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文化与潜规则
作品:官场文化与潜规则(道破天机)
作者:净素道人
内容简介:
伸不可触,觅之无踪,却无时无刻不在左右着我们的思维和行动,侵蚀着人们的道德和良知。这是永不安分地涌动于社会的暗流,有人将它称之为“潜规则”。
将此书献给想进入官场、准备进入官场、已经进入官场、曾经进入官场以及对官场文化现象感兴趣的社会各阶人士。
正文
自序
我 的 自 白
本人编写了一本名为《官场文化与潜规则资料汇编》,又名《道破天机》的书。并将此书献给想进入官场、准备进入官场、已经进入官场、曾经进入官场以及对官场文化现象感兴趣的社会各阶人士。
下面这段文字,本来应该是本书的“后记”部分,为了使大家充分了解我编写该书的起因、想法和经过,特将这段文字移作“自序”放在前面,希望得到大家的理解。特此说明。不知各位网友有兴趣否?
按照惯例,作者应该谈谈写作动机和经过,我也尊照惯例。
我属于“老三届”生,经历了“文化大革命”,下过乡,当过工人,做过企业管理人员。
在当工人期间,我读完了中文专业的课程,并取得文凭。在论文答辩时,老师认为我的论文立意新颖,资料详实,论点明确,逻辑清楚,给予了“优秀”的评价,并认为我是“作学问的人”,鼓励我向学术方面发展。然而我却辜负了老师的期望,虽然我也曾经发表过不少文章,但离学术很远。
我平生没有什么爱好,唯一的爱好是读书。90年代前几年,喜欢搞文摘,曾经给全国多家报刊荐稿,并担任过一些报刊的特约编辑,曾经获得“中国民间文摘十大高手”称号。至今在网上还能查到我的很多文章和文摘。
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曾经自嘲与“十场”无缘——官场、情场、商场、赌场、赛场、舞场、市场、战场、名场、利场,本着父辈“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做事”的教诲,谁知一不小心,却误入“官场”,在一个企业当了个中层干部。虽然企业不是真正的、典型意义上的“官场”,但由于在中国,官本位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官本位”的延长线,尽管表面看已经离开了政界,但并没有离开“官”,企业也遵循官场的一切规则,所以对“官场”有了感同身受。而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个人与社会的矛盾,性格与官场的矛盾,不善吹捧,不屑于逢迎,虽然什么都懂,就是不愿意委曲求全。这些都有悖于官场通行的游戏规则,一次次碰壁和挫折使我产生了离开是非之地的想法,这也是性格决定命运吧!
人生在世,挡不住各种诱惑和幻想,躲不开各种各样的麻烦、挫折、失败乃至厄运,即使某个阶段、某个岁月一帆风顺、志得意满,也保不住弥留之际遭遇灭顶之灾。物欲、情欲、权力欲,古往今来都是人的本能欲求,然而“三元归一”,无非是个占有欲。
人生游戏规则似乎人人都明白,然而,这些常识性的理喻却常常被忽视,因此遭到伤害、遭遇惩罚、遭遇报复、遭遇诟病、遭遇明枪暗箭者层出不穷。
由于对“官场”有了的感同身受,在读书的时候就对书中有关官场的各种论述、解读、品评和剖析有了切身体会,有了想与人分享的愿望。又由于有搞文摘的经历和经验,于是开始搜集有关官场的各种格言。语录体的书籍,格言式的书籍,并非大人物的专利品,小人物也可以尝试一下。
格言,根据《辞海》的解释:格言是熟语的一种。根据《辞源》的解释:格言是含有教育意义、可作为准则的话。
但是,格言看似简单,而实际上,如果头脑里没有几大书柜的书垫底,是不容易真正读懂的。
老百姓是语言的魔术师,看看“革命不是请客吃饭”转化为“革命就是请客吃饭”;再看看60年代的“密切联系群众、理论联系实际、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 转化为“密切联系领导、理论联系实惠、表扬与自我表扬相结合”等等,民间语言具有惊人的概括性和准确性,是多么的精辟!简练到了不能再简练,内容比实际还要实际的地步。
这些言论最大化的接近我们日常置身的世界,记录真实的官场生活,无形中起到了社会档案的作用。她反思历史和现实,解读人生和社会,力图用历史和现实结合的眼光集中地探讨社会和人生问题。这些都是人们对生活的解读,对人性的品评,对社会的剖析。本书可能难以在我的有生之年得以出版,但是我还是将它存以备用。我将它们献给想进入官场、准备进入官场、已经进入官场、曾经进入官场以及对官场文化现象有兴趣的社会各界人士,希望这本书对他们有一些用处。也为关注官场文化的人们提供一些资料性和参考性的东西。
开始我想这本书有个十到二十万字可能就差不多了,谁知一旦收集起来,思路也越来越开阔,五十万字好象还没到头。但我依然兴趣不减,索兴一直搞下去,于是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关于书名和分章、分节也是颇费周折。《官场文化与潜规则》书名直观,但是比较敏感;《官场菜根谭》和《道破天机》则有一定的想象力。而分章、分节更是难以做到完全准确的界定,因为全书的内容都可以算做官场文化,也可以都概括在官场百态里面,里面很多东西都是互相包含,相互交叉的,比如,官与权力,里面怎么离得开金钱、法律、腐败、关系、机关等等;又如官与机遇,也离不开关系、权力、危机、以及吃喝。所以,在各章之间有很多是相通的,可以对照着看,我在一些章节后面也有所注明。
现在是信息化的时代,每天的信息量浩如烟海;现在又是个快节奏的时代,大家都无遐安心下来认真读书,因此文摘类的报刊深受欢迎。本书的资料,全部取自能够在大陆公开出版发行的报纸、杂志和各种图书。本人无意侵犯各位著作权人的版权,更无经济方面的意图,只想将众人关于官场文化论述中的思想精华进行整理归类,以便于大家能够共享。
本书主要摘自吴思的《血酬定律——中国历史中的生存游戏》、《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凤凰周刊》、《了望——新闻周刊》、《了望——东方周刊》、《中国新闻周刊》、《新世纪周刊》、《南方周末》、《南方人物周刊》、《南风窗》、《民主与法制》、《三联生活周刊》、《杂文月刊》、《杂文选刊》、《新周刊》、《廉政了望》、任恒俊的《晚清官场规则研究》、李乔的《清代官场图记》、王振海的《公共政治论》、王亚南的《中国官僚政治研究》、吴宗国主编的《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余华青的《权术论》、张健鹏和陈亚明合著的《圈子》、端木赐香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陷阱》、黄光国编订的《面子——中国人的权力游戏》、邹纪孟的《学而优则仕——中国文人的仕宦生涯》、金志文的《读史有经验》和《读史有学问》、刘兴雨的《追问历史——对历史常识的质疑和颠覆》、王重旭的《读书献疑——历史与现实中的困惑与荒谬》、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易中天的《帝国的惆怅——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与人性》、王长华的《中国历史的B面》、章夫的《成败——甲申360年祭》、以及众多的官场小说和报刊上的时政评论。由于涉及的书籍报刊太多,无法一一注明出处,仅在此一并致谢!
净素道人
前 言
有人说,官场文化是“只能做,不能说”,“有人做,无人说”的东西。说官场文化,也许是犯了大忌。为什么是犯了大忌?因为说了,就道破了天机,而天机是不能道破的。
中国是一个“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的国家,一直有“学而优则仕”的官本位传统。为官之道说浅也浅,说深则深不可测。中国的官场好比一个赛马场,上场就要马不停蹄地跑下去。同比赛一样,官场有官场的游戏规则,违反规则就要受到处罚,最严厉的处罚是开除出局。
学者吴思在《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中对潜规则作了如下定义:
1、潜规则是人们私下认可的行为约束;
2、这种行为约束,依据当事各方的造福或损害能力,在社会行为主体的互动中自动生成,可以使互动各方的冲突减少、交易成本降低;
3、所谓约束,就是行为越界必将招致报复,对这种利害后果的共识,强化了互动各方对彼此行为的预期的稳定性;
4、这种在实际上得到遵守的规矩,背离了正义观念或正式制度的规定,侵犯了主流意识形态或正式制度所维护的利益,因此不得不以隐蔽的形式存在,当事人对隐蔽形式本身也有明确的认可;
5、通过这种隐蔽,当事人将正式规则的代表屏蔽于局部互动之外,或者将代表拉入私下交易之中,凭借这种私下的规则替换,获取正式规则所不能提供的利益;
6、在潜规则的生成过程中,当事人实际上并不是两方,而是三方:交易双方再加上更高层次的正式制度的代表。双方进行私下交易的时候确实是两个主体,但是,当他们隐蔽这种交易的时候,就变成以正式制度为对手的一个联盟。隐蔽本身就是一种策略,这种策略的存在,反映了更高层次的正式制度代表的存在。
官场上有心照不宣的潜规则,这些规则经过千锤百炼,不断成熟、完善并被所有人默认和遵守,只有遵守它才会达到自己的目的。好多看来简单的事情,都有它特殊的官场程序和法则,外行人就象盲人摸象,永远找不到出路。任何游戏都有相对固定的规则,无论是显规则还是潜规则,只有遵守了,才有可能被其他玩家接纳,否则就会被排挤出局。玩游戏如此,从政更是如此。
古今中外的官场或者官僚都是一个特殊的阶层或群体,许多人把从政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中国自古就把“金榜提名”与“洞房花烛”相提并论为人生两大快事;李鸿章说过一句话:世界上的事,再没有比当官更容易的了。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朝政界发展,政治既是一项工作,更是一门艺术。因而也造就了丰富多彩的官场文化。在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官场上的现象有的与古代一脉相承,有的花样翻新,种种前所未见、前所未闻的人和事,光怪陆离,轮番登场。如巨浪溅出千百万个水花,如夏云幻化成千百万种形态,使人啧啧称奇。
在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变化是整体的、深刻的、复杂的、当然更是痛苦的。从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到人文的,从形而上到形而下的方方面面,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每一个中国人都自觉不自觉地在此转型时的某一领域、某一层面,程度不同地受到前所未有的各种形态、各种观念、各种现象的冲击和挑战。近年来,官场段子和官场小说非常流行,说明民众对官场的关注以及对官场生态的恶化已经严重不满,媒体只能从公开查处的腐败案件中零星透露官场恶行,学者多从政治体制和制度设计中研究问题。总之大家都感觉到官场不正常,却说不清这不正常如何体现在官场的日常运行中,所以民众的不满也仅仅在段子和小说中。
官场是社会中最复杂的一部分,官场文化自然也是社会文化中最复杂和最深刻的,从古至今,人们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官场文化,有百姓民谣,有学者论点,有官员感慨,还有贪官的自白。民谣恢谐有趣、学者论点逻辑严密、官员感慨体验深刻,贪官自白教训警人;有的直白,有的含蓄;但均是在中国文化的大背景下,择其官场的某一剖面、某一断层、某一群体,客观地展开描述和议论他们的生存状态,这些生存状态有其来源,也有其延伸,必然牵涉到各类人的思维方式、情感状态、表达形式,以及同其他人的交往方式。涉及到官场中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的摩擦、个性与共性的扭打、公与私之间的搏斗、道德与利益的选择等等;无不思想深邃,见解独特,独树一帜;想人之所未想,言人之所不能言,于朴素中见真知,幽默中见悲悯。
在一个统一的国土上,“现象”不会是孤立的,在同一机制中,现象是会相通的,好多现象天天呈现在眼前,人所共知,如果没有另外一副眼光,则说不出其中的奥妙,更品不出其中的味道。
规则是一种制度性的文化,规则大于潜规则时,能够铲除它生存的土壤;中国官场的潜规则往往大于规则,清官反而会被排挤出局。
潜规则往往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很多专家、?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