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那蝉那把剑
三人面容都与青尘极为相似,只是年龄不同,神态不同,打扮各异。
加本尊青尘,竟是共有四个青尘,景象诡谲。
徐北游大为震惊,他曾经莲花峰见识过秋叶的一气化三清,没想到今日又能在此处见识到青尘斩三尸之法。
这份机缘运气也足以让人望而生叹了。
四个青尘呈四方四象之势站定,有意无意地将徐北游护在中间,正宗玄门的气机铺天盖地,浩浩汤汤如大江东去,沛然莫御。
原本肆虐不休的死气魔气在青尘的气机面前如冰雪消融,转眼间便化为乌有。
不消片刻,一切散去,徐北游发现自己仍是置身于大雄宝殿之中,脚下也同样是青石地面,不见半分方才的幽冥景象。
青尘本尊平静道:“所谓三尸,又称三念,善、恶及所执,年纪轻者,为贫道恶念,年少时的杀伐心性尽在其中。年纪居中者,为贫道善念,祸起萧墙之前的种种皆是囊括其中。年纪最长者,为贫道执念,今日之果,皆因掌教二字而起,徐北游,贫道今日就再让你见识一番何谓十八楼之。”
佛像不甘坐以待毙,身形轰然而动,直接破开佛殿飞天际,与此同时他也缓缓伸出自己的断手。
整个佛寺开始剧烈抖动起来,地面有无数沟壑裂开,向四方蔓延,殿阁塌陷,墙壁倾倒,路径撕裂,落石飞沙不绝。
当真要天翻地覆不成?
徐北游跃出大雄宝殿,在他的视线之中,竟是看到五座山峰正在缓缓升起。
转瞬之后徐北游反应过来,这哪里是什么五座山峰,分明就是五根手指,要知道这座佛寺可是被一只石质佛掌给托举在掌心的!
难不成这座佛像竟能操纵托举佛寺的佛掌?
佛像声音自九天之传来,“青尘,你以为那托举起此地的佛掌是从何而来?它与我本就是同为一体,今日落入本座掌中,便是你的死期。”
一只承载了整座佛寺的手掌缓缓浮现,五根如同通天之柱的手指开始缓缓合拢。
青尘无动于衷,轻声道:“匣中藏仙剑,剑出破邪。”
在他身侧的年轻青尘拔剑出鞘,倏忽而动。
下一刻,天地之间有一道白灼剑光掠过,仿佛要将整个天地一分为二。
然后伴随着轰隆隆的声响,烟尘四起,五道“山峰”开始向下塌陷。
年轻青尘重新出现在本尊身侧,归剑入鞘。
一剑斩佛五指。
仅仅就是一剑而已。
青尘看也不看一眼,面容神情古井无波,道:“手中捧宝印,印落伏魔。”
中年青尘高举起手中印玺,天地之间骤放光明如白昼。
光明之下,佛像周身黑气翻滚不休,仿佛烈火灼烧污秽。
先前还效仿佛祖五指即五岳的佛像面容一下子模糊,一下子清晰,飘摇不定。
青尘手指掐诀,引动风起云涌的天地异象,口含天宪,“玄通升九霄,天雷荡秽。”
年迈青尘举起手中拂尘,踏罡步斗,七杀斩灵剑直冲云霄。
片刻后,一道足有百丈之宽的天雷自九天之倾泻而下。
除去徐北游立足所在的方寸之地外,大雄宝殿方圆百丈之内悉数被笼罩其中。
一圈圈肉眼可见的涟漪向四周扩散开来,波及整个佛寺。
以人力造就天劫。
万籁俱寂。
待到雷光散去,百丈之内,再无大雄宝殿,再无佛像,也再无三尸法身,只剩下青尘和徐北游两人。
整座佛寺仿佛被大水洗涤,再无半分污秽。
第五十五章 如是我闻地藏经()
什么叫仙人之威?移山填海,搬山倒岳,拂袖唤风雨,一语引天雷,真真切切见过此等景象之后,徐北游才深深明白为何会说“地仙十八楼,一楼一重天”,初入地仙境界的修士与地仙十八楼的修士相比,又岂止是天壤之别。
青尘轻深吸一口气,口中有丝丝电芒游离闪烁。
八十岁后,他开始修持五雷天心正法,方才他不惜损耗道行引下天雷,不但将整座寺庙涤荡一清,而且还有些许雷气残留,此时他再将这些雷气吸入体内,也算是将先前的损失弥补一二。
待到青尘将口中雷气吞入腹中之后,徐北游才开口问道:“前辈,我们接下来去哪?”
青尘平静道:“后寺塔林。”
按佛制,只有名僧、高僧圆寂后,才设宫建塔,刻石纪志,以昭功德,激励后来。所谓塔林,说白了就是佛家墓地,历代高僧的舍利子都被供奉于此处,一般位于佛寺深处,等闲不得入内。
其实早在这座寺庙废弃之前,所有的舍利子就已经被佛门僧人带走,如今不过是空余一些石塔,只是既然青尘说要去塔林,徐北游也不能反对,毕竟这位大真人不但修为骇人无比,而且还是术算之道第一人,知常人之所不知,说不定萧皇就将宝物放在了塔林也说不准。
过了大雄宝殿,就是已经破败不堪的罗汉堂,然后是僧舍、香积厨和藏经阁,经过这些地方后,便来到塔林的入口处。
石塔如林,一条崎岖小径延伸其中。
一眼望去,看不到道路尽头。
两侧的石塔按照主人生前地位高低不同,分为一、三、五、七四种层次,大多数是用砖石砌成,亦有用整石凿制而成,塔体上刻有精美的图案和浮雕,每座塔正面都有塔额,标识塔主名号,几位有较大影响的高僧塔边,还专门树立碑石,详细记载塔主的生平事迹,嗣法传承,以及立塔人,立塔年代等内容。
青尘先行,徐北游落后几步跟随其后,先前青尘以浩大天雷涤荡污秽,现在一路行来果然没再遇到半个鬼魅之属,清净无比。
走过大约五百座佛塔后,终于来到小径尽头,此处有一座巨大佛塔,高九丈,分九层,塔身为品瓶状,约占塔高的一半,正面为象征性的石门,底座上雕刻有覆莲、人兽、花草、猛狮、八卦图、云盘式相轮下面的佛教八宝、纽带及其它图案浮雕,栩栩如生。
徐北游对佛祖没什么敬畏,也谈不上如何厌恶,毕竟剑宗道门本是一家,剑宗只是反对道门玉清一脉,自己本身仍是信奉道祖,徐北游作为剑宗中人,自然不可能再去信奉佛祖。
在这一点上,青尘和剑宗算是一路人,他曾经直言,若是想要让他不再自称道人,除非是道祖亲自开口将他逐出门墙,说到底他也只是与道门不合,而非背弃道祖。
道祖和道门并非一体,剑道之争说白了也是道祖之下的一场同室操戈。
更新最快上酷匠
徐北游叹了口气,想要平息这场同室操戈,就算是道祖降世,恐怕也要费一番手脚吧?
待到他回神后,见到青尘正站在塔前碑石处沉吟不语,似是在看碑上塔铭。
徐北游瞥了一眼,竟是梵文,不由问道:“前辈看得懂碑上文字?”
青尘没有回头,淡然道:“世间文字数十种,贫道不敢说悉数精通,但十之七八还是有的。”
说罢,他双手连连变化,打出一连串繁复灵诀,星星点点,如同夜色中的萤火虫,飘飞入石碑。
在徐北游震惊视线中,石碑缓缓显露异象。
只见碑上梵文如蝌蚪一般开始自行游动,按照某种玄妙轨迹移形换位,最终组成一名盘坐僧人的图像。
整座石碑上有金色佛光透出。
青尘一字一句道:“如是我闻。一时佛忉利天,为母说法。尔时十方无量世界,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皆来集会。赞叹释迦牟尼佛,能于五浊恶世,现不可思议大智慧神通之力,调伏刚强众生,知苦乐法。”
随着青尘的诵读,石碑上的金光越来越盛,甚至隐隐约约有梵唱之声传来。
地藏本愿经?徐北游心中惊讶,地藏菩萨乃是佛门四大菩萨之一,立下“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宏愿,佛门多有神通来自于这位大菩萨,故而徐北游曾经读过地藏本愿经,以青尘的广闻博知而言,能够通背全篇也不算什么。
青尘继续诵读道:“尔时十方一切诸来,不可说不可说诸佛如来,及大菩萨。天龙八部。闻释迦牟尼佛,称扬赞叹地藏菩萨,大威神力,不可思议。叹未曾有。是时忉利天,雨无量香华,天衣珠璎,供养释迦牟尼佛,及地藏菩萨已。一切众会,俱复瞻礼,合掌而退。”
一篇地藏经诵完,原本只是象征性质的石门向上缓缓升起。
石门之后,是一条通往地下的楼梯。
徐北游犹豫了一下,问道:“为何要诵读地藏本愿经才能开门?”
青尘跺了跺脚,冷笑道:“这就是萧煜的机心所在了,想来是他不甘心早早身死,故而在此地留下了后手,又是与地藏有关,不外乎超脱二字。”
“超脱?”徐北游细细咀嚼二字,不由觉得大有意味。
这位曾经君临天下的皇帝,身上的迷雾越来越多,他曾经举世无敌,却在刚满花甲之龄的时候突然驾崩,诸多老辈地仙都对此语焉不详,甚至不乏有猜测说萧皇只是假死脱身。
今天青尘用了超脱二字,大有意思,到底是置身于什么境地之中,才要谋求超脱?
徐北游轻声问道:“萧皇真的死了?”
青尘没有正面回答,平静道:“太平二十年,贫道夜观天象,紫薇移位,帝星陨落,周星沉浮。”
紫薇即是帝星,帝星陨落是什么意思,不用过多解释,而周星则是指帝星周围的星辰,也就是当时的满朝文武。
所谓周星沉浮,想来说得就是当年的蓝韩党争。
徐北游皱眉道:“只是萧皇此等人物,怎么会如此轻易身死?”
青尘语气平淡,“成也大势,败也大势,萧煜当年负气运,携大势,所向披靡,可天道有轮转,正所谓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人间从无百年的帝王,若是天要亡他,他又能奈何?”
徐北游手掌轻轻摩挲却邪剑柄。
逆天而行,说起来轻巧,真要做起来,其难度不亚于一个穷苦百姓要反抗当今朝廷,哪怕你是人间帝王,也逃不过冥冥之中的天数二字。
青尘忽然说了一句莫名其妙的话语,“逆天不易,欺天却是不难。”
徐北游猛地瞪大眼眸。
第五十六章 有剑名霜天晓角()
可惜青尘不欲再泄漏太多天机,说完之后径直走入石门之中。
徐北游也赶忙跟上。
沿着楼梯向下,没再遇到什么波折,顺利来到塔下的地宫中。
地宫中有一尊地藏菩萨坐像,头戴宝冠,一手持锡杖,一手置于膝上,掌心中放着一颗金黄色泽的菩提子,想来这就是那颗佛祖菩提。
青尘来到地藏像前,直接伸手将菩提子摄入掌中,捏在两指间细细把玩。
徐北游没有上前,只是转头打量四周,依稀可见地宫占地宽广,这座地藏菩萨像只是在地宫的靠前位置,其后还有很大空间。
青尘将菩提子握在掌心,面庞上笼罩了一层金色气息,熠熠生辉。
徐北游见他似乎有就此入定修炼的架势,也不去打扰,越过那座地藏菩萨像,朝地宫深处走去。
走了大概小半柱香的时间,一柄插入地面尺余的巨剑映入眼帘。
巨剑宽有尺余,通体呈现霜白之色,不过剑上似乎被下有封镇禁制,不见剑气逸散,也不见剑意通灵,宛若一件死物。
徐北游略微沉吟后,伸手握住剑柄,入手冰凉,没有任何异象发生。
他稍稍用力,整把剑就被他轻而易举地拔出,没有发生地宫就此开始坍塌的戏码,一切如常,只有剑锋摩擦地面发出的轻微声音在地宫中回荡。
徐北游单手举起这把巨剑,放在眼前细观。
青尘不知何时出现在他的身后,平淡道:“此剑就是当年剑皇张重光的佩剑霜天晓角,几经辗转之后竟是被萧煜放在了这里。”
徐北游果然在剑锷上方的剑身上发现四个古篆。
佛祖菩提已经被青尘收入袖中,他望着徐北游手中的霜天晓角,缓缓说道:“儒门先圣铸剑四十有八,以词牌为名,其中双字者二十有四,三字者十二,四字者八,五字者四。其中五字四剑刚铸成时,便引来天地震动,以天劫毁去,故而以四字者登魁。千年来,除去毁于天劫的四剑,其余四十四剑或损毁或遗失,十去七八,四字者仅剩两剑,分别是卜算子慢和霜天晓角。”
徐北游疑惑道:“我记得前辈曾用此剑从师祖手中换走了七杀斩灵剑,可此剑为何又会出现在此地?”
青尘平淡道:“霜天晓角本就是剑宗之物,之所以会落到道门手中,还是因为正明四十年的玄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