帮主不但平白牺牲,周某遗臭万年,我朝也将一败涂地,亿万生民涂炭……’
方丈赫然色变,缓缓说道:“周施主之意如何?’”
“周公明道:‘若是见了那魏大徒或是他方的人,咱们第一件事便是显示那杨陆志在必得的准备。’
方丈默然不语,过了一会才道:“然后如何?’”
“周公明道:‘然后咱们故意泄露几项我方行动的秘密,使对方得可预先设伏,一举击败……’
方丈的面色越来越是阴沉,他缓缓插口说道:‘谁去与对方人物接触,谁去泄露这些秘密?’
周公明镇静地回答道:‘我去办理。’
方丈瞿然而惊,震骇得说不出话来,好一会,缓缓说道:‘但想那魏大先生何等机密,周施主的计划未必便会使他上当,信以为真?’
周公明长长吁了一口气道:‘我也正是如此想!’
这时在一旁的还有法云和尚,两日以来周公明已视其为自己人,这等大事并不相隐。
法云僧人和少林寺方丈注视着周公明时阴时晴的面色,不知他心中正在想些什么。”
“周公明说道:‘要想使北魏产生信心,不生怀疑,必须另外想出一法,足以使得他惊震之念,超出疑虑之心。’
方丈想了一阵,摇摇头道:‘贫僧想不出。’
周公明道:‘而且此法须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