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封一品丫鬟 作者:千枝万叶(起点vip2013.09.20完结)
: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大家
文案:
当丫鬟,特别是当少爷的贴身丫鬟能有什么出路?配小厮?嫁鳏夫?有理想一点的想着爬上少爷的床做姨娘。可是,她家少爷又挑剔又难侍候,偏偏还有一大堆难缠的妖精对他虎视眈眈,他的床会是那么好爬的吗?看无敌小丫鬟如何另劈蹊径,变身为少爷不可或缺的万能女秘书,为自己打造一个全新的未来!
卷一花褪残红青杏小 第一章荣归
中元节后,空气中陡然多了一丝凉意,盛夏便渐渐地接近了尾声。
一大早,一顶两人抬的青帷小轿出了京城一路向西,走了小半天后忽然离了官道走上常乐村外弯弯曲曲的田间小路上,周围做农活的村民都停了下来,好奇地打量着。
常乐村属于太平镇所辖,位于京城以西最大的珞珈山下,村民们居住在这里已经有几百年历史,原本也是一个如世外桃源一般自给自足的村子,但几十年前,夏人入侵中原建立大夏国之后在原来的燕京定都,将珞珈山上的霞飞湖水引入京城作为皇宫太液池之用水,而原本流经常乐村的玉带河便断了流,渐渐的,玉带河经过的这一片成了附近有名的穷乡辟壤,皇庄圈地的时候都特意绕过了这一片。平时,这片土地的地主老爷来巡田,也不过是坐着个带凉篷的滑竿而已,今天竟然来了一顶这么漂亮的小轿,在平静的常乐村里也算是一件新鲜事了。
村里有一座收拾得干干净净的茅草小院,院子里堆着山一般高的藤筐、竹蓝之类的东西,一个三十来岁的村妇站在院门口,穿着一身半旧的碎花小袄和自染的蓝布裙子,头发整整齐齐地包在布巾里,在一群村妇里头却也显得十分体面。她正朝村外的小路上张望,也看到了那顶轿子,目光虽然有些疑惑,但显然并没有放在心上,只盯着路上偶尔出现的行人。
但小轿却晃晃悠悠地进了村,直停在了小院门前,让那村妇一怔。
轿夫压下了轿子,靛青色的轿帘轻轻地掀起,从里头出来一个十三岁左右的少女,团团的脸,大大的眼睛,乍一看似乎有种不知世事的娇憨,再一看却又觉得那双眼睛里似乎闪着一丝慧黠,很讨人喜欢。
“玉儿!”站在院门口的村妇惊喜地唤了一声,连忙抓了少女过来上上下下地打量着。只见她头上整整齐齐地梳着双螺髻,髻上别了两朵攒珠梅花,丰润的耳垂上两粒银鎏金的耳塞闪闪发亮。身上穿的是一件簇新的月黄色绣花小袄,草绿色的长裙,外罩着一件姜黄色梅花缠枝的对襟长比甲,臂上挽了个白底的包袱,整个人犹如一株青青嫩嫩的小树一般,亭亭玉立。玉蟾娘见女儿这个模样,高兴得连连点头,母女俩还没来得及说话,周围七大姑八大姨的便围了上来。
“原来是玉蟾呀!”一名胖胖的中年妇女走了过来,眼睛却睃了那轿子好几眼,啧啧有声地感叹道,“这才几个月没见着你就出落得这么好看了,你娘可真有福气!这次是雇了轿子回来的?”
玉蟾八岁上被卖给了人伢子,后来在京城的月府做丫鬟,名字早被主子改为玉蟾,只有玉蟾娘还习惯性地喊她“玉儿”。虽然是做人奴仆的,但毕竟长期生活在京城繁华之地,见识比这些最远去到镇上的人强了许多,再加上玉蟾渐渐长大,身上穿的、戴的,还有言行举止都透着气派,所以每回回来都在村里引起一阵哗然。
玉蟾便朝着她打了个招呼,说道:“二婶子好。这是我们府里的轿子,少爷怕我回去晚了,所以派了顶小轿送我回来。”这村子里的人大多都姓常,相互之间多少都沾亲带故的。
“果然是京城里的大户人家,这派头就是不一样,连丫鬟都能坐轿子!”背着背篓路过的婆子停了下来,摇头晃脑地赞叹着说道,“我看呐,镇上员外家的小姐还没有玉蟾这么体面呢!这真是去当丫鬟吗?我怎么看着你像是去当小姐的?瞧瞧这一身,瞧瞧这款!要是妞子有你一半的派头,我可就知足了。”
“这么羡慕,怎么不把你家妞子也卖给人伢子算了?”方才的二婶子调侃道。
刚刚还十分羡慕的婆子忙不迭地摇头,说道:“这我可做不出来,妞子再不听话,好歹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呢!”
围过来的众人都嘻嘻哈哈地笑了起来,隔壁的周婶替玉蟾母女解围,说道:“便是京城的大户人家,也不是个个丫鬟都能让主子派轿子接送的,要不是玉蟾能干,怎么能有这份体面?”说着,她羡慕地摸了摸玉蟾的衣服,说,“这料子真不错。”
“周婶这话倒让我不好意思了,我们府里姐妹众多,哪个不比我能干?不过是主子宽厚仁慈罢了。”玉蟾笑盈盈地说道。
一时间,村子里的七大姑八大姨都聚到了这边,围着玉蟾又是羡慕又是好奇地说着些什么,倒是玉蟾娘不知不觉间被挤到了圈外。她隔着人群看着玉蟾热情而不失礼的应对,再看看那身衣服和旁边的轿子,心里知道,凭自己是教养不出这样的女儿的。但是,玉蟾才十三岁,她本来也可以像村里其他女孩子一样,满山遍野的疯跑,肆无忌惮地笑,现在她却笔直地站在那里,双手交握,连笑容中也似乎带着几分谨慎。这还是回到了家,在主子家里又该是怎么一副样子呢?
这也是她身上掉下来的肉。周围这些人瞧着热情,可哪个又不在心里嘲笑玉蟾是别人奴婢呢?一旦入了奴籍,就一辈子也甩不掉了,就算将来嫁了人,生下来的孩子都是别人的奴仆……
玉蟾娘想着,双眼忽然间就抑制不住地朦胧起来,忙低下头用袖子擦了。
玉蟾娘十五岁嫁给了玉蟾爹,嫁过来第三年的八月十五晚上生下一对龙凤胎,玉蟾爹也很宝贝两个孩子,给男孩取名常宝,女孩取名为常玉,当初也真真是疼得如心肝肉一般。
常乐村的人大部分都佃着镇上员外老爷家的土地种,玉蟾的爹娘也是如此,每年的收成有一大半都要交租子,生活本来就十分拮据,有了两个孩子后,夫妻俩整天上山下河,只要是能吃的她都细细地搜出来,精心地弄给孩子吃,这样才半饥不饱地把两个孩子拉扯大。
常宝像所有的男孩子一样,老喜欢往外跑,但若捕了麻雀、掏着了鸟蛋都知道拿回来分给妹妹,而妹妹常玉却更喜欢跟在娘亲身边,娘亲干活,她就在旁边叽叽喳喳地说话。
当时,玉蟾娘想,就算这辈子注定只有这两个孩子她也没有什么遗憾了。
可是这样的日子只持续到孩子们没满八岁的时候,有一回,常宝在外头不知道吃了什么野果闹了肚子,痛得在地上打滚,村子里的大夫治不了,只好送到镇上的医馆去。可那家医馆医术好,却也是远近有名的贵,玉蟾爹娘四下借了一圈也不过凑了几钱银子,连一半的诊金都不到,眼看着常宝在床上痛得连叫的力气都没有了,玉蟾爹一狠心,便将带着常玉出去了一趟,回来时,钱有了,女儿却没有了。
玉蟾娘当时也哭闹过,可玉蟾爹只一句话便堵住了她所有的话:“难道你要看着阿宝去死吗?”
后来,常宝得到及时医治,没几天就又能下地乱跑了,问清妹妹的去向之后他便哭着要找妹妹,那哭声直如一把刀子一般插进玉蟾娘的心里。她拿着给常宝治病剩下的几块碎银子去找那人伢子,赎人当然是不可能的,她把那钱全塞给了领着玉蟾的伢婆,求她给玉蟾寻个好点的人家。她至今依旧清楚的记得,当小常玉知道她不是来带她回去时,那种又失望又害怕的眼神。她一路哭着回了家,却被玉蟾爹告知常宝不见了,当时她几乎昏死过去!夫妻俩把附近的村镇都找了个遍,村子的人也纷纷帮忙打听,却什么也没找到。
好不容易得来的一双儿女,竟然没有一个能承欢膝下。
好在,那几块碎银子似乎起了作用,常玉并没有被卖到很远,就在京城一户月姓的大户人家做丫鬟。她打听到以后,在月府附近守了半年之久,才终于见到已经成为玉蟾的女儿跟着一群小丫鬟走出来,见到她后,玉蟾茫然了好一阵子,竟然好像不认识似的。后来,玉蟾娘摸清了玉蟾休息的日子,每次都在月府门外守着接她回家,母女俩才又逐渐亲近起来。
但是,到现在,她也没敢问女儿心里怨不怨她。
玉蟾的目光在人群中寻找玉蟾娘的身影,正好见着玉蟾娘低头拭泪的动作。玉蟾笑容一收,就要往娘亲身边走去,偏偏,还有一个不识相地扯住玉蟾的衣裳问道:“玉蟾呀,听说你现在还是在大少爷的房里当差?”
此话一出,周围几千只鸭子的声音都低了下来,一个个都往玉蟾身上看。
“是呀!”玉蟾却是大大方方地承认了,“大少爷不嫌我粗笨,仍让我在身边服侍。”
“我当家的前几日进了京城一趟,听说月家的大少爷名声不太好呢!听说经常走马斗狗,出入戏院青楼,倒是二少爷十分不错。”说话的是一名矮壮的大婶,脸色黝黑,不说话时便显得很不高兴。她的目光探究似的往玉蟾身上打量着,说道,“玉蟾今年也有十四五了吧?这模样若是……”
玉蟾娘忙走了过去,说道:“她三伯母,玉儿还没有满十三呢,她还小!”
“这倒也是。”三伯母便点了点头,没说什么。
“外头说什么我倒是不清楚,不过大少爷对府里的奴仆倒是十分宽厚,对老太太也很孝顺,很得老太太喜欢。”她说着,转身从轿子里取了一个匣子,打开来是一匣子做成梅花状、元宝状的小点心,看起来十分精致可爱,说道:“我爹娘平日在村子里都是街坊们照应了,我也没什么好招待大伙儿的,这匣子点心是老太太赏下来的,你们也尝尝。”
“城里的东西就是不一样,这样子看着都让人舍不得吃。”周婶笑着赞道。
玉蟾把盒子往她手里一塞,说道:“瞧婶婶说的,再好看的点心还不是入口的东西,只不过是样子新巧罢了,大娘你也来尝尝看。”
虽然是满满的一匣子,可这么多人哪里够分的?站得远些的人连忙围拢过去,冲着周婶捧着的匣子去了。玉蟾趁这时退出人群,悄悄地上前携了玉蟾娘的手,眨眨眼睛说道:“娘,我们进屋去说话吧。”
玉蟾娘也不由得一笑,招呼两名轿夫到院子里休息,又张罗着给倒了水。
卷一花褪残红青杏小 第二章赎身
玉蟾长得像爹,两人都是圆脸大眼睛,只是玉蟾爹的皮肤又黑又粗糙,两腮上还长满了胡渣,看起来十分敦厚。他穿着一身蓝色的粗布短打,膝上、肘上都打着补丁,神色看起来有些严肃。进了屋以后,玉蟾便收起了笑容,神色变得有些拘谨,似乎有些害怕父亲。她恭恭敬敬地行了一个礼,唤了一声:“爹!”
“回来了。”玉蟾爹点了点头,之后又嫌这几个字似乎有些生硬,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到嘴边却又咽了回去。两人之间便有些静默,过了一会儿,又突然一齐说道:
“京城最近都有什么大事?”
“家里今年的收成怎么样?”
父女俩都愣了一下,还是玉蟾爹先反应过来,说道:“还好,今天春天下了几场雨,村里又新挖了井,料想会比去年好些。”
“那就好。”玉蟾点了点头,又说起京城发生的一些传闻。山东闹了旱灾,黄河发了大水之类。自从玉蟾爹做主卖了女儿之后,父女之间的气氛就一直有些别扭。玉蟾娘看着忍不住叹气,将女儿拉进了里屋。母女俩坐在屋里的炕头上,玉蟾便解开了包袱,从里头拿出两块碎银子,说道:“娘,这是我这个月的例钱,您收着吧。”
玉蟾娘接到手里掂了掂,说道:“怎么又多了些?”
“上个月大老爷升了官,府里的下人都发了双份例钱。”玉蟾说道。
“那你自己用的可有了?”玉蟾娘问道。
“有了。”玉蟾点了点头,又拿了一对银鎏金的耳环,上面各嵌了颗米粒大小的翠玉,看来倒也十分精巧。她笑眯眯地说道,“这是我在城里给您打的,今年最时兴的样子,您戴上瞧瞧!”
“你这丫头怎么尽浪费钱!”玉蟾娘皱起了眉头,看着乖巧孝顺的女儿,她不由得叹了一口气,起身走到炕头打开床尾上的木箱子,里头装着的是老两口积攒下来舍不得穿的几件衣服,玉蟾娘直接翻到最下面一层,拿出了一个小包裹。玉蟾听见包裹里的叮当的声响,便问:“娘,这是什么?”
“这些年你拿回来的钱娘一分?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