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沉浮之萧后野史 作者:陈云深(晋江vip2014-09-09完结)
本国语言,于汉邦风俗亦颇有了解,也不必费神照料了。”德妃于此女不甚关切,只听皇后说皇帝绝不会宠幸于其,便觉松了口气。又忽的想起一件事来,便笑道:“还有一桩故事,要说与娘娘听。”因就讲来:“在建福宫住着的那位黄才人,娘娘可知?”
萧清婉略想了想,便道:“可是东海水师偏将黄文仲的妹妹?皇上上个月才临幸了她,将她自宝林升做了才人的?”德妃点头道:“正是,她哥哥随军出征本初,不幸战死在海上。灵柩昨儿才送回京城,她在宫里哭得死去活来。今儿一早,臣妾过去瞧她,她两只眼睛跟烂桃似的,拉着臣妾好不抱怨的。嗔怪咱们皇上为何将那贼女收入宫中,臣妾也没话说,只慰藉了她几句,就出来了。”萧清婉听说,秀眉微蹙,只说道:“宫里如她这样的人,只怕还有。那公主进来,恐要生出是非,倒不可不防的。”说毕,又转言问道:“惠妃同唐御女的禁足令,是不是要完了?”德妃听问,连忙回道:“皇上之前说的是惠妃身子不好,要她在宫中静养,并没说个准日子。故而储秀宫门前,禁卫军还是把守着。唐御女的禁足令是完了的,倒是没见她出来走跳。”
萧清婉听毕,点了点头,未再言语。德妃又看了一回小太子,外头便有她宫里人来寻,说四皇子醒了不见她,正在哭闹,她便去了。
五日弹指而过,转眼便是源紫玉受封入宫之日。
这位本初公主远离故土,前来中原,名为和亲,实与战俘无异。一路之上,因着本初侵犯国|土,又兼有无数同袍战死,军中兵士深为切齿,虽在赢绵严令之下,无人敢前往滋事,旅途安泰,却也受尽冷眼。她既感委屈,又觉惊恐不安,愤恨焦虑,悲楚忧愁之下,也曾萌生死志,然想起肩扛重任,也不敢任意妄为,好容易挨到了京城。又等到了皇帝降旨,受封入宫。她自幼从师,熟稔汉土风物,婕妤在宣朝宫廷是个什么位份,她自也知晓。然而身处此境,是为妃还是为奴,于她自身都没多大分别了,也并未显露什么喜怒。只于这日清晨时分,收拾打扮了,就用一乘小轿,跟着两个太监,并随她前来的侍女,一道送入了皇宫。
进得皇宫,虽则此女亦出身皇室,然天朝皇城与那本初小国,那等气势恢宏,华贵堂皇,自不可同日而语。源紫玉虽是心如死灰,但眼看这等胜景,也不由暗自感叹。
按着规矩,新入宫的妃嫔待三日之后,方才往坤宁宫觐见皇后。但源紫玉身份殊异,与常人不同,入宫之后便先行往坤宁宫去,与六宫正主叩头行礼。
轿子行至坤宁宫前便即落下,坤宁宫门上的宫人上来打起轿帘,将这位前本初公主、如今的安婕妤搀扶出来,引往内里。
安婕妤本就出身宫廷,明了宫禁森严,法度苛刻,又不肯失了规矩,惹人耻笑,只屏气凝神,低头缓行,一路随宫人入得内里。
宫人将其引至正殿之前,便退了下去。那门上答应的宫人先不忙上来,只入内传话。安婕妤见无人理会,正不知如何是好,幸得那宫人已然出来,朗声道:“皇后娘娘召见安婕妤。”
安婕妤闻说,提衣上阶,缓步入殿,只见这殿上各处雕梁画栋,涂油抹朱,各样摆设明亮的直晃人眼,两旁宫人森列,皆垂首侍立,堂上微嗽不闻,寂静无声。她走上殿来,行至堂中,一眼便望见一位穿锦着缎,头戴凤冠的玉人儿端坐在宝座之上,心知此便是这六宫之主了,便款款下拜,口呼臣妾,行了叩拜大礼。
萧清婉坐在上首,看着安婕妤叩首已毕,方才笑着令宫人前往搀扶,又吩咐赐座。
安婕妤浅浅坐了,微微抬头,偷眼望去,打量了一番,只见这皇后甚为年轻,容貌美艳,光彩照人,一笑一颦,甚有风韵,只消看上一眼,就挪不开眼去,然那眉眼神态之间,又自带一股不怒自威的天然威严,让人不敢造次。她看了两眼,便即低下了头,心中想起之前在驿馆里听人说起的传闻,一声儿也不敢出。
萧清婉亦在座上将此女看了个通身,早在她开口说话之时,心中便就乐了:早就听闻本初国贵族以黑齿为美,人自几岁起就要用铁汁将牙齿涂抹乌黑。适才见这公主说话,露出满嘴黑牙,便想这传闻果然不错。须知,宣朝风俗,不论男女,俱爱牙齿莹润洁白,如玉似贝,故有朱唇皓齿之说。如今看这位安婕妤满口牙齿乌黑如炭,再打量她姿色不过中等,身材瘦弱,神色凄苦,实无半分动人之处。想及这些日子以来,六宫妃嫔如何惶惶不安,不由暗自好笑。
她心中想了一阵,面上也不带出,只和颜悦色道:“安婕妤远道至此,一路辛苦了。不知前几日本宫派往驿馆服侍婕妤的人,伺候的可还周到?因婕妤是异国人,各样习惯与此地颇为有异,若有不当之处,就请婕妤担待了。”安婕妤低着头,低声说道:“那几位宫女和姑姑都很好,说了许多事情与嫔妾知道,嫔妾也很好,劳烦皇后了。”萧清婉听她口音尚算周正,只说话略有些颠倒,便笑道:“算起来,婕妤本是公主之尊,又是远道而来,诸般习俗都与此地不同,入我宣朝宫廷,想必多有不惯。然而婕妤既已进了这皇宫,便已是皇帝的嫔妃,自然也要守这宫里的规矩。尚仪局的姑姑们,该当已将宫中诸般条款皆讲与婕妤听了。这宫里不独婕妤,所有妃嫔乃至本宫,都要守此规矩。倘或日后婕妤违了哪一款,那就只好受些委屈了。当然,婕妤若能恪守宫规,安分自处,咱们姊妹之间自然也和气相处。婕妤亦是出身皇室之人,此间事宜该当不必本宫多说。”
作者有话要说:今天卡文卡的真**……
第二百零二章
安婕妤微微应诺;萧清婉又笑着与她说了些知冷知热的话语;便吩咐宫人引她前往所宿宫室歇息。
才打发了安婕妤出门;外头人便来报道:“黄才人来给娘娘请安。”
萧清婉今日起得早;颇有些累了,本说不见,又转念忖道:倒要瞧瞧她心里怎么个主意。便吩咐请她进来。
少顷,黄才人缓步上堂;走到阶下,先与皇后道了万福。
萧清婉看她身上穿着一件玉色轻容纱披帛,一条葱白绫的盖地褶裙;通身一件首饰也无,只在鬓上插了一朵鲜玉簪花;想来是宫中不能穿孝,就做此妆扮。
打量了一番,萧清婉便含笑赐座,对她温言说道:“今日天好,黄才人倒有空闲来本宫这里走走。”黄才人面色淡淡,低声说道:“嫔妾身戴重孝,娘娘这里又养着小太子,嫔妾不敢任意前来,倒让阴气冲了殿下。”萧清婉听罢,不觉笑了,问道:“那今日才人倒为何不顾忌了?”黄才人见问,咬着嘴唇不语,半晌才抬头说道:“嫔妾来,是想问娘娘一声,那个本初来的公主,可已是入宫了?”萧清婉不明其意,只是答道:“安婕妤却才来拜了本宫,如这会儿该已到了建福宫了。”黄才人听说,不由厉声说道:“嫔妾斗胆问娘娘一声,本初犯我国土,杀我宣朝子民,得此贼女,皇上为何不立时杀之,以告慰那些阵亡将士的在天之灵。却要将其迎入宫中,还封为嫔妃?!”萧清婉不防她竟问得如此直白,一时也无话可说,只是反问道:“这事儿,是你该问的么?!”
黄才人满面悲楚,说道:“确是嫔妾僭越了,然而嫔妾哥哥为国捐躯,战死疆场。嫔妾不能手刃仇敌为兄报仇,如今还要眼看着敌女入我朝宫廷,与我共事一夫。这口气,嫔妾焉能忍得?!”萧清婉心悯其情,微叹了口气,
抚慰道:“朝廷中的事,不是我辈可能论说的。你只需知晓,她入宫并非只为侍奉皇上,皇上也不缺这样一个外族女子来服侍,乃是另有一番因由。你哥哥为国捐躯,的确令人敬佩,然而此并非杀死一个异族公主便可挽回的。你暂且回去歇息,不要胡思乱想。”黄才人见皇后面色不愉,心知再说也是无用,只得起身告退。萧清婉又道:“本宫虽然怜你丧兄之情,然这源紫玉既已入后宫,便是后宫嫔妃,你可不要为着一己私仇,便在宫中妄生是非。若让皇上知道了,可不是本宫能救得了你的。”黄才人听了,也没说什么,只福了福身子,就去了。
打发了她离去,穆秋兰便在一旁说道:“娘娘,奴婢瞧着黄才人的样子,不像是听了进去的。”萧清婉叹道:“碰上这样的事,哪里能一下就想通呢。本宫嘴上说的轻巧,但若这事生在本宫身上,本宫只怕也要记恨在心呢。罢了,让她好生静静罢。”穆秋兰忧虑道:“只怕她要去为难那安婕妤,弄出事来,可怎么好?奴婢说句不知高低的话,这两人放在一处,纵是没理的是黄才人,奴婢心里可还是偏着黄才人。”萧清婉看了她一眼,说道:“本宫也是如此,不论怎样,那安婕妤究竟是个异族,还是敌国之人。”
两人说着话,萧清婉久不进去,赢缊便在后头哭了起来,被奶母长福抱了来前头寻皇后。萧清婉赶忙接了过去,心肝宝贝儿的揉哄了半日,方才不哭了。
自此之后,那安婕妤便在后宫里住了下来,六宫妃嫔虽起初尚自揣测圣意,窃窃私语,但一经见过这源紫玉的姿容,便都放下心来,又窃笑不已。赢烈纳此女为妃,亦不过为议和起见,于安婕妤其人,并不中意。他内宠颇多,不乏殊色佳人,萧清婉又出了月子,养好了身子,他哪里还将这位姿色平庸的异族公主放在心上!这安婕妤入宫过了许久,都不曾蒙皇帝招幸,也不知算不算得上一件好事。
那黄才人离了坤宁宫,返回宫室,便吩咐闭门静养,对外只说身子不适,若非宫中有什么大事,是必不出门的。如此过得数月,倒是相安无事。
宫中无事,闲里易过,匆匆几月过去,转瞬到了五月。端午一过,李十洲便往御前请旨,求娶孟心蕊。此事本是皇后所托,又是一早定下的,赢烈自然痛快应准,责令礼部给挑了一个吉利日子,就下旨赐婚。
此事一定,李十洲当即向孟府提亲,着手备办婚事六礼。此时,孟心蕊之父孟志远已然离京赴任,诸般事由皆是萧府经手,幸得孟心蕊的嫁妆是早已备办齐全的,并不忙乱。萧鼎仁又修书一封,送往江苏孟志远任上,言说此事。孟志远收到消息,虽是不大看中女儿,然毕竟是嫡女出阁,又指望着她笼络人手,便立时向吏部告假,这番京城。
李十洲虽是官运亨通,然究竟入仕不久,又是一届京官,宦囊实在不裕,若说问妻弟王旭昌求借,又委实拉不下脸来。正在苦思无方之时,萧府却打发人送了两张银票过来,一张五千,一张八千,共计一万三千两银子,助他备办婚事。李十洲大喜过望,整衣戴冠,亲身往相府道了谢,回去便即预备起来。原来萧鼎仁也虑到此节,此桩婚事既是皇帝钦赐,又是外甥女嫁得意门生的佳话,自然要风光大办,便私下打点了银票送了过去,果然解了李十洲的燃眉之急。
到得成婚那日,李府张挂花灯,墙挂彩绸,李十洲身着吉服,骑着高头大马往孟府迎娶孟心蕊。才将新娘子迎到府邸,门前忽又闻得喝道之声,只见一列禁军开道而来,将街上闲杂人等尽数撵进屋中,一辆打着五爪金龙旗帜的宫车前呼后拥而来。竟是帝后亲至了。
事出突然,众人皆是惊愕不已,新人夫妇并前来贺喜的宾客——俱是朝中大员,慌忙在门前跪迎圣驾。
赢烈与萧清婉手挽着手自车上下来,笑命众人起身,又说道:“今日是你李家的大喜之日,朕与皇后前来道贺。你们不必拘礼,该怎样就怎样,不然倒似是朕与皇后扰了你们的喜事一般。”言毕,便令张鹭生将所带贺礼交付门上收礼之人。
李十洲跪在地上,口里说道:“寒庐草舍,不期竟蒙龙驾降临,微臣夫妇受宠若惊。还请皇上与娘娘入臣寒舍,以观臣礼。”说毕,便将帝后迎入府内,一面又忙打发人去告知萧鼎仁与孟志远。那二人收到报讯,慌忙整衣前来见驾。
原来,萧清婉是安心要与这表妹一个大体面,以来弥补心中憾事,便于前两日央求赢烈来与他二人道贺,又商议了不叫他们知道,好给他们一个惊喜。果然这日他二人驾到,让众人惊愕不已。若按常理,便是郡主出阁,皇帝也未必亲至,何况只是一介朝臣的喜事?因着帝后驾到,这场婚事也比寻常更添了几分光辉,连着孟志远,原不大看中这女婿的,如今也分外满意。
待观礼已毕,萧清婉心中挂念儿子,便同赢烈起身告辞,一道回宫而去。李十洲这场婚事,为着帝后来贺,让京城中人津津乐道了许久。
?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