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沉浮之萧后野史 作者:陈云深(晋江vip2014-09-09完结)
拿到后头去晾,她自家坐在窗边出神。眼瞧着天上飘过几朵云彩,将日头遮在后头,只透出些许金光,替那些云朵勾上了一层金边,心里蓦地就有些闷闷的了。
半晌,穆秋兰便转回来了,进来也不及见礼,就报道:“奴婢过去的时候,武美人正在内堂里坐着,让太医给医治。外头瞧着倒是好好的,没见怎样。她一见奴婢过去,只是不住的流泪,嘴张了几张,却一个字儿也吐不出来。还是给她诊治的董太医告与奴婢,说她是被异物划伤了喉咙,才会咳出血来。乍一看怪唬人的,其实并无大碍。只是她伤了喉咙,得好生休养一段日子了,怕是不能侍寝了。却才她拉着奴婢,好不哭呢。奴婢劝慰了她几句,才回来。她写了几个字,叫奴婢转达娘娘得知,说她辜负娘娘抬爱,实在心有愧疚。”
萧清婉听说她并无大碍,才放下心来,又问道:“倒是吃了什么才会划伤喉咙?事情原委,你可问明白了么?”穆秋兰道:“奴婢问了,武美人不能说话,还是她身边的陪嫁丫头秋红说的。”说着,便将此事前后因果细细道来。
今日一早,因天长无事,唐才人吩咐小厨房造了几样酥软点心,炖了一壶好茶,邀了武美人并同住在延春阁的周才人一道吃茶闲话。这三人都是妙龄少女,正是天性烂漫的时候,最能说到一处,于是也就坐住了。延春阁里欢声笑语,倒也愉快。武美人本好好的与那二人说笑,待吃了两块芸豆糕,就呛住了,连声咳嗽不止。秋红忙递了茶水与她,岂料,茶水还没进嘴,武美人便一口血水的嗽了出来,整个茶碗合在了身上。唐周二人登时便慌了,周才人自幼娇养惯了,哪里见过这样的场面,当即就给吓哭了。唐才人先打发了人往永和宫报信儿,替武美人擦了身上,待她止了咳嗽,才将她送回宫去。
穆秋兰过去的时候,武美人已换了衣裳,让董太医诊脉。伤在这个地方,既不能抹药,亦不能涂创,太医也是无法可施,只能听凭她自己长好。给开了几副润喉的药,又叮嘱了一番日常饮食忌讳等就罢了。穆秋兰细问缘故,武美人却只是摇头,不肯说。穆秋兰就说此事已然告知皇后,是必要查明白的,若是底下人在这些主子饮食上不用心,也是要严办的。那武美人才在纸上写道,是她自个儿呛着的,并无别的原因。穆秋兰见她执意如此,只好罢了,宽慰了几句就回来答复皇后。
萧清婉听了她口中话语,蹙眉不语,半晌才问道:“那唐玉莲呢?你可见着她了?”穆秋兰回道:“可不见着了,奴婢过去的时候,她也在呢。就挨着武美人,哭得泪水连连的,神情极是悲切。不知道的,还道她二人是亲姐妹呢。”萧清婉又问道:“只武美人一个伤了喉咙?周才人可好?”穆秋兰道:“说是吓着了,在延春阁里躺着呢。奴婢急着回来回娘娘的话,并没去瞧。”萧清婉将手托在腮上,摸了摸脸颊,说道:“待会儿叫太医也去瞧瞧,别再出了什么岔子。听闻兵部尚书的千金,是个弱质娇女,再给吓出毛病来,就更趁了某些人的意了。”穆秋兰应下,又禁不住问道:“娘娘可是疑惑有人暗下毒手?”萧清婉冷笑道:“吃块点心就呛出血来,谁信?那唐玉莲倒也伶俐,先把人送回永和宫,听凭她们自己报信请太医。那节骨眼上,大伙都只顾着武美人,谁还会去瞧延春阁?就是有些什么蛛丝马迹,也趁这会儿功夫收拾干净了罢。本宫虽不知她用了什么法子,但要说此事于她毫无干系,她当真清白无辜,本宫也决然不信。先是章媛被逐,接着武美人临侍寝前伤了喉咙,这两桩事她都牵扯其内。这女孩子瞧着纤细柔弱,手段却辣的狠呐。只可惜究竟年轻气盛,沉不住气,未免着于痕迹了。”
她一语说毕,便起来活动了□子。穆秋兰赶忙上前扶了,又说道:“经娘娘一提,奴婢倒想起来了。奴婢昔年随着太子妃在家时,府里的老爷赏识了一位歌姬。有姨娘看不过,便将碎瓷渣滓研成粉末,合在糕点里,哄她吃了下去。也是划破了喉咙,损伤了歌喉,良久不能歌唱。这事还是落后,那姨娘身边的小丫头子说走了嘴,大伙才知道的。如今看来,那唐才人只怕就是效仿前人之法了。”萧清婉将腕上的两只水沫玉镯子撸了下来,j□j雨收了起来,又转头问道:“这样子的事儿,当时竟查不出么?那人吃了夹了碎瓷渣滓的糕点,竟也全然不觉?”穆秋兰道:“奴婢也有此疑惑,然而听那小丫头说,糕点是极软糯的东西,那碎瓷渣滓又研磨的极细,吃下去人大致没什么感觉,却能磨擦咽喉。吃的多了,自然也就有所损伤。再者,待事发了,那糕点也为人吃进了肚子,一丝儿也不存了的,又上哪儿去查呢?那个样子,大夫也诊不出什么来,只知是为什么拉伤了嗓子。”
萧清婉听罢,思索了片刻,便即沉声道:“虽则此刻搜查,想必也搜不出什么来了,武美人又执意护她。还是给她个教训的好,不要让她以为,凭她自己那点点本事,就可以在宫里翻云覆雨,为所欲为。”穆秋兰见皇后动意,便问道:“娘娘预备如何料理?”萧清婉便向她吩咐了几句,又说道:“再叫王旭昌去瞧瞧周才人,并一道与唐才人诊个平安脉,就说是本宫吩咐的。武美人吃伤了喉咙,怕唐才人也有什么不好,诊上一诊,也求安心。”说毕,低声道:“对王旭昌说,有病没病,都给本宫弄出些病来。总要让她躺上两月,不能出门的好!”
穆秋兰应命,旋即出门,吩咐了一干宫人,又使人到太医院请了太医令,便风风火火的往延春阁而去。
那唐玉莲在永和宫里陪了些眼泪,便自回住处去了。回至屋里,她的贴身丫鬟巧云上来替她宽去外袍,又递了碗凉茶上来,她坐在堂中,慢慢的吃着,一身的暑气才渐渐退去。巧云笑道:“武美人伤了喉咙,穆美人不能侍寝,这美人位份上就没人了。按着品阶往下排,就该是才人了,怕就要轮到主子头上了呢。主子还是早些预备的好。”唐才人粉面微红,轻声细语道:“不要乱讲,才人位份上的也有好几个呢,怎么就到我了。”巧云笑嘻嘻道:“才人位份上这些人里,我瞧来瞧去,还没谁强的过主子呢。皇上自有眼,也不消人说的。”正说着,廊上太监一溜小跑进来,连声道:“主子,坤宁宫的穆姑姑带了许多人过来了。”巧云向她笑道:“主子看怎么样?奴婢的卦再不会错的。”
话音才落,穆秋兰便带着一干人进得门来。唐玉莲见她脸上虽带着笑,眼光却冷冷的,似是来意不善,心里便有些惴惴不安。穆秋兰走上起来,轻轻一福,口里说道:“奴婢见过唐才人。”唐玉莲起身,浅笑道:“穆姑姑怎么亲自走来?好远的路途,姑姑且坐下歇歇脚,吃杯茶。”穆秋兰笑道:“因武美人吃坏了喉咙,周才人也有些不好,皇后娘娘吩咐奴婢过来瞧瞧,怕唐才人也吃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特命太医令王大人亲来与主子把平安脉。奴婢还要赶回去回娘娘的话,不敢久耽。”唐玉莲心中一颤,嘴上小声道:“皇后娘娘厚爱,玉莲感激不尽。只是玉莲身子并无不适之处,就不必劳烦王大人了。”穆秋兰笑道:“才人眼下已是今非昔比了,这入了宫,身子就不是自个儿的了,还是仔细些的好。若是真有什么岔子,谁也担待不起,才人自个儿也受罪不是?”说毕,也不待唐玉莲答应,便向王旭昌道:“有劳王大人了。”王旭昌便即上前,向着唐玉莲躬身一揖,说道:“请主子把脉。”
唐玉莲眼看这般情形,往日里又听多了皇后雷厉风行的做派,心知不能相抗,只得坐下,伸了玉腕出来。就有宫人上前盖了一方帕子,王旭昌就在桌前坐了,将三指压在她脉门上。
穆秋兰眼里看着,嘴上又道:“娘娘还说,怕才人这里的厨房,有些什么不干净的东西,才人吃坏了肚子。叫奴婢等,好好的搜检搜检。搅扰了才人清净,还请才人不要见怪。”一语才毕,那随行而来的宫女太监便已后厨,翻箱倒柜,掘地三尺。唐玉莲看在眼里,嘴上虽说不出什么,却是面色如常。
片刻,那起搜查的宫人便回来,报道:“并未搜到什么不妥的物事。”唐玉莲神色淡淡,一字不发,只是瞅着穆秋兰。穆秋兰也仍是笑意盈盈,说道:“如此倒好,娘娘十分忧虑才人的身子。现下,娘娘就可放心了。”
少顷,王旭昌诊脉已毕,垂眸说道:“主子脉象虚浮,虚火旺盛,气血两亏,为弱症之像。若不仔细调理,只怕要成大病,待臣开上一副药方,才人好生调理个几月,便就无碍了。”唐玉莲一闻此言,便知自己侍寝的事儿不止眼下无望,连着数月都不能成的了。虽则如此,她却也不恼,仍旧向王旭昌温言笑道:“多谢王大人提点。”
穆秋兰见皇后交代的事情已然办妥,又当着唐玉莲的面,将这屋里的宫人告诫了几句,才向唐玉莲做辞。唐玉莲亲送她出了延春阁的大门,又笑道:“还请姑姑回去上覆娘娘,说娘娘厚爱,玉莲感激不尽,铭记于心。”穆秋兰含笑应下,便带人风也似的去了。
唐玉莲回去,不出一时三刻,太医院便打发药童将那药按方子抓好送来了。这满宫里,便是妃位上的娘娘患病,也不见他们如此殷勤,唐才人也算是得了番分外的照顾。她本说不吃,但想想此药乃是皇后赏赐的,她又已惹了皇后见疑,怎敢不吃呢?也就吩咐厨房熬好,睡前吃了,当天夜里睡到四更,她身上便发起热来,吐了两回,至天明又请太医来瞧,却不敢再劳动王旭昌的大驾了。而那新请来的太医却说,她这是宿疾发作,并没别的缘故,另开了几贴药与她,就罢了。坤宁宫又打发人来传信儿,叫她仔细调养,不必为不能尽责而忧虑自扰。唐玉莲也是无法,只得依言关起门来,养她那病去了。
侍寝的事儿,就由周才人接上了。
第一百六十八章
自打武美人伤了喉咙;唐才人卧病静养;宫中便再未兴起什么波澜;周才人依着皇后吩咐;补了武美人的空子,最先进幸于御前。赢烈喜她模样娇柔,性情率直,临幸了两次便进了她的位子;封做了个美人。唐玉莲辛苦了一场;却是为人作嫁。虽是几日筹谋尽付流水,她倒是安安静静,再没什么作为。
这般消停了几日;前朝事务又多起来;因着天气炎热;黄河沿岸的疫情未见丝毫缓解,百姓又有出逃流离之象。赢绵又自东海前线传来消息,称战事胶着,他意图组建两支编外部队,以为奇兵之用,如今已在选拔人手。赢烈不明所以,但他这位帝王却有一个好处,自己不能够的事情,便放手任下头去做,绝不会在旁指手画脚,拘束人才,也就不再多议。批复了“知道”二字,也就罢了。然而前线军粮却让他着实头疼了一番。原本,宣朝经这十多年的国泰民安,国库本十分充裕,与本初开战,赢烈也是有十足的把握。岂料,就在与本初开战之际,黄河却忽然决口,发了十年未曾有过的天灾,安顿流民,沿河重建等都亟需大批钱粮。兵祸、天灾是最能消耗国库的两桩事,偏巧又都凑在了一处。虽则眼下尚能敷衍,但若东海战事久不停歇,必至后手不接。本初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如若草率退兵,必会引其侵犯内地。但若说丢下沿河几省的百姓不管,任其自生自灭,那又决计不行。
赢烈为国务军政、黎民生计真正是忧愁不已,与那几位阁老重臣连日的在书房商议。依他的意思,既不伤及百姓,又要顾全前沿战事,这几位公卿虽有能臣之称,却也着实为难。虽是有人提议,向民间增添捐税,令其有钱纳钱,无钱缴粮,并不定死数目,量力而行即可。如此凭借天下百姓之力,必能凑足粮草,度过难关。赢烈听闻此议,却道:“如今并非收税纳粮的时候,又才过了青黄不接的时节,寻常百姓家中能有多少闲粮?怎肯平白无故的就拿出来呢?再者,朝廷虽说不定死数目,却难保那地方官员,为贪功之故,强行征收钱粮。如此一来,与从百姓手中强抢有何区别?必会致使民间怨声载道,乃至天怒人怨。此举,不可行。”他此言一出,这几人也再没什么高明主意。
也并非这些大臣徒有虚名,而是钱粮是个实在的东西,库中有多少是个死数,他们便有通天的本领也变不出来。皇帝又不许随意增加赋税,致使伤民,他们一时也无法可想。
为朝政繁冗,赢烈头发枉自焦掉了许多,却并未得个什么确实的办法。也因而,再无心临幸后宫,倒把那起新人丢的上不上下不下的,得沐春恩的竟只有寥寥几人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