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那蝉那把剑
遥两癫畈欢嘤腥炅恕!?br />
叶夏呵了一声,冷笑道“三十年,人生又有几个三十年。”
秋叶平静道“一甲子是两个三十年,我若是不求飞升,能活三个甲子,足有六个三十年。”
叶夏先是一怔,然后猛地深吸一口气,显然是被自己这个大哥气得不轻,她执掌叶家多年,放眼整个卫国,除去魏王萧瑾不说,能跟她相提并论的只有嫂子慕容萱,儿子叶道奇不敢忤逆她,其他的小辈更是见她生畏,她都快忘了上次动怒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也就只有这个修道年岁越久性子越发不似常人的兄长,能让她这般憋闷。
秋叶摆手止住叶夏即将出口的话语,道“这些无用之事就不要多言了,我这次回叶家,不是与你叙旧的,只是暂为落脚,等一个人而已。”
叶夏笑了一声,冰冷无比,“好一个掌教真人,倒是超然的很,怕是已经把我这个妹妹早就忘了,也早把这个生你养你的叶家忘了。”
秋叶微微蹙起眉头,淡然道“若是没有我,叶家会是如今的叶家?叶夏,休要再胡搅蛮缠,出去,我要静修了。”
“你这是在赶我走?”叶夏终于是怒目相向。
若是年轻时,这副女子娇嗔的景象,也许还能说是赏心悦目,可是到了此时年老,就只剩下阴森可怖了。
秋叶闭上双眼,“出去。”
叶夏死死盯着这本来是最宠爱自己的兄长,脸色发白。
至今她还清楚的记得,小时候的她从不叫他大哥,而是叫他叶秋,这对规矩森严的世家来说,几乎就是大逆不道,但是他从不生气,每次都会很和煦地回应。
等她长大了些,大小姐的脾气,又是闲不住的性子,总要惹出些祸事来,不是把这家的公子给打了,就是戏弄了那家的小姐,与温润如玉的兄长相比,她在同辈人中几乎就是恶名昭著,但是无论她闯多大的祸,都是叶秋替她收拾烂摊子,一个兄长能做的,他都做了,不能做的,他也尽力去做了。
再到后来,他去道门修道,于是他就慢慢地变了。
兄长及冠后不久,叶重就因为修炼出了岔子,整日缠绵于病榻,那时的叶家真是极为艰难的。在秋叶继任道门掌教的那一年,叶重逝去,叶秋没回来,只有秋叶让人送来的一封悼文。
对于叶夏来说,那个相敬如宾的丈夫,她记得不深,整日板着脸的父亲,她也已经记不清音容相貌,只有年轻时的兄长,让她至今没有忘却。
那时候的叶夏,虽然不曾说过,但都记在心底。
叶夏想不明白,修道修道,到底修了个什么道,能让一个人变成这样,竟然能像草木一般无情。
难怪所有的人都说,叶秋死了,只剩下秋叶了。
是啊,那个兄长叶秋真的不在了,只剩下一个如同道观里冰冷神像的掌教真人。
叶夏背过身去,用小指轻轻拭了下眼角,脸上重新恢复往日的冷漠神情,沙哑道“慕容萱倒真是好气量,六十年来竟没有半分怨言,也是,只有这样的人物,才能让大真人和颜相待,像我这样望而生厌的人,怕是掌教真人都不愿多瞧一眼。既然如此,掌教真人就好生歇着吧,叶夏告退。”
秋叶置若罔闻。
待到叶夏离去之后,秋叶叹了口气。
长生路漫漫,知我者几人?
东海之上,有一艘大船乘风破浪。
整艘大船上没有水手,全靠船上之人以磅礴修为推动前行。
天机榜排名第八的公孙仲谋站在船头上,迎面而来的海风猛烈猛烈地怕打在他的脸上,身边站着背负双剑的徐北游。
公孙仲谋之所以执意要回卫国,要去剑宗遗址,倒不是因为徐北游那番话才动了心思,而是因为这是规矩。
他们这些宗主掌教之间的规矩。
他在巨鹿城落了道门二号人物尘叶一个脸面,那么惹来了道门主事人秋叶,这很合规矩。
秋叶没有动用镇魔殿,也没有带着其他大真人以多欺少,更没有搬出那些尘字辈的老道人来以大欺孤身一人,仅仅是以道门掌教的身份邀战剑宗宗主公孙仲谋,这也很合规矩。
公孙仲谋当然可以不应战,把什么虚名都当作是狗屁,但是作为剑宗宗主,他身后有一个剑宗,即便是这个剑宗已经名存实亡,他也有自己的一份坚持。
这份坚持不是规矩,是道理。
剑宗宗主没有未战先怯的道理。
天底下有两样东西最大,一样是规矩,一样是道理。
没有不讲理道理的规矩,也没有不守规矩的道理。
徐北游束手而立,轻声问道“师父,你说咱们此行结果如何?”
公孙仲谋长呼出一口气,“九死一生。”
徐北游低下头,低声道“师父,我有些事情想不明白。”
公孙仲谋看了自己徒弟一眼,笑道“你是想问既然秋叶邀战,那么为师就一定会应战,可为何秋叶还要放任为师数十年?因为这里面有慕容萱的情分。秋叶之所以现在不想继续放任为师,是因为萧煜死了,大齐皇帝变成了萧玄,过去的二十年来,萧玄一直在蛰伏收权,现在的萧玄大权在握,对着道门虎视眈眈。尤其是巨鹿城一事后,秋叶所在意的不是道门折了一个脸面,而是怕为师彻底倒向朝廷,所以他才不惜亲自离开都天峰,也要除去为师这个变数。”
徐北游深吸一口气。
掌教秋叶,皇帝萧玄。
这两位便是天底下站得最高的人了。
公孙仲谋远眺大海,缓缓说道“人在小的时候,总有些不切实际的梦想,有些人实现了,有些人没有实现,究其根底,是这个世道改变了你,还是你改变了这个世道。如萧煜,他说大丈夫提三尺剑,当立不世之功,他做到了,他改变了这个世道,而为师,没能做到,就只剩下了手中的三尺青锋。”
公孙仲谋伸出手,似乎想要握住迎面吹来的海风,“这最后的三尺青锋,若是也被为师丢掉了,那我还剩下什么?一副衰朽残躯苟且偷生?有时候,很多人都不明白一个道理,他们以为自己是清风,可以自由自在,实际上他们是疾风中的草,风往哪吹,便往哪倒,完全不由自己,他们丢掉的三尺青锋,其实就是自己的所有。”
“这三尺青锋是什么?不是可以被我们握在手里杀人的剑,也不是什么神通道法,而是一股子气,对于为师来说,就是势要复兴剑宗的坚持。北游,为师不知道你心里那把三尺青锋是什么,但是为师希望你若是有朝一日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要忘了它,更不要丢了它。”
徐北游重重点了点头。
公孙仲谋哈哈大笑,欣慰道“大丈夫提三尺剑,当立不世之功,人活一世,若是不能长生,那就留下点什么,总算是没有白来这世间走一遭,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徐北游喃喃道“是啊。”
第九十五章 此去归乡无多路()
所谓卫国,其实就是一座位于东海之上的巨大岛屿,其面积大约相当于中原的一州之地。
大郑末年,江南大战之后,江都大都督陆谦身死,江南总督章传庭率领残部逃往卫国。
大齐立国后,萧煜派出自己的异母弟萧瑾和老将羊伯符率领水师八万余人渡海讨伐章传庭,章传庭败亡之后,萧瑾顺势灭去卫国国主张氏和世家公孙氏,杀得血流成河。
当年的萧瑾有谪仙人之称,生而知之,善计谋,在人才辈出的乱世中,他仍算得上出类拔萃。当年蓝玉出任江陵行营掌印官后,王相府主官位置空缺,萧瑾以黄口之年出任王相府左相,成为萧煜的左膀右臂。在萧煜的两大谋士中,蓝玉擅长阳谋,偏重正面兵争,萧瑾侧重阴谋,阴私之事多半绕不开他,萧煜的数次肃清异己都是由萧瑾亲自主持。
天下安定之后,萧煜用过两个年号,初用黄龙,后改太平,大约共有三十年的光景,黄龙元年,萧煜即封萧瑾为魏王,黄龙三年,萧瑾平定卫国,萧煜改卫国为魏国,并将魏国封为萧瑾封地。
在如今魏国的东南方向有三十六座小岛,隐隐暗合三十六天罡之势,这儿便是大名鼎鼎的剑宗三十六岛,曾经能与道门九峰齐名的所在,其中心位置的碧游岛更是和都天峰并称为天海圣地。
天是指距离苍天最近的都天峰,海是指东海之上的碧游岛,不过如今都天峰依旧,碧游岛却是不复当初的圣地之名。
碧游岛上有三山,其中一山名为莲花峰。莲花峰山巅有一座荒废已久的殿阁,在许多年前,这里叫做剑气凌空堂。
那时候,剑宗除了宗主上官仙尘和首徒公孙仲谋以外,还有三大长老,分别是剑皇张重光、大剑奴东行先生和萧慎。
在那场剑道之争中,张重光死于道门上代天权峰主微尘之手,大剑奴败亡于道门上代天玑峰主溪尘。至于萧慎,出身萧氏,乃是萧烈叔父,萧煜叔祖,在最后关头叛离剑宗,投入道门,留守碧游岛的他亲手屠戮剑气凌空堂,将碧游岛拱手让与道门上代玉衡峰峰主玉尘,凭此功劳和他的萧家身份,成为了日后的道门剑峰峰主。
时至今日,这些老辈人终究难逃过眼云烟,只剩下剑气凌空堂的残骸依旧伫立在这儿,只剩下道不尽的凄凉。
传闻剑宗留下的千年底蕴仍是藏在碧游岛上,可是道门攻入碧游岛后,掘地三尺都未曾找到半点蛛丝马迹,无奈之下只能由几位大真人轮流驻留于此地。
道门掌教真人秋叶驾临卫国之后,那位当值大真人就已经离开碧游岛,待到此间事了后,才会重新返回碧游岛。
此时的整个碧游岛空无一人,一对师徒就在这种情形下踏足了碧游岛。
当年一战的痕迹至今依稀可见,断壁残垣处处,森白骸骨点点,甚至还有当年大神通者激战时造就的巨大坑洼裂痕,哪里还有半分仙家圣地的气象?分明更像是个厮杀惨烈的古战场。
步入迟暮之年的公孙仲谋环顾四周,触景生情,沉吟不语。
东海之滨,一袭白衣于天际掠过,一次驻足于海鸟背上,掐指默算,脸上忧虑之色更重。一次是立于巨大潮头之上,闭目凝神,眉心的那抹鲜红愈发妖冶,睁开双眼后,好似是天上仙人的他望向东方,怔怔出神,默然无语。
海上行船有人看到此情此景,刚想要上前近观,那人已经是从潮头上消失无踪。东、南、西、北四海,东海最是繁华,往来船只不计其数,这一日,无数人看到仙人御风而行,于当空一掠而过。
眼底难掩阴沉的白袍仙人继续东行,最终跟另外一位同样是当空掠过的道人狭路相逢。
两人互不相让,迎面相撞。
方圆十里的海面,瞬间下沉三尺。
道人着玄黑道袍,踏云履,戴五岳冠,两道剑带飘摇,轻声道“慕容玄阴,此乃我道门与剑宗之事,容不得你一个外人插手。”
慕容玄阴嘴角勾起,眼底阴霾愈重,举起自己的双手,“若本座执意要插手呢?就凭你,能拦住本座?”
道人脸上脸上笑意轻淡,平静道“世人都说我道门最擅以多欺少。”
话音落下,一朵巨大青莲在道人身后缓缓绽放,又有两位黑袍大真人自青莲中迈步而出。
三位大真人成三才阵势而立,将慕容玄阴的所有去路全部封锁。
这三位大真人皆是十楼以上的修为。
就算慕容玄阴地仙十六楼以上的境界,也不敢说无视这三位大真人的联手阻拦。
秋叶虽然不曾带着道门的诸位大真人去以多欺少,但也不容许别人擅自搅局,坏了规矩。
慕容玄阴“妩媚”地笑了笑,缓缓说道“日月星三才,三位大真人,好大的阵仗啊。”
江都,东湖别院。
别院临水而筑,一半建于陆地湖岸,一半建于碧波湖面,每逢夏日,丝丝水气由脚下向上透出,凉沁入体,实乃一等一的避暑所在。在大郑年间,常有些士子文人结伴来此,半是赏景半是游湖,若是幸得别院主人相邀,能往别院一行,更是能在友人面前大大露脸的谈资。不过别院主人向来深居简出,也并非是那好客之人,故而极少有人能入内一探这深幽别院,多半只能是在外驻足远观而已。
改朝换代之后,别院易主,变成了林皇后的名下之物,在二十多年前,林皇后与他人有过一场赌约,赌注就是这栋东湖别院,最后结果是林皇后输掉了赌约,别院再度易主。
女子盈盈而立于湖边,手里拿着一张薄薄的信纸,沉吟不语。
信的落款只有慕容二字。
女子正是这栋别院的现任主人,别院的第一任主人叫唐圣月,第?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