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沉浮之萧后野史 作者:陈云深(晋江vip2014-09-09完结)
: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大家
《后宫沉浮之萧后野史》作者:陈云深
晋江VIP2014…09…09完结
文案:
一位皇后的传奇人生
一本宫廷的野史杂传
内容标签: 宫廷侯爵
搜索关键字:主角:萧清婉 ┃ 配角:赢烈;赢绵;宸妃;贵妃 ┃ 其它:
=
第一卷 桃杏深宫
第1章 楔子
宣朝嘉和十六年,湖州馆驿。
当朝皇帝赢烈的二皇子赢绵来湖州催讨皇木,宿在此处。至今日皇木已装车妥当,一众人马也待时候上路返京。
此刻正是掌灯时分,赢绵在桌前坐着看贴身小厮来宝收拾行囊。那来宝将主子此行带来的衣物一件件叠好收拾整齐,又将此行一路买的物事一一装箱收拾妥当,待他拿起一卷白绢包裹的细长物事时,赢绵忽开口道:“留神些,这一路路途遥远,若是路上碰折笔杆子又或是伤了笔毛,我这番心意就都白费了。”来宝嘻嘻一笑,道:“小的知道这些个湖笔是殿下特地精挑细选买来带回去给萧小姐做礼物的,小的自然不敢怠慢,殿下就放心吧。”说着便便将白绢裹着的湖笔小心翼翼的放入一只描金檀木盒子里。他捧着那盒子,笑道:“殿下买的这几支笔,统共加起来还不如这盒子值钱。萧小姐是个看惯金宝的主儿,殿下买这个带回去,不怕惹她不高兴?”
赢绵道:“你知道些什么!这是我临出来前,趁空去见她,问她可想要写什么湖州特产。她说旁的倒也平常,只是听闻湖州笔砚盛名天下,倒想着要两支来瞧瞧,好在何处,与她素日所用究竟有何不同。且这几支笔,你看着平常,你可知这有多少工序在里头?你知道什么是好呢?”来宝摸了摸鼻子,笑道:“殿下就莫要来笑我了,我是个常年不写一字儿的人,哪里认得这个?”说着将那盒子仔细的收好。
待诸般物事收拾妥当,来宝道:“说了这会儿的话,殿下可要吃杯茶?”赢绵望了望外头,道:“也好,时候不早了,吃了茶就要睡下了,明个儿就要上路了,可要一早起呢。”来宝道:“殿下这一路劳心费神,可是累坏了,回到京里可要好生调息几日。”赢绵道:“好在诸般事务都办理的顺当,地方上也没什么事,只待回了京便可交旨。辛苦倒也不算什么,我只指望着父皇看在我办事妥帖的份上,对我青目一二,我也好开口求父皇指婚。”说着,又淡淡的叹了口气。来宝知此是他家主子的一块心病,也不敢多话,只走去用自带来的茶叶炖了茶,倒与赢绵。
赢绵接过茶盅,只抿了一口便放下了,道:“那块帕子,你收在何处?”来宝一时怔了,道:“什么帕子?”赢绵脸上顿时暗了,道:“便是我前几日交给你的那块,你这奴才,竟忘了不成?!”来宝忙笑道:“原是那个!殿下莫急,我这就取来。”说着便走去屋角,打开了一只锁着的箱子,箱子寻出个包裹,包裹打开又翻出一个锦囊,将锦囊的绳子解开,果然拿出了那块帕子。当下来宝恭恭敬敬将那帕子双手捧与了赢绵。
赢绵见他将帕子收的这样严实,也自觉方才话说得重了,接了帕子,道:“却才我是急了些,你莫往心里去。”来宝却笑道:“小的岂敢!小的知这是殿下出门前,萧小姐连夜赶出来的绣活,殿下时常带着,睹物思人,也是个念想。小的便是丢了脑袋,也不敢丢了这个。只是殿下一时叫小的莫碰,说弄脏了帕子;一时又说路上风尘重,怕沾污了帕子,叫小的好生收着。小的被使的,头都要晕了。”赢绵听了,也笑了,道:“倒是我的不是了。”
当下赢绵又嘱咐了来宝几句,便在窗边坐了,来宝见状也知趣的走到一旁干自己的去了。赢绵拿着帕子细细的摩挲着,那上头绣着一株垂柳,柳下还有一个婉字,那针脚极是细密,长长的柳条似是牵起了自己无穷的情思,条条都道着归心似箭,窗外月挂中天,银霜撒了满院,瞧着那天上皎洁的明月,他不仅想起那日初次见她,她那双眼睛亦是如明月一般,狡黠**,闪亮亮的透着让人琢磨不透的心思。
婉儿,今夜的你,是否如我一般,也同沐在这月光之下呢?
这般坐了小半个时辰,来宝出门打了热水来,轻声道:“主子,洗漱安置罢,时候不早了。”赢绵这才回神,问了时辰,果然是不早了,便让来宝伺候着睡下了。
他才躺下不久,窗外原本晴朗的夜空忽的被乌云遮住,风起云涌,不过片刻,便筛下了豆大的雨点,冰冷的雨珠拍打着地面,天地之间霎时便弥漫着一股股冰冷的水汽。
第2章 上香
诗云:
一处繁华一页笺,一笔前缘一缕烟。
碧痕啼碎沉香梦,白发遗恨上阳篇。
解语红拂筝筝叹,惊霜宝剑飒飒寒。
须眉自古丹青眷,弃珠飘零沧海间。
话说宣朝嘉和年间,京都长安城外有一间寺庙,名唤大德寺。这寺庙本是开朝皇帝为祈国泰民安所建,与皇家沾了渊源,便与别的寺庙有些不同。后又出了一位皇子,小时就有些慧根,长到十四岁上,执拗着出了家入了空门,便投在此处做了主持,修行不上两年,竟成了位得道高僧,求风求雨极是灵验,备受皇帝青睐,下旨封了他元灵圣禅师,这大德寺便更成了这京师一带佛寺的表率,香火极是旺盛,便是朝中那些达官贵人的家眷也常来此烧香还愿。
这日正是六月七日,刚过了午时,天上日头正盛,一丝风儿也不见,便是这人烟鼎盛的大德寺也有些门庭冷落。一小沙弥因午饭前干错了一件差事,被管事的和尚罚在门前扫地,太阳晒得狠了,他嘴里嘟哝着抬手擦汗,张眼却见两名轿夫抬着一顶蓝布青玉顶子的小轿缓缓而来。这小沙弥见那小轿虽没什么人跟着,但那青石顶子却是认得的,能用上这顶子的,必是朝中位高权重的大人,那轿中所乘之人只怕也是哪家大人的家眷,便慌慌的躲了开去。
那两名轿夫抬着轿子来到大德寺跟前,将轿子稳稳放下,才低声道:“小姐,到了。”便有一只戴着绞丝银镯子的素手自轿内伸出,掀开帘子,一个穿着银红纱衫,杏黄襦裙的丫头从轿上下来。她并未慌着打起轿帘,抬眼瞧了瞧日头,便对着轿内道:“离门口还有几步,太阳有些大,是不是再往里走走?”里头那人道:“不必了,他们走了一路也辛苦了,我下去走几步也就是了。赏他们些银子去喝茶,过半个时辰再来这儿接我。”那丫头点了点头,直起身子从腰里摸出一锭银子,递与那两名轿夫,就依着自家小姐的话吩咐了。那两个轿夫乐得清闲,得了银子谢了赏便脚下抹油的去了。
那丫头这才打起了帘子,从轿内搀下一妙龄女子来。这女子生着一张鹅蛋脸,两条柳眉弯弯,一双杏眼含波,琼鼻樱口,额上一点朱砂痣,皮色脂光水净,一头青丝如云,身着一件出水清莲褙子,浅青色绸缎上裳,湖绿掐金丝襦裙,腰上系着一条秋香绿汗巾子,虽无甚妆饰,却是说不尽的清丽秀美,风流妩媚。
这女子在轿内坐的久了,猛地被日头晃了眼,便用手遮了遮,道:“倒是好大的日头。”那丫头嘟嘴道:“奴婢说要过了午后再去,小姐偏不听,这可好跑到这儿来挨晒来了。”那女子轻轻一笑,道:“午时人少,清净,许愿的人也就少了。这会子求了神佛菩萨,我的心愿只怕才能成了呢。”那丫头道:“小姐的心诚,那心愿必是能达成的。只是咱们出来的不是时候,又是趁着夫人午睡时悄悄出来的,还是快些回去,不然青莺一顿竹板子没跑呢。”
那女子笑道:“不妨事的,便是母亲问起来,有我呢。”青莺道:“大小姐进宫三年,府里只得二小姐一人,老爷夫人疼爱小姐,自然不会怪责,只是苦了我这个作丫头的。”女子道:“这般说,你当初就该跟着大姐进了宫,指不定这时候已经封了妃嫔了,也不必跟在我身边受苦做丫头。”青莺撅嘴道:“小姐说什么话呢,青莺既是小姐的丫头,便一辈子是小姐的人了,自然是小姐去哪儿奴婢便去哪儿了。”两人说着,便走进了佛寺大门。
原来这女子,正是当朝宰相敬国公萧鼎仁的二女儿萧清婉。这萧家祖上也是开朝有功之臣,高祖皇帝亲封的爵位,也算是个钟鸣鼎食之家,只是传到萧鼎仁这一辈竟是人丁稀少,膝下只得两个千金。萧夫人秉性贤良,一连为夫娶了六房妾侍,总不见消息,萧鼎仁只好道了句:命该如此,也罢了。便将两个女儿视如掌上明珠,三年前大女儿萧清婳奉诏选入宫中,家里只剩下萧清婉一人,国公夫妇更是爱如珍宝,要一奉十,极少违拗于她。
萧清婉亦是个孝女,父母跟前极是孝顺体贴,一家子三口倒也和和美美。这萧二姑娘长到十五岁上,机缘巧合之下结识了当今皇帝的二皇子赢绵,二人都正是青春年少情窦初开的年纪,一来二去便都有了意,各自存下一段心事。萧清婉也知这事不由自己,父母跟前又不好直着去说,便选了今日趁着母亲午睡父亲外出未归,悄悄的乘了小轿来这大德寺烧香请愿。
萧清婉走进大殿,见殿上并无几个香客,看着殿上宝相庄严,俯身跪倒在蒲团之上,接过一旁青莺递来的香,深深拜了几拜,默默祝祷了一番,方才起身将香插入炉中。眼看那香青烟直上,青莺拍手笑道:“这是好兆头,小姐的心愿必达天听呢!”萧清婉微微一笑,道:“但愿如此。”青莺往外头望了望,道:“太阳还大着呢,咱们往哪儿去?那起轿夫,老大惫赖,小姐既说了半个时辰后来接,那便是早来一刻也不成的。这会子咱们做什么去?”萧清婉沉吟道:“我依稀记得这寺庙后头有一条小街,幼时随着母亲在那街上吃过酸梅汤,倒是好的,还有几株好桐树,这时节花开的正好呢,我们去瞧瞧。”青莺心里虽焦,但眼见一时半会儿也回不了府,只得随着自家小姐往外走。
主仆二人相携走至萧清婉所说的后街,果然道边栽着好些梧桐树,正是花开时节,一串串紫花悬在树上,像极了府里舞姬日常所穿的绛紫百褶裙。萧清婉眯着眼睛瞧着那些花儿,想着前年在家宴上见了舞娘新做的裙子,自己心里喜欢就问母亲要,母亲却说那是歌姬舞伶穿的,不成体统上不得身,只好丢开了手。
青莺取出手帕擦了擦脸,道:“这儿有这些树,倒是阴凉。前头有个茶铺子,小姐,我们进去坐坐罢?”萧清婉顺声望去,便笑了道:“就是那儿呢,松涛茶苑,它家的梅汤和茶干都是极好的,我们去坐会儿。”说着便迈步进门。
那茶坊的伙计见进来两位穿戴不俗的姑娘,忙忙的上前招呼,青莺说了让寻个僻静处,那伙计便引着二人在一处角落里坐了。二人落座后,萧清婉示意青莺点了两盏梅汤,一叠茶干并些小点便罢了。她许久不曾出府,便觉事事新鲜,不住的拿眼睛四处打量。不多时,店伙便将两人的吃食都送了来,茶坊里又进来几名客人,中有一名锦衣文士,望之如三十许人。萧清婉见这人生的丰神俊朗,气度不凡,且眉目间与赢绵略有肖似,不由多看了几眼,那人似有察觉便也向这边望了过来,她脸上一红便低了头去啜饮梅汤,忽然坊中惊堂木一响,她吃了一惊抬起头来却是说书先生见坊里客人多了,预备说书。今日他说的是一段《拾香记》,讲的是一位大家小姐巧结良缘的故事,萧清婉便听了进去。
那说书的讲的精彩,萧清婉也听得入迷,听到好处,更是轻笑出声,不住的把玩着桌上用以取食茶干的牙签。待一段书说完了,她方才对青莺道:“这又不知是哪个不得志的穷酸书生编出来的故事,侯门深府里,岂有这样的事情!”她一面说着,一面用眼睛扫了堂里一眼,不想却见那锦衣士人正瞧着自己,手里兀自摇着一把洒金折扇。萧清婉便不由红了脸颊,扯了青莺的衣袖,吩咐了几句。青莺点了点头,唤过店小二结了银钱,便扶着萧清婉离了客店。
出了这桩事情,萧清婉便无意闲逛了,由青莺扶着,匆匆往回走。途径一所医馆门前,紧闭的大门忽然开了,一人从里面滚了出来,恰好就滚到了萧清婉脚边。萧清婉惊了一跳,往后退了两步,只见那门里走出一名青衣仆人,拿着个扫把,呵斥道:“哪里来的穷鬼,没银子还指望我家老爷治病?当我们这儿是善堂呢?!”那人爬起来,却不生气,道:“小生自古书中所见:医者仁心,悬壶济世,如何尊上只爱黄白之物?未免与古礼不合。岂不闻古人云……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