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焦点问题





切拟玮纭T谏缁嶙凸讨校曰竟ぷ饰〉耐诵萁鸨韧诵萸暗氖导适杖氪笪跎伲行┛魉鹌笠瞪踔敛荒馨丛路⒎磐诵萁鸷鸵搅品眩蚨先嗣呛苣延肫渌缁岢稍惫餐窒淼骄蒙缁岱伤俜⒄沟某晒找娉晌缁岬钠独Ы撞恪!   ?br />     与此同时,因缺乏与老年人群需求相适应的老年卫生保健服务体系,造成老人看病难的一系列问题:医院太远,看病过程太长,使体弱多病的老人无法适应;老人医药费负担沉重,加之又进入体弱多病阶段,医药费开支数额明显增加,得了大病更是不堪重负。    
    很多老年人经过一生辛苦劳作,省吃简用,都或多或少地积攒了一部分“老底”。但是,由于老年人工作生活的年代生活指数都比较低,因而积蓄也十分有限,所谓的“老底”实际上也并不丰厚,很难保证老年人安全地度过高龄老年期。     
    出于对疾病的恐惧,很多老人不停地到医院检查身体,生怕有了癌症或大病没有及时发现。还有不少老人每天都要吃各种不同的药,以为吃得越多,健康也就越有保证。在前些年公费医疗的时代,导致医疗费用大幅上升,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损失,从而也成为医疗制度改革的导火索。    
    我认识一位退休老人朱老伯,在社会全面进入医保前,非要到医院去做心脏造影。    
    他的两个儿子都在领导岗位,平时工作很忙。听说父亲要做心脏造影,着实吓了一跳:到了要做心脏造影的地步,可见父亲的病已十分严重!私下里内心十分自责:平时就知道忙工作,忽视了父亲,这下可好,老人一旦有个好歹,他们岂不后悔一辈子!    
    于是儿子们放下手头的工作,开始跑前跑后地联系医院,没想到医院里做心脏造影的人太多,竟然排不上队。朱老伯的儿子恰巧有一个是记者出身,出于职业敏感,觉得这个现象十分蹊跷,便去问医生:“难道现在得心脏病的人这么多吗?”医生颇不以为然地说:“根本就不是!好多人怕明年医疗制度改革后交不起那么多钱,所以都集中在今年年底来做。医院的工作量比平时多了几十倍!”    
    到了关键时刻,方显出“英雄本色”,儿子们终于通过各种关系为父亲联系住上了医院。那些日子,全家都笼罩在一片阴云之中,不知会“造”出个什么影儿来?儿子们家里、单位、父母处连轴转,忙得茶饭无心,平时还要在父母面前强作笑颜,特别是加强了对母亲的思想工作,生怕一旦“结果”出来,她会受不了。其实两个儿子精神已经快崩溃了。    
    结果终于出来时,全家都松了口气:什么事儿也没有!这时老爷子才吐了真言:“医生当初就说了,我这造影可做可不做。”这让倍受惊吓的儿子们简直不知该说他什么好!    
    类似这种情况,在北京享受公费医疗的老人中其实很普遍,我个人认为,很多老人是因为恐惧疾病而住进了医院,而非真正的器质性病变。    
    在南方某城市,还出现过更极端的例子。一位看了一辈子大门的老人,因为被单位用两万元买断了30年的工龄,竟出家当了和尚。过去真有灾有病,可以找组织,现在这2万元把这最后一条线也买断了。想想反正看病也看不起了,干脆割去一头烦恼丝,出家了。


老年悲歌来自老父老母的生存报告(7)

    有人说老年期是人生的丧失期,不仅会失掉金钱,还会丧失配偶,更重要的还会丧失健康。正因为如此,这个年龄段,也是最容易丧失生存意义的时期。因此,在高龄老人中,心理疾患常常比生理上的病痛更多地侵扰着他们。无论是他们自己还是他们的亲属,往往对他们生理的疾病还比较重视,而对他们心理的疾患却往往忽略了,而且常常贻误治疗时机。    
    我发现,有不少老人思维怪异,行为失常,特别是一些六七十岁的老年男性,会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斤斤计较,不肯罢休;有的对一些不值得争论的话题,也火冒三丈,唠叨起来没完没了;还有的性情孤僻,沉默寡言,固执己见,多疑多虑。他们在生活中不仅与周围的人难以相处,而且与老伴或家人也不断冲突。有的老人退休后,情绪常常极不稳定,无缘无故就会跟人吵架,说不清楚自己到底哪里委屈,有的老人说“经常想大哭一场”。    
    在一家养老院里,就发生过这样的一件事: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仅仅因为自己所住的房间里被安排了新伙伴,就跑到院子里大吵大闹。护理员们像哄小孩一样哄他,还为他在床头安了一个布帘。结果,老人转怒为喜,为了那个新装的布帘高兴了好几天。人们之所以常形容老人是“老小孩”,是因为在一些高龄老人身上,会出现许多儿童的表现。    
    据专家介绍,老年人的这些“怪脾气”,与男性进入老年期以后体内的雄激素减少等生理变化有关。医学研究还发现,老年男性的“怪脾气”还与高血压及脑动脉硬化等老年疾病有关。这类患者,早期常常伴有头痛、头昏、耳鸣、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症状,而且情绪极不稳定,感情脆弱,精神抑郁,或痛哭流涕,或嘻笑激动。此外,有1/3的病人还会出现恐惧或多疑的心理,常常无端怀疑自己得了癌症或其它大病。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就可能导致智力衰退,情感渐渐淡漠,趋向于老年痴呆症。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患有高血压及脑动脉硬化的老年人,平时无任何自觉症状,但因突然受刺激发脾气,在大怒之下往往会发生中风,严重的甚至会危及生命。    
    2002年发生了一起令人瞠目的凶杀案,凶手是一位85岁的老人。这位85岁高龄的老凶手于老汉在杀妻之后,自杀未成自己先累得睡着了!宣判的时候,他拄着拐杖颤巍巍挪进法庭,即使带了法庭给他配的助听器,也连法官的问话都听不清楚!    
    根据《刑法》的规定,作为无生活自理能力的高龄罪犯,他原本可以监外执行。但是他因犯罪已不能享受原来的退休金,对于这样一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高龄罪犯,只好于判决宣布10天后生效之日让其入狱服刑。    
    ——监狱只好把他养起来了!    
    那天晚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人们也只能从这个话都说不连贯的老人嘴里获知了。85岁的于老汉独自在家照顾99岁瘫痪在床的老伴儿李老太。老太太从未有过正式工作,老两口靠于老汉每月760元退休金生活。据说当晚,李老太把正在熟睡的于老汉喊醒,让他倒水,拿饼干。拿到水后,老太太又喊水凉,要这要那,让于老汉十分生气,于是他手持斧头和尖刀朝躺在床上的李老太猛击、猛刺。由于老汉年老体虚,对李老太尸检时身上28处伤口无一致命伤,是由于“创伤失血过多休克而死”。于老汉讲,杀死老伴后,他拿起菜刀想割脖子自杀。由于年老体衰,他割了两下只受轻伤,竟累得睡着了。次日一大早,醒来后的于老汉即投案自首。    
    据说这于老汉73岁才第一次做新郎,没有过子女。老太太和于老汉开始感情还很好,但近年来经常吵架。老太太有一儿一女,儿子从未来看过他们,女儿很少来,即使来了也是向老太太索要生活费,去年一次就拿走了老两口攒下的七千余元。今年初,李老太患病瘫痪卧床,生活无法自理。85岁的于老汉独自在家照顾瘫痪在床的老伴儿。    
    于老汉在法庭上听判决时还兀自喃喃:“我一直当宝贝似的宠着她,想不到她还这么气我。”他的思维几乎像一个儿童。    
    于老汉在杀死老伴后,用菜刀割颈自杀,后自言当时想法:“老伴儿也死了,自己又这么老,活着没意思。”    
    同是2002年,还发生了另一起因琐事发生争执,某老年公寓一位84岁的老人持刀将同室另一位86岁的老人刺死的悲剧。    
    据说那天中午,公寓服务员给212室的两位老人打饭,端着饭菜返回212室时,发现悲剧发生。公寓立即报警,民警赶到现场时,地板上满是血迹,民警协同120医护人员将倒在血泊中的老人夏某送往医院抢救,将行凶者李某带回派出所调查。受害老人被送往医院后抢救无效不幸身亡。    
    经查,现年84岁的李某系铁路退休工人。据介绍,李某脾气古怪,其老伴与子女都感到很难与其相处,两个月前,李某被家人送到老年公寓。受害者夏某,登记年龄76岁,但据了解,夏某实际年龄为86岁,因无儿无女,老人的外甥于一个月前将他送到老年公寓。    
    当时夏某在床上剪脚指甲,李某的饭碗正好放在两张床间的茶几上,李某说夏某不讲卫生,夏某开口反驳,两人因此而发生争执。生气的李某手持拐杖在夏某头部狠砸四五下,夏某被打昏,之后李某用一把水果刀刺向夏某。经法医鉴定,夏某头、胸、腹等部位刀伤多达17处,其中致命一刀刺伤了右肺叶,致其死亡。事发当晚,因涉嫌故意杀人,李某被公安局依法刑事拘留。李某悔恨难当,老泪纵横。    
    这两件同时发生的高龄老人犯罪案件,让我想起多年前在《北京法制报》当记者时采访的一桩类似的案件。那也是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与女儿、女婿一起生活。因一点生活小事与女婿发生口角,竟趁女婿在家中干活毫无防备之时,用利斧将其砍死。当他已近中年的女儿下班回家时,看到丈夫倒在血泊中,白发苍苍的老父亲被警车押走,顿时昏了过去……    
    一点微不足道的原因,就酿成血案,确实令人扼腕!高龄老人犯罪现象确实应该引起人们的警惕,这类案件常常不是因为社会因素,而是因为个人生理因素导致。根据医学调查,老年人心理障碍常常与他们脑动脉硬化有关,而由此导致的老年痴呆、老年精神病,又常常不被周围的亲人们察觉,因而一旦出现悲剧,人们往往猝不及防。


老年悲歌来自老父老母的生存报告(8)

    在这个年龄的老年人中,还出现过更荒唐的事件。据四川在线2002年报道,一位退休老人; 不顾多年卧病在床的老伴,整日在外嫖娼,让儿女们脸面无存。当他的儿子说到这件事时激动得声音都发颤!    
    为了挽救父亲,儿子一家苦口婆心,从讲道理到进行经济制裁、行动限制,能想到的办法都用尽了。平时看到报纸上关于扫黄打非的报道,他们都会刻意放到父亲易留意的地方。每天给父亲限制回家时间:中午11点,晚上5点。除了买菜,不让父亲身上带多余的钱。为了证明自己痛改前非,父亲甚至出门不带钥匙,表明自己很快回家。然而“强制行动”只奏效了两三个星期,此后,父亲又故态复萌。工资也不交给家里。年近古稀的老人似乎还真的“爱”上了那个与自己长期有不正当关系的女人,有时冲动得要提了菜刀去砍与那个女人有关系的其他男人。     
    儿子一家为此倍受伤害,几乎成了惊弓之鸟:只要父亲没有按时回家,一家人就心神不宁。     
    他的儿子因为承受不了这种心理折磨,连工作都受到影响。他既担心父亲被公安机关抓获,又担心他染上什么病,还担心生病的母亲受不了这种打击。每次路过那些地方,他的儿子都不敢抬眼睛,生怕看见自己的父亲也在那里出现。为此,他的儿子甚至冒出了要杀死父亲或毒死父亲的念头。     
    一辈子老实本份,老了,却做出这种事儿,确实令人不可思议。撇开道德的因素不谈,我认为,老年人的荒唐行为,很多都与长期孤独或脑动脉硬化导致的心理障碍有关。在我多年的记者生涯中,也采访过一些类似的案子,其中有的是勤勤恳恳工作多年的老工人,他们晚年的荒唐行为让周围的人们不能理解。可能人们更多地关注老年人生理上的疾病,因为这是很容易发现的,一张化验单就能证明。而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心理发生的变化,人们却往往忽略了。    
    据调查,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患有痴呆症的已经超过了500万人,约占世界总病例数的1/4!其实,老年性痴呆症从轻度记忆与认知障碍,到最后的植物人状态,其过程短则几年,长则几十年。如果家属能细心观察、早日发现,就可能将病痛降到最低的程度。    
    2000年夏天,陪伴了张学良将军72年的赵四小姐,带着无限的依恋、无限的忧虑,撒手尘寰。刚过百岁诞辰的张学良一直坐在她的旁边,默默地握着她的手,很长时间不肯离去——也许我们谁都无法得知这位世纪老人此时此刻想的是什么,但我们知道,对于历尽沧桑的张将军来说,人生最大的悲剧也就莫过于此了。当时,一篇报道此事的新闻标题是:英雄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