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的世界(五部完结
黑暗中,张幺爷开始摸索着找张子恒。终于,他摸到了张子恒的腿,松了一口气,说:“子恒,你没事吧?”
半天,张子恒才哭丧着声音说:“幺爷,我们出去吧!太吓人了!”
张幺爷说:“出去也要你爬得动啊!难道这光景,我还能把你背着出去?”
张子恒依旧哭丧着声音说:“幺爷,我怀疑我们是不是已经早就死过去了,咋就一直懵里懵懂地像在做梦一样?”
张幺爷摸到张子恒的整个身体,把他抱在怀里,说:“子恒,不要说胡话,我们没有死,还活着呢!幺爷这就带你出去。”
“那石头咋会动呢?”张子恒说。
“那不是石头,是个活物。”
“是什么活物啊?”
“不晓得啊,黑灯瞎火的,又看不清东西。至少它不吃人,要不然我们早就没命了。”张幺爷说。
“究竟是啥东西啊?”好奇心仍旧纠缠着张子恒。
这时张幺爷小声说:“别出声,有人过来了。”
果然,那团一直在不远处摇曳着的火光似乎在朝着这边移动过来……
第十八章 神秘的女人
张子恒朝张幺爷哀求道:“幺爷,我们还是赶紧退出去吧!这地方太邪恶了。”
“你现在晓得邪恶了?刚才老子拦都拦不住。”张幺爷没好气地抱怨道。
黑暗中的张子恒开始哆嗦起来。
张幺爷朝他小声说:“别自己先吓着自己了。遇上邪性的东西,比的就是个势头。你的势头要是比它高,它就拿你没有办法。”
张子恒不说话,现在的他已经被恐惧包裹得紧紧的,一双眼珠子在黑暗中死死地瞪着朝他们慢慢移动过来的火光。
逐渐接近的火光昏黄暗淡,完全没有火把那种呼呼燃烧的炽热通透的感觉,倒像是一盏灯笼!
张子恒首先看出了异样,说:“幺爷,不像是打的火把,倒像是灯笼。”
“我看见了。该不会真的是阴曹地府的阴差出来了?”张幺爷说。
“幺爷,都这时候了你还说这么吓人的话。”
“我只是随便说说。你胆子怎么这么小?”
灯笼暗淡的光亮继续朝着这边飘移过来。张幺爷小声朝张子恒说:“先找个大石头躲起来,看看动静再说。”
说着张幺爷首先移动了身体,在黑暗中摸索着找了块大石头隐藏了起来。张子恒也如法炮制,尾随在张幺爷的身后。
张幺爷是个历经世故的人。在这个时候,他的人生经验就显示出了绝对的优势,那就是老练沉稳,遇事不慌。倒是张子恒当初的那股子二愣子般的冲劲,在这个时候不光发挥不出任何优势,甚至完全消失得没有了踪迹,剩下的就只有慌张和害怕!
灯笼的火光越来越近时,有猴子灵活的身影在乱石间影影绰绰地闪现穿插。
一起躲在一块大石头后面的张幺爷和张子恒,紧张地盯着朝着他们飘移过来的灯笼。
张子恒恐惧的心理状态已经达到了极限,他的手无意识地死死抓在张幺爷身上的某个地方。张幺爷小声说:“你手轻点,把老子都抓疼了!”
张子恒居然没有听见张幺爷的抗议。
终于,打着灯笼的人来到张幺爷他们躲着的石头跟前,停住了。
张幺爷和张子恒借着灯笼朦胧的光把来人看了个清清楚楚。
不是从阴曹地府里出来拿人性命的阴差,是一个女人!而且是一个面相随和眉清目秀的女人!
女人头上裹着一条花头巾,身上穿着臃肿的棉袄,看样子也就四十来岁。
她停在原地,将手里的灯笼朝出现阴影的地方照了照,自言自语地轻声说:“明明有人进来了,怎么没有动静了?”
这时,张幺爷故意咳嗽了一声,从大石头后面闪身出来,说:“大嫂,我们在这儿呢。”
张子恒也紧跟着张幺爷从大石头后面现身出来。女人的亲和力让他们彻底放松了本来的戒惧心理。
紧张和恐惧一旦解除,两人的心里也就轻松了一大半,脸上的表情也变得笑嘻嘻的无比亲切了。
在灯笼朦胧的光影下,女人虽然看起来四十来岁,一张瓜子脸上却不见一丝皱纹,显得光洁白皙。
寻着这样的容貌痕迹,可以想象这女人年轻的时候一定是一个国色天香的美人坯子。
张幺爷不由自主地将这个女人同白晓杨联系了起来,心里头轻轻地暗自叹了一口气。
女人并没有对张幺爷和张子恒的出现感到丝毫惊讶,却说:“你们一定是在找一个姑娘,是吧?”
张幺爷和张子恒一听,顿时惊讶得大张着嘴巴,下颌骨也差点掉到地上摔个粉碎,面面相觑地相互看了一眼,就像两个白痴似的。
还是张幺爷先醒过神,使劲甩了两下脑袋,直勾勾地看着女人,说:“你咋晓得我们的来龙去脉的?”
女人平和地笑了笑,说:“大概我有先见之明吧。”
张幺爷啧啧说道:“神了!神了!比原先观花下阴的黄仙娘还神了!啧啧……”
“哪个黄仙娘?”女人突然盯着张幺爷问。
“就是我们那儿原来的接生婆,黄月娇,我们都叫她黄仙娘。真名字晓得的人很少。”张幺爷说。
女人一听,越发把张幺爷盯得紧了,说:“你们是卧牛村的人?”
“你咋晓得?”张幺爷更加诧异了。
“你先别问那么多。你先说是还是不是?”
“是,是,我们是从卧牛村过来的,走迷了,误打误撞的,就进来了。”
一旁的张子恒一直在暗暗观察着女人脸上的细微变化。这时他轻轻拉了下张幺爷,小声说:“她好像认识黄仙娘。”
张幺爷经张子恒这么一提醒,哦了一声,转过眼神,毫不含糊地立马朝女人问:“你认得黄仙娘?”
女人的眉头轻轻皱了一下,似乎还暗自叹了一口气,脸上的表情却没有任何变化,说:“原先认得,以后就不认得了。”
张幺爷觉得女人说的话里有话,说:“为啥以后就认不得了呢?人和人只要是认得了,就一辈子都认得的。就像刚才那猴子,我救过它一命,它还一辈子记得我的恩情呢!”
“哦,原来你和这群猴子还有这个缘分啊?难怪你们进得来。”女人诧异地说。
女人的话把张幺爷整得有点云遮雾罩地理不出个头绪了,说:“怎么?这些猴子真的是守那道索桥的?”
“是。”女人平静地说。
张幺爷说:“看看,我就说因果有报应的哇!不是不报,是时候没到。我要是当初不救那猴王一命,今天我和子恒的命兴许就都撂这儿了,呵呵……”
女人被张幺爷的话也逗得笑了,说:“老前辈说话还蛮风趣的。我还以为是这一群猴崽子被你们用啥好吃的东西收买了呢!”
“哪儿能呢?我们进来的时候根本没有想到这里面会有猴子出现,衣服包里连颗花生胡豆都没有带。”
“我是开玩笑的。这群猴崽子不是你几颗花生胡豆就可以收买的。它们可不是一般的猴子。”
“你是说这些家伙的口味还整高了?”
“这和口味高不高没有关系。就像那些成天吃山珍海味的人,你就不能说他们的人品有多高。”
“人咋能跟猴儿比?”
“道理是一样的。我说的是道理。”女人说。
“晓得,晓得,你说的还真是个道理。”张幺爷讨好地应道。
女人的随和让张幺爷和张子恒都感到心里很轻松,也毫无和陌生人说话时容易产生的那种不适感。
张幺爷不死心,依旧刨根问底地说:“你刚才说起那个黄仙娘,一会儿说认得,一会儿又说不认得。你说话高深莫测的,把我都整迷糊了。你究竟和黄仙娘有啥关系?”
女人的眉头又皱了一下,说:“我只是随口说了不该说的话,你不要把这话当做一回事的。”
张幺爷这时显得极不知趣,说:“原先黄仙娘年轻的时候,左眼睛也没有瞎,也是很漂亮的。”
女人笑了一下,说:“是吗?”
“真的。我张韦昌这辈子不会胡乱表扬一个人的。”
女人却说:“你们还是跟我走吧。”说着提着灯笼就要走。
女人在故意躲开张幺爷的话题。
这时张子恒说了声:“等一下。”
女人看着张子恒,不明白张子恒要干啥。
张幺爷也看着他。
张子恒朝张幺爷说:“幺爷,还没搞清楚那块会动的石头呢!”
张幺爷恍然大悟,连声说:“对对对,把这么古怪的事情给搞忘记了。”
他说着伸手朝女人说:“大嫂,把你的灯笼借给我用一下。”
女人不明白张幺爷要用灯笼干什么,说:“你们要上哪儿?”
“不上哪儿,就是看一下刚才那块古怪的石头,会动。”张幺爷说。
女人笑了一下,把灯笼递给了张幺爷。
第十九章 上古神兽
接过灯笼,张幺爷在乱石间仔细踅摸起来。张子恒眼尖,大声说:“幺爷,你看,是那块石头。”
张幺爷顺着张子恒手指的地方看过去,深吸了一口气,叹为观止地说道:“我的个亲娘老子,这么大一个乌龟啊?咋比磨盘还大?是不是乌龟呀?是乌龟还是团鱼?”
在乱石阵中,果然趴着一个乌龟一样的东西,足足有直径一米的石磨那么大。它静静地趴在地上,脚和头都缩进了龟壳里,一动不动,若不仔细辨认,还真容易把它当做是一块大的鹅卵石给忽略过去。
女人这时说:“老前辈,你说错了,它不是乌龟,也不是团鱼。它是赑屃,一种传说中的上古神兽。”
“闭喜?啥叫闭喜?”张幺爷回头朝女人问。
“我都跟你说了,是一种上古神兽,龙王的九个儿子中的一个。它是老大。”女人温文尔雅地说。
“真的?这东西还是龙王的儿子?难怪刚才我看见一个地方写着龙宫两个字!我们还真是到了龙宫了?龙宫就这个样子?”张幺爷的联想和着疑问一起上来了。
“我说的只是传说,不一定是真的。你也不要把它当做真的。不过它真的是传说中的赑屃,张开嘴,看得见牙齿的。它背上的甲和乌龟团鱼的也不同的。世上,有机会看见这东西的人很少。你们这是长了运气才看见的。”女人说。
张幺爷说:“要说运气,我还真拿不准。但是,我长这么大,还真是头一回听说世界上有这么个东西。闭喜,还龙王的儿子了,呵呵……堂堂龙王居然还生出个龟儿子,呵呵……”
张幺爷的幽默把女人也逗得情不自禁地笑了,她耐心地对张幺爷说:“我都跟你说了,它不是乌龟,是赑屃。”
“我晓得它是赑屃了。”张幺爷自作聪明地说。
女人说:“其实你们还是经常看得见这东西的。”
“我们咋会经常看得见这东西?你如果说它是乌龟或者团鱼,我倒是承认经常看见,但是不可能有这么大啊?可是你偏要说这东西是什么赑屃,我就真是头一回看见了。”
女人笑笑,说:“我说一样东西,你就肯定要承认我说的话没有骗你。”
“啥东西?”
“好多庙子里,都有乌龟驮着一块大石碑是不是?”
“是是是,我们都管那叫乌龟碑。骂人都用这作典故,口头禅。‘龟儿子背石’就是这个意思!”
“其实那就是赑屃,就是这个东西。只是一般的老百姓不知道。”
“哦,原来是这东西啊?你看,啥都讲究个学问。没学问,你就把它看成是乌龟了,有学问,就成赑屃了,呵呵……”
“大禹治水的传说你们晓得不?”女人突然有了说话的欲望。
“晓得,小时候就听大人讲过了,三过家门而不入,还变成熊瞎子打墙钻洞的。”
“那这个赑屃帮助大禹治水的传说你们又晓得不?”
“这个就不晓得了。”
于是女人说:“你别看这个家伙现在在这儿老老实实地趴着,原先可是个调皮捣蛋的家伙。龙生九子,老龙王生的九个儿子中,它是老大,力气也数它的大。没事的时候,这个调皮蛋就会把三山五岳驮在背上四处溜达,玩得忘乎所以了就在五湖四海兴风作浪,祸害人间。当初岷江上游经常发大水就是这家伙作的孽。后来大禹开始治理岷江的水患,用法术制服了这个家伙,让它淘沟打洞疏通关节。在治理岷江水患中它将功补过地立了大功劳呢。”
“既然都立了大功劳了,那还让它一辈子驮着石碑干啥呢?”张幺爷变得勤学好问起来。
女人显得极有耐心,说:“大禹怕这东西立了功劳骄傲,过后又驮着三山五岳四处撒野惹事,就给它特制了一个大大的功德碑让它驮着。碑上面刻的都是它治水的功劳。于是这东西就驮着刻着自己功劳的大石碑,一辈子服服帖帖的了。”
张幺爷笑道:“这大禹还真是有办法,就用这小小的手段,就把这东西给制服了,呵呵……那碑不就相当于现在的奖状吗?”
女人笑笑,说:“老前辈,你的思维还挺活泛的。”
“那是,我就是小时候书读得少,其实啥道理都晓得。我们那儿还有句顺口溜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