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沉浮之萧后野史 作者:陈云深(晋江vip2014-09-09完结)
李十洲审讯了一场,眼见这三人已有昏沉之状,只得下令暂且收押,命大夫前来诊治。自己则入宫上奏此事。
赢烈收到奏报,当即下旨按册捉拿人犯,并差遣画师前往狱中,按那三人口述,将送信之人绘成人像,四处张挂通缉。
打发了李十洲离去,赢烈自在书房内思忖:这幕后主使,自是不消说了。只是他向来仔细,恐不易这般拿住证据。他如此作为,究竟是何目的?若说只为陷害萧相,诋毁皇后,逼迫朕自断臂膀,也未免牵强。若然不是,他所图为何?他在案前坐了片刻,暂时想不出个要领,便起身往后宫而去,只说先将消息告与皇后,令她宽心。
萧清婉听得这消息,倒不见喜悦,只是道:“虽捉着了犯人,库银却也只得五万,另十五万两银子,尚不知下落。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此案若得久悬,臣妾只恐……”赢烈听她话到口边却住了,便问道:“恐得怎样?你无需有所顾虑,只管说来便是。”萧清婉便道:“臣妾这几日思索这些事,总觉得有所蹊跷。这两桩事,面上都是冲着臣妾母家来的,手段力道却又不重。若是要陷害臣妾的父亲,就该捏成铁证,这样不上不落,藏头露尾,算是怎样?这样不清不楚,反而易使人猜测揣度。臣妾只觉得,那幕后主使,似乎只是想要臣妾母家背上这样一个罪名。流言一事虽易破解,但臣妾父亲贪污赈灾粮饷的罪名却仍未洗清。皇上圣明,自然不会滥杀忠良。然此举在外头那不明就里的人眼里,便是阴私庇护。臣妾已为这起人说成是祸国妖后,臣妾既然是妖后,那皇上是什么?”赢烈淡淡一笑,说道:“你是妖后,朕不肯废你,朕自然是昏君了。”萧清婉见皇上神色尚佳,便大胆道:“皇上恕臣妾无状,臣妾以为,那幕后主使此举,只为师出有名。”
赢烈凝视着她的眼睛,半晌才道:“你的意思,荣亲王有意逼宫谋反?”萧清婉正色道:“荣亲王素来行事,皇上心知肚明。他与谨妃并皇长子过从甚密,臣妾与臣妾腹中这孩子,是他们的眼中钉肉里刺,他们急欲除之而后快。前番流言并奏请废后,只为试探圣意。而皇上既然庇护了臣妾,那他们自然会另行别道了。荣亲王尾大不掉,居功自傲已非一日,他军中威信甚高,手中人脉又广,又有不臣之心。若说他行率部逼宫之逆举,迫使皇上禅位于人,臣妾毫不惊奇。到得那时,他自可对天下说,皇上是无道昏君,为妖女迷惑,庇护奸臣,颠倒朝纲,倒行逆施。他是替天行道,另扶贤君。”言至此处,她便在皇帝跟前缓缓跪了,连称恕罪道:“臣妾斗胆,妄议时政,还请皇上降罪。”
一语落地,却久不闻皇帝出声。萧清婉心中颇为惴惴,她今日这一番话,是捅破了历来的后宫禁忌,并且已是向皇帝宣告了她母子二人与谨妃母子,决计不能并存。目下,只端看皇帝如何抉择了。虽是她心中知晓,皇帝为其江山安稳,并荣亲王这心头大患,倚重她萧氏一族,往后如何暂且不论,眼下该是会选了她的。但,皇帝的心思,谁又能猜得绝对?倘或,他竟然舍不得谨妃与皇长子,迁怒于己,又该如何是好?谨妃也还罢了,赢纬却毕竟是他的长子。
屋内一阵静谧,只听窗外风过树梢的沙沙声响,良久只听赢烈开口道:“好端端的说话,你又跪下做什么。地上凉,你有着身子,也不怕跪出毛病来!”说毕,便俯身亲手挽了她起来。
萧清婉心中一阵松快:此一局,该是自己赌赢了。
赢烈与她挽着手,在炕沿上坐了,揽着她的香肩,沉声道:“你适才所言,朕心中明白。只是如今边境局势不稳,荣亲王虽有不臣之心,却无谋逆之实,朕一时也不好妄动。如今之策,只好静观其变。这其中的道理,朕不讲,你也该明白。”萧清婉垂首不语,她自然明白,荣亲王早年军功赫赫,当年争储之时,虽败与当今皇帝,被迫交了帅印,皇帝却也不敢当真动他,仍旧封了他做亲王,两人当年实则是平分秋色。虽说荣亲王久不领兵,却余威仍在,倘或没有如山铁证,便以莫须有的罪名处分他,恐要引起军中那帮将领的不满。目下时局动荡,此刻京城首府再出纰漏,那当真要国本动摇,江山易主了。
如今,也只能暂如皇帝所言,静观其变,乃为制敌先机。倘有十足的证据,证实荣亲王行谋逆之举,那他就从一届功臣,沦为乱臣贼子。除此逆贼,自也无愧于天下。
赢烈见她闷声不响,只道她心中不快,便又道:“你这胎孩子,如若是位皇子,待你生产,朕便立他做太子。”萧清婉闻言微愕,她虽早知皇帝心意,却不明他为何此刻提及,连忙抬头看去,却见赢烈目光深邃,只瞧着自己,心中默默思忖,嘴里只说道:“皇上,如今时局动荡,储君事宜还是缓缓罢。”赢烈道:“正是时局不稳,才要早立皇储,以备不测。”萧清婉忙道:“皇上是真龙天子,得普天神佛护佑,岂会有什么不测!这话若是旁人说的,真该立时拉来打死!”她口中说着,心中却忽然悟道:莫非他此举,意在以此为筹码,要自己不要死追猛打,放过皇长子么?想通此节,她便当真有些不快了。
幸得,萧清婉是极善面上功夫的,也没叫皇帝瞧出。赢烈因朝政繁琐,早已无心流连风月,在坤宁宫盘恒了一日,与萧清婉商议了些事情,入夜就还在此处歇了。
又隔两日,那出使本初的二皇子赢绵,却忽然独自快马回京。一回京城,便直奔皇宫。才到皇城门下,他却自马上摔下,登时人事不知。慌得守门卫士,连忙上前施救。不知此番,又出何事。
第一百五十四章
却说那皇城守门卫士;忽见二殿下策马奔来;才到跟前勒住马头;二殿下却从马上跌了下来。众人慌忙上前;将其救起,见他面色青白,一身风尘,便知是急于赶路的缘故。当即便有人赶去报与皇帝;众人又七手八脚将赢绵抬入宫内。
片时;御前传下圣旨,将二皇子挪入养心殿后的燕喜堂,并宣召了太医前去诊治。
张鹭生亲自带人过来;将二皇子以春凳抬至燕喜堂安顿妥当;太医蒋世成自去为其医治。
赢烈便宣召了那几个禁军卫士;问道:“二皇子到宫门前,可有话留下?”那卫士答道:“二殿下至门前下马,便已晕倒在地,不曾有话。”赢烈听闻,便打发他们下去,又挪步进堂。眼见赢绵昏睡不醒,气息微弱,虽素来不喜,究竟也是自己的儿子,便问蒋世成道:“二皇子身患何病?”蒋世成躬身回禀:“二殿下是一路疾驰,马上颠簸过于猛烈,精疲力竭,兼且急火攻心,一口气转了岔道,方才晕厥过去。好在殿下素日里勤练武艺,筋骨结实,并无大碍,臣已为殿下施过针灸之术,不出一时三刻,殿下必定醒来。只消调养几日,便可大好了。”
赢烈闻听如此,微微颔首,只暗自忖道:这一行二十余人出使本初,独他一人快马回京。莫不是东海出了什么变故?却又为何不见奏报?
正在思忖,外头忽然奏报,皇后求见。
赢烈微怔,暗道:她怎么来了。一面着人快请。
片刻,萧清婉由穆秋兰扶着,轻移莲步,姗姗而来。走到皇帝跟前,才要道过万福,便为其拦了。赢烈说道:“你怎么忽然走来了。坤宁宫到这儿,多少路途,你怀着孩子,四处乱走些什么!”萧清婉微笑道:“臣妾听闻二皇子在宫门前晕倒了,怕有什么事情,特来探视。”说毕,又轻轻问道:“太医可有瞧过了?”赢烈道:“蒋太医过来看了,说没什么大事。他一个小辈,又没什么了不得的事,倒要你亲自来瞧。”萧清婉笑道:“臣妾既是二殿下的嫡母,关心皇子,也是理所当然的。”
两人正说着,那正在榻上躺着的赢绵,忽然呻|吟出声。两人连忙转头望去,却见赢绵缓缓睁了眼睛,醒过来了。
赢绵才睁眼,便见萧清婉俏生生的立在床畔,心头先是一喜,只道此乃黄粱一梦,猛然又见皇帝在旁,与她并肩而立,连忙收拢了所有心绪。当下便撑着要起来,与二人行礼,帝后连忙命止了。
萧清婉嫁做人妇已有时日,眼下腹中又怀了赢烈的种子,与赢绵往日那点点旧情早已湮灭,但究竟相交一场,此刻见他醒转,心里也松了口气。
只听赢绵说道:“儿臣行事不周,让父皇母后操劳了,儿臣有罪。”萧清婉仰头,看了赢烈一眼,见他面色尚好,便温言道:“你为国事奔波,辛苦至此,其心可嘉。何必如此自谦。”赢烈却先向张鹭生吩咐道:“皇后有身孕,不能久站,去搬把椅子过来。”张鹭生得令,忙去铺排。赢绵听闻皇后有孕一语,脸色登时又白了几分,好在并无人瞧出。
一时,椅子搬来,张鹭生是惯熟服侍的,将皇帝平日里的座椅也一道挪来了。帝后二人共同落座,赢烈便向赢绵问道:“你带人出使本初,却为何单人而返?”赢绵只稍停了停,便将东海事由,尽数道来。
原来,赢绵一行到达本初,本初王亲自相迎,敬其为上邦来使,盛情款待,日夜酒宴不断。又谎称于东海海盗一事并不知情,乃是当地官员隐瞒不报之故,当着使者的面,将几个官员狠狠惩处了一番。赢绵等一行人初时知道本初王恭敬诚挚,不料不到一月,便有探子来报,本初王寝宫,常有中原人出入。赢绵心中起疑,又令人暗地查访本初与宣朝接壤一带,军队调度情况。这本初地域狭窄,原易打探。果然不出几日,探马来报,本初西部正有大批军队集结。
赢绵心知不好,便与同来的莫华忠将军一道商议,一行二十余人变装私服,于码头乘船,悄悄回国。岂料,船行出不到半日,便有本初战船前来追赶,幸而东海的徐文达将军日夜派人在海上巡查。一见有变,便即上前接应,驱逐了追兵,将赢绵等一行人救回本土。
那本初王眼看事情败露,恐延误战机,立时发兵攻打东海沿岸。东海因朝廷早有预备,战船粮草俱已齐备,统帅镇远将军徐文达又是惯熟东海地理,能征善战之辈。当即便率军迎战,将本初来兵尽数抵挡在海上。然而不知何故,那本初将领似是对宣朝军队部署极是熟稔,屡次交手都能抢占先机。宣朝水师与其交手数回,虽不致为其登陆,却也没占到什么便宜,甚而还吃了几次暗亏。东海爆发战事,莫华忠留在此处协同徐文达迎击敌兵,赢绵便独自快马回京,递送消息。
此事虽早在赢烈意料之中,但此刻听闻,仍然恚怒不已,喝道:“本初王,当真是蛇心豺性!先帝当年,就该尽诛其族!一念之仁,竟酿成今日之祸。可见与此等背信忘义之辈,无信可谈!”萧清婉说道:“皇上,二殿下适才说,本初王寝宫屡有中原人出没……”赢烈微微颔首,面色阴沉,良久方才道:“朕心里只疑两人,但这二人无论是谁,都将使朕腹背受敌。”萧清婉心中疑惑,这其中一人必是荣亲王了,那另一人又是何人?却听赢烈又道:“徐文达此人虽是英勇酣战,然……”萧清婉微怔,便即道:“皇上,徐将军为人忠义,心中存一股血勇。这样的人,必知恩图报。朝廷既有恩惠于他,他该当不会行出背叛之事。”
原来,这徐文达有个把兄,早年徐文达不得志时,为其所救,二人相交极好。这人是京城人士,因有些违制之事,为徐空良下在狱中。徐文达又是清廉刚直之人,不肯行以权谋私之事,故而那把兄便一直身陷囹圄。至李十洲清理旧案,得上头密旨,随意寻了些由头,便将他放了。徐文达得知消息,心中感念朝廷,自愧前番无礼,又上了一道请罪折子。
却听赢烈冷声道:“话虽如此,但疑人不用却不大适于朝廷。”语毕,也不再多说。只吩咐太医与二皇子好生医治,又称赢绵一路辛苦,今日也不必出宫,就在此处安歇。萧清婉说了一会儿的话,便有些神乏,就告辞回宫而去。赢烈亲送她出去,回来见赢绵已然睡下,便到外间堂上,将朝中重臣尽数招至,言说了本初事宜,商议了片时,便下旨令徐文达率部全力迎敌,莫华忠任其副将,协同作战。又将南海上的两只水师调往,听候徐文达调遣。又另下一道密旨:赐莫华忠临时便宜之权,若徐文达有不臣谋逆之行,则斩杀当场,不必上奏。
了毕此间事宜,他又留下几位心腹忠臣,将本初奸细一事密议了许久。众人虽都疑做是荣亲王所为,然无铁证,一时也束手无策。
至晚间,赢绵醒来,用过晚膳,赢烈与他秉烛夜谈,问及军情等事。赢绵条理分明,口齿清晰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