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陵剑
潇湘书院·梁羽生《广陵剑》——第一回 难得名山聆雅奏 谁知仙窟遇魔头
梁羽生《广陵剑》 第一回 难得名山聆雅奏 谁知仙窟遇魔头 (一)
少年击剑更吹萧 剑气萧心一例消
谁分苍凉归掉后 万千哀乐集今朝
(二)
中年才子耽丝竹 俭岁高人厌薜萝
两种俯怀俱可谅 阳秋贬笔未宜多 ——龚定
像一枝铁笔,撑住了万里蓝天。巨匠挥毫:笔锋凿奇石,洒墨化飞泉,地是在有“山水
甲天下”之称的桂林,是在桂林风景荟萃之区的普陀山七星岩上。
人是四海闻名的侠土,是大同武学世家、明英宗正统年间曾经中过武状元的云重之子云
浩。
云浩站在七星岩的峰峦高处,驰目骋怀,水色山光,奔来眼底,不禁逸兴遄飞,浩然长
啸。
“群峰倒影山浮水,无水无山不入神。”桂林的山水,有和别处很不相同的特色。山都
是石山,平地拔起。好似每一座山峰都是从天外飞来,千岩竟秀,各不相连。水都是澄碧清
冽,游鱼可数。而且有山必有水,高处望下去,一条条迂回曲折的江流,便似翠带飘瑶,在
群峰之间穿插。
星移物换,沧海桑田。据地质学家的论断:桂林在泥盆纪以前本是大海,后来因地壳变
化,成为陆地,由于经过一次非常剧烈的震劾,受到强大无比的压力和张力使地壳断裂褶
曲,造成奇怪复杂的地形。之后,经过无穷岁月的风化作用;渐渐构成近山的平原。只有那
地质坚硬,不易风化的石峰,仍然微岸的突出地面,形成了峭拔秀丽的群山。而在这种地质
的水流,由于经过砂石的过滤,也就显得特别澄清了。
“水作青罗带,山如碧玉萧。”云浩恍如人在画图,不由得由衷赞叹道:“韩愈这两句
诗,用来吟咏桂林风景,当真一点不错,单大哥约我在此相会,也真是雅人雅事,但为什么
他还不来呢?”
抬头一看,红日已过中天,眼前的美景虽是怡人,云浩的心里,却是不禁有点儿焦急
了。
原来他对桂林的山水,虽然是慕名已久,已不得有个机会畅游;但这次前来,却并非仅
仅为了桂林山水。
他要在桂林会晤一个老朋友,也要在桂林结识新朋友。
老朋友是和他有近二十年交情的单拔群,以八八六十四路皤龙刀法与七十二把大擒拿手
驰誉江湖,人称“金刀铁掌”。
不过他和单拔群相交虽近甘年,最近一次的见面,也是五年之前的事了,正由于多年没
有见面,是以单拔群约他在桂林相会,他便不辞间关万里,远道奔来。
尚未见过面而想要结识的新朋友则是桂林本地人氏,在中原的名头虽然不及单拔群响
亮,在西南五省,却是武林中首屈一指的人物,人称“一柱擎天”的雷震岳。
这“一柱擎天”的绰号是有个来由的。在桂林王城的当中有座独秀峰,伊如一柱擎天,
自古以来,列为桂林八景之首,等于是桂林风景的标志,西南的武林人士尊称雷震岳为“一
柱擎天”,乃是拿他来和独秀峰相比。
云浩登高望远,只见独秀峰矗立于桂林群山之中,空灵挺秀,群峰环拱,巍然耸立,不
倚不偏,仿佛是众山的首领,名为“独秀”,确是毫不夸张。想起最后一次和单拔群见面,
单拔群和他谈起“一柱擎天”雷震岳,曾把一首题为“咏独秀峰赠雷大侠”的七言乐府给他
看,开头四句是“森森剑戟千峰立,截壁临江当桂北。西南一柱独擎天,庇尽桃源避秦
客。”以峰喻人,极尽倾慕之致。
云浩心里想道:“单大哥称道的人,一定不会是浪得虚名。我也曾听得人家说过,雷震
岳仗义疏财,许多在别处站不住脚,跑到桂林来投奔他的朋友,都曾得过他的照顾。可惜我
还有大事在身,否则托庇于擎天一柱之下作个桃源中的渔夫,过这一生,倒也不错。”想起
单拔群一来,他就可以和“一柱擎天”雷震岳结识,不禁大为兴奋。可是单拔群为什么还不
来呢?红日已渐渐西斜了。
单拔群是和他约好在拂晓的时分,在普陀山天巩峰的恳岩上见面,看罢日出,再同游人
间仙境的七星岩的。
*(七星岩古称“碧虚岩”或“栖霞洞”,有天下第一奇洞之称,在天讥峰半山之上。)
*(明太祖洪武二年——一三六九,朱元漳封他的侄孙朱守廉为靖江王,镇守桂林,洪
武二十六年,朱守谦在王宫外面,建筑了一座周围三里的王城,独秀峰被围在王城的范围
里,自那时起,一柱擎天便矗立在王宫之中,成为桂林八景之一。靖江王位一直传到明朝崇
帧未年亡国为止。)
这个安排高雅奇趣,他是感到深得吾心的,但现在已经过了大半个白天了,单拔群还没
有来。
和单拔群相近二十年的交情,云浩深知他的为人,他除非不说,说过的话,他就要做
到。
但为什么还不来呢?
“难道是在途中遭遇了什么意外?”云浩不觉有点惴惴不安,眼前的美景,也无心欣赏
了。
但转念一想:“单大哥去年刚从天山回来,仆仆风尘,又到凉州去了。猜想这次他是从
凉州赶来赴约的。万里长途,途中耽搁那么一天两天,也是平常之事。以他的武功,我又何
须多虑?”
正当他胡思乱想这际,忽听得隐隐似有琴声,随着山风,吹进他的耳朵。铮铮之声,忽
高忽低,若隐若规。倘非他是练过梅花针之类暗器的人,听觉特别灵敏,几乎疑是水声。
云浩伏地听声,琴声竟然好像是从山腹之中传出,混合了山壁的回声,那琴韵更给人添
了几分神秘的感觉,云浩初时诧异,继而恍然大悟:“是了,想必是有人在七星岩里弹
琴。”
“间关莺语花底滑”,琴声初起,曲调轻快,好像是把云浩带到了江南,在江南春暖花
开的时节,陶醉于“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春色里。
“幽咽流泉冰下滩”,曲调一变,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好像从春暖花开的时节,忽然
把云浩带到了木叶摇落的秋天。萧瑟之感,弥漫胸际,云浩但觉悲从中来,难以断绝,几乎
忍不住就要潸然泪下。
曲调再变。“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空出刀枪鸣!”琴韵激昂,恍如万马奔腾,千军赴
敌。激起了云浩胸中的豪气,听得更是如醉如痴,不知不觉之间,云浩步下悬岩,便想向那
琴音来处寻觅。
忽听得有人叫道:“客人,你可是要游七星岩么?”云浩如梦初醒,抬眼看时,只见一
个手执火炬的村夫,在山坡上向他招呼。琴声这时也忽然听不见了。由于七星岩常有游人,
是以当地的土人多有以作向导为业的。云浩刚从悬岩上走下来,才给这个向导发现。这个向
导继续说道:“天色将晚,客人,你要游七星岩的话,可得趁早了。”
云浩心里想道:“单人哥不知今大会不会来?洞中这位雅士,可也值得结交。”他是个
酪爱音乐的人,从来没有听过这样奇妙的琴声,听了向导的话,不觉怦然心动,当下说道:
“请你等一等。”
云浩转过身子,背向村夫,伸出中指,在右壁的当眼之处,划出一支箭头,指向下方,
力透指尖,入石三分。心里想道:“单大哥当然识得我的金刚指刀,看见我划的箭头,以他
的精明,自必也会想到我是已经进入七星岩内游玩了。”
留下标记,云浩便请那向导带路,问他道:“你可是刚刚从洞里出来么?”
“不错,大概是一支香的时刻之前,我刚送走了两个游客。”向导答道。
“你可听得有人在洞里弹琴?”
那向导诧道:“没有呀。你听见了么?”
云浩更是诧异,“不错,琴声刚歇,你怎么没有听见?”那向导想了一想,忽地笑了起
来,“我知道了。七星岩里有个无底深潭,据说可以通到漓江去的。水流的音响清脆有如琴
音,你听到的想必是水声。”云浩疑真疑幻,“水声哪能有这样好听?”
不知不觉,来到了七星岩的前山入口之处,只见洞口高敞非常,约莫纵二十尺,横七十
尺。云浩吃了一惊,说道:“这么大的山洞,我还是平生仅见。”
向导说道:“古老传说,据说有一次为了躲避兵灾。桂林全城的男女老幼,全部躲进七
星岩里,七星岩也还容纳得下呢!”
跟着说道:“七星岩内分,六洞天,两洞府。由第一洞天即可分为两路进入洞中,左入
大岩,右入支岩,各有不同的景致,两路可以会合于第二洞天的‘须弥山’,然后从第三洞
天的‘花果山’出口。客人,今天你恐怕是不能游览全洞了,你想游哪一路?”
云浩说道:“你是识途老马,你替我安排好了。”
向导知道了他是第一次来游七星岩,便道:“好,我带你走第一洞天大岩这条路,从
‘玉豁洞府’出口吧。”
踏入洞口,向导忽地笑道:“客人,我给你讲解洞中的景物,你老可别见怪。”
云浩诧道:“见怪什么?”
向导说道:“好,那请你抬起头来!”
云浩莫名其妙的抬起头来,只听得那向导缓缓说道:“这是七星岩的第一景,名为乌龟
抬头。”云浩一看,果然酷似,不觉为之失笑。
待到踏进洞中,饶是云浩曾经游遍名山,也是不禁为之目眩神迷,好像一下子就进了神
话的世界!
全世界的珊瑚、翡翠、琥珀、玉石似乎一下子“堆”到了眼前!说是一“堆”,这只是
霎时的印象,仔细看时,却又不禁惊诧于神工鬼斧,匠心独运的安排了,原来那是石钟乳构
成的各种奇景。
云浩曾经到过云南潞南县的石林,心里想道:“像这样的景物之奇,恐怕只有石林才能
与之相比。若论聚石笋而成林,石林的‘气派’似乎较大,但石林却没有这样大而又这样瑰
丽的岩洞,论起峰峦空灵之媚,洞室幽邃之巧,则石林又似乎不及大地了。”那向导口讲指
划,这里是“老君台”,分开里是“鲤鱼跳龙门”,这里是“雪罗汉守洞门”,那里是“露
滴石笋”。当真是移步换景,目不暇给。
“老君台”在“第一洞天”左侧的高崖上,有石颇似老者,据说是道家始祖老子的化
身,坐在那里“镇岩”。
“鲤鱼跳龙门”以景状物,不用解说。“雪罗汉守洞门”是石钟乳白色的浆液,滴成了
一座栩栩如生的白色“罗汉”,站在“老君台”下,面向洞门,“露滴百笋”,则是在“罗
汉洞门”的内进,地上排列着整整齐齐的三根石笋,岩顶也同样的齐齐整整的排列着三根石
笋,遥遥用对,似乎还有着一颗颗的露珠正在要滴下来。原来地上的石笋,就是岩顶上的石
乳,经过无数万年滴下来而成的。
云浩笑道:“洞中的景物这样多,咱们恐怕只有选择来看了。”本来他踏入洞中,就留
心听那水声的,但听来听去,水声虽似琴声,却可以断定绝对不是他刚才听到的那个可成曲
调的奇妙琴声。云浩暗自想道:“七星洞这样大,那个高人不知是躲在哪个角落弹琴。这向
导没见着他,却以为是水声了,人生遇合,恐怕都要讲究一个缘份,今天能不能碰见这个高
人,看来也只能看看我是有缘无缘了。”
洞中景物实在太过迷人,云浩不知不觉的就专心洲览起景物来,洞中不但是移步换景,
还是许多历代的文人墨客的题刻。那都是极为珍贵的,罕得一见的真迹。例如“第一洞
天”,就有宋代名诗人范成大的“碧虚享铭”,此外还有唐人所书“栖霞洞”三字榜书,以
及梁安世、方信孺诸名家的题刻。再进去还有刘克宣、解缙等人的题诗。
刘充宣的诗写道:
“往闻晋老言 兹洞深无际
暗中或识路 尘外别有世
几思维人事 斋粮穷所诣
棋终出易迷 炬绝人难继
孤亭渺云端 于焉山休憩
凭高眺城阔 扰扰如聚蚋
尽捐渣滓念 遂有飞举势
山灵娟清游 雨势来极锐
蒙蒙湿莎草 邑邑凉松桂
瞑色不可留 怅望岩扉闭”
云浩心里想逍:“这首诗描了山容,却还没有绘出洞中奇景
向导怔了一怔,随即笑道:“客人不用担扰,我带的火把,足够半天用的。就算火把都
烧完了,我闭上眼睛,也能找到出路。”
云浩跟着向导继续前行,浏览了几处景物,那向导拿出几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