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沉浮之萧后野史 作者:陈云深(晋江vip2014-09-09完结)
负蠼ィ谢袄锩嫠等ァ!庇埓耸彼浜薏坏媒啻旃茄锘遥魏嗡拘约ⅲ豢衔タ鼓盖谆坝铮坏盟嫠肽凇?br />
待进了内殿,赢缊便向萧清婉跟前一跪,仰面流泪道:“儿子无用,以致母亲遭受这等屈辱。母亲却为何阻拦儿子?那恶贼毒杀父皇,逼淫母后,儿子焉能容他?!”萧清婉不答反问道:“这却是谁告与你的?”赢缊不答,只道:“母亲且说,为何要阻拦儿子?莫非母后还要姑息于他?咱们一昧忍让,如今已是忍无可忍了!”原来,那晴雪见慈宁宫生了这等变故,便走去养心殿报信。她虽不知到底出了什么事,但联想先前太后问那药丸一事,暗自忖度这二者之间必有关联,遂见了皇帝,便如实相告。
赢缊自知父亲在时常吃那药,听了晴雪一席言语,立时便知缘故。少年人血气方刚,听闻父亲被人毒杀,怒不可遏,提了剑就要来诛杀仇人。那晴雪倒是颇有算计,生恐皇帝一时意气用事,生出祸端,便不曾告与他赢绵已离了慈宁宫,这二人两厢里便走差了。
萧清婉亦双眸噙泪,向他说道:“你道母后不想替你父皇报仇么?你道母后甘愿受他这等□?母后真恨不得亲手将其碎尸万段。然而且不说你现下能不能杀得了他,便是你杀了他,你又预备怎样?他军中声望极高,又于去年将西北守军调了三万驻守京畿,朝中宫内皆是他的亲信耳目。你杀他容易,却不怕军中哗变么?!何况,他久经沙场,武艺精熟,你不过一个舞勺少年,如何能是他的对手?倒叫他有了说辞,反将你我软禁起来,你又待如何?!”赢缊无言以对,张口结舌,半日悲愤道:“母亲句句在理,然而用母亲皮肉换取皇位安泰,儿子这皇帝,当的好不窝囊!”
萧清婉听得此语,又羞又怒,难堪至极,欲待同他说并不曾真正受辱,却又觉那般样子,已同受辱无异,当下只好说道:“你既有此心,便好生想想该如何夺权。母后已替你将棋局布成,你更该思索如何行走。这般莽撞行事,只是将你我母子更置于险地。若有朝一日你我皆落在他手中,那可只能听他摆布,任他□,再无半分还手之力了。”说着,略停了停,又道:“你回去好生想想罢。”言毕,更不理会,径自回内室去了。
那赢缊在殿上停留半晌,方才起身,失魂落魄的回去了。
萧清婉回至寝宫,看着那床上被褥,只嫌扎眼,遂下令撤换。穆秋兰恐太后烦心,不敢支使别人,自家亲手换了,又说道:“娘娘那般教训皇上,然而今日娘娘也太冒失。这摄政王盛怒而去,下头还不知要怎样呢。”萧清婉摇头道:“听到那消息,我便一心只想同他问个清楚,再也想不到别的。先帝待他再不好,终究还是他父亲,他怎能够……”穆秋兰接口道:“娘娘同先帝素来恩深情厚,乍闻此讯,一时难以承受,也是人之常情。然而娘娘如今预备怎样?只怕摄政王不会善罢甘休。”萧清婉冷冷道:“他便要善罢甘休,哀家也不答应了!只是眼下时机尚不成熟,还是冒进了些。”说着,心头忽然忆起一事,又道:“你倒是去查查,是哪个这般大胆,敢去养心殿报信,当真不将我这太后放在眼里!”穆秋兰一口应下,因今日太后不快,不敢怠慢,连忙去查问。
宫中人多眼杂,不出一时三刻,便将那晴雪揪了出来。
萧清婉因她屡次三番卖弄聪明,此次又将自己陷入难堪境地,益发厌恶,便令悉官局将她领了出去。那晴雪聪明反被聪明误,也只得抱愧而去。
自此事过后,这两人之间一时却并无动静。原来,这二人虽知局面已然打破,一时半刻却又不能将对方如何,便心照不宣的将此事暂压了下去。
因前番李敏回宫之时,三皇子赢纪于寿康宫门前言行露骨,虽则李敏替他瞒了,然而那慈宁宫、寿康宫两宫宫人瞧在眼中,岂有不告状的道理?那赢绵又有替他求娶李敏、挑拨萧李两家之意,同他颇有粘连。那两宫娘娘皆厌了他,萧清婉便于京中世族之内随意择了一名女子,与他配成夫妻,又暗令萧相在朝中上折,称三皇子赢纪年纪渐长,留与宫中不合礼法,奏请与他封爵赐府,出宫居住。那赢绵原就只当他是个不中用的小卒,随时可弃,又因前番之事,自觉无礼,便也不曾驳回。众人依着太后意思,将其随意封了个安乐公,择了一处府邸与他居住,就拟旨令他十日之内搬出皇宫。
那赢纪本就是个懦弱脾性,此番又知自己得罪了太后,宫内已是存身不住。他也窝囊惯了,倒不觉什么,收拾了一番,到了日子拜别两位娘娘,就出宫去了。
这釜底之薪已去,萧清婉便即下了懿旨与皇帝议亲,要聘李敏为后。那内阁之中,除却那周斌略有些两头倒,旁人皆是萧氏一派,自无异议,赢绵亦不能阻挡。礼部便定了日子,往李家行纳采、问名、纳吉、纳征之礼,这皇家下聘自与民间不同,各样礼节繁琐至极。好容易到了请期,因李敏未满及笄,便将日子定在了隔年。
在此之际,萧清婉借口换防,以手中兵符将河南境内一支军队调至京郊,与赢绵那支军队成对峙之势。那赢绵正为此事头疼不已,也顾不上再管皇帝的亲事,此事便就定了。
这日午后,朝中无事,赢绵出宫回府,那司徒仲早已在堂中等候多时。二人见过,宾主落座,赢绵便问道:“上回让你打探的事如何了?”司徒仲摇头道:“那二人都愚忠于皇帝,并无渗透可能。依我之见,不如除掉便了。然而除掉他二人并非难事,但太后手里既有兵符,便可再调兵马过来,此局依然僵死。王爷还是早作打算为好。”赢绵道:“这倒无妨,太后手里虽有兵符,但她身居后宫,鞭长莫及,兵部却在我们手里,她所能调动的极为有限。”司徒仲道:“话虽如此,但我看那周斌有些颠倒不定。”赢绵道:“这个无需忧虑,他并不敢违背我的吩咐。”又问道:“御前可有什么动静?”司徒仲道:“昨日见了张副统领,他妹妹送来消息,说皇帝近来只顾着高兴订亲,并不曾有什么动向。”说毕,又问道:“王爷倒为何不趁此时机,干脆反了?倘或王爷心中顾念太后,待登基为帝,将那小皇帝兄妹三人尽囚为人质,还怕太后不顺服于王爷么?待明年皇帝大婚已毕,咱们可就再无理由阻其亲政了。”
赢绵摇头道:“我心中也屡次谋划此事,然而盘算一番,只觉咱们赢面并未占尽,强行硬拼未必就能占得好处。此事非同小可,若无十足把握,不能出手。”司徒仲也知此话有理,叹了口气,也就罢了。
皇帝订亲一事方才落定,东海忽又送来急奏,报称本初再度来犯!
第二百九十三章
塘报送抵京城;震动朝野。朝廷立时调拨大批粮草前往东海以作军粮,又责令东海镇守将领徐文达并其子徐怀凛、副将莫华忠领兵出战。
然而此次初有备而来;且事前海上足足刮了半月风暴,沿海官员不曾留意海上动静,本初贼兵趁虚而入,大队兵马乘运输船只偷抵上岸,大举来犯。这本初人本性残暴,此次又是奉了国王号令,乱兵过处,县镇村落无不杀掠一空。当地官员因疏于防备;这些贼寇又似对宣朝沿海地形十分熟稔,几番交兵竟大败宣朝驻防军。这起贼兵势如破竹,更攻下两座城池,斩下守城官员一家首级,悬于城头,并以此作为据点,不住向内地肆扰侵袭。
那徐文达虽几度与其等交手,奈何那两座城池倚仗天险,易守难攻,吃了许多苦头亦不能收复失地。这徐文达虽是沙场名将,奈何年事已高,临阵杀敌已力不从心。其子年纪尚轻,阅历不丰,难当重用。莫华忠更于一次交战之中,中了地方将领的拖刀计,将身殉国。那本初更不断增兵,竟有狂蛇吞象之势。
京城收得前线战报,天颜震怒。
这日武英殿中,众臣商讨战况,李十洲道:“徐家父子抗敌不力,莫将军又战死沙场。诸位同僚,是否当另派良将前往征讨?”萧鼎仁捻须道:“东海地形殊异,朝中将领虽多,能担此重任者却并无几人。据老夫所见,摄政王当年领兵攻打本初,兵法精熟,神勇过人,且于本初国情颇为熟稔,乃是不二人选。且本初几度来犯,先帝在时,那本初战败,那本初王上表求和,许诺累岁朝供,世代称臣,据此尚不足十年,便背弃盟约。如此反复小人,须得斩草除根,以绝后患才是。”
赢绵听闻此语,乃是要已亲自领兵出征之意,便道:“丞相之言虽也有理,然而本王另有摄政之重任,不敢轻离。且皇帝年少,本王须得护卫王都,倘或一朝离京,致使为小人所乘,岂非得不偿失?”萧鼎仁笑道:“摄政王顾虑的固然不错,然而王都深处腹地,又有禁卫军、京城王师护卫,岂会因摄政王一时不在,便生变故?摄政王未免多虑。”时任礼部尚书的柳修文更道:“护卫王土,乃臣子份内之责。摄政王如此推脱,不肯上阵,却为何故?”
赢绵只睨了他一眼,淡淡道:“柳尚书这般慷慨激昂,不如就请尚书大人亲自上阵,以成全大人为国尽忠之情。”那摄政王一班同党,趁机纷纷质问道:“柳修文,你亟不可待撵摄政王离京,居心何在?!”柳修文不甘示弱,出言回击,两派人马唇枪舌战,又推兵部尚书说话。
周斌见躲不过,则道:“丞相说的有理,然而摄政王所虑也不错,两位都为国家计,还当仔细谋划,思量个万全之策才好。”众人见他只顾和稀泥,又吵的不可开交,直至日西时分,亦不见个分晓。
赢绵不肯出征,旁人亦不能相强。内阁只得另行调遣兵马前往东海,助徐家父子退敌。
那赢缊在位上看着,一团怒火直透泥丸,奈何自己尚未亲政,不能插口,只得冷眼瞧着。好容易待众人散去,他径自归入后面,在养心殿小憩了片刻,便往慈宁宫陪太后用膳。
席间,萧清婉见他眉头紧锁,面有怒容,便出言问道:“怎么这等不快,可是前线战事不利?”赢缊点了点头,将今日之事述说了一遍,又道:“本初可恶倒也罢了,那群臣子也恁般惫赖!各个只为一己之私,勾心斗角,全不为大局考量。朝廷每岁花费银钱无数,就是养了这么一帮混账!真不知父皇在时,到底是怎么使动他们的。”萧清婉微微一笑,说道:“人人皆有一把自己的小算盘,前朝后宫莫不如此。你就是撵跑了他们,再招来一群,也还是这般。这皇帝功课,可不是那么容易做的呢。你要学着用其所想,为己所用,更要平衡各方局势,方可大治天下。这君威是你自己立下的,可不是头上顶着冠,人就怕你了。何况你是儿皇帝,登基这些年,人看着的都是摄政王。日后你亲政,要使动这群人,可要费些心思呢。”
赢缊低头不语,萧清婉又蹙眉道:“倒是前线战事这等失利,不可不虑。那徐文达也曾是沙场宿将,镇东将军的名号叫了十多年,如今却败在本初手中,想必也是老了。”赢缊闷声道:“今日外祖在殿上,一力的要拱摄政王出去,那厮死活不肯,旁人见状也只好罢了。”萧清婉皱眉不语,赢缊亦是闷闷不乐,一顿饭吃的极是气闷。
赢绵不愿出征,朝廷另行派遣将领率部前往东海助徐氏父子退敌。然而这内陆将领不熟沿海战情,也只是于事无补。那本初却不断增派精兵强将,沿海防线失守,不能阻挡。宣超防军战事失利,连连后退,一月之内,又丢两城。
朝中为此焦头烂额,只是苦无良策。内阁虽下严令:再退必斩,却也自知是虚张声势,自欺欺人。
萧清婉于后宫收得消息,心中盘算了一番,遂将赢缊召至慈宁宫,见面说道:“如今沿海已连丢四座城池,再这般下去,内陆腹地必受侵袭。虽说本初孤悬海外,粮草军备运送不便,却可于这四座城池之内获得补给。长此以往,国将不保。目下也别无他法,你明日将摄政王请来,哀家同他有话说。”
赢缊圆睁了双目,望着母亲道:“母后莫不是要去央求那厮?!不成,儿子决不答应!”萧清婉向他柔声道:“前番你还痛骂满朝臣子只顾自己,不以大局为重,怎么事到自家身上,也发起执拗脾气来了?”赢缊将头一转,闭口不言。萧清婉又劝道:“先帝的教诲,你全都忘了么?”赢缊这才沉声道:“那旁人便不成么?非要他去才行么?”萧清婉说道:“你不知,咱们宣朝虽也临海,到底是陆地为多,朝中将领多半只善陆战,不识水性。你外祖的意思,是要永绝后患,那便不止收复失地了。本初国内情形,唯有他熟稔?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