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心怡传奇 作者:道不尽心中千般愁(起点vip2013-06-19完结)
她轻轻地笑出声来。
原来,一切都已经结束了,新的历史就要上演了。
从来没有想到自己会成为太后,而且还是历史上最为年轻的太后,呵呵,应该没有人会知道自己今年是多大了吧。
二十二岁,呵呵。
二十二岁的太后……
她将头深深地埋进陈志的胸口,就像是在汲取最后一丝温暖一样,不让任何人看见自己的虚弱,无声的哭泣着,只有陈志最清楚,她的二小姐已经悲伤到痛彻心扉。
剩下的人都看见的是,她仰起头,语调平静,目光坚强,声音中透着清冷道:“放我下来吧,往后的路,我要自己走下去。”
天边晨光初现。
她就站在那儿,初升的晨光照在她的身上,十分的温暖。虽然是一个弱女子,但是她的身影看上去是那么的高大,就是这样的一个弱女子,用自己柔嫩的肩膀支撑起大楚的万里江山,让大楚的子民过上安稳富足的生活,也是历史上人人称道的“奇后”。
正文 第九十一章 尾声
第九十一章 尾声
楚史记载:楚成帝天启三年正月十五日,辽人余孽潜伏于宫中,于中元节夜宴上以奇毒暗害大楚重臣,秦王夏承志、康亲王刘皓皆亡于辽人之手。
连连痛失良将和忠臣,成帝悲哀异常,哀伤至极,口吐鲜血而亡。
四月十日,成帝安葬于城西广陵。谥号为“成”。
在刘钰短暂的一生当中,他终结了这两百余年来的乱世,使得天下完全统一,但是他这一生,成与不成,究竟如何,全部交由后人去评说吧。
四月末,康亲王和秦王的葬礼也相继完成,骠骑将军赵云和秦王世子夏建华和诸位大臣一起拥戴年仅三岁的皇子刘锦,改年号为永宁。
五月二十六日,黄道吉日,在登基大典上,诸臣纷纷上表称贺,唯有秦王世子夏建华上表请求辞去秦王的封号,自请前往玉门关镇守,永世不回京。
太后允之,改封为秦国公,封其为平辽将军,任玉门关主将。
………………
新帝年幼,只有三岁,孝庄文太后沈心怡临朝听政。
永宁元年十月十日,天上有龙飞舞,金光闪耀,京城人人亲眼所见,这一日,太后于紫微宫中产下一子,取名为刘忻。
…………
天下既定,大楚愈来愈兴旺,四海升平,太后总领朝政,处事严谨有度,进退有礼,勤俭节约,励精图治,除之以弊政,招天下有才之人,不论出身,旧时姜国、齐国、南唐的士子诸葛正我、张居正、李绩等人纷纷来楚,大楚人才济济,政治清明。
十余年后,四海升平,百姓安居乐业,人人知礼守礼。大楚繁华富饶。
永宁帝幼年时遭逢国难,被辽人所迫害,深受重创,虽经太医精心救治,但旧病难医根除,于永宁十五年驾崩于乾清宫。
之后群臣拥戴太后之子刘忻继位,改元永兴,即后世赫赫有名的楚文帝。
永兴八年正月,辽人大举进犯边关,平辽将军夏建华率军出击,大败辽军于玉门关,在回城途中,不幸遭暗箭所伤,剑涂剧毒,见血封侯,夏家一脉就此断绝。
他临终之后,不下发现他的遗表,上面写着,在他死后,就把齐州归还于朝廷。从此以后,天下九州都归大楚。
同年三月,永兴帝大婚,娶兵部尚书赵云之女赵紫嫣为后。
同年九月,太后归政于永兴帝,离开皇宫前往城郊翠华山相国寺归隐,为国祈福,不再回宫,永兴帝跪在紫微宫门外一天一夜对太后挽留,太后不管不顾,执意前往相国寺。
一路上,轻车简行,至相国寺,随行宫人净数遣回,只余人贴身侍奉。
她一生勤俭节约,朴素至上,天下人人称赞。
孝庄文太后的传奇一生被写在大楚史书上,被后世之人所赞叹,大楚后来的所立的皇后都向一代“奇后“所看齐,但是无人能及。她的传奇故事流传于大楚的每一寸土地,被每一个大楚子民牢记于心……
其子永兴帝上乘永宁之风,牢记母亲教诲,下开永兴盛世,废除陋习,广开科举,选拔人才,任人唯贤,善于纳谏,大兴农事,减免赋税。
在朝理政六十年,天下太平,史称“永兴之治。”
https://。/要看小说可以来我的店铺哦。
: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大家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