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天
黄鸾剑只是一柄很寻常的高阶法剑,黄磁镜则是此人的本命法器,高阶阵道法器,净化之后的价格约是普通高阶法器的四倍左右。
七星铃是此人的吃饭家什,名唤七星百雀铃。
秦玄在道院翻查过一卷《十三铃录》,记载了九种常用的七星铃和四种罕见的奇门七星铃,其中一种奇门铃名曰“合音铃”,最难炼制,而这枚七星百雀铃更是其中的翘楚。
此铃用合音法门融炼了四十九只灵莺妖魄,颇有创意,深具灵性,炼制者需要同时精通音道、阵道和器道,三种造诣都要达到六品造诣,加上一些特殊的灵材和机缘才能炼制成功。
可惜此铃炼入的妖魄虽多,级别却都太低,无法列入高阶阵道法器,仅能算作极其少见的中阶精品之精。
此铃的使用者必须精通音道,这对秦玄而言还有点困难。
除了这些,此人身上再也没有其他的财物,几十枚灵晶和随身携带的丹药灵符都是常见之物。
秦玄在一堆杂物里翻取出一道玉匣,封盖上刻着“慕休杂记”四字,里面存有几十枚玉简,排列整齐,大致查阅一番,确定是此人日常修读的数十卷阵书,留下很多注释见解,还记载了他四处游历时接触到的各种古怪阵法。
这些玉简里有一枚颇为独特,赤色,暗藏自毁之术。
秦玄稍作思索,逆转噬灵秘术,调用对手血种中蕴藏的灵力查探赤色玉简,起初运用的有些生疏,后来才慢慢看清楚里面的灵书,确信是《周天凝气功》的凝气、炼血两层心法。
这是周天宗的正宗功法,也是星辰转气功的两大源头之一。
据说,星辰派的两位开宗祖师之一的飞灵祖师是周天宗的长老,周天宗覆灭,飞灵祖师带领门徒避难西海,投奔旧友星辰祖师,两人一拍即合,共同创立星辰派。
星辰祖师来自东海,在一处遗迹之地得到了早已灭门多年的星宿宗功法,学得星宿斗转功。
两位祖师所学都是星道人一脉,他们将各自的功法相合,开辟出新的星辰转气功,此功起初并不完善,不断积累,终于在三千年后的星云祖师时期圆满。
故而,星辰派有三大祖师,前两位是开宗祖师,后一位是中兴祖师。
只是不知何故,星云祖师将星辰转气功弥补完善之后,立即在星辰派中封存周天凝气功,再也不准任何弟子修行,但有违背者,一律逐出宗门。
其中原委,无人可知。
第六十五章 南斗癸水(求收藏)()
杀死慕家的那名搜令使后,秦玄耗费几天时间恢复树林,挽救灵草灵树,效果并不好,只能叹息一声前往月泉洞。
正是深夜,秦玄在月泉井边坐下,问蓝瑛、蓝秀才:“你们也看到过宙域灵光?”
他原本想问石胎令的事,一路走来时,决定暂时不问,他也有一枚石胎令,这几天稍作琢磨,却没有找到任何头绪。
蓝瑛点头,“我在井边看到一次,以为是井下的东西跑了出来,惊出一身冷汗,后来告诉秀才,这才知道秀才在灵药圃那边也见过两次。他一直不吭声,多半是想独吞。”
“难道你不想独吞?”蓝秀才依旧散漫,眼睛里却很难得的闪烁出一丝兴奋的光泽。
秦玄竖起一根手指,“我也见到一次,但还是在一年前,在蛇妖谷的一道溪水边。这玩意是不是毫无规律的到处乱跑,还是咱们能找到一些规律?”
“有规律,三次都有水!”蓝秀才目光凝重,“灵药圃边有两条小溪,我都深更半夜去挑水,分别遇到一次。第一次没有注意,以为是会发光的蛇妖,第二次想追,没有追上。”
“都是深夜吧,我那一次就是深夜!”
“子时,月圆夜!”
三人一起道破各自看到宙域灵光的时间。
“那就好办,我们等到下次月圆夜时,分散在各个有水的地方抓它”蓝秀才猛的一击掌,很高兴的以为自己找到了破解之法,旋即意识到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无法解决,“估计抓不住,那玩意的速度简直像电光一般。抓不住就得引诱它,用七星阵法积蓄大量的灵液星辉,看看它能否上钩?”
“一次抓不到,我们还可以抓第二次,第三次,每个月都有一次机会,关键是咱们得守住月泉洞。虽然它不太可能继续出现在月泉洞里,但若是让其他人占据洞府,我们就被动了,总不能每个月都跑到别人的地盘上抓捕灵光吧?”
蓝瑛说出最关键的问题,看了看秦玄,希望他能和自己一起继续坚守下去。
“肯定要守,拼命也得守住。”蓝秀才早就和蓝瑛有了共识,他们两人都可能是水系灵光的鲲血脉修士,这种概率在蓝家子弟是七八成。
既有宙域灵光在周边出没,洞里还有他们必须的七星灵水,只能死守。
秦玄总觉得蓝秀才的变化太大,很奇诡,看着对方,琢磨此人心中的真实想法,“你变得好多,怎么又想修行了?”
“他觉得连续两次见到宙域灵光是天地对他的一种暗示。”蓝瑛指了指蓝秀才,微微侧脸避开秦玄的目光,自然是没有说实话,蓝秀才也毫无表情,很像是在掩饰心声。
秦玄心里微微一动,猜想蓝瑛一定将石胎令给了蓝秀才,最低也是共享,因为蓝瑛心里对秀才一直有很强烈的亏欠感。
“那好,我们就先谈谈如何守洞的事。”秦玄不打算现在就和他们讨论石胎令的事,转念想想,还是觉得很难守住,“你们应该有办法吧?”
他不觉得蓝瑛会蠢到死守,必然是有倚仗。
“你进入此地时,有没有觉得守洞大阵和以前不一样?”蓝瑛稍作提醒,蓝秀才则更诚实,直接从月泉洞里招出一尊碧蓝色的铁钵。
碧蓝铁钵是一件高阶阵道法器,融炼了不少星辰陨铁,周身浮动七星阵器特有的星辉光泽,钵中一池厚重的蓝色灵水,不知是何物。
“这是郭师兄留下的碧斗钵,他确定要参加今年的拜师大会后,就一直在月泉洞里重设大阵,此钵才是真正能够掌控大阵的阵图法器。”
蓝秀才不打算藏私,将碧斗钵推给秦玄,让秦玄有机会见识此地的新阵法,但也明言相告,“我算半个阵修,修为接近锻灵境,还不用离开山洞参加年终大考,他就将此钵留给我,让我守护山洞。”
“哦!”
秦玄并不介意谁掌持此钵,他想起击败蒋灵鼋的那天晚上,当他试图退入月泉洞的护洞大阵,蓝瑛毫无反应,正是蓝秀才暗中控制大阵,将他纳入阵中。
一年的时间不长,也不短,足以让蓝秀才再拾修行之志,也足以让秦玄蜕变。
这一年里,他的阵符两道进步神速,都能达到四品阵师和符师的水准,还自创了很多千奇百怪的小阵法。
他不需要蓝秀才提醒,一手持钵激发大阵,另一手取出自己的七星铃,叮叮摇晃,用音术敲打大阵的脉络,显露出一层层的阵法涟漪。
沿着这些只能用灵识观摩的涟漪,秦玄追向根源,走到了月泉洞的深处,这里比以前多了一间石室,看起来并不奇特,却是新阵法的中枢。
掌持月泉洞多年的罗威师兄并不精擅阵道,此前将阵眼放在月泉石井,郭岱察觉里面确实很可怕,就用阵道中的小挪移之法颠倒方位,将阵眼迁移到此。
秦玄反复摇铃,不断震音探阵,逐渐确信这是一门将五行和七星两脉脉阵道合拢归一的奇阵,整个手法是“二阵合拢,三阵叠加”的阵中阵。
他问身后的蓝秀才,“郭师兄说这是什么阵?”
“他没有说,我觉得是癸水阵。”蓝秀才不愧是半个阵修,果然看出了一半眉目。
“这是南斗癸水阵。”秦玄说的更清楚一些,“郭师兄在借势,借了南七岭北斗封灵大阵的威能。他用南斗癸水阵牵引北斗封灵大阵的杀威,你持着此钵,如果能有锻灵期的修为,差不多就有机会击杀金丹真人。”
秦玄不用更仔细的探查,已经知道郭岱在整座月泉洞里暗藏了另外一件高阶阵图法器和二十多件中阶阵器,这些阵器才是根本,碧斗钵只是用来借调北斗封灵大阵的杀威。
此阵的水平之高,布局之精巧,心机之狠辣,细节之精准,阵器的完美配组……秦玄自认再学十年也做不到这一步,他不相信郭岱师兄有这么高深的阵道造诣,唯一合理的答案是孟掌院在背后出谋划策,出钱出力。
真正发号施令的当然是那位巨木院主萧天琴。
只为了七星灵水吗?
秦玄不相信,他只能说大劫将至,谁也无法幸免,七嫡四魔都不平静。ps:收藏真的太少,写书不易,无奈相求。
第六十六章 逆命之考(真心求收藏)()
一年一度的星辰道院新科大考终于将要拉开序幕,此次大考结束后,本年招收的一百二十名弟子中,真正的精英就将浮出水面。
大考开启前十天,道院正式颁布今年新科大考的所有规则和奖励项目。
规则还是和往年差不多,总成绩中,试炼阵考核占四成,音、阵、符、丹、器、机六科考核各占一成,六科考核则又分为笔试和实测两类。
今年的大考奖励则是异常丰厚,总成绩排名前三者,将能进入祖师洞修行数日,有机会获得一门绝传秘术。
星辰派的绝传秘术约有三十余种,其中包括破法诀,任何一种都有能力改变修行者的一生,堪称是决定命运的法门。
总成绩前十名者,可进入神鹤谷择选灵鹤,另可进入长生秘境修行三十日;前三名可在长生秘境各选一株三千年期的神品灵草,其余七人可各选一株千年期的小神品灵草。
总成绩前三十名,由器阁主持,辅助炼制本命法器,寒门子弟,所需灵材皆由宗门提供,灵材层次高低,数量多寡,一律根据排名决定。
七七宗室者,宗门提供一半灵材。
总成绩前五十名,各嘉奖两个月的额外月俸,锻血丹一枚,前十名者,另赐飞灵丹一枚。
这样的新科大考嘉奖,比之往年陡增数倍,长生秘境的嘉奖每年皆有,但能奖励神品和小神品灵草,千年来还是第一次。
器阁奖励很特别,同样是前三十名,从器阁获取的灵材可能各不相同,甚至是决定命运的那一道差别,特别是寒门弟子。
祖师洞和神鹤谷的嘉奖更特别,前者每隔十年才能开启一次,神鹤谷也是七年开放一次,此番一开,后面的人要么等十年,要么等七年。
这在某种程度上验证了一些传言,甲辰年的这一批新科弟子中存在一位应劫而生的天道之子,此人究竟是谁,纵然是星辰派最精通卦术的那位老祖也算不清,故而大奖新科,无一疏漏。
一时之间,群情激昂,谁还有精力去管月泉洞的那点事?
往日宁静无人的道经堂,这几天已是人山人海。
阵前磨枪,不快也亮。
道经堂的典籍大体分成三类,一类随意抄写誊录,都是常见经卷,名曰普经,又被称作三百普卷;二类是需要掌院批准才能誊抄,名曰杂经异典;三类是绝对不允许誊抄的宗门**。
**需要天极院主特批才能翻阅,也与大考无关,不是众弟子们关注的焦点。
三百普卷是大考的笔试范围,属于基础分,宗室弟子多在十岁之前就已经熟背在心,同样不是重点,第二类的异典杂经才是拉开分数的关键。
往日无人问津,今日哄抢成一团,没有掌院批准又不能誊抄,只能排队借阅。
秦玄和蓝瑛这几天也在积极备考,两人连袂进入道经堂才知道情况不是一般的混乱,除了叶梵、慕讽、聂麒、聂麟四人,其他师兄弟都拥挤在此,连宋慈师兄和朱灵烟师姐也在人群里奋力争取。
两人刚进门,宋珪就抱着一卷玉简书跑了过来,热切急速的提醒道:“哎呀,你们两个家伙怎么才来,快,快,我们一人借一卷,大家凑在一起就等于借了七八卷。”
道经堂有普经三百卷,杂经异典一千两百卷,**五百卷。
这是三千年前的说法,实情早有很大的变化。
秦玄半年前就仔细盘点过,普经还是三百卷,这种东西万年以前就这么多,**增至一千余卷,大多都是来历不明的残经古卷。
杂经异典更是如山似海,早已增加三千五百余卷,这些多是星辰道院历代院主、掌院真人和都教真人所写的杂经杂录,有一些则是从其他道院抽调而来。
普经是根本之理,根本之法。
杂经源自普经,大体是具体的运用之法,不断与时俱进,推演到更精深的水准,故而数量越来越多。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