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剑公子






    “是这样。”

    和柳青衣来到一处偏僻的地方,随着柳青衣的讲解,关杨明白了原委。于心与是当朝大儒于信的长子,从小被当作下一代继承人培养,所以于心与从小熟读经史子集。可谁曾想竟教出了一个祸害来,于心与虽然熟读四书五经,但是却没有按照他父亲的讲解去理解,反而根据历史再结合诸圣名言,给他总结出一套歪理出来。他以此歪理行事,把他父亲气的半死。

    后来他进了洛阳,无意中见到柳红妆,一下惊为天人,直接宣布柳红妆是他的人。一旦发现有人试图靠近柳红妆,就会被他报复。柳红妆有一个表弟,关系很好,被他发现后被他吊在城外树上三天三夜,差点没命。偏偏他聪明至极,做事从不留破绽,大家明明知道是他作的,却苦无证据。关杨听后明白了,这家伙就是一个学术流氓啊,打着学术名号,做流氓行径。

    “那你们为什么私下不收拾他?”关杨问道。

    “他毕竟是于先生的孩子,于先生在朝中和士林中威望甚高,不好出手。”柳青衣无奈道。

    “……”关杨也无语了,这家伙就像是一块牛皮糖一样,撕不动扯不烂。

    “关兄,要不你把穴道给他解开吧,时间长了会出问题的。”柳青衣道。

    “不会有问题的,半个时辰后他的穴道自然会解开。”关杨才不会帮他解呢。

    “这样也好。”柳青衣想了一下,给于心与一个教训也好。

    “关兄,我最近做了一首诗,总觉得有瑕疵,请关兄指点。”不再管于心与,柳青衣与关杨探讨起诗词来。

    “不敢不敢,我们一起探讨。”两人就柳青衣的诗讨论了起来,后来许释文也加入进来,三人共同探讨。

    这边于心与被关杨点了穴道,僵立在那里,无数人从他面前走过,对着他指指点点,让他羞愤欲死,在心中恶毒的诅咒关杨。期间也不是没人帮他解穴,可是关杨的点穴手法非常怪异,不知道的人如果贸然去解,不但解不开,被解穴的人还会痛苦不堪。

    “那里怎么了?”赵立又出来透气,见到远处围了一群人,问道。

    一个一直守着这个方向的侍卫道:“启禀皇上,刚才关公子和于公子起了冲突,关公子就将于公子的穴道给点了。”

    “噗!”赵立乐了,这于心与也真是的,被关杨踹飞了还不知悔改,还要去招惹关杨,这不是自讨苦吃嘛。

    侍卫见赵立高兴,就装着胆子继续道:“而且这关公子的点穴手法特别怪。”

    “特别怪?”赵立来了兴趣:“怎么个怪法?”

    “听他们说这种点穴手法一般人解不开,贸然去解只会让被点穴的人更痛苦。”侍卫道。

    “有意思。”赵立更加感兴趣了,但是什么也没有说,但是在心里想着有机会要学过来。看到赵立不再言语,侍卫也很聪明的不再说话。赵立在外面站了一会,又进去看三位帝师选出来的诗词了。

    “三位先生,有没有什么好诗词出现?”赵立问道。

    石青云拱拱手道:“皇上,好诗词倒是有,但是没有特别好的。”

    “有了有了。”杜岳赶紧道。

    “我看看。”赵立石青云和米胜之赶紧凑过去。

    “怎么写了三首啊?”石青云道。

    “三首还不好啊?再说也没规定只能写一首吧?”

    “也对。”

    “哎呦,真是好词。”米胜之道。

    “我觉得第三首最好,可为第一。”

    “不不不,第二首更好。”

    看着三人要吵起来,被三人挡起来而无法一睹‘好诗’的赵立急了,“三位先生,能否让朕看看?”

    “对,让皇上裁决。”杜岳醒悟过来。

    “皇上,您看看,是不是第三首最好。”石青云更聪明,直接将诗稿递给赵立,并说出自己的看法,企图让赵立先入为主。但是另两人岂会让他如愿?

    “第二首最好。”米胜之道。

    “老夫倒是觉得第一首比较好。”这是杜岳。

    见三人又要吵起来,赵立感紧道:“三位先生莫要争辩,朕自有主张。”

    可是看完三首诗,赵立也发愁了,三首都不错,这该怎么选啊?见三位先生期盼的看着自己,赵立眼珠子一转,想到一个办法。

第五十九章 中秋文会(5)() 
第五十九章中秋文会(5)

    关杨正和柳青衣、许释文两人争论,突然司仪太监的声音响起:“文会名次已经排出,众位士子安静。”

    “有这么快吗?”

    “是啊,往年没有这么快的。”许释文也道。

    柳青衣推测道:“除非出现了什么绝妙好诗,冠绝群芳,让三位先生觉得后面的诗已经不用看了。”

    许释文赞同道:“有这个可能。”

    士子们逐渐汇聚在玉华池边,焦急的等待着。很快,赵立和三位帝师就重新出现在画舫杀上。

    “请三位帝师宣布前三名。”

    石青云首先站出来:“因为特殊原因,本次文会只有第一名,不会再有第二名和第三名。”

    “哗!!!!!”下面的士子嚷嚷开了,表示不服者有之,询问缘由者也有之。

    米胜之也站出来道:“为了避免你们不服,所以我们特地把第一名的诗抄了出来。”说完手一挥,一条白布从画舫垂下,上面的诗也出现在大家面前。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这是王维的代表作《山居秋暝》,此时被关杨借用了。

    岸上士子读完后皆沉默不语。

    “好诗,不知是何人所作?”柳青衣读了一遍,心服口服。

    许释文见关杨不动声色,神色淡然,不由问道:“难道是关兄所作?”

    关杨道:“拙作竟也入得了三位帝师的法眼,惭愧。”

    “竟真是关兄的作品?青衣拜服。”柳青衣向关杨行礼。

    关杨连忙让开:“柳兄何至如此?”

    “关兄大才,请受释文一拜。”许释文也躬了一躬。

    “你们这是干什么?”关杨连忙去搀扶,好一阵手忙脚乱。

    画舫上杜岳也站了出来喝问:“你们服还是不服?”

    “先生独具慧眼,吾等心服口服。”岸上士子们心悦诚服的答道。

    “这就服了?那你们再看看这一首。”石青云大手一挥,又是一条白布落下,上面依旧有一首诗。

    士子们也蒙了,不是只有第一名吗?那这是什么意思?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石夫子、杜先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将进酒》,李白的代表作。被关杨将‘岑夫子、丹丘生’改成了‘石夫子、杜先生’,也很合韵。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想不到世间还有如此妙诗,请受许释文一拜。”许释文说完竟然真的朝《将进酒》跪了下去。

    “许兄!”关杨也吃了一惊,想要去搀扶他,却被柳青衣拦住了。

    看关杨疑惑的表情,柳青衣道:“许兄爱诗成痴,每每见到好的诗词总是行三跪九叩的大礼,这在京城是出了名的。”

    关杨不禁莞尔,想不到还有这种妙人。

    “你们服不服?”杜岳又问道。

    “先生,吾等服了。”

    “不要那么着急。”米胜之淡淡道:“你们再看这一首。”又一条白布落下,这次是一首词。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的《水调歌头》。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请再受许释文一拜。”小声念完最后两句,许释文面色涨红,再次对着《水调歌头》行跪拜大礼。

    “这……也不知是哪位神仙般的人物作的这般名传千古的诗词?青衣恨不能以师礼待之。”柳青衣也双目无神的喃喃自语道。

    关杨暗自苦笑,事情貌似搞大发了。

    “先生,请问这般美诗妙词是何人所作?”一个士子高声询问。

    “还请先生引荐。”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的心要醉了。”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写出如此佳句的该是何等样的大才啊?我愿以师礼侍奉左右。”

    “……”

    三位帝师和赵立相视一笑,由赵立开口:“这三首诗之间实在是难分伯仲,所以我们将这三首诗并列为第一名,你们可服气?”

    “吾等服气。”

    “既然你们服了,那我就告诉你们,这三首诗词是同一人所写。”赵立这话一落,岸上又是一片哗然,一般人只用写一首就能名传千古了,可是此人竟在两刻钟内连写三首传世诗词,这是何等样的才情啊?

    “竟……竟然是一人所写?”柳青衣的口气里充满了吃惊、叹服、倾慕以及难以置信。

    许释文突然直勾勾的盯着关杨,关杨被他盯得发毛,小声问道:“许兄,你这样看着我作甚?”

    许释文幽幽道:“我记得你承认过,第一首诗的你写的吧?”

    许释文这么一说,柳青衣也反应过来了,颤声问道:“这么说……这三首诗……都是你所作了?”

    关杨无声的点点头,算是承认了。

    许释文‘噗通’一声跪下了,关杨大惊,连忙闪开:“许兄,你这是做甚?”

    ‘噗通’,柳青衣也跪下了。

    “哎呀,你们干什么啊?”

    “学生此生别无所好,唯独痴迷于诗词歌赋,先生才情比天高,学生十分仰慕,求先生收我为徒。”许释文抱着关杨的大腿,哭着喊着要关杨收他为徒。

    “请先生收下我吧。”柳青衣虽然没有许释文那样声情并茂,但是也是眼泪汪汪的。

    “你们先起来。”

    “我不起来,除非先生答应我。”

    “我们平辈相交,如何收得你们?”

    “我情愿自降一辈。”柳青衣更狠。

    “这如何使得。”

    这边的争执虽然引起了一些人的注意,但并没有影响到画舫,赵立依旧在那里宣布三首诗的作者:“这三首诗词的作者就是……关杨!!!!!”

    岸上顿时沸腾了,关杨刚对上了皇上和蛮族使者的对联,他们当然知道。

    文会外圈,阿青抱着苏蓉蓉(文会开始的时候就走了)大喊大叫:“蓉蓉姐姐,你听到了没有?是公子,是公子啊!!!!!!”最后几乎要尖叫起来了。

    “我知道,我知道的,我知道公子最厉害了。”苏蓉蓉也紧紧的抱着阿青,嘴中喊道。

    而这边的关杨也被众位士子发现了,看到众士子如狼群一般涌了过来,关杨也顾不得了,连忙震开许释文和柳青衣,匆匆跑路。可是这里是中秋文会,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不光是参与文会的士子,就连普通民众也开始围堵关杨。

第六十章 中秋文会(6)() 
第六十章中秋文会(6)

    眼看就要被人群包围了,赵立在画舫上喊道:“关杨,来这里。”关杨听到了赵立的喊话,一跃而起,踩着众人的肩膀向画舫飞去。

    “谢皇上。”关杨飞到画舫上,终于松了口气,向赵立道谢。岸上的众人见关杨跑到画舫上去了,也都不再追赶,不过依旧围在岸边喊着关杨的名字。

    “小子,先不要道谢,老夫问你一件事。”米胜之气咻咻的冲上来,拉着关杨问道。

    关杨莫名其妙,自己没有得罪过这位吧?不过还是礼貌的道:“米先生请问。”

    “老夫问你,我可曾对不起你?”

    “没有。”

    “那你为什么把他们两个的名字写在诗上,而把我漏掉了?”米胜之指着石青云和杜岳,问关杨。

    杜岳和石青云哈哈大笑道:“米老头,你人品不行啊。哈哈哈哈……”

    米胜之不理他们俩,对着关杨道:“老夫自问不比他们两个差,你这也太偏心了。”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