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醉金迷





纸醉金迷




作者:


非同一般的案件

  “小李,你把案情写一下,马上向市公安局报案!”凌晨一点,在电话里,滨海市银行行长老唐对技术员小李这么说道。 
  银行,一向是盗贼、骗子瞩目的地方。在世界各国的银行里,曾发生过多少桩抢劫案、偷窃案、诈骗案,然而,这一次在滨海市银行里发生的案件,却非同一般。 
  事情是这样的: 
  小李,叫李建中,细挑个儿,文绉绉的,白净脸,配上一副深紫色秀郎架近视眼镜,益发显得象个文人。他已是四十开外的中年人了,但是人们仍喊他“小李”。这一方面出于习惯,因为李建中大学毕业后就到滨海市银行工作,大家都叫惯了“小李”;另一方面是由于小李长相年轻,脸上连皱纹都没有。 
  李建中是电子计算机系的毕业生,在银行里既不当会计,也不当出纳,而是担负一种特殊的工作一一他花了十年功夫,设计、匍造了“纸币鉴定机”。 
  纸币,也就是俗话所说的“钞票”。钞票,一向“谨防假冒”。如果银行从回收的钞票中发现一张假钞票,那就非同小可——因为有一就会有二,有二就会有三,大量的假钞票将会扰乱整个市场,后果不堪设想。 
  为了“谨防假冒”,钞票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为精致的印刷品。那纤细的花纹、那多变的线条、那众多的色彩、那特殊的纸张以及票面上严格的编号、那精美的图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确实,骗子们可以伪造出足以乱真的名画,而想伪造钞票却谈何容易!没有高超的镌版术、印刷术、造纸术、无法制造假钞票。 
  为了“谨防假冒”,各国银行还在钞票上印了只有自己的技术专家们才知道的鉴别记号。在放大镜下,专家们细心查看这些隐藏在图案、花纹之中的鉴别记号,便可以断定钞票的真伪。就拿英镑来说,钞票上便有160个鉴别记号! 
  尽管钞票不易假冒,不过,“钱迷心窍”的人总还是有的,他们处心积虑,想方设法伪造钞票。正因为这样,在世界上还是不断发生伪造钞票的案件。 
  为了“谨防假冒”,各国银行都十分警惕假钞票,许多银行设立了专门的检查员,检查回收的钞票。检查员手持放大镜,寻找着一张张钞票上的鉴别记号,辨别着钞票的真伪。不过,每天回收的钞票数以万计,犹如整囤整囤的粮食,而检查员只能一粒一粒地检查,每查一粒要花好长时间……正因为这样,检查员们只能进行抽查,从成千上万张钞票中抽出一张进行检查,而且一般是检查大票,对于角票、硬币,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算了。 
  李建中的贡献,是在于制成了“纸币鉴定机”,用电子计算机自动、快速鉴定纸币。这台机器有好多条输送带,一张张钞票整齐地排列在输送带上。钞票经过杀菌灯消毒之后,从一只只电眼下方经过。这些电眼能够在一百万分之一秒钟内,把钞票跟事先输入的钞票图象进行核对,辨别真伪。一旦发现假钞票,那条输送带就不动了。假钞票旁边的红灯一闪一闪地亮着,蜂鸣器不断发出嘟嘟声,把假钞票在哪里告诉检查员。检查员一揿电钮,比乒乓球桌面还大的屏幕上,立即会显示出假钞票的图象,检查员用不着拿放大镜,便可以看出假钞票的破绽。输送带是无色透明的,上、下都装着电眼,可以同时检查钞票正、反面图象。 
  这么一来,银行里每天回收的大小票额的钞票,都要从“纸币鉴定机”的输送带上经过,一方面进行消毒杀菌,一方面辨别真伪。 
  这台“纸币鉴定机”建成好几年了,一直太平无事,红灯从未闪亮过,蜂鸣器也从未响过。时间久了,在人们心目中,只把它看作是一台“纸币消毒机”罢了。尽管如此,李建中每天总是坐镇控制室,监视着象流水般从身边流过的钞票。人们开玩笑地说,小李年过四十而脸上没有一条皱纹,大抵就是由于“纸币鉴定机”一向太平无事,他没有遇上什么伤脑筋的事儿。 
  然而,今天他总算碰上棘手的事儿啦:红灯在闪亮,蜂鸣器嘟嘟响了,他一揿电钮,巨大的屏幕上出现那张钞票的图象。经过逐一核对鉴别记号,证明确实是一张假钞票! 


金明出马

  凌晨一点一刻,滨海市公安局侦察处处长金明接到银行的报告,知道这是一桩重大案件,决定亲自出马侦察。他让助手戈亮打电话给银行行长老唐,嘱咐他们在公安人员到来之前,千万不要去碰那张假钞票! 
  滨海市公安局大楼高达50层,矗立在滨江边上。金明的办公室在第49层。金明和戈亮只花了一分钟,就从办公室来到楼底,坐进了那辆乌亮的“慧星牌”轿车,直奔银行。 

  夜,黑蒙蒙的。尽管已是春风送暖的时候,夜风仍夹带着几分寒意。细雨绵绵,在清冷的路灯下,街上几乎没有车辆或行人。戈亮驾驶着轿车在宽广的沿江公路上飞驰。滨海市银行也在滨江边上。 
  十分钟之后,金明和戈亮来到了滨海市银行。大门紧锁着,经过检查证件,他们俩从唯一的一扇小小的边门,步入戒备森严的银行。 
  紧接着,门口又响起了喇叭声,一辆轿车停下。从车里钻出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秃头、矮胖。他就是行长老唐。深更半夜,接到李建中的告急电话,从床上爬起,急匆匆开车赶到银行,想不到竟落在金明后边。 
  老唐陪着金明和戈亮朝纸币鉴定室走去。一路上,每经过一道大门,都要检验证件。他们走入地道,打开一扇厚厚的铁门,里面灯光通明,仿佛是一个钞票世界:在几十条透明的传送带上,成千上万张拾元、伍元、壹元的钞票正在徐徐朝前移动。看上去,五颜六色,令人眼花缭乱。其中只有一条传送带停在那里。 
  一个身材颀长、面孔白暂的中年人跑过来,跟金明、戈亮握手,道歉道:“想不到,你们这么快就来了,我还没来得及到门口去接你们!” 
  很显然,他就是李建中,他总是上夜班,在夜里启动纸币鉴定机,把白天回收的钞票进行消毒、鉴别,然后由机器自动点数、包扎、入库,便于第二天发放。金明一眼看出因为他很少晒到阳光,所以脸色显得苍白。 
  李建中领着金明、戈亮和唐行长,去看那张假钞票…… 


一张“拾圆”假钞

  他们来到那条停止移动的传送带旁。遵照金明的吩咐,李建中在电眼查出那张假钞票之后,没有碰过它。 
  金明俯下身子看了一下,那是一张印着“拾圆”字样的人民币,画面当中是各民族人民的形象,笔触细腻,看上去跟真的钞票一模一样!金明注意到,这钞票很新,只有正当中有一条折纹,四角平整,既无卷曲,也无磨损。 
  金明凭借自己丰富的经验,知道这符合假钞票的一般规律:一是票面大。伪造一张拾圆的钞票,可以抵得上伪造一百张一角的钞票,伪造者当然要印制票面大的假钞票,二是比较新。如果一张假钞票被用得很旧,就说明假钞票非常逼真,多次使用而未发觉,不过,如今用电眼检查,假钞票不易蒙混过关,不大可能被多次使用。 
  金明打开了手提包,从中拿出一双薄如蝉翼的尼龙手套,戴好,这才去拿那张假钞票。 
  “我可以把它带走吗?”金明间李建中道。 
  “可以。”李建中点头道,“我已经把它用录象机录下来了,而且翻拍成放大的彩色照片。” 
  李建中说着,领着大家来到中心控制室。李建中一按电钮,巨大的屏幕上就出现了那张假钞票的放大图象。在这张放大到被单那么大的假钞票图象上,内行人也几乎很难看出破绽。 
  李建中调节旋钮,左半屏幕出现假钞票的局部放大图象,右半屏幕则出现真钞票的相应局部放大图象。李建中手持细长的木捧,指出左、右图象的差异之处,金明和戈亮这才看出两者之间的不同。 
  李建中告诉金明:“刚才,我用电子计算机查出,这张假钞票是夹杂在第1078卷钞票中。我们这里,把拾元的钞票按100张一卷分开的。这第1078卷钞票,是高岳路营业所送来的,经手人是营业员朱兰香。” 
  戈亮一边听着,一边打开微型录音机,录下了李建中刚才提供的线索。 
  除此之外,李建中谈不出更多的线索。 
  行长老唐补充说道:“从这张假钞票的伪造技术来看,相当高超。伪造者手头一定有精良的印刷机,有一整套足以乱真的镌板技术。因此,伪造者可能是一个集团,不可能是某一、两个人。” 
  金明一边听,一边点头。他很同意老唐的分析,说道:“也正因为这样,伪造者花了那么多的工本,决不会只印制这么一张假钞票。这张假钞票只是一个讯号。还应当继续仔细进行检查。如果再发现假钞票,立即告诉我们。另外,对于假钞票,尽可能不要去碰它。即使要拿,一定要戴上手套,避免留下指纹。” 
  金明和戈亮告别了李建中、老唐,带着那张假钞票回去了。 
  当他们俩回到市公安局第49层的办公室,传来了海关大钟的“咚、咚”钟声——已是凌晨两点了。 
  金明并不急于去找朱兰香。他跟戈亮作了分工:戈亮负责查验那张“拾圆”假钞票上的指纹,而他则去查阅有关假钞票的档案。 


“柏恩哈特”假钞案

  金明不愧是一位“警察博士”。在他的办公室里,除了南面是窗、北面是门之外,东、西两壁书架林立,摆满了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书籍。金明一有空闲,喜欢博览群书。在东墙的两个大书架之间,有一块白色的屏幕。它是电子计算机的终端显示屏。这块白色的屏幕,也是一个“书库”。滨海市公安局没有电子档案室,把许多与公安工作有关的资料信息输入电子计算机,加以分类、贮存。金明在破案时,常常按动终端显示屏下方的电钮,以便能从屏幕上读到有关的参考资料。 
  此刻,金明在显示屏下刻有“A”、“B”、“C”、“D”之类字母字样的电钮上,先按了一下“J”。再按了一下“i”“a”“h”……很快的,在屏幕上就出现了这样一行字:“jiachaoan”。 
  “jiachaoan”是什么呢?它既不是英文,也不是法文,而是“假钞案”三字的汉语拼音。 
  金明再按一下标明“显示”的电钮,屏幕上马上出现了这样的标题——“柏恩哈特”假钞案。 
  字幕渐渐向上移去,出现了介绍“柏恩哈特”假钞案的文章。字幕向上移动的速度是可以调节的。金明的阅读速度甚诀,一般总是把旋钮拨在“快”字上。 
  这篇文章如下: 

             “柏恩哈特”假钞案 
      在形形色色的假钞案中,最为著名的要算是“柏恩哈特” 
    假钞案了。 
       “柏恩哈特”假钞案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假钞票 
    的制造者是德国特工组织,把这项秘密工作称为“柏恩哈特 
    行动计划”,策划者为德国“国家保安总部”第六处处长华 
    特。舒抡堡及其副手威廉·霍特尔,德军“最高统帅”阿道 
    夫·希特勒亲自过问了这个计划。 
      希特勒指示舒伦堡,首先着手伪造英镑。特工人员把全 
    德国最优秀的雕刻家们都召来了,把大学的数学教授们也请 
    来了。这些人举行了绝对保守秘密的宣誓仪式之名,分头开 
    始工作。 
      雕刻家们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英镑,找出其中的鉴别记 
    号,然后拿出看家本领,精雕细刻,为制造伪钞镌版。 
      数学家们干什么呢?原来,英国银行印行的英镑,那票 
    面上的号码不是连续的。这样,如果伪造者在假钞票上,印 
    着同一号码,则很容易被查出:如果印上连续的号码,也容 
    易查出——因为其中有的号码是故意不用的,一旦出现了 
    这些号码,英国银行一看便知道是伪造的,不过,用什么号 
    码,不用什么号码。是有一定规律的。德国的数学教授们, 
    从成千上万张英镑中研究这一特殊的“数学课题”,找出其 
    中复杂的数学公式! 
      经过两年多的紧张工作(伪钞制造者们分三班日夜工 
    作),终于制成了酷肖的伪英镑。特工人员拿着这些伪英镑 
    在黑市中使用,大量购进黄金,居然未被英国察觉! 
      这么一来,德国特工人员们更加起劲地大量印制伪英 
    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