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易手
撬闵险庑┤讼纸褚仓挥小渲莺睢诱萦姓飧龅ㄗ雍褪盗Α!!!!!!?br />
武经国道:“钟蛰行事一向稳重,派这么个人来行刺不像是他的作风。”
李师爷道:“府督所言极是。除了古榆学派残存的余孽和钟蛰外尚有一个可能。”
武经国道:“你是说自己人?”
李师爷道:“正是,任思勰任大人官居高位掌握‘兵部’,又是府督义子,更是府督之下最有实权的人,府督若出了意外获利最大的自然是他。”
武经国道:“嗯,他要是动手的确防不胜防,不过以他对本督的了解便是动手也断然不会找错了轿子。”他笑了笑,笑得有些轻蔑,似是讽刺般地道:“看来这刺客的主谋还是老对手‘古榆’一党的余孽了!”
李师爷微笑道:“是,‘古榆’一党在朝中式微后在江湖上还算有点力量,颇受‘半步堂’等残余门派的拥虿,江湖人替他们卖命也属正常,再加上刺客恰巧同前段时间行刺府督的‘半步堂’、‘狼门’的余孽混在一处,若说刺客是‘古榆’一党所派原本也是最有可能的。可是老鹰、苍狼这些人俱在端木先生手下吃了亏,他们若非蠢货,自然知道单凭刺客一人无论如何不是端木先生的对手,又怎会派他白白送死呢?”
武经国又笑了笑,道:“依先生说,他既不是‘古榆党’所派,又非钟蛰之流操纵,难道是江湖门派请的杀手?”
李师爷道:“久走江湖不会不知道‘津海神剑’的大名,似‘大隅天城’、‘钧天九鼎’、‘六龙帮’这些能对我们构成威胁的大帮会,安排行刺的人实力至少也应该同端木先生差不多才是,就算请杀手也会请‘百忍精堂’或者‘听雨读剑楼’的人,断不会请一个带家眷的杀手,所以是江湖门派所派刺客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武经国眉毛挑了一挑,笑道:“李先生什么时候对江湖中的事这么了解了。”
李师爷道:“府督谬赞了,我一个读书人哪知道什么江湖人,江湖事,只不过为府督分忧不敢不排除一切可能所以了解了一些。”
武经国满意地点了点头道:“嗯,那你的结论呢?”
李师爷看了一眼武经国,却低下了头不说话。
武经国挥了挥手,屏退众侍女。
李师爷待众人走远了才说道:“目下最可疑的是皇上,其次是皇室宗亲。”
武经国脸色一变,霍然坐了起来,道:“怎么说?”
李师爷道:“以前皇上少不更事贪图玩乐技巧厌恶政事乐得有府督忠心耿耿代为处理诸事,可这几年皇帝年岁渐长眼看着朝中大小官员皆以府督马首是瞻难免心生惧意。。。。。。”李师爷没有再说下去,武经国却已心知肚明,他之所以有今天靠的就是见风使舵改换门庭出卖上司的功夫,更何况历来权臣无论忠奸时间久了都难免遭到主上的猜忌,若说皇帝想自他手中夺回实权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这由不得他不信。
“说下去。”武经国道。
李师爷道:“皇上知道朝中上下八cd是府督的人,他无论是要动用‘金衣卫’、‘内督府’还是‘龙禁卫’的大内高手都瞒不过府督,所以许一些好处拉拢江湖势力也属于正常,也正因如此,皇上派出的人不了解江湖人的个性,所以这支临时拉拢的队伍只是群乌合之众,难以管辖,行事难免托大。”
武经国道:“这倒是像他的水平,不过如此大事等同儿戏毕竟不可思议,你这么说有几成把握?”
李师爷道:“如果景熙煌假死至少七成。。。。。。”
武经国道:“你上次要本督派那么多人试探景熙煌的生死时就已经怀疑这是皇上布的局了?”
李师爷道:“请府督恕罪,兹事体大上次府督身边有外人在场未敢言明。”
武经国道:“你做得很好,真要是皇上的局至少我们知道景熙煌能拉拢的势力有哪些,我们也好提前筹划。”
李师爷躬了躬身道:“多谢府督宽恕,只是我想不通景熙煌怎么会真的死了,难道真的是皇宫进了刺客?景熙煌这一死,皇上布局的可能性就不足两成了。”
武经国道:“两成也算不低了,依先生之见皇室宗亲的可能还要大于皇上?”
李师爷道:“嗯,只是不知道是哪位王爷的手笔。皇室宗亲身份虽然尊贵,但手中无权无兵,唯一的途径就是暗中收买杀手,他们的可能确实是最大的。”
武经国皱眉道:“他们为何要与本督过不去?”
李师爷一字一顿地道:“法!太!宗!清!君!侧!”
第42章 李师爷父子()
法太宗清君侧这几个字从李师爷口中说出让武经国一怔,不由得重复了一遍。当年太宗正是以这个理由起兵造反从侄儿手中夺得江山的,如今历史要重演么?‘天芒’立朝时太祖皇帝曾有遗训内官议政者斩,如今自己这个内官不但议政而且执政,真要是有哪个王爷打着‘清君侧’的名义起兵响应者恐怕绝对少不了。这‘清君侧’之计若是成功皇帝死不死不知道,他武经国大人是死定了的,说不准还能有幸来个车裂,凌迟什么的著名死法。
武经国沉思半晌,忽道:“不对,真要有王爷造反他们不该此时行刺于我。”
李师爷道:“府督言之有理。不过。。。。。。”
“有话就说。”
“至今日,我已查到这个刺客一共杀了一十九人,这一十九人身份不同,有致休在家却依然暗中掌控朝局的老顽固也有富商或者江湖人,但他们都有三个共同的特点。”李师爷顿了顿道:“第一,与府督关系不太大;第二,都是有钱人,而且这钱都不是正道来的,据查这十九人的所作所为若依照我朝律法有十五人是要问斩的,这十九人当中有一人府督还曾认识。”
“谁?”武经国一下子有了兴趣。
“吕梓杓。”李师爷道。
武经国眉头一皱,脸色顿时难看了起来,当年他曾经主动登门向吕梓杓示好,表示愿替与‘古榆党’结盟,进退与共,结果吕梓杓一句‘狮虎焉能与犬豺为伍?’的反问将他撅了回去,既然不能成为朋友那便只好是敌人了,自那之后武经国便不断招揽‘古榆党’的敌人与之对抗,‘古榆党’中许多人他杀归杀了,心里还是佩服的,比如林澜比如陈北辰,但这个人他只有痛恨与厌恶。他掌权后,吕梓杓第一时间辞官归隐,由于此人在朝在野威望都很高,又是皇帝面前的红人,他几次向皇帝进言陷害都未能如愿,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变数他一直隐忍只待此人在朝野和皇帝面前名望淡化或者抓到他的把柄那时再报昔日之仇,可是吕梓杓一直以君子和直臣的面目示人他抓到的把柄皇帝并不相信,于是昔日受辱之仇便一拖再拖,直到前段时间传来吕梓杓得病而亡他还信以为真大呼可惜,今日才知道原来是被人暗杀。
武经国曾受过吕梓杓言语的侮辱,此刻听到李师爷又提到这个人的名字心中极为不快,但在属下面前他怎肯失态,当即将火气压下,笑道:“本督能有今日也算拜他所赐,说起来我还要多谢他呢。”
李师爷话出口时自知失言,见武经国面色又缓和下来心中略舒了一口气,道:“京城无论辅城衙门还是‘金衣卫’都是我们的人,这些捕快看死的人与府督并无联系便乐得蒙混过关,这也正是刺客不被捉拿到的原因之一,而这种作风假设是为了筹措军饷和提前铲除将来的反对势力都是合理的,吕梓杓的死将这种可能放到了最大,否则有钱的富商多得是,没必要动到他招人疑窦,正因为姓吕的这种伪君子名望高,说话有分量,所以碍了他们的事。”
武经国点了点头,道:“这倒是有可能,不过行刺本督似乎并不是什么高明的办法,若是成功‘清君侧’这个绝好的起兵理由便用不上了。”
李师爷道:“正是。所以这不是幕后主谋的本意,应该是刺客会错了意。”
“会错意?”武经国颇为不解。
李师爷道:“这几个月来,京城被杀的有数十人,除了景熙煌之外大都和这姓梁的刺客所杀之人身份个性有些相似,这说明刺客尚有同伙,如果他们的主上真要对付府督又怎会只有一个刺客动手?如所料不错,他们应该是有分工的,一部分人充当刺客,只负责行刺,另外一些人则伺机搜刮死者的钱财,主事之人为了招揽这些江湖草莽为己用,很可能以‘清君侧’的名义拉拢反对府督的人,至于真正的目的则不会对他们明言,偏巧这位姓梁的刺客信以为真,一时鲁莽便对府督动了手。”
武经国道:“嗯,这倒不无可能,接下来先生可有什么好的法子应付?”
李师爷道:“事情分两头,对皇上那的动向监视即可,若真有异动能拖则拖,若皇上再诞下龙子我以为当留则留,不得已时府督可以扶植幼主登基,就只怕皇上身子不好后宫难以尽快怀上龙子。”
武经国又点了点头,心中暗道:“刘贵妃已与我为盟,只要她引得皇上临幸即可,皇上身子好也罢不好也罢全不影响贵妃怀子。”他心中打着如意算盘,口中却叹了一口气,面显难色。
过了片刻,武经国似是回过神来,叹道:“唉,但愿不是皇上。”
李师爷道:“府督忠于皇上,皇上想来也不至于此。但皇室宗亲有不臣之心,欲危及社稷危及皇上却不得不防。”
武经国道:“是啊,说起来我朝王室的人造反也不是一次两次了,该如何杜绝属实让人头疼。”
李师爷道:“其实也不难,只是需要费些功夫,说到底这些王爷手中无兵也只是虚壳一具而已。”
武经国道:“先生请说。”
李师爷道:“当务之急是要知道是哪位王爷,然后可有三法除之。”他望了一眼武经国,缓缓地道:“第一,让皇上知道他的不臣之心,下旨除之,名正言顺,永绝后患;第二,这刺客受他们蒙蔽欺骗日久,恨之入骨,可激得刺客动手刺杀,然后我们再除掉刺客灭口,他若不肯我们便以其妻子做要挟;第三,将计就计,放刺客回去做事,待王爷露面京城或在半路假冒山贼截杀或在其落脚处假冒山贼截杀,他所谋之事既然见不得光,必定不能以王爷身份堂而皇之谋画,我们假冒山贼动手便容易得多了,事后徐大人拿下山贼,就算严刑拷打致死也不过是杀了几个山贼而已,任谁也不会猜到我们头上。”
武经国心中大喜,嘴上却淡淡地道:“你看着安排吧。”
李师爷道:“我已放刺客回去了,他这失踪这两天是他的岳父过寿发帖相邀,他不便相拒又不便明言是以走了一趟,这一点他的小舅子任骁就是最好的见证人,路引也早已给了他了,由不得他们不信。前几日的守卫都着的便装,说是御史大人不放心女儿,又怕女儿重病在身受不得舟车劳顿故而派来保护伺候的也完全对得上。”
武经国道:“需防刺客拖延或逃走。”
李师爷道:“府督放心,我派秦昭和陆孤鸿假冒任骁的侍卫在旁牵制,孙老说以他二人的武功刺客跑不了,更何况他妻子的病尚要依赖我们。另外我吩咐郑千户派屠大千前去相逼,这人性格勇猛而不计后果,什么事都能做得出来,秦陆二人一面监视一面帮刺客保护家眷,屠大千则以威逼要挟为主向刺客施压,府督只要避而不见,我们做师爷本无实权,郑千户和屠大千听也好不听也罢,我们管不了,这种情况下他为防变数用不了多久便会自己行动起来了。”
武经国道:“好,果真一切如你所言,事成之后你要什么本督便给你什么。”
李师爷道:“多谢府督厚赐。”
武经国道:“今日先说到这儿吧,过一会我进宫探探皇上口风。”
李师爷躬身施礼,告退而出。
“师爷,令公子已在府外等候多时了。”一名守卫等李师爷出了小院,才凑了过来说道。
“嗯,知道了。”李师爷抹了抹脸上的汗水,迈步出了‘经国府’。府门口,一名十二三岁的少年正抚摸着金猊雕像,目光中满是喜爱的神色。“你怎么来了?”李师爷开口问道。
少年凑上来道:“爹,大伯来了,在家里等您回去喝酒呢。”
“整天就知道喝酒赌博,他不要来问我借钱的才好。”李师爷拿出一小锭银子,丢给少年,道:“去,打二斤酒去。”少年接过银子,嘻嘻一笑,蹦蹦跳跳走了。众守卫见李师爷素来沉着冷静,不苟言笑,却不想生了个孩子却顽皮得很,不禁有些失笑。
李师爷摇了摇头也跟在后边走了。
李师爷走出一截,将‘经国府?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